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

特朗普硬推「狂人策略」後患無窮


  前兩天華盛郵報發表了長篇文折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採取的是疑似尼克遜的「狂人策略」(Madman Theory),以不按牌理以至極端強硬的姿態讓對手及盟友看不清美國的政策虛實,再以此爭取較優的討價還價條件,最終達成到美國最有利的協議或結果。

  1968年尼克遜以擺脫越戰泥沼及重建和平與秩序為號召贏得大選,但他上任以後沒有減少在越南的美軍人數,反而向北越發動比以前更大規模的空襲,又把戰爭擴大到柬埔寨及老撾。美國政府及相關人士還透過中間人向越南、蘇聯方面發出訊息,指尼克遜脾氣暴躁失控,不但會狂轟濫炸北越的軍事、民用設施,還形同「狂人」般可能動用核武讓北越共黨政權屈服,以期逼北越同意和平協議,盡快結束戰爭。

  當然,尼克遜從來沒有變成真正的「狂人」,也沒有動用核武包括殺傷力較少的戰術性核武攻擊北越,他只是擺出「狂人」姿態顯示美國不怕令戰爭升級,藉以逼北越領導人在談判桌上讓步。在大規模空襲後美國跟北越沒多久便在巴黎達成和平協議,開始停火並讓美軍撤走。雖然接着的兩年巴黎協議不斷被南、北越雙方政府破壞,特別是北越積極發展在南越基地,加強滲透,但美國並沒有跟進追究或恢復空襲,反而加快美軍撤走速度,並把南越防務盡快交回南越政府;到一九七三年秋天,超過九成駐越美軍已返回美國,而南北越軍力越來越懸。

  單從達成協議的角度看,尼克遜的「狂人策略」似乎有效果,至少美國及美軍可抽身而退,擺脫熱帶叢林消耗戰。但從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局勢而言,策略則有點弄巧友拙。巴黎和議簽署不過兩年,北越及越共軍隊就長驅直進吞併南越,美國外交人員得乘直昇機從大使館頂倉惶撤退。可以說,「狂人策略」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因沒有決心及實力繼續堅持強硬態度而被敵人看穿,不但美國受挫,中南半島及東南亞局勢也出現重大危機。

  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一再對中國擺出超級鷹派的態度,不但在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問題上跟北京來個針鋒相對,對中國海軍撈起美國潛航器作猛烈批評,指中國的行為形同「盜竊」;又任命對中國非常強硬的學者納瓦羅 (Peter Navarro) 在白宮協調外貿政策。這樣的強硬姿態委實跟尼克遜針對北越的「狂人策略」有些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主戰場不是軍事而在政治及經濟上。

  然而,「狂人策略」要有威攝力並讓對手就範需要兩個條件,其一是威嚇手段要極端得出乎對手意料之外;其二是美國本身要有宣佈勝利完成任務的下台階例如達成和議或撤軍。但中國不是北越,她的經濟實力只是稍次於美國,跟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日本、歐盟、東盟有密切及穩固的經貿、政治關係,單憑美國之力不管是重新設立貿易壁壘或大幅提高關稅不足以對中國做成重大傷害。猛下經貿重招最可能的情況是來個兩敗俱傷,令競爭對手如日本、歐盟得益。

  政治上特朗普當然可以操弄兩岸議題例如出售更多先器予台灣或跟台灣有更多半官方接觸以刺激北京,但即使mad 或狂如特朗普也不敢改為承認台灣或搞一中一台雙重承認,頂多讓台灣總統、官員過境時有更多方便,又或增加雙方高層接觸。換言之,特朗普的「狂人策略」在政治上能打的牌不多,殺傷力也有限,要逼中國作重大讓步不容易,更隨時可能因被人看穿「底牌」而功敗垂成。

「狂人策略」雖不大可能達成特朗普心目中的效果,對國際秩序、區域安全以至小國的安危及利益卻足以做成重大損害。試想想很多重大國際政經議題包括應對金融危機、反恐、核不擴散都需要中、美衷誠合作;一些區域爭議如伊朗核問題、北韓等美國更需要中國協助以爭取成果。可一旦特朗普對中國採取「狂人策略」,中美關係肯定急速冷凍,即使不出現冷戰也難有合作空間,令國際及區域爭議更難拆解。此外,中國未必會在其他問題上對美國反擊,卻可在兩岸關係及對台政策上改採強硬路線,包括在外交上、經貿上加強圍堵打壓,以示不會怯於美國壓力,近期西非小國跟台灣斷交反映了北京的「反擊」。這樣下來,台灣必然成為中美「冷戰」下的磨心,處境比現在更困難,而兩岸局勢則變得更緊張及富火藥味。這對兩岸四地以至整個亞太區都有害無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