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Page One 關門


  前幾個月到Page One書店逛的時候已嗅到氣氛有點奇怪。書放的比以往雜亂,新書混在出版多年的舊書中,教讀者無所適從。不易找到心中想看的書。此外,新書的數量、種類都少了一大截,好像不大想進貨;而原來在書店出售的精品則充斥着舊貨品,沒有及時添置甚麼新的attractions。

  總之,整間店少了過去的優雅,多了清倉散貨的味道,教讀者逛來沒有甚麼興頭。過不了多久,一再傳出有出版社及其他公司追收欠帳的消息,心想書店大概撐不了多久。果然,今年還未過,Page One就關門了。

  這個年頭書店死亡算不了甚麼奇怪的事,看書的人雖然還有一些,但買的人少了,租金貴了,人工高了,單靠賣書要回本不容易,更不要說賺錢。強如「誠品」其實也不再僅是賣書,各種生活精品、茶葉、香薰、手袋都有,大概要從生活品味賺取其他收入補貼書市不景。

  可對我輩「書蟲」而言,像又一城這樣的大型商場有一家像樣的書店至少有個放假時逛逛的理由,可以消磨一個下午。先打打書釘再喝個咖啡,稍稍蹓躂其他名店再打道回府算是一個不錯的節目。少了書店就像少了一個 anchor,喝咖啡的興緻因不需要坐下來翻新買的書而大減,走馬看花逛服裝店的興頭也低了,甚至想不到一個理由再特地到商場走走看看。

  不知道商場的負責人怎麼想,只知道好的書店可以讓人駐足,留住客人,讓他們在購物及吃喝玩樂以外可以停一停,想一想,開一下眼界與胸襟。沒有書店的商場不過像「行人輸送帶」那樣把遊客從這家商店送到那家商店,沒有停頓、留白的空間。

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

肥彭回歸


  末代港督肥彭真是香港的老朋友、真朋友。沒有為了討好誰而對香港當前的爭議顧左右而言他,更沒有刻意討好甚麼人,而是把他了解的情況包括香港的處境老實的說出來。

  上星期五他在FCC的一番話就對那些所謂「港獨派」來個當頭棒喝,清楚跟他們說此路不通,又指爭取這樣的目標只會混淆視聽、反而對爭取民主及改善管治不利。肥彭這番話大概令那些「獨派」人物不是味兒甚至反感,他們大有可能在網上圍剿他一番。但其實肥彭不過像喝破「國王的新衣」那位「小孩」那樣逼港獨派直面自己的虛偽與荒謬。

  所謂「港獨」從來是個偽命題,是個不存在的選擇。歷史上香港從來是中國大陸的邊陲小島,一直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鴉片戰爭後小島割讓予英國,自此開始發光發亮,二戰後成為東方明珠,亞洲大都會。不過,英國從沒有把香港看成英國一部份,也從未有任何實質計劃、部署讓香港像其他殖民地那樣獨立。

  到香港前途談判,本地極少數精英階層人士曾提出過「港獨」的可能性,又或由聯合國託管,但沒多久便因中、英兩國反對、民間缺乏支持而銷聲匿跡。

 九七過渡以後,中國收回主權,香港按基本法的設定行事,從憲制、憲法上已是中國的一部份,港獨更沒有空間及可能性。再談可以成功爭取港獨要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實在有必要潑些冷水讓他們清醒一下。

  有人說,蘇格蘭可以來個獨立公投,香港為何不了。這其實是在偷換概念。蘇格蘭獨立公投事先得到倫敦國會批准才成事,要是英國國會不支持,蘇格蘭即使再辦公投也只等同民意調查,沒有任何法律效力。

  香港要走同樣的路需要北京同意,這樣的事有可能嗎?還是不要騙人好了!

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卡斯特羅逝世與歷史終結


  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辭世頗有點 ironic 或反諷的味道。卡斯特羅畢生最大的成就,最為人特別是左翼陣營稱道的是他反抗美國霸權的堅持。就像「大衞」挑戰巨人哥利亞那樣在美國的後園西半球高舉共產主義陣營的旗幟,跟美國對着幹,讓美國無可奈何,百般施壓仍屹立不倒。

  現在,美國換了一個「本土優先」又帶有濃烈孤立主義(isolationism)色彩的特朗普上場,他大有可能讓美國改頭換臉,不再在全球推動甚麼人權自由,不再做「世界警察」搞全球霸權。既然沒有了「巨人」或霸權,古巴或卡斯特羅再扮演「大衞」或抵抗美國干預的象徵已不合時宜,他在這個時候撒手人間不是有點「功德圓滿」或「歷史終結」的諷刺意味嗎?

  著名歷史學家Eric Hobsbawm在自傳Interesting Times是這樣描述古巴及卡斯特羅的。他說,六十年代progressive或左翼人士有兩大inspirations:越南及古巴,因為他們不單象徵共產革命勝利,更是大衛戰勝哥利亞及、以弱勝強的典範。The two great international inspirations were Cuba and Vietnam, triumphs not only of revolution, but of David against Goliaths, of the weak against the all powerful.”

  的確,六十年代是革命的年代,是東風看來壓倒西風的年代,是美國及西方陣營備受蘇聯集團及反對第三國家挑戰的年頭。越南的胡志明,古巴的卡斯特羅正面挑戰美國的強大軍力卻仍站得住腳,他們自然成為全球左翼陣營包括西方左翼知識分子的「偶像」。六十年代後期從法國到美國到日本的學生運動及反美、反建制抗爭雖不能說完全由二人促成,但他們的鬥爭經驗及defiance肯定有啟發作用。

  只是,革命理想跟現實政治往往是不相容的。為了頂住美國的壓力,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卡斯特羅不能不一面倒的向蘇聯靠攏,在軍事、經濟上倚賴蘇聯的援助,全面投入蘇聯的冷戰戰略格局,少了獨立、自主的空間。到後來古巴更成為「打手」,以輸出革命為理由派兵干涉別國政局。七十年代中古巴就派出數以萬計軍隊到非洲安哥拉、莫桑鼻克等國家「支援」左翼遊擊隊的革命,令古巴從革命先鋒變成蘇聯共產帝國幫兇以至小霸主,形象受損非輕。

  到八十年代中蘇聯及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放棄冷戰並開始跟美國及西方改善關係,古巴及卡斯特羅開始越來越像被大國遺棄的孤兒。一方面美國繼續全力施壓包圍,厲行商業貿易封鎖;蘇聯則因為本身經濟停滯難以再慷慨的向古巴提供援助,令古巴越來越拮據。到九十年代的蘇聯東歐集團解體,俄羅斯自顧不暇,對古巴的軍事、經濟援助中斷,令卡斯特羅及古巴陷入孤立的困境,真正成了西半球的棄兒,無人理會,不斷萎縮,偷渡離開古巴到美國的國民則越來越多。


  不過,卡斯特羅對美國的defiance是入血入骨的。古巴處境儘管不斷轉壞,但他始終不願跟美國修好。直到零八年他因健康惡化交班,由弟弟勞爾接掌大權,美國跟古巴才開始秘密談判解凍關係,到去年兩國正式重建外交關係,奧巴馬更成為八十多年來首位訪問古巴的美國總統。可對卡斯特羅而言,跟美國修好變相是對自己一生功業的否定。難怪他來個彼拉多式的劃清界線,不願沾手,還強調古巴對美國無所求。

  近兩年全球泛起新的政治風向,右翼民粹思潮席捲發達國家,左翼陣營不但在選舉中失勢,在意識型態戰線也陷於捱打狀態,提不出新的、有力的論述,也吸引不到多少年青世代。今年英國成功脫歐,特朗普上台進一步令左翼陣營潰不成軍。曾經是左翼、激進象徵的卡斯特羅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辭世實在頗有點一個歷史階段逝去的味道。

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TPP消失日本、台灣受害


  特朗普宣佈,就任第一天就會通知相關國家美國將會退出TPP協定,再透過雙邊貿易或經濟協定讓企業、職位回流美國。這個決定不讓人意外,他在選戰中早已猛烈批評各種各樣的自由貿易協定,認為有關協議不符合美國利益,令職位大量外流,並許下諾言會一一撤消美國簽訂的不同自由貿易協定。現在既已當選,自然要兌現選舉承諾,向選民特別是協助他爆冷勝選的幾個rust belt州份的工人選民交代。

  在芸芸自貿協議中,TPP還處於談判階段,細節還未落實,退出TPP不會帶來甚麼實質經濟損害,也不致損害美國的外交或經貿關係,頂多只有形像上、象徵意義上的不良影響,對特朗普而言是本小利大的做法,他首先拿TPP開刀實在理所當然。

  真正受特朗普退出TPP決定影響的其實是日本。二零一二年底上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安倍經濟學及三支箭復興經濟策略,包括加碼「量寬」令日圓貶值,經濟體制改革及加快向外開放經濟;完成TPP談判組建亞太區新自由貿易體系正是其中一項重要策略。為了令TPP成功上壘,安倍政府在跟美國談判上作出重大讓步,願意加大開放農產品市場,減少各種補貼。誰知忽然爆出一個形同「黑天鵝」的特朗普,二話不說就動手「埋葬」TPP,折斷了安倍三支箭的其中一支。短期而言,特朗普的決定將會打亂安倍的經濟策略部署,令他需要變陣,提出新的做法讓日本國民相信政府仍有能力扭轉乾坤,打破停滯。

  不過,更大的打擊還在中、長期方面,包括日本在亞太經濟秩序的話語權及影響力勢將下降,連帶削弱日本在區內的戰略位置。近十年中國快速冒起,日本不但在經濟規模上逐漸落後,失落亞洲最大經濟體的寶座,在亞太區經貿事務上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不如前;再加上中國去年成立亞投行,跟由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分庭抗禮,令日本更處於弱勢。為了抗衡中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日本傾全力推動TPP談判,希望藉着跟美國、澳洲等組成另一龐大trading bloc,把中國排除在外,平衡中國的勢力。

  事實上TPP網羅了歐盟、中國、俄羅斯以外的重要經濟體,成員國GDP佔全球4成,一旦成事,日本作為TPP核心成員自然在國際、亞太經貿事務上有較大發言權。現在特朗普一手把TPP打碎,日本好夢成空,她本身的政經實力又不足以另起爐灶,自行打造TPP的替代品,對志切振興日本國際地位,平衡中國的安倍晉三而言實在是重大打擊。

  此外,特朗普二話不說否決TPP反映安倍雖然是首位跟特朗普會面的外國領袖,但會面並沒有任何實質作用,安倍無法說服特朗普收回成命,也未能建立可以交心的個人關係。對安倍個人威信而言也是一大打擊。

  除了日本以外,TPP消失的另一個受害者是台灣。雖然TPP初始成員沒有台灣份兒,但只要TPP成為事實,這個新自由貿易體系大有可能向台灣放開門戶,令她打破在國際、亞太經濟秩序的孤立狀態,不必擔心處處受中國打壓。台灣總統蔡英文及民進黨年初大選就以爭取加入TPP為重要政網。現在TPP消失,台灣再難找到另一個不怕中國壓力,可跟中國分庭抗禮的貿易集團保護自己的利益。她「亞細亞孤兒」的地位將會更難擺脫。

超級跛腳鴨


  美國總統奧巴馬跟習近平雙邊會談的照片實在充滿斯人獨憔悴的意味。儘管奧巴馬已盡力抖擻精神,但大權旁落那份落莫與無奈已寫滿他臉上。

  奧巴馬的落莫是有理由的。雖然所有行將落任的總統都變成「跛腳鴨」,政治能量大跌,不能再有甚麼initiative 。但跟他的前任相比,奧巴馬可說是超級跛腳鴨,他不但要在兩個月後交出權力,還大有可能被下任全面推翻自己八年來的成績、政綱,從頭開始,他怎能不覺得無奈?

  可不是說笑。特朗普不但跟奧巴馬來自兩個不同政黨,他的背景、政見、想法都跟奧巴馬南轅北轍,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最要命的是,特朗普這「寸咀大亨」誰人也不賣帳,根本不會把奧巴馬的成績、achievement放在眼裏,隨時來個除之而後快,甚麼醫保,甚麼伊朗協議,甚麼TPP都大有可能來個一筆勾消。星期一他就宣布上任頭一天便會宣布退出TPP。對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這些進展的奧巴馬來說,這形同是對他的清算,把他的歷史抹個一乾二淨。看在眼裏,想在心裏,他自然不是味兒。

以往總統換人當然也會來個大革新以突顯自己的新政。但一般而言,新總統會保留一些上屆政府受歡迎或行得通的政策,以免失分,並保持政局穩定。奧巴馬卻不能對特朗普有同樣的期望。不管政策work不work,只要他老人家(或身邊人)不喜歡,甚麼也可改掉,不用解釋甚麼理由。

 面對這樣的前景,奧巴馬對美國未來內政外交走向根本是無把握,甚至連特朗普身邊起用甚麼人、有甚麼想法也不曉得,他除了強裝business as usual以外,甚麼也做不了,說不了。這份落莫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2016年11月24日星期四

迪士尼擴建


 未知道香港迪士尼樂園計劃引入的新attraction有甚麼吸引力,只知道一個不擴建、不增加新景點的樂園是沒有前途的,只會逐漸萎縮,入場人數越來越少,最後關門大吉。

  到過日本一些衰落中的主題樂園,它們的機動遊戲不算太舊,門面尚算光鮮,但由於沒有新投資,好一陣子沒有新的「景點」或遊戲落成,在一眾主題樂園中再沒有話題,逐漸不再受旅客注視,過門不入的多,專門來的少。過不了多久,遊人數目跌入不斷萎縮的惡性循環,連熱鬧、高興的氣氛也營造不起來,剩下大部分時間是冷清、蕭條的景像。

  大家到主題樂園尋的是歡欣、笑臉、熱鬧,誰會想去只剩小貓三、四隻的樂園呢?

  香港迪士尼樂園當然未走到這地步,但對手越來越多,遠在上海有新的更大的迪士尼樂園,新加坡有環球影城,較次一點的有長隆水上樂園,還有中國首富王健林計劃興建的個「萬達城」。香港的樂園變身稍慢,引入新的attraction稍遲就會落於人後,失去爭取旅客的競爭力,變成次選甚至可有可無的選擇。到時候再投資開發新項目,再relaunch 不但事倍功半,更可能徒勞無功。過不了多久,樂園的歡笑聲越來越少,人流越來越冷清,票價再平再多優惠也吸不了客;然後走向「死亡」,剩下褪色的城堡,不再開動的機動遊戲……。

  為免出現這樣的悲劇結局,新項目、新attractions越快投資,越早落成越好。在日新月異的主題樂園群中,沒有等的餘裕,不進則退是硬道理。

2016年11月23日星期三

令人憂慮的政治惡兆


  早說過「宣誓風波」及港獨議題炒熱只會對梁振英連任有利。果然,剛過去的一陣子包括APEC峯會期間傳來了不少教人憂慮的噩兆,例如北京高層對梁振英禮遇有加,北京調整了香港不同問題的優次,把反港獨及政治穩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還有加強打擊政見溫和的建制派如曾鈺成等。這些訊號雖不能說反咉梁振英連任十拿九穩,但形勢顯然對他越來越有利。

  在APEC峯會前,雖然有消息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跟梁振英會面,但官方一直沒有證實相關消息,即使梁振英出發前也未能確定會面能否成事。結果今次習近平不但跟梁振英會面,安排更可說是相當禮遇。以座次為例,梁振英跟習近平並排坐在中央,幾乎「平起平座」,而其他北京高層官員包括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也不過坐在一旁。對地位不斷下降的香港特首而言,這樣的安排即使不是破格也有禮待、抬舉的意思。

  此外,會面歷時長達四十五分鐘,比習近平跟其他國家元首的雙邊會談時間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高規格又實質的會面顯然是在給梁振英「面子」,顯示北京對他的重視。對梁振英而言,會面成了難得的政治本錢,可以協助他爭取選委特別是土共力量的支持,難怪梁振英會面後喜不自勝,笑不攏咀。

  同樣值得重視的是兩人會面後中國官媒的報導。去年APEC習近平跟梁振英也有會面,當時的報導主要提到希望特首凝聚共識,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把握好一帶一路等的機遇,推進香港長遠發展。這樣的囑咐相當「大路」,沒有多少特別的政治涵意。這一回會面後的官媒報導卻不一樣,除了如常肯定特首及政府的工作外,更特別要求特區政府「堅決維護國家統一,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所謂堅決維護國家統一簡單來說就是「反港獨」,是要把「港獨」風潮壓下去:而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則是要減少動盪與混亂,強化行政主導的意思。習近平在會見梁振英後特別提出這樣的要求,既是要向特區政府及港人表明北京重視「港獨」問題,由最高領導人親自提出;也反映北京視處理「港獨」問題為特區政府包括下任特首的重要任務,不能輕怠。

  誰都知道,梁振英一直以炒作政治爭議議題撈取政治本錢,爭取北京的信任。佔中運動期間他堅持不與學生及市民對話,把爭議、對抗越炒越熱,最後以強力鎮壓對付。這種強硬、不妥協的姿態,這種不斷讓政治爭議發酵的做法令他贏得北京政治上的信任,對他相當稱許。現在,北京開宗明義把「反港獨」定為政府的重要任務,正好讓梁振英發揮他的政治鬥爭本色及能量,讓他在香港大搞分裂分化以爭取北京的信任。這對梁振英而言肯定有利。

  退一步看,北京既表明重視「反港獨」的表現,即將開打的特首選戰免不了受此影響,甚至以此為主軸,逼使參選人不斷就此表態,反而忽略過去幾年來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的失誤,忽略了過去幾年梁振英做成的撕裂、分化及缺乏互信,令他面對的政治壓力大大減輕。

  另一方面,向來強調溝通,反對梁振英搞分化撕裂的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備受壓力,據說有不少人到北京打他的小報告,令他不得不放棄跟前港督肥彭公開論政,以避嫌疑。今次風潮會否令曾鈺成無法上陣挑戰梁振英仍是未知之數,但對希望特首換人的大部分市民而言肯定不是好消息。

  北京在政治上向來寧左勿右,重視效忠、可靠。近期政治風聲收緊,加上習近平在見梁振英時特別提到「反港獨」,意味政治忠誠成了下屆特首、政府的重要考慮,梁振英將因此而取得優勢。要避免梁振英繼續禍港、亂港,各方面力量除了努力在選委會爭取席位,希望組成阻止他連任的攻守同盟外,更要警惕梁振英、「梁粉」以及他們的同路人在「港獨」這個問題上煽風點火,激化矛盾,製造虛假的亂像。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梁振英混水摸魚,乘亂成功爭取連任。

2016年11月22日星期二

為沈祖堯呼寃


  對於中大校長沈祖堯被多個中大學生組織批評「媚共」、「冇腰骨」只感莫明其妙,甚至有點莫須有的味道。

  首先看看沈校長做了甚麼「失德失節」的事。學生組織說,他在中大畢業禮上先以普通話而非廣東話致詞是為了討好北京,看輕廣東話,失去了知識分子的堅持,破壞中大傳統,所以要為他加上「媚共」、「冇腰骨」的帽子。可是,普通話不是甚麼敵人的語言,也不是某政權專屬的語言,而是大部份華人包括台灣、內地、星馬華人都在說、都聽得懂的語言,中大校長以這個華人普遍用的語言致詞既能方便來自不同華人社區的學生、教職員,也能向數以億計華人表達想法,這有甚麼錯,算甚麼「媚共」呢?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常以普通話先致詞再用閩南話及高山族語言發言,難道大家也可批評她「媚共」。

  更重要的是沈校長並不是單單用普通話演講,同樣的話他用廣東話、英文再講了一遍。可以說,他是盡情發揮了香港兩文三語的優勢及特色,盡力令所有出席的人都聽明白他的訊息。這其實是非常周到、得體的安排,怎能說是「媚共」、「沒腰骨」?

  其實,中大建校以來一直實行兩文三語。早在港英年代,中大就堅持在官式場合可以用廣東話、普通話,並不限於使用英語。在中大唸書時是新亞書院學生,那時不少教授來自台灣或台灣留美學者,他們主打持書院活動包括雙周會時用的主要是普通話,誰也不覺得有問題,更沒有甚麼「媚共」、「媚台」的指控。現在有更多不同華人地區的學者、學生在中大唸書、教學,使用普通話溝通更不該大驚小怪,帶上政治有色眼鏡看問題。

  我不知道這些中大學生組織是否想在校園禁說普通話,只知道他們對沈校長的指控既無理又荒誕。

2016年11月21日星期一

法院也是建制

  自從高院法官區慶祥在「宣誓風波案」裁定梁頌恆、游蕙禎違反基本法104條的規定,並因此失去議席後,身邊有些朋友及網上一些評論都對裁決不以為然。有的指法院介入立會內部事務,破壞三權分立;有的指法官向北京跪低,口說裁決不受釋法影響實際上卻主動配合;有的更哀嘆三權合作的時代來臨,法院失去獨立公正。  從美國觀選回來後仔細看了區慶祥法官的判詞,覺得他只是就事論事以,沒有刻意配合行政機關或北京。硬把裁決說成法院放棄自己的獨立判斷實在不公道。   
  梁頌恆、游蕙禎兩人在聆訊中由始至終沒有就自己行為的合理性、是否符合法例與基本法要求作抗辯,他們的代表律師主要論據在於議員宣誓是立會內部事務,司法機關不應干預,以免損害三權分立原則。這個抗辯看似有根據,卻無視香港行的不僅是普通法,香港更有一部「小憲法」。法律上它的地位及重要性超過其他原則、案例。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有解釋法律包括基本法的權力,有「違憲審查權」。區慶祥法官以此權力裁定梁、游兩人違反基本法及失去議席是必然結論,沒有甚麼政治考慮,也沒有爭拗餘地,他若背離這樣的結論才真的是讓政治考慮干擾司法。
  還有一點想說。法院、司法制度從來是建制的核心,維護的是現有的憲政體制。不管liberal或保守法官都不可能置憲法、憲政體制不顧,而憧憬法院變身憲制秩序挑戰者或向人大常委會釋法說不只能是幻想,提倡法院可以扮演這個角色只是在誤導公眾而已。

2016年11月19日星期六

冇運行


  自從宣誓風波炒熱以後特別是北京出手釋法以後,梁振英可說是順風順水,大有時來風送騰王閣的意味,一洗立法會選舉以來的頹風。

  兩個月前的立法會選舉可說是給他一記重重的耳光。vote them out的呼籲起不到作用,二百多萬選民反而選出一個又一個民主派、非建制派的議員,令議會的政治光譜比以前更寬,對梁振英的監察力更強,聲討、調查他過失的呼聲更是此起彼落。再加上曾鈺成、曾俊華在特首跑馬仔來個分進合擊,令梁振英壓力極大,不得不採取守勢,變得非常被動。

  誰知青政兩隻小學雞忽然來個無風起浪,把原來走過場或意思意思的就職宣誓變成一齣沒有政治意義的鬧劇,給梁振英、梁粉及土共們乘機發難,把宣誓風波上升為政治效忠問題,藉此興風作浪。再碰上北京對台灣拒絕一中原則越來越不耐煩,對「防獨」加把勁。結果,小學雞宣誓風波變成釋法危機,弄的建制派人人要表態,個個要過關,不能有半點含糊。

  最擅長搞撕裂分化及跳「忠字舞」的梁振英不但因此可以再一次向北京展示他的絕對忠誠聽話,還乘勢搶佔道德高地,以一國利益代言人的身份擴大風波,不斷放出要窮追猛打「宣誓」有問題的議員;有政府消息人士甚至說可能有超過十位議員被追究。

先不管所謂追究有多少勝望,但這樣一搞,「宣誓」、「效忠」問題未來幾個月篤定成為特首選戰的核心問題,至於梁振英的施政失誤、破壞社會和諧則不再成為焦點。對原來捱打的梁振英而言怎能不感到自己時來運到。

  苦的是,梁振英走運意味香港繼續冇運行。

2016年11月17日星期四

秋日中央公園


  在紐約期間剛好錯過了紐約馬拉松,沒有機會現場感受這個一級馬拉松賽的熱鬧氣氛,對一個跑友來說實在有點遺憾。還好,在緊逼行程中找到機會在中央公園慢跑一回,邊跑邊感受這個大都會中的巨大市肺,算是小小的補償。

  上一回到紐約因為時間太少行程太多,沒有機會到中央公園好好逛逛逛,今次決定無論如何得補償補償。深秋的紐約清爽明媚,塞車跟以往一般嚴重,不管在五、六、七大道都堆滿計程車、貨車、豪華轎車……,要從華爾街到五十九街中央公園一段不花上大半小時也不行。

  還好,住的地方毗鄰中央公園,到中央公園跑步不用大費周章。從公園的南端起步,沿着跑步徑前進,經過動物園、溜球場、噴水池等著名電影場景(用上這些場景的電影多得不可勝數),有點不太真實。但最讓我開眼界又窩心的是滿園色彩繽紛的樹木,常綠蕎木襯上大片黃葉,還有夕陽影照下紅得通透的楓樹。邊跑邊看着如斯恬靜、優雅、閒適的光景,加上額外清新的氣息,跟旁邊街道的熱鬧、車水馬龍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也是紐約其他角落或其他大城市都看不到的,難怪紐約人對中央公園如此引以為傲。

  不知是風貌太引人入勝還是公園實在太廣衾,跑着跑着居然「迷路」,越跑越遠;原想著沿東邊慢跑,忽然發現已到達西邊的 Natural History Museum,跟酒店越來越遠,跟目的地更是一東一西。趕緊跑回頭,卻捨不得選捷徑直跑,老是繞着楓樹、黃葉轉來轉去,原來40分鐘的跑步最終變成一小時。回到酒店附近街道時有些依依不捨,覺得世界不同了。

  實在不能想像沒有中央公園的紐約。

「杜康」也難解的憂


  「特朗普總統」的惡夢成真,美國不少民眾來個街頭抗議,反對他任總統,一派想翻案再議的味道。個人對特朗普毫無好感,對他沒有甚麼期望,只擔心他胡來搞亂世局,但對這些想翻案的抗議卻毫不同情,覺得輸打贏要實在要不得。

  特朗普的確口不擇言,政策極端,又公然發表歧視性言論,可他至少沒有出甚麼旁門左道的招數勝出選舉。特朗普能當選靠的是超過六千萬美國選民支持,令美國除了太平洋、大西洋兩岸以外呈現一片象徵共和黨的紅色。也就是說,選民是在完全清楚明白特朗普各種問題、不足的情況下自由決定他當總統的,不像香港那樣由北京欽點特首。既然是美國人的自由選擇,還有甚麼理由想靠抗議翻盤呢?

  當然,特朗普上台委實令人不舒服,有的時候甚至禁不住擔心這位脾氣暴躁、浮誇的人會如何應對現實的政治、區域危機,會不會輕易動用手上的強大軍力包括核武器。要知道特朗普是三軍總司令,手上握有發射核彈的code;他堅決動手的話,再沒有其他人、其他institution可以合法阻止或否決他啟動核攻擊的決定。假如他執意對北韓、伊朗來個核攻擊,沒有人能擋住他,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及危機將難以想像。

  另一方面,特朗普本身沒有政治歷練及經驗,身邊沒有甚麼seasoned的政治參謀,真正的親信只有家人、心腹、生意伙伴,他們充滿私心的advice隨時左右政策大局,令美國內政外交少了公正,多了corrupt的可能性。

  想到這裏,即使來一杯Islay威士忌也平靜不了。

2016年11月14日星期一

選民向右轉造就特朗普上台


  經過幾天的沉澱及更多數據分析後,今次美國大選的意外結果其實沒有起初那樣 stunning,美國選民也不是因為瘋了或只是憤怒而選擇狂人特朗昔當總統,而是美國政治風潮大幅度向右轉,向共和黨的方向傾斜,令奧巴馬零八年打造的coalition發揮不了勝選作用,也令共和黨再次能把握行政、立法以至司法機關的權力集中在手上,隨時改寫過去八年的政治進程,回到二千年小布殊的政治路線。

  應該看到,原本的大熱門希拉莉表現並不算差,儘管在選舉人票上大幅落後於特朗普,輸掉了夢寐以求的總統寶座,但在全國普選票上她得票比特朗普多二百萬,以超過一億選民而言,二自萬當然不是大數目,但至少證明希拉莉的確有些微優勢,只是都集中在幾個大州如紐約、加州,分佈不均勻,以至在多個搖擺州以些微票數落敗(例如密歇根州及威斯康星州都僅輸一萬多票),失落多張選舉人票而敗北。可以說,希拉莉倚恃的奧巴馬coalition不算失效,只是投票人數不及上屆踴躍以至功虧一簣。

  不過,左右大選的關鍵不在於希拉莉的魅力不足或奧巴馬coalition失效,而是美國政治風潮大幅向右轉,大幅向共和黨的方向傾斜。根據紐約時報分析,在美國五十個州之中至少42個州都出現向右轉的趨勢,當中不僅包括大部份原本的搖擺州如佛羅里達州及幾個rust belt 州份如賓夕凡尼亞、俄亥俄、密歇根、威斯康星,還包括民主黨傳統票倉如東北部的緬因州。而原來是共和黨票倉的州份非但沒有失守,反而更牢牢的掌握在共和黨手上,如選前曾被看成有可能翻盤的猶他州、阿利桑那州都沒有意外賽果,特朗普輕易以五個百分點以上保住該州的選舉人票。換言之,今次大選表面上捱打的共和黨不僅不是處於弱勢,反而暗中增強了基本盤,只是傳媒及民調數據沒能反映而已。

  再看國會議席之爭更能看到共和黨基本盤不斷強化。自九十年代中共和黨開始控制國會眾議院以來,只有在06-10年共和黨才失掉控制權,其他絕大部份時間共和黨都佔多數。今年情況也不例外,選舉預計共和黨可能喪失大量議席,實際上優勢只是輕微受損,參議院也在一致看淡下力保51席多數,繼續控制國會。這樣的結果除了反映特朗普coattail 效應以外,不少選民對奧巴馬政府任內的政策及出現的轉變有不滿,希望剎停有關轉變、扭轉方向只怕是更根本的原因。

  對在美國仍佔多數的白人選民來說,八年奧巴馬管治帶來的改變及震盪不少。政治上少數族裔的議題隨着奧巴馬任總統成了主旋律,平權問題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取得巨大進展。社會上奧巴馬落實了醫療改革,為低收入階層引入醫保計劃,朝全民醫保邁進了一大步。經濟上工業繼續萎縮,令內陸製造業地區越發落後於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主的沿岸州份。

  這些改變在民主黨而言當然是進步或成效,但對共和黨支持者以至不少白人選民來說卻不是味兒,認為國家走錯了路,失卻了傳統價值,必需撥亂反正。事實上近一年多個民調都顯示過半數選民認為國家走錯路,需要更弦易轍。正因為有這樣的undercurrent才會出現奧巴馬個人民望高企,民主黨及希拉莉得票率不及上屆的矛盾狀況。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選民特別是白人選民(包括原本支持民主黨的工人階層)棄希拉莉投向特朗普不僅是因為他的說話啱聽,更因為他們不願接受希拉莉上台延續奧巴馬的方針多四年。

  這可不僅是protest vote,而是理性的選擇。

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

九一一紀念館


  今次到紐約觀選,除了看政情外,也想看看大蘋果的新貌,最希望看看的是兩年前落成的九一一紀念館。

上回到紐約是零三年秋天,那時世貿中心這個九一一恐襲的Ground Zero仍是個大地盤,瓦磚、鋼筋、塵土雖已清理,但整片地方仍然像個偌大又未癒合的傷口,工人、工程師不停在修補、鞏固、填挖。Ground Zero旁邊開始有些臨時的展覽,如相片和簡單資料,記述這段史上最多人目擊的恐怖襲擊!

  建在世貿原址的九一一紀念館不是甚麼龐然大物,在一眾玻璃幕牆巨獸旁邊有點不起眼,但紀念館旁兩個流水不斷池帶來的空間感、輕悠水聲卻讓人有寧靜、沉思的感覺。池畔刻着一個個九一一死難者的名字,有的是消防員、警察、神父、牧師,更多的是兩座大樓內工作的上班族,他們十五年前灰飛湮滅了,剩下刻在池畔的名字和家人朋友的思念。

  十五年前的一幕幕印像還在,可走進紀念館重看照片、片段、扭曲了的鋼筋、變形的消防車、……還是禁不住毛骨悚然,對當日發生的事依然難以置信,總覺得有點不真實。紀念館沒有多談政治或國際關係,主要從死難、倖存者及家屬的視角出發,盡力留下他們生活的印記、聲音以至最後一刻的光景。

  當中有些錄音是他們的求助電話錄音,有的說困在106樓,煙霧很大,大樓昏黑,哀求消防員盡快營救;有的是消防員的最後call sign,有的跟家人說很擔心不知發生何事,被困不能動彈……。聽着聽着這些不成道別的道別鼻子有點酸,他們大概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跟大樓一起葬身於此。

  跟很多冷冰冰從政府視點搞的紀念館相比,九一一紀念館充滿血肉與離情,看後教人不易釋懷。

主流傳媒為何「耳不聰、目不明」?


今次美國大選委實不一樣,選舉過程跌宕不定,過往的rule book不管用,結果更是令所有人包括兩位候選人大跌眼鏡。特朗普對勝出大概有點難以置信,希拉莉及她的團隊更像由搞婚禮變成辦葬禮,心情從興奮喜悅變成哀聲處處。

  但最不成話、最跟選情脫節的還不是政界或一般大眾,而是主流媒體包括大名鼎鼎的CNN、紐約時報、網媒Huffington Post..,等。它們選前預測完全失準,民調脫離事實,對特朗普勢力在全國鄉郊小鎮以及多個前工業重鎮冒起毫無警覺,以至被殺個措手不及,完全落後於形勢。身為公眾的eyes and ears 卻耳不聰目不明,今次Food of Thought 就特地反思主流傳媒甩轆現像。

選前一星期到了紐約、華盛頓等城市,耳目瞬即被大量選情新聞淹浸,全國各州選情分析,最後策略,候選人行程言論巨細無遺都有報導。全部主流傳媒都認定希拉莉稍微領先,在選舉人票上優勢更明顯,特朗普不易超越。到選前一天,傳媒的「跑馬仔」預測更是眾口一詞指希拉莉明顯領先(特別是選舉人票),紐約時報預計希拉莉有八成半機會勝出,CNN則預測希拉莉手執268張選舉人票,只差兩票便穩入白宮,最誇張的是網媒Huffington Post,它力證希拉莉入主白宮的機會超過98%,特朗普則不到2%。即使向來支持共和黨的傳媒如Fox TV也指特朗普大勢已去。可到結果出來,這些預測及報導登時變成笑話,希拉莉選舉人票不過220張左右,還得幾經辛苦才在個別搖擺州如New Hampshire勝出,倒是特朗普不但勝出多個搖擺州包括Florida,在全國的得票率也跟希拉莉扯平。

  除了大局估錯外,主流傳媒對幾個被稱為 rust belt 傳統工業大州包括賓夕凡尼亞、威斯康星、密歇根、俄亥俄的選情變化毫不掌握,認定它們是民主黨票倉,除了俄亥俄以外早早把它們納入希拉莉的地盤,認為她穩袋這四十多張選舉人票。結果嘛,四個rust belt 州被特朗普全勝,成就了他的總統夢。

  選情報導及分析跟現實落差這樣大,主流傳媒難道都睡着了,又或是否傳媒有種羊群心態,不想跟「主流」相距太遠,以免一家獨錯獨漏成為笑柄?有人提出民調專家及主流傳媒被「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現像所累,看不到真像。「沉默的螺旋」是由德國政治學者Elizabeth Noelle Neumann提出,指自覺不是民意主流或是少數派的人傾向保持沉默,以免為社會、同儕不喜,其他持類似意見的人眼見他人不表態同樣沉默不語。久而久之便形成惡性循環,另類聲音便被壓在社會底層,誰也聽不到。Noelle Neumann的理論原來用以研究上世紀三十年代極權政治下為何反對聲音細不可聞,套用在美國這個自由社會本較為勉強。不過,特朗普言行出位過火,支持他的人確有可能自覺政治不正確及社會不接受,不大願意公開表態,回應民調時也選擇沉默。在「沉默的螺旋」影響下,主流傳媒便看不到社會的under current及真像,忽略了特朗普的「地氣」。

  Spiral of Silence以外,主流傳媒對特朗普的成見、意見顯然也有影響。自特朗普宣佈參選,主流傳媒反應負面,輕蔑、嘲弄的多,把他說成是小丑、狂人、大話精,下筆不留情,常覺得他只是一時現像,是protest vote,沒有堅實支持。再加上特朗普對傳媒及記者不客氣,經常當眾批評羞辱,形成互相指罵的關係。在這樣的有色眼鏡下,傳媒對特朗普的報導流於表面及個人化,對他背後那股選民的憤怒便有意無意的低估,甚至視而不見,覺得影響不了大局。直到打開票箱,主流傳媒才發覺特朗普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股他們看不清的力量,變相誤導了讀者、觀眾。

  一九四八年Chicago Tribune相信杜威篤定當選,在有結果前搶先頭版報導他當選的消息。誰知大選由杜魯門勝出連任。那晚杜魯門拿着Tribune 那"Dewey defeats Truman”頭版在訕笑的新聞圖片不但已成經典,更一直掛在Tribune的總部提醒記者這「世紀錯誤」。今次大選美國主流傳媒的失誤,其實頗有點當年Chicago Tribune的味道,只不知他們會否同樣能好好反省,引以為戒。

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從亢奮到落淚的選舉夜


  十一月八日坐在希拉莉的election night rally會場是個很難忘及難得的經驗,在那裏的幾小時,你感受到從亢奮到沉寂到失望到看不下去的絕望;這樣的跌宕起伏不容易有第二次。

  選舉晚會選在位於紐約市西邊河畔的Jacob Javits Center。希拉莉陣營選那裏是因為這座商業會議中心天花板都是玻璃,正好切合希拉莉想當第一位女總統以打破阻礙婦女登上最高峯的「無形障礙」或glass ceiling。傳媒還說,希拉莉一方準備了煙花待她確定勝選就大放特放,以振聲威。結果,煙花放不成,地上也有一地「玻璃碎片」,可惜不是因為希拉莉成功打破glass ceiling,而是專家、學者、政客的眼鏡片碎滿一地。

  我的眼鏡片當然也碎了。選前一直認定希拉莉勝出無懸念,選擇到Jacob Javits Center正是為了分享她勝利的喜悅。結果錯得厲害,只能說一句我錯了,得好好檢討及反省。

那為甚麼一眾觀察家會錯得如此厲害,如此徹底呢?初步檢討也許是大家太熟悉選戰遊戲,太執着於部署競選廣告安排、辯論勝負、在地樁腳多少....等,忽略了其實已寫在牆上的民粹主義大潮,輕視了近兩、三年早已在發達國家風起雲湧的反建制、反精英undercurrent ,Brexit Vote後政治精英再被大潮吞噬。

  希拉莉的選戰工程其實相當細緻,老早在各搖擺州佈下大量義工,在開始可預先投票又大力鼓勵支持者及早投票,以鎖定基本盤,還動員黨內天皇包括民望高的現任總統奧巴馬夫婦全力催票,務求保住奧巴馬連勝兩屆大選的coalition(包括少數族裔、婦女、首投族、平機人士、工會等),再勝一仗。以得票情況看,希拉莉在一些關鍵州份也委實做出成績,例如在關鍵的佛羅里達州,希拉莉在原本民主黨的票倉如城市及Suburb地區得票率超過六成,比奧巴馬2012年還要多幾個百分點。按正常情況,希拉莉本該在佛州勝出,成功登上總統寶座。可惜,今次選舉其實根本不是正常或textbook 選舉。從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輕取一眾建制派候選人包括 Jeb Bush看,這現象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一股不受建制控制甚至反建制的力量。

  這本來該是個警號,提醒民主黨及選戰觀察家要認真應對這股力量。但民主黨及希拉莉方面顯然覺得反建制民眾主要影響共和黨內部,民主黨選民包括原本桑德斯的支持者在「大佬」歸隊後會自然留在希拉莉陣營,確保她的勝算。可他們也錯了。幾個以往被視為工業大州包括賓夕凡尼亞、俄亥俄、威斯康辛、密歇根過往都是民主黨重鎮,自九十年代初克林頓參選以來一直支持民主黨候選人,今次卻全數落在特朗普手上。這當中除了因為特朗普成功以小鎮包圍城市外,部份淺藍的民主黨支持者改投特朗普也是重要原因。換言之,反建制、反精英的undercurrent 不是一黨一派的事,而是主流現像,只是政治精英及觀察家有意無意overlook而已。

  不過,反建制的想意還得有一把跟他們啱channel 的聲音。愛口出狂言,說話毫不修飾全不講政治正確的特朗普就成了這把聲音,為他們痛罵建制精英「虛偽」與離地,成為反精英的旗手,最後成功吸納所有對現狀心懷不滿的選票,打敗希拉莉這位建制精英代表。

  離開Jacob Javits Center是在希拉莉大勢已去連賓夕凡尼亞州也輸掉之後,旁邊的人有的禁不住啜泣,有的大聲說再看不下去。想到來的時候眾人興高采烈排一個多小時長龍入場準備慶祝第一位女總統誕生,現在卻悵然而去,選舉的無常與無情肯定有另一番體會。不過,最痛的始終是希拉莉,幾十年憧憬的總統夢碎,還得向特朗普低首認輸,實在不容易。

2016年11月4日星期五

悲觀


  前幾天特地到新加坡走了一圈,做點research順道向一位前輩學人討教討教南海最新形勢。說著說著少不免談到香港的情況。前輩曾在香港的大學獃過一段時間,雖已離開多年,但還十分關心這個城市的情況。

  前輩說,香港年青學生提出跟中國分隔甚至「港獨」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回歸談判那段歷程,對當時的種種波折、爭議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了解,只覺得香港前途沒有理由是done deal,不肯輕易接受八十年代作的決定,想有自己的藍圖。

  不過前輩認為最大的推手還是台灣近幾年的變動。他說,「一國兩制」原本是用來解決台灣問題的方案,香港不過是個就手的試驗品,好向台灣示範示範。三十多年下來,北京硬功軟功都用過還是沒能湊效,台灣始終沒有接受一國兩制,倒是提出「兩國論」、「一中各表」等方案。簡單來說就是保持自己是獨立政治實體,不願成為五星旗下的特區。

  到現在蔡英文上場連「一中各表」都不肯接受,中國政府卻一籌莫展。這些情狀再加上台港兩地民間交流頻繁,本地青年更不把「一國兩制」take it for granted,反而希望把憲制安排推倒重來。

  可對北京來說,香港從來都是done deal,九七前也可收回,英國人根本阻不了,來個「一國兩制」已是相當彈性寬容,再有其他想法肯定被視為不識趣甚至不知好歹。

  一方以為自主空間無限,一方認定香港早已是囊中物,飛不出手心,前輩說,兩方差距大得驚人,香港未來二十年要走得平順不容易,火星撞地球倒是大有可能。

2016年11月3日星期四

選戰無限期


  今屆美國大選肯定是百年來最「精采」、最多話題的選戰。戰情變幻莫測,怪事醜聞更是日日新款,教人目不暇給。美國選民也許對這場選戰有點討厭,美國主流傳媒則肯定愛死特朗普及希拉莉兩個候選人,希望兩人的選戰十一月八日投票後仍繼續下去以催谷收視,

  兩位候選人過失、醜聞之多實在教人嘆為觀止。特朗普初選期間的胡言亂語,一時侮辱女士,一時罵回教徒,一時要建「萬里長城」防堵墨西哥偷渡移民已是風波不斷。誰知他連退任軍人也不放過,公開出言侮辱兒子為美國捐軀的少數族裔父母,令他大失民心,黨內高層也禁不住譴責他的說法。

  希拉莉同樣爭議多多。比長篇連續劇還要長氣的「電郵門」事件一直困擾她的選情,特朗普就以此狠批她為" crooked Hillary",是個騙子,以至希拉莉民調上一直未能拋離特朗普。

  好不容易有傳媒終於找到特朗普侮辱狎玩女性的證據,包括那段指自己是名人可以隨意觸碰女性私處的錄音,令特朗普支持度大瀉,眾叛親離;連特朗普自己也深感大勢已去,公開表示只有自己勝選才承認結果。誰知道上星期即選前十一天當希拉莉以為自己勝券在握之際,「電郵門」又再發酵,而且出手的居然是奧巴馬委任、共和黨藉的FBI局長,登時令政界高呼「十月驚奇」來臨,選情重新洗牌,特朗普隨時有機會轉勢反先。總之,形勢起伏之大,變動之快教人目瞪口呆。

  可大家不要以為十一月八日投票日完結後選戰便會結束。特朗普已明言可能不服輸,要用不同方法推翻結果及阻止希拉莉入主白宮,換言之,下星期二有初步結果後特朗普隨時不肯承認落敗,爭議極可能拖得比2000年大選的一個月更長,令美國政局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看厭了 Clinton vs Trump? 很抱歉,這場馬拉松選戰終點還不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