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星期日

第一場總統選戰


  今屆美國總統選舉形勢之撲朔迷離及難以猜度實在前所未見。到現時為止共和黨內仍惡鬥不休,Donald Trump民望領先,大幅拋離其他侯選人,但黨內大老及溫和派始終對他極為抗拒。民主黨方面,原本勝望壓一的希拉莉優勢大幅縮減,被對手Bernie Sanders逼得透不過氣來,有機會像零八年敗給奧巴馬那樣再次意外下馬。正因選情膠着,各方都大灑金錢以各種方式攻擊對手,令大選越來越像泥漿摔角。

  不過,美國總統選戰倒不是從一開始就是混戰。著名歷史學家Joseph J. Ellis年前出版了"Founding Brothers: the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 ,記的是美國開國大老們的大小故事,包括一七九六年第一場真正有競爭的總統大選。

  為甚麼到一七九六年才有第一次真正總統大選?因為前兩回都由「國父」華盛頓任總統,沒有其他人敢或願意挑戰他。Ellis在書中還指出,對當時的政治精英及民眾來說,只要華盛頓願意做下去,他大可以連任第二次甚至無限期做下去。不過,華盛頓到第二任後期已表明對政治非常厭倦,只想歸隱田園。因此, 到1796年就必需進行總統大選以接替華盛頓。

  當時熱門的參選人有4位,包括副總統John Adams、國務卿杰佛遜(Thomas Jefferson)、Thomas Pinckney、Aaron Burr。四人都是開國元勛,其中前兩人更是華盛頓的左右手。可是在整場選戰中,兩位大熱門Adams及杰佛遜甚麼宣傳都沒有做,其中杰佛遜天天在家修整莊園及耕種,像被人硬推出來參選那樣,他還不時向到訪的友人申訴從政生涯很辛苦,有勞無功。做了多年副總統的Adams同樣對拉票活動不感興趣。

  根據Ellis的說法法,雖然身邊人都知道Adams一直等待上位,但到選舉來臨卻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態度,更對太太Abigail說:"I am determined to be a silent spectator of the silly and the wicked game, and to enjoy it as a comedy, a farce, or...." (我情願旁觀這場愚蠢、充滿惡意的遊戲,又或當作看一場喜劇鬧劇……)。四人之中只有Burr四處奔走,積極遊說各州的有力人士支持他。到最後,Adams以71對68張選舉人票擊敗杰佛遜成為第二任美國總統,積極拉票的Burr得票則大幅落後,敬陪末座。

  Ellis解釋,Burr得票少跟拉票活動無關,倒是政治文化及選舉制度不同所致。就政治文化而言,當時美國初建國,民眾以及政治精英最重視的是在立國時候的貢獻,是有沒有協助華盛頓總統帶領國家轉危為安。侯選人的長相如何,形象是否討好,辯論技巧全都無關緊要。Adams是華盛頓的副總統,又大力促成各州通過獨立宣言,奠定美國立國基礎,他的優勢自然明顯。杰佛遜身為國務卿,掌理對外關係及談判,又是起草獨立宣言的「主筆」。有這樣的履歷,他們的確不必遊說這個那個以爭取選票。

  當然,不用拉票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1796年總統選舉不是普選,有份投票的人有限,某些州更有州議會任命選舉人(Electors)。既然一般人對選情影響有限,在各州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實在毫無必要。

  跟2016年大選相比, 1796年選戰當然少些姿釆及聲氣,但背後的角力及計算同樣少不了,例如當時任財長的Alexander Hamilton 為了打擊Adams,積極遊說部份Electors改投他人,削弱Adams得到的選舉人票。Adams只贏3票也拜這種背後操作所賜。

  不過最有趣的是,當年任總統的左右手、親信可以輕易贏得選民信任,在選舉不需宣傳也能勝岀。今天這些資歷只會是政治包袱,隨時被選民嫌棄,倒是政治素人或新人如奧巴馬、特朗普才有叫座力。且看希拉莉能否扭轉這趨勢。


延伸閱讀:"Founding Brothers: The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 Joseph J. Ellis, Vintage Books, 2002

2016年1月29日星期五

「新沙皇」普京對列寧的怨言


  近幾天最有趣的國際新聞不是克里訪問中國跟習大大會談,也不是伊朗總統事隔多年後訪問歐洲,而是俄國「新沙皇」普京公開批評十月革命領頭人、蘇聯帝國創立人列寧。普京指列寜成立蘇聯時犯了大錯,容許十幾加盟共和國可以選擇退出,以至九一年共黨倒台時真的出現蘇聯分崩離折的局面,令繼承蘇聯地位的俄羅斯面臨四面受敵的困境。

  說這則新聞有趣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新沙皇普京居然公開跟自己的老祖宗翻臉。其二是普京的苦水既反映了俄國的歷史觀也揭示了俄國當前的國家安全威脅。

  說列寧是普京的祖師爺並沒有誇大。普京在前蘇聯時代是個中級的KGB特工,在東歐民主浪潮期間駐在東德,表現不算突出。不過,他對蘇共的忠誠從沒有一刻動搖,也沒有受自由化風潮影響,普京更自爆到今時今日還保留着蘇共的黨員證。要知道新沙皇普京掌權已超過十六年,原來權傾一時的共產黨(現在已變成俄共)則已不成氣候,剩下少數國會議席,普京居然仍把蘇共黨員證珍藏,可見他真的心鐮刀仔旗幟,今次公開「鞭」蘇共老祖宗列寧的屍,肯定心中有難言之痛。還好他明言不會把列寧的屍體移離紅牆,原本的禮遇也不變。

  那普京為甚麼禁不住公開批判列寧呢?主要因為列寧當年容許中亞、歐洲各加盟共和國有權選擇離開為俄國帶來了巨大的國安威脅,也把俄國幾百年來累積的巨大帝國消耗掉相當大部份。

  先說一點歷史。俄羅斯的絕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帝國。在蒙古人橫掃歐亞的時候,俄羅斯還不見影兒,只有莫斯科大公國等幾個小政權,受着蒙古欽察汗國的統治。直到十五、六世紀後欽察汗國逐步衰落,俄羅斯人才冒出頭來,取代欽察汗國在歐洲的勢力。

  最重要的是,當西歐諸國從葡萄牙到西班牙到荷蘭及英格蘭進行航海大冒險,努力建立海外帝國時,俄羅斯人則在歐亞大草原「悶聲發大財」,挾着歌薩克騎兵及稍微先進的火炮逐步從烏拉山脈以西向東推進,把相比之下衰弱不堪的中亞草原國家一一收拾。到十七、八世紀俄國勢力已推進到太平洋海岸,建立起西至波羅的海,東至太平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比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大得多。

  到兩次大戰後,原來的老牌帝國包括英、法都灰飛煙滅,倒是俄羅斯帝國以蘇聯的名義進一步壯大,向西伸入歐洲心臟地帶:德國,向東則佔領庫頁島及北方四島。假如日本不及時投降及求和,蘇軍肯定開進北海道,令北極熊掌伸到日本的後院。

  對俄羅斯人來說,近五百年都是領土豐收的日子,不斷擴張,勢力不斷擴大。但這個僅存的帝國卻在九十年代初隨蘇聯覆亡而首次大幅收縮,中亞草原多國從哈薩克到塔吉克都獨立了,東歐集團脫離俄國控制,並一一加入北約及加盟。連早在十七世紀已成為俄羅斯腹地的烏黑蘭也獨立了,並跟西方眉來眼去。要知道當年納粹德國正是從烏克蘭直殺入莫斯科,重創蘇聯紅軍。失掉烏克蘭這個糧倉及腹地,怎不令新沙皇及俄羅斯覺得寢食難安呢?

  假如歷史可以重來,當年列寧建立蘇聯時不搞甚麼民族自治及加盟共和國,不講甚麼手足兄弟,全部把它們變成蘇聯一個行省或州,九一年蘇共下台時也不過政權轉模,不會導至帝國瓦解,而普京現時掌管的將是大得多的帝國,不受西方直接威脅。撫今追昔,普京自然不能不老祖宗列寧棋差一著。

  也許,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該反過來給列寧一些正面的評價。

破壞兩制的是張曉明、李國章之流


   蟄伏了好一段時間的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終於耐不住低調及寂寞,借新春酒會的機會再次大放厥調,對香港內部事務指指點點,包括像錄音機那樣重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關一國兩制不能走樣,不能變形的「指示」,還說各方面必須尊重兩制差異及堅持一國原則。這位喜好干預港事的北京地方大吏還暗批立法會議員拉布,指出「對那些任性地躭誤香港發展的現象,大家都要站出來大聲說『唔得嘅』」。
 張曉明特意用廣東話說「唔得嘅」也許是為了成為電視台的sound bite,增強影響力。但是,真正想說、該說「唔得嘅」的是香港市民,因為大家已受夠了北京及中聯辦惡人先告狀,自己主動破壞一國兩制卻又要求市民要準確理解及貫徹一國兩制,他們除了虛偽以外只有橫蠻。
●北京旨意強加港人頭上
習近平及張曉明開口閉口說堅持一國兩制,又要尊重兩制差異。那兩制最大的差異是甚麼呢?就是法律制度,就是司法管轄權,就是公民享有的自由及權利。當年《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勉強為港人接受是因為當中確立香港跟內地是兩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內地法律及執法制度都不適用於香港;任何在香港的行為只受香港法律管理及懲處,內地無權干涉。可是,在「銅鑼灣書店」五人被擄失蹤案中,北京來的「強力部門」卻無視《基本法》及《聯合聲明》,無視「一國兩制」的原則,強行在香港執法,帶走原來在香港境內的香港居民。事情被揭發後還不肯承認錯誤,不肯交代事件,反而一再、再而三的推砌各種不成理由的解釋,甚至逼被擄走的人配合他們的謊言。這種視兩制差異及《基本法》如無物的行徑,可不是香港人所為,而是內地「強力部門」的惡行。誰不尊重兩制差異,誰令一國兩制「跑偏走歪」不是很清楚嗎?虧張曉明還有臉在台上大講特講甚麼捍衞一國兩制原則。
  更何況北京不尊重兩制差異,不尊重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並不是從「銅鑼灣書店」事件開始。太遠的不說,去年政改失敗就完全是北京一手干預兩制做成。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北京該管的是國防、外交方面的事務,其他問題則由香港自行處理及解決。可在政改一役,北京連讓香港充份討論及研究的機會也扼殺,一開始就拋出出831人大決定這個「鳥籠」,逼香港人只能在「假普選」、「非常假普選」之間作選擇。
  而在討論過程中,中聯辦及北京的代理人又組織大量活動,製造虛假民意以支持「假普選」方案。這樣的做法已完全跨越兩制的界限,是直接把北京的旨意強加在港人頭上,令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大大收縮。張曉明等主動破壞兩制卻又要求港人準確理解及捍衞「一國兩制」,這不是太虛偽了嗎?
●尊重兩制避免困局惡化
  政改以外,港大風波越演越烈同樣是北京及中聯辦介入大學人事任命,破壞大學自主權的結果。港大透過確當程序遴選了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當副校長,本來只差校委會正式通過任命。誰知道北京當權者以陳文敏跟「佔中運動」發起人戴耀廷關係密切為藉口,不斷透過在港喉舌攻擊陳文敏,質疑任命他的決定,並提出要整頓港大。正是在這樣的干預黑手下,李國章受命加入校委會,開始全力推翻遴選委員會及港大校長馬斐森任命陳文敏的決定。不僅這樣,北京及梁振英還不顧港大師生校友的反對,堅持任命李國章成為校委會主席,藉以對大學來個秋後算賬,整頓一番。要不是這種不守體制、不管兩制的橫蠻作風,根本不會激化跟港大學生的矛盾,根本不會出現昨天包圍校委會會場及阻止委員離開的衝突事件。
  由此可見,做成今天香港政治困局,矛盾不斷加深的其實是北京當權者及他們在香港的代理人。真的要改善當前的情況,要避免困局不斷惡化,北京當權者必須回到「一國兩制」的原點,真正尊重兩制的差異,不要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走樣。若再肆意破壞兩制,港人的反彈反抗只有不斷升級。
  張曉明那番話,還是讓他及所有負責香港事務的京官們自己好好反省吧!
 
 

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

強國怕大鱷


  荷里活拍過不少有關金融大的電影。米高德格拉斯在兩集「華爾街」中就演出了這樣一個角色 (Gekko)。只是,跟現實中的大相比,米高德格拉斯這大鱷實在小兒科,完全沒有現實中那種人人害怕,個個奔走相告「他來了」的威勢。

  別的人不說,單單一個索羅斯就把Gekko 完全比下去,足以把各地財金官員嚇得屁滾尿流,慌忙應對。雖然大家惡狠狠駡他,卻不能奈他何,更擋不住他的狙擊。九十年代初英國財相拉蒙特(Norman Lamont)聽見他的名字就頭痛,他說一句話比拉蒙特說十句管用,英鎊就在索羅斯操弄下被逼大貶值,拉蒙特最終引咎下台,索羅斯大賺十億鎊。

  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索羅斯沒有多說話,可他的量子基金聯同其他對冲基金四處狙擊,把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殺得哀鴻遍野,貨幣、股市大跌,二十多年的經濟增長奇蹟一舖清袋。大馬總理馬哈蒂爾痛駡索羅斯是惡魔、壞蛋、罪犯。可駡歸駡,誰也動不了他分毫,幾十億利潤袋袋平安。

  十多年後的今天,對冲基金大部份已「收檔」,索羅斯也說過要退休了。誰知人民幣貶值,亞洲股滙風雲再起,索羅斯在某經濟論壇拋下不相信人民幣、金融風暴即將重來等說話,市場又再次為之一震,連人民日報海外版也不得不在頭版發表評論文章,高呼索羅斯不足畏,中國經濟及人民幣冇有怕。只是,越這樣說越露底。若索羅斯已是過氣大,人民日報才不會花時間篇幅特地回應他。

  由此可見索羅斯餘威猶在,連「強國」也忌他三分。電影中的那些大,有那一個可以像他那樣呼風喚雨?真奇怪為何沒有導演拍一個關於他的故事。

2016年1月26日星期二

寒潮的啟示


  實在想不到香港可以冷成這個樣子,把保暖衣服都穿在身上仍然在顫抖,真有點凍到骨子的感覺。可惜香港沒有有溫泉,不然大家肯定第一時間飛身撲進熱水中,泡個痛快,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驅走寒意。

一邊捱着寒意一邊想到的是「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這齣電影,覺得當前天氣實在變得越來越極端,就像電影中預示的情況那樣。看過「明日之後」的人都會記得,電影中因為氣候變化,洋流的溫度變暖,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冷暖及咸淡水平衡,結果引發前所未有的寒潮風暴,北半球大部份地方都在冰雪風暴下變成白色世界,造成大量死傷。

  今次寒潮當然不像「明日之後」的雪暴那樣恐怖,氣溫也沒有跌至零下200度,但受影響的地方卻同樣非常廣泛。美國東北部就遇到被稱為「暴雪歌斯拉」的史上第三大暴風雪,一天的雪量高達七十厘米。日本列島從北海島到九州最南鹿兒島都變得白茫茫,奄美大島更迎來百年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亞洲其他地方則從西伯利亞、中國北部直到江浙、廣東以至香港都出現幾十年未見的低溫,廣州下了雪,台灣陽明山也變得白茫茫一遍。

  在全球暖化明顯,去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的情況下忽然出現如此極端的寒潮,除了全球暖化令氣候越來越不穩定外實在想不到其他可能的原因。

 那些仍然在否定全球暖化危機的人有看到今次寒潮的啟示嗎?

2016年1月25日星期一

中國經濟是陰乾而不是硬着陸


  剛過去的Davos 經濟論壇今次的主角再次是中國大陸。國際傳媒都緊盯着中國官員,留意他們的發言。不同的是,這一回記者的焦點不再是中國政府有甚麼鴻圖大計,有甚麼亮麗的新計劃或改革,而是中國經濟出了甚麼問題,人民幣會不會繼續貶值,甚至是中國經濟會否硬着陸。中國代表團成員包括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因此要努力解畫,指人民幣沒有繼續貶值的危機,強調中國經濟仍保持快速增長。

  儘管中國官員努力解說,但國際輿論以至出席論壇的重量級政經精英並不賣帳,對中國經濟批評之聲此起彼落,其中九十年代初狙擊英鎊獲利十億英鎊的大索羅斯就毫不客氣的指中國經濟不是將會“hard landing”,而是正在「硬着陸」,並將會輸出通縮,把全球經濟增長拖低。

  索羅斯不算是中國經濟fans,他對中國不客氣並不奇怪,而中國經濟放緩更是誰也看得到的事實,中國官員想否認也否認不了。不過,「大鱷」說中國經濟正在「硬着陸」卻錯了,因為內地不致出現泰國、印尼式的硬着陸,而是日本式的「陰乾」,是個逐步下沉及失去動力的過程。

  為甚麼這樣說?因為中國是個金融體系封閉的龐大經濟體,外來衝擊影響有限,內部需求包括工業生產足以維持一定的經濟動力,令她不致出現印尼在亞洲金融風暴後的硬着陸或崩潰狀況。但是,中國經過三十多年倚賴超高儲蓄及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累積的不平衡及生產過剩情況已相當嚴重,從傳統重工業到造船到礦業到房地產都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不但內銷市場吸納不了,世界市場也吃不下。未來一段時間只有不斷削減生產及產能才能把這些過剩的設備、人員淘汰掉。

事實上中國政府也已開始面對現實,把今年的經濟重點放在去庫存、去過剩產能方面,並且嚴限企業繼續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能否真正落實這個限制投資的指令仍是未知之數,但即使只是部份落實也足以令中國投資增長大幅放慢,從而拖低經濟增長的速度。

  本來,投資帶動不行的話還可以靠內部消費帶動,美國經濟增長就長期倚賴內需。可惜,中國經濟轉軌來得非常不合時,當中國需要消費者減少儲蓄增加消費以協助經濟轉型時,中國卻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接近見頂並迅速老化,人口紅利及新增勞動力越來越少;退休保障,積成了新興中產階層最關注的事,再加上政府及企業的退休保障制度不完善,他們更有必要把更多收入放在儲蓄上以作為未來退休之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不但不可能明顯增加,並且會隨人口逐漸老化而萎縮,根本不可能作為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當然,中國政府還有餘力搞一些基建項目保持經濟增長及穩定就業,就像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大搞赤字預算振興經濟那樣。問題是,新基建的經濟效益每況癒下,再多的大橋、再多的高鐵項目都不會帶來甚麼明顯經濟效益,產生的是浪費而不是消費,最後甚至變成通往no mens land的橋和路,除了建設時有些刺激作用外,不到幾年就變成閒置的「大白象」。

  換言之,在政府不時以基建投資刺激下,中國經濟不會一下子跌到谷底或崩潰,而是像洩氣的皮球那樣逐步停滯及萎縮,整個過程就像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那樣甚至更長。

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超低油價成了經濟毒藥


曾經,油價下跌被視為經濟利好的消息,特別是對用油大國如美國而言,油價每桶跌十美元幾乎等同政府減稅0.5%,企業及消費者自然可以因此而把剩下的錢用作消費及投資,從而刺激經濟增長。對不少人而言,油價下跌的結果是令資金來個重新分配,從產油國流向用油國,從油商轉入消費者的口袋。

 但近大半年油價不斷下跌卻未能刺激全球經濟復甦,踏入2016年並成為金融市場動盪、歐美股市大跌的元凶。以最近幾天為例,由於油價不斷破底,從三十多元很快跌至不足二十七元,令美股以至全球股市大跌,幾乎可說是一場小股災。低油價的魔力究竟到那去了呢?

  從各種條件看,油價下跌從經濟助燃劑變成「瀉藥」有幾個重要的原因。其一是跌勢過急過大;其二是加劇通縮壓力;其三是打擊了能源產業的投資,削弱經濟動力。首先,今次油價下跌絕不是只下跌一成,兩成,而是大跌七成,從一年多以前的百元一桶跌至現在不到二十七元,跌幅已接近四分。這樣急劇而巨額的下跌雖然令汽車用油價格下跌,但產生的心理打擊更大。因為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波動意味油價不穩定,隨時可能大幅反彈,令汽油支出重新增加。因此,消費者不會因為油價大跌而增加其他開支,情願把剩了的錢儲起來令低油價形同減稅的作用無法發揮。


  跌勢過急過快只是其中一個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低油價加劇了全球的通縮態勢,令大家都傾向手持現金,押後消費及投資。自從金融海嘯以後,全球發達經濟體逐步走向日本的超低通脹以至通縮的軌跡。以歐元區為例,通脹率逐步從稍低於2%一直下滑,到近一年已跌至0.5 %,預計將會進一步下跌。歐央行為了堵住物價下跌的困境已啟動量寬,規模高達一萬億歐元,但目前來說效果仍不明顯,更不斷有消息傳出將會加碼量寬。美國經濟雖然稍好,並在去年十二月七年來首次加息,但通縮壓力不輕,消費物價指數只不過在1%左右徘徊,跟聯儲局2%的目標有相當距離,同樣有跌入通縮的風險。現在油價不斷下跌,牽動其他物價進入下跌漩渦,連帶工資也受壓而無法上升。

  要知道在通縮預期下,消費者固然會延後消費,企業同樣會推後投資,以增加手上資金的購買力及效益。換言之,通縮壓力下消費、投資將會萎縮,銀行體系的現金越來越多,閒置的機器、人手、設備不斷增加,令經濟奄奄一息。當市場預期未來經濟增長會萎縮時,自然放棄風險資產如股票,改為手持現金,金融市場怎可能不跌個不亦樂乎。

除了發達國家經濟因油價跌勢過急而面臨通縮外,倚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如沙地、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都因為油價大跌而出現巨大財政赤字,必需要大幅控制政府開支。其中第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去年就因為油價跌至40美元以下而出現超過980美元的赤字(GDP 14%左右),政府決定明年取消大額不同補貼,投資也收縮。其他如俄羅斯這個金磚國家同樣必需勒緊肚皮。這些政府收緊開支同樣加劇全球通縮壓力。再加上石油企業,其他能源企業肯定因油價大跌而放慢開發新油田及新能源技術,變相令整體投資開支減少,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三大不利因素加起來令全球經濟吹起強烈的淡風,股市既走在經濟之先,大幅下跌才怪。

2016年1月22日星期五

活在「一九八四」


第一次看「一九八四」這小說是一九八四前一年。歐威爾的文筆當然好,很有想像力及預見力,但看的時候總少了些投入感,覺得「老大哥」離我們很遠。

  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蘇聯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瓦解,中國大陸也在開放改革,「一九八四」彷彿已成過去的夢魘,是作為reminder 的歷史想像,跟現實生活及政治形勢沒有甚麼關係。何況那時通訊開始發達,傳真、傳呼機、手機開始出現,資訊流通容易得多,政府再控制不了,要維持一個任意說謊、任恴扭曲語言造成洗腦效果的專制政體不容易。

可原來我錯了。「一九八四」不但沒有過時,它描述的情景正在我們眼皮底下出現,而且越演越荒謬,越來越肆無忌憚。銅鑼灣書店五個股東、員工先後失踪正正是「一九八四」的2016年版。「強力部門」不作解釋的把人擄走就像小說中經常人間蒸發的市民、黨員那樣,連一點歉意尷尬也沒有,總之就是「被失踪」了。然後被擄走的人陸續出現,以自己的咀巴替當權者作解說,表明天下本無事,自己是自願回國(良心發現)受查及孝敬父母;另一個甚至說自己跟調查人員已成好朋友,只差沒說相親相愛。

  總之就是隨便用一些沒有人相信的「家書」、「受訪片段」敷衍一番,一派的有恃無恐。然後還有形同官媒的本地傳煤把它當成真相報導,好麻痺大家接受「香港新常態」,那就是內地「強力部門」在香港做甚麼都可以,不要想真假,不要反抗,乖乖低頭接受就好了。

  這幾天大家起床照鏡的時候會不會覺得自己有點像「一九八四」中的 Winston?

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經濟形勢比亞洲金融風暴時更凶險


 港股及港元滙價的跌勢果真有亞洲金融風暴重臨的味道。

  踏進2016年以來,港股十幾個交易日中只有三天上升,其餘時間都是下跌,而且動輒一天下跌四、五百點,反彈的時候卻不過是二、三百點。昨天港股再次下跌,跌幅超過七百點,令2016年以來累計下跌超過三千點,究竟何時見底喘定更是誰也沒有把握。另一方面,港滙同樣明顯轉弱,前不久還在7.75附近徘徊,到昨天已跌至7.82的水平,從強方跌入弱方,跌勢同樣未止。這種股滙皆跌的情況實在跟九七、九八年特別是九八年夏天的大跌市有點類似。

  還記得當時亞洲金融風暴越演越烈,從泰國蔓延至馬來西亞及印尼,其中印尼更成重災區,滙價大跌六、七成,並引發政治動盪。香港雖然有聯繫滙率力挺,滙價沒有大跌,但也一直受壓。金管局為了捍衛聯滙而挾高利率,隔夜拆息一度升至近三百厘的超高水平。也因為拆息狂升導至港股暴跌,由期指大跌帶動港股低處未算低,先跌破一萬點然後是八千點,然後是六千點。當時不少分析認為港股可能會跌至四千點甚至更底。接着特區政府史無前例入市買港股托市,令沽港元又沽期指的炒家、大鱷損手離場,才總算穩住跌勢,但香港樓市、經濟因此元氣大傷,久久才能復原。

  這裏說今次的跌市跟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相似不是認為今次跌市有大鱷在背後操盤,至少暫時沒有具體證據看到有對沖基金在搞小動作。兩次跌市真正相似的地方在於都是資金大規模撤出亞洲金融市場的結果。事實上九八年的風暴核心問題不在大鱷興風作浪,而是新興市場「銀樣蠟槍頭」,不堪一擊(包括俄羅斯債務違約),令原來看好這些市場的資金大舉撤離,返回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避險有關。當資金大舉流向美元及美元資產,新興市場便跌入「越窮越見鬼」的泥沼,資金緊絀,無力還債,以至股滙齊崩。

  最近幾個星期亞洲及新興市場同樣出現強烈的避險情緒,資金大舉從股市流出,找尋資金避難所,這正是日圓、美元滙價上升的根本原因。香港作為區內金融中心,自然要發揮提款機的功能,讓不同的投資者提取資金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場及貨幣,港股因此不能不持續捱沽,港滙也不可能不因此而轉弱。目前還不知道今次避險及資金流走潮甚麼時候才完結,但在避險情緒未改變,資金回流發達國家趨勢未停止的情況下,港股不易有起色,頂多是有反彈冇升幅。

  不過,今次金融震盪跟九七、九八年也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那就是中國大陸的角色。上一回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扮演了穩定者(Stabilizer)的角色,維持人民幣不貶值,避免加劇亞洲貨幣的壓力及跌勢。這一次中國大陸不但不是穩定的力量,反而是加劇震盪,加大走資規模的推手。從去年夏天暴力救市開始,中國金融市場動盪從未停止,人民幣忽然貶值更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令全球投資者必需重新評估在內地市場投資的前景及風險。

  應該看到,過去一段時間不少來亞洲的資金都是覬覦中國市場,希望在開放及擴大中分一杯羹。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壯大,金融市場過去一年多的興旺靠的也是這個憧憬。人民幣的忽然貶值登時打碎了幻想,令投資者意識到人民幣資產的風險甚高;再加上內地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資金緊絀,有時候甚至跡近無法無天,交易難以進行。這些都令外資對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從亢奮變成有介心,甚至改變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政府加強外滙管理以限制資金外流,內地企業特別是借下大筆外債的企業有必要出售非人民幣資產套現應付資金周轉。在這樣的情況下,港股以至香港的房地產便有可能成為套現的工具,令香港處於外圍及內地兩面夾攻的險境,要穩住形勢及止跌不容易。

  最令人擔心的是下一波的衝擊特別是對樓市的影響。現在的問題已不是樓市會不會跌,而是跌多少,跌得多急,若果拆息只是稍為上升,樓價還可以陰乾般逐步下調。一旦有更多樓巿投資者沽貨套現,一旦資金再大規模的撤走,金管局將被逼抽高拆息維護聯滙,到時候樓價便有可能像九七、九八年般插水式下跌三、四成,所引起的恐慌及震盪絕不會比當年少!

馬拉松嘆世界!


  得恭喜星期天完成渣馬的跑友們。那天雨勢時大時小,還刮着風,天氣可算相當惡劣,也容易打擊士氣及決心。

  有些人說,雨中跑步比悶熱好,散熱容易也涼快一點。但正因為散熱快,能量用得更快,肌肉很易變得僵硬,體力耐力稍差便會抽筋以至受傷,能挺過42.195公里一點也不容易。

  記得幾年前跑的一次渣馬,過了長青隧道上青馬橋時開始下雨,踏上橋更是橫風橫雨,豆大的雨點四方八面拍打在身上,眼睛幾乎掙不開,雙腿重得像灌了鉛那樣,勉強才能提起。最要命及打擊士氣的是,剛過九橋就泊了幾輛讓退出選手坐的雙層巴士。車上的人着保暖氈,吃着朱古力bar,一派悠閒的看著我等在拚命跟暴雨、飢餓及疲乏搏鬥,好幾回有「剪帶」上車的衝動。還好快回到長青隧道時雨勢減弱,苦的感覺減輕了,鬥志回來了,總算熬過誘惑,一步腳印的跑回來。時間嘛,是破紀錄的慢速,幾乎五小時才完成。

  忽然想起幾位跑友阿陽EdkinFrankie的新書:「馬拉松嘆世界」。他們可真是馬拉松達人,從東京跑到波士頓,從波爾多玩到黃金海岸。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貝加爾冰湖馬拉松。那兒的天氣、環境比香港不知惡劣多少,暴風雪加上零下30度,低溫症的風險就在頭上盤纏,更可能在白茫茫的荒野迷路。花了七小時才跑到終點的Frankie線的時候只能喃喃吐出一句話:「我有低溫症,救我…」,然後就倒在冰面上,由隊友送回酒店。

  這樣的馬拉松可真是另一層次的考驗。

2016年1月20日星期三

提防柯P

  跟綠營的朋友聊天(抱歉藍營已沒有甚麼朋友),他說這一回小英大勝他真可以盡情高興一下,慶祝一下。禁不住反駁他:你們二千年、零四年兩次勝選,不是早有機會慶祝了嗎?

  朋友氣定神,把以前不能盡情慶祝的原因娓娓道來。二千年阿扁勝出是三方混戰藍營內訌的結果,並不表示多數台灣民眾接受了民進黨或阿扁,說得難聽點,總統寶座有些偷來的意味,這樣的勝利偷偷歡喜就好了,怎麼好意思「燒炮仗」慶祝。零四年嘛,勝選大家都知道靠的不是實力,而是那顆神奇子彈,即使死忠支持者也難以厚着臉皮大肆慶祝說,自己如何如何得人民支持吧!

 零八年就不用說了,輸得一敗塗地,差點亡黨散班,慶祝是開玩笑了。上屆選情接近,最後差一哩路還是輸了,小英的敗選演說反令不少人哭起來了。

  直到這一次,民進黨及綠營真真正正擊敗國民黨及泛藍,得票率超過56%,比國親兩黨加起來還要多150萬票,不管怎樣看都是漂亮的勝仗,是得到選民的清楚授權,實在該大事慶祝。

  問他,第三勢力那個叫「時代力量」的新政黨+台北市長表現也不錯,也許會成為綠營的新對手。朋友有點不以為然說,不要高估所謂第三勢力,他們打的都是國民黨老將,又得到綠營讓路才能偷襲成功。若沒有這股反國民黨的情緒及綠營的協助,「時代力量」大有可能像綠黨或民國黨之類的小黨那樣高票落敗,成不了氣候。倒是P有可能趁國民黨敗接收它的部份勢力,升呢為反綠共主,進而問鼎總統寶座。

  看柯P 選前特地來個環台單車行搶風頭,這個人不簡單,的確可能成為小英的大患。


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台灣觀選


數一數原來已是第五次到台灣看總統大選了,就只有九六年第一屆直選錯過了。回頭看一下,五次大選各有不同味道與感受。

  二千年第一次觀選是國民黨政府接待的,主要看他們的行程,跟他們的黨工交流。但只要「在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創意都在民進黨阿扁這一邊。他那個「台灣之子」公仔雖不能跟「星戰」figure相比,但親切近人,大大增加他的人氣人味,把國民黨的官樣文章完全比下去。最意外的是阿扁真的「凍蒜」(當選),忽然見證了台灣變天。

  零四年一役最震憾的自然是那一顆天外飛來的子彈。究竟是政治陰謀還是甚麼到現在還弄不清楚,但當時整個台北都在躁動,不知發生何事,甚至不能確實選舉能否順利舉行。最後,阿扁終以幾萬票僅勝。只可惜,那顆居功至偉的子彈沒有成為重要歷史文物。

  零八年比較平淡,阿扁貪腐政權已成過街老鼠,國民黨以Mr Clean馬英九出戰自然大勝而回,沒有懸念。一二年選戰最難忘的是「小英」敗選後的「最後一里路」演說,說到「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時」身旁的年輕人都哭了。

  今年選戰氣氛有點像零八年,選前勝負已定,小英篤定當選,不管走在街頭或坐在的士大家都沒有甚麼氣氛,沒有過去那種「你死我活」的激情。這跟「小英」的冷靜理性不進一步撕裂社會當然有關,也許更重要的是台灣民主制度的確成熟了,大家明白改朝換代、政黨輪替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不管怎樣,小英當上第一女總統還是教人高興!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從子瑜看小英總統的困局


  把16歲台灣美少女周子瑜的躹躬道歉片段跟ISIS要人質認罪的片段相比也許有些誇張,但那份委屈、那份難受、那種被欺凌無助感覺委實教人不平及心痛。子瑜只是一心想在演藝界出頭,努力到韓國學習歌舞,好不容易有點名氣,卻平白無辜的被捲進兩岸政治風波中,落得公開道歉暫時無法演出的下場,現實對她可真算是殘酷,但願風波不會一下子毀了她的演藝事業。

這麼年青就要面對嚴酷的政治現實當然教人不忍,但子渝的委屈及困境跟台灣在亞太區以至國際社會中的困境很相似。甚至可以說,剛當選的小英(蔡英文)總統不過是放大了的「小瑜」,陷身於中國崛起的巨大政治經濟壓力下,身邊的「伙伴」隨時因此把她出賣,或逼她作出種種不情願的妥協包括來個自我否定。

  隨着中國政治、經濟實力的快速上升,其他國家的政府及商業機構都不能不考慮中國的情況及反應,盡可能不開罪這位「新發財」,以免被拒諸門外,跟「人仔」無緣。換言之,中國市場在政治經濟上的喜惡已成為潛在遊戲規則,左右政府、企業的決定及反應。簽下子瑜的是韓資企業,可不管是這企業以至韓國演藝界而言,最重要的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單是一齣「來自星星的你」及劇中的男女主角:金秀賢、全智賢在大陸市場就為公司帶來數以十億元計收益,而且陸續有來。子瑜的韓資經理人公司眼看國旗風波鬧大,數以億計收入可能泡湯,它的主事人自然不管甚麼尊嚴、真相及保護藝人,立時向「強國」下跪,逼她否定自己的國籍及身份。

  放大一點看,中國在國際政經秩序影響力大升,周邊國家肯定要多看一點她的臉色,台灣的小英總統想多參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難免受中國的潛規則左右,可能被逼進一步矮化甚至要否定本身的主權國地位,而出手相逼的更有可能是相交多年的「伙伴」。

  不過,見利忘義只是故事的一部份。更關鍵的是中國刻意展示實力,希望改變區內政經秩序及遊戲規則,並要求鄰近國家及地區按她的喜好辦事。在南海爭議,中國不顧其他國家反對肆意在島礁興建機場已明顯是要做成既成事實,逼區內國家接受她控制南海水域;大搞「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同樣是要在國際政經秩序中另起爐灶,強化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股「大國崛起」威勢下,越南、菲律賓以至日本等主權國家固然備受壓力,台灣這個「亞細亞孤兒」更難免被欺上門來,被中國千方百計納入她的勢力範圍。「子渝」風波不過是「強國」展示實力的「舞台版」,其他方面的壓力,直接的政治經濟壓力在未來將有增無減,小英要招架不容易。

  剛在星期六當選的小英總統大概也明白這處境,她在勝利演說中雖有提到子瑜風波,但沒有大造文章,更沒有大談身國民身分及主權,反而不斷強調兩岸維持現狀,又向美國方面保證台灣在外交上將規行矩步,不會觸怒中國大陸。她的審慎反映她及新政府明白,中國崛起下台灣外交迴旋空間越來越窄,而一旦中國大力向台灣施加政治經濟壓力時,原來友好的鄰近國家以至盟友可能怯於北京的muscle 而袖手旁觀,甚至附和北京的做法,要台灣退讓。事實上,日本及美國雖然不願台灣被中國大陸吞噬,但在雙邊關係中,在當前的國際政治格局,美中、日中關係遠比她們跟台灣的關係重要,涉及的利益更多,她們特別是美國肯定不斷「溫馨提示」台灣要做個「乖孩子」,不要跟大陸弄僵。到時候小英總統即使不需要自行否定中華民國的地位,但被矮化、扭曲難免的事。這跟子瑜的處境不是很類似嗎?

2016年1月14日星期四

第一女總統


  2012年夏天,在台灣新北市一個茶園,跟同事一起訪問了幾個月前在總統大選落敗的蔡英文。那時候她已是「人在野」,沒有任何公職,連民進黨主席也辭了,一邊在全台各地謝票,一邊搞了個叫「小英基金會」的智庫,省思未來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那天天氣悶熱,走了幾步就渾身是汗;可走進那家茶舍就有種舒泰的感覺。坐了沒多久,蔡英文的助理先進來打招呼,說主席快來了。過不了幾分鐘,梳着招牌清湯掛麵裝的蔡英文微笑的走進來跟我們打招呼,握手。寒喧幾句之後,先把特地帶來的「紀念品」送給她。那是一月大選前一天蔡英文選舉總部在報紙賣的頭版廣告,上面除了有她的大頭相外還寫上了一句話:「台灣第一女總統」。
 「海報」是觀選後特地存起來的,沒想到可以親手送給她。那時總覺得她的從政之路未完,那句「台灣第一女總統」的標語還有可能實現。送她「紀念品」也可以借此打開話匣子,談她敗選後的出路,會不會東山再起。
  向來謹言慎行的蔡英文沒有具體說甚麼打算,只強調要反省為何民進黨走不完進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
  這幾天會到台灣觀選。按民調的狀況,蔡英文已篤定當選,不確定的是贏二百萬票還是三百萬票而已。上一回「小英」支持者在敗選集會上哭個不停,今次大可以相擁慶祝。只不知這一回蔡英文會不會再用上「台灣第一女總統」作宣傳口號?

2016年1月13日星期三

把香港的未來建立在浮沙上的報告


  聽完梁振英長達兩小時的演說後,你有可能以為這不是香港特首的施政報告,而是北京任命的「一帶一路辦公室主任」的就職演說! 

  可不是說笑,在整份施政報告演辭中,「一帶一路」這四個字出現了超過四十次,相關的段落比其他任何政策內容包括基建、房屋、教育、醫療都要多,例如政府將因為「一帶一路」在內地及相關國家成立多個新辦事處以加強聯繫。又「鼓勵」半官方機構、企業及民間團體飛身撲向「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加強聯繫以配合中央政府的國策;還要大力吸納這些國家及地區的學生到香港升學。總而言之,借用梁振英的口頭禪,「一帶一路」是他未來施政的「重中之重」,「食粥食飯」都倚靠它。這不活脫脫是個「一帶一路辦公室主任」的口吻嗎?

  可惜,所謂「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建立在浮沙上的概念,到目前為止除了中國官方大吹大擂,除了官媒在努力吹捧外看不到有甚麼實質的進展。沿線國家包括中亞各國以及東盟、印度洋諸國要不是虛應故事就是冷淡敷衍,能不能順利開展,何時能發展都是未知之數。拿這樣接近空想的東西作為香港的發展重心不是把香港的前途建立在浮沙上麼?

  再看看國際形勢,中國跟周邊國家、地區強國如日本以及美國這個超越大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的爭議有增無減,即使不致兵戎相見也肯定針鋒相對。互扯後腿。要他們玉成由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只怕是天方夜譚,香港要從中開拓發展機遇及經濟好處更不知從何說起。

  不過,施政報告最關鍵、最致命的缺失還不是造「一帶一路」的白日夢,而是完全離地,而是忽略了比「一帶一路」重要得多的四個字:「一國兩制」。

  應該看到,當前香港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放緩,也不是房屋供應短缺或科技發展落後,而是作為特區基石的「一國兩制」受到無情的踐踏,受到粗暴的破壞。梁振英上任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已不斷受到侵損蠶食,中聯辦肆意介入香港事務,中央政府對港事指指點點已教市民日益不安,擔心兩制的界線模糊化。最近發生「銅鑼灣書店」多名股東、職員被擄案件更像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株稻草,一下子令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崩塌。

  試想想當內地「強力部門」可以公然來港執法及把香港居民擄回中國大陸,當官媒振振有辭的說越境抓人的事很正常,當有香港護法如劉迺強之流說出版「禁書」是境外犯法可被追究時,兩制、兩個司法管轄區的防線登時崩潰,基本法、香港法制保障的各種權利及自由登時比紙上的虛文更不如,因為內地「強力部門」可隨時把市民抓走。對香港市民以至來港做生意及旅遊的外國人來說,香港再不是個安全的地方,再不是個有法治的地方,這怎不是最大的生存危機。

  面對這樣的危機,任何負責任及了解民情的官員都該盡力紓緩市民的憂慮,一方面盡力敦促北京當局交代及懲處違法的「強力部門」人員,另一方面則以更有力的方式重申維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決心,並將之放在政府全年最重要的工作計劃--施政報告內,好讓市民知道政府至少理解他們的憂慮。然而,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對這宗全社會觸目的案件隻字不提,對如何跟進追究沒有表態,對捍衛「一國兩制」毫無承擔。這樣的報告實在完全不符合市民的期望。

 除了在捍衛「一國兩制」上敷衍腳軟外,梁振英對自己令社會撕裂的惡行也毫無反省,沒有提出任何補救的方法,沒有任何修補跟泛民、年輕人及民間團體的姿態及建議,對如何打破政治僵局也隻字不提,彷彿問題不存在那樣。然而,這種鴕鳥政策誰也幫不了。因為只要社會的對立撕裂不改善,只要政治僵局不打破,施政報告再多的建議都將停留在紙上,難以落實!

  我們要的是敢於捍衛「一國兩制」的特首,不是「一帶一路辦公室主任」。梁振英連這個也不明白,還是快快下台吧!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

二次創作


  名小說家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創作福爾摩斯這個傳奇偵探人物時大概沒有想過這個人物可以從十九世紀末「活到」二十一世紀,更不可能預計後來的創作人包括導演、編劇可以把這個人物及故事來個「N度創作」。年前就有形同福爾摩斯「前傳」、由大導演史提芬史畢堡拍的“Pyramid of Fear”(少年福爾摩斯)。

  近幾年福爾摩斯的故事改得更厲害,Robert Downey當主角系列電影把他變成一個稍有同志味又比較跳脫的神經質偵探,跟小說中的「鼓縮」大叔截然不同。然後還有BBC及美國電視台重拍的福爾摩斯,英國版的那位神探Benedict Cumberbatch 長相特別,不是傳統美男但酷得很,劇集中是個毒癮頗深的癮君子,跟Dr Watson之間的有點互相倚賴而不是上下關係。美國版的更把Dr Watson變成女士,破格非常。

到最近幾個月更先後有兩「二度創作」,一部說的是晚年福爾摩斯的孤獨,一齣則像“Inception”(潛行凶間)大搞神探的深層心理結構,還有跟對手 Professor Moriarty 恩怨情仇。兩齣都不算是頂級電影,但兩個「二度創作」都讓人有點驚喜,彷彿各創作人不約而同在盡力延長神探的生命,令他穿越時空,從十九、二十活到二十一世紀甚至更長,一點不覺落伍陳舊。

期待沒多久後有創作人再來一次「二度創作」,讓福爾摩斯添上新面目,永遠活下去,比黑武士、007更長壽。           柯南道爾實在幸運。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

BNO非護身符


  本來已成「棄婦」無人問津的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忽然因為李波被擄走事件而再成搶手貨,有學者大力推是最後的逃生門,有傳媒花了不少篇幅介紹如何續領、補領,有何方便不便之處。據說申請人數更如火箭般上升,成為回歸後新高。

  這本一度被嘲笑為“B nothing”的英國旅遊證件(不是公民護照)再次成為逃生門其實有點悲凉。花了近十年時間特區護照才總算贏得市民的信任,讓大家相信它比BNO有過之而無不及,到甚麼地方旅遊都方便,不需要大英帝國的餘威照應。誰知李波及書店職員出事後,不少市民想有多一點保障,拿一本BNO護照好像出事的時候英國可以為你出頭。

 很明白想抓住救生圈、逃生門的惶恐,可惜,BNO 提供的只是虛假的保障,實際上沒有甚麼作用。見識過近幾年英國政府如何向北京獻媚,勸說港人把「落閘政改」住先就該明白她已是財迷心竅,眼只有「人仔」,對前殖民地子民根本不屑一顧,想她替BNO持有人仗義執言更是天方夜譚。真的逼得緊了,英國外交官隨時拋下一句BNO持有人不是英國人,英政府沒有道義責任協助,到時的失望更大。

  退一步看,當今中國已是一副強國咀臉,除了美國這超級大國還放在眼內,除了美國護照多點保護外,其他國家的護照在強國官員的「強力部門」眼中不過一本小冊子,沒有甚麼阻嚇力,愛用甚麼方法「請你」到內地配合調查就用,不管英國外相或歐盟官員關注、抗議也不管用。

可千萬別把BNO當成甚麼護身符!

內地熔斷危機將引發金融海嘯


 2016年第一個星期對全球投資者而言是難過的日子,幾乎甚麼都只有一個「跌」字。港股大跌一千五百點(7%),歐美股市跌幅也超過6%;油價也是低處未算低紐約期油一星期內下跌一成,即使沙地跟伊朗在開戰邊緣對油價也毫無刺激
  不過,最險惡、最大的禍患還在內地股市及經濟。內地A股經過去年夏天的股災及暴力救市後本來趨於穩定,並在今年開始引入減少股市波幅的「熔斷」機制,希望令市場有冷靜的空間不會大起大落。誰知這個徵求了各方意見,醞釀好幾個月的機制非但無法穩定市場,反而會催化更大危機。從一月三日開始啟動後四天之內發生多次熔斷」,其中上星期四更在交易不到二十分鐘後就令股市停市,引發更大的走資恐慌。最終逼使中國證監會及交易所在星期五宣佈放棄「熔斷」機制,令內地股市稍稍喘定,但全星期內地股市已大跌一成。
  然而,放棄「熔斷」機制並沒有解決問題,也不足以緩內地股市及經濟的信心危機。即使上星期五內地股市稍為回穩,未來一般時間內地股市下瀉及資金外流的情況仍將持續,對亞太區股滙以至全球金融市場都將帶來巨大的震盪,隨時觸發一場大型金融、經濟危機。
  內地股市之所以在新一年再次大幅下跌甚至出現恐慌性拋售主因不是「熔斷」機制,而是因為投資者對內地金融市場及經濟前景信心大幅下降,加快以各種方式調走資金。人民幣滙價近一段時間以來持續下跌正是走資潮的具體表現。儘管人民銀行不斷在本地及離岸市場入市干預,沽出美元買入人民幣中國外滙儲備上月大幅減少過千億美元),但「人仔」滙價跌勢未止,並且形成不斷貶值的預期。
對持有人民幣資產包括內地A股的投資者而言,既然人民幣跌勢已成,倒不如在現時仍處於相對高位的時候加快減持人民幣資產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以確保「人仔」貶值潮下不致損失慘重。而對欠下大筆美元債務的內地企業而言,盡快盡力把手上的人民幣變成外幣減債更是減少損失,固本培元的最佳辦法。在這些力量合流下,人民幣將形成一個不斷貶值的惡性循環,拖累人民幣資產繼續尋底,結果是A股低處未算低,連帶港股也因為成了內企及內地投資者提款機而不斷被沽售,令跌市短期難以結束,甚至可能出現大插水的惡劣情況。
  除了中港股市以外,內地股市大跌及「人仔」貶值對亞太區也有重大影響。在內地股市跌勢不止下,亞太區股市難免受拖累。最重要的是,人民幣持續貶值將令亞太區日圓以外的其他貨幣面對貶值壓力,需要競相貶值以保持出口競爭力。要知道亞太區新興經濟體外幣債務仍然不少,亞幣貶值勢將令從印尼到馬來西亞到泰國的銀行及企業備受壓力,就像九七、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一樣。若再加上「大鱷」伺機狙擊,再來一場貨幣風暴把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拖跨的機會不低。
  著名「大鱷」索羅斯說,當前由中國引發的金融市場動有點像零八年金融海嘯,叫投資者小心。索羅斯在市場打滾多時,對投資界風吹草動自然非常敏感。不過,跟美國相比,中國畢竟不是國際金融秩序中心,內地金融市場震盪的骨牌效應少得多,大概不能跟金融海嘯相比。更合理的估計是,內地走資及「熔斷」風波帶來的可能是另一場亞洲金融風暴。

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從「英派」看蔡英文敗部復活


 四年前蔡英文第一次選總統前不久出版了一本自傳般的「自白書」:「洋葱炒蛋到小英便當」,細述了她的家世、從學以至從政經歷。看過以後覺得蔡英文的政治履歷太單薄,順利的從學者變身政務官及陸委會主委,可算平步青雲,沒有太多起伏。再踫上民進黨在阿扁貪腐醜聞下元氣大傷,原來的「天王」全受連累,全黨急於革新形像。蔡英文就以黨內「素人」身份接掌綠營及成為2012年總統候選人。

  可惜,她敗了,並辭去黨主席職務。

  四年後蔡英文再次以民進黨主席身分成為總統候選人。按現時的民調走勢及國民黨的無能,她幾乎篤定當選,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總統,成為華人社會第一個女性國家元首。跟上屆一樣,蔡英文在選前不久出版了另一本半自傳類的書:「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重述她敗選四年來的經歷、沉潛與反省,回顧了台灣政治生態的變動,民進黨的調整,以至她的競選理念,政綱及大計。

  以書論書,「英派」比「洋葱」好看得多。也許是添了大選落敗從政治精英變成真正政治素人的歷練,蔡英文(小英)的文字輕柔了。少了些狷介,多了些幽默感與自嘲,甚至拿自己的容貌開玩笑。是這樣的,去年六月她訪問美國(有些人稱為到美國面試)後幾天,Time Magazine 刊登了蔡英文專訪,並以此作為封面故事,標題是:「She could lead the only Chinese democracy」(她將可能領導華人世界唯一的民主國家」,但最突出的是雜誌選的相片。相中「小英」並沒有一副光明正面高大威猛的樣子,而是眉頭深鎖、皺紋滿佈,很冷很酷,頗有點陰暗的味道。雜誌出版後台灣島內迴響甚大,有的指Time對「小英」不客氣,要抹黑她的國際形像;有的則指相片很特別讓人留下深刻印像。有網民更指相片讓小英看起來有點像「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尤達」大師(Master Yoda)。小英對此不僅不以為忤,絕不介意,還打趣的說「願原力與我們同在」,順道抽抽星戰熱的水。

  除了輕鬆的內容外,小英也談到過去幾年台灣政治生態的改變,包括政治素人如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興起,太陽花學運及遍地開花的民間抗爭運動如「反核四」大遊行。她坦然承認太陽花學運殺她及民進黨一措手不及,因為學生這股新生政治力量根本不受民進黨掌控,甚至視民進黨為建制的一部份予以評擊。佔領立法院行動期間民進黨領袖到現場(立法院)聲援,學生也不大理啋她們,有的還對她們報以噓聲,令她深深感到傳統政黨落後於政治形勢及社會發展,民進黨隨時會像國民黨那樣被民間力量遺棄,影響力盡失。

  也因為這方面的刺激,小英說自己更着意令民進黨不再以本黨利益、規矩、政治資歷為先,盡可能變身成新生民間力量的伙伴,支持甚至讓路給被視為同路人的新人、新力量。促成民進黨人在台北市長選舉棄權,改為全力支持非藍非綠的柯文哲出選,讓他成功打敗國民黨在台北的鐵桶江山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她在外交及國際問題上也說了不少話,但不知是礙於未上任還是有避忌。很多話、很多事例要不是早在媒體出現過就是比較高大空,例如說要加強跟印尼、印度、以色列的關係,建立民主伙伴關係,打造「亞洲新價值觀」等都沒有多少實質內容,比較像感想。也許台灣的外交空間實在有限,要開展拳腳不容易。又或台灣外交很多事都只能做,不能說。

  跟四年前的「洋蔥」比較,「英派」中的蔡英文多了些statesman 的味道。


延伸閱讀:「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蔡英文,圓神出版社,2015年10月

2016年1月8日星期五

試爆「氫彈」令朝鮮半島洗牌


  國際政壇「小頑童」金正恩再次把幾個大國玩弄在股掌中。來一記似真疑假的「氫彈」(不少專家質疑這個威力有限的炸彈是否氫氣彈)試爆就把中、美、日、韓都弄得手忙腳亂,又是緊急召開國安會議又是忙於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另一次譴責。南韓軍方更為此而把軍事警級別提到最高。


  老實說,金正恩不按國際社會期望再搞核試或氫彈試驗並不讓人意外,畢竟核威懾是北韓以至金氏王朝的保命武器,沒有核武以至氫彈,沒有核保護傘,美、中以至南韓便可能步步進逼,透過政治經濟以至軍事手段逼北韓放棄孤立,融入國際社會,到時候金氏王朝便會土崩瓦解,「死狀」可能比利比亞獨裁者卡達菲更慘烈。可只要擁有核武以至殺傷力更大的氫彈,核武大國如中、美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南韓、日本更是投鼠忌器,不會亂動,金家王朝的江山將因此而可長時間保持。以金正恩而言,這個政治保險代價再高也不能不付。。未來一段長時間內,金正恩仍會繼續這種「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戰略。

  作為北韓最主要盟友的中國今次反應比往幾次北韓發射導彈及核試相比激烈得多,官方新華社及人民日報固然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北韓當局損害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及東北亞和平穩定,外交部更向北韓政府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停止類似的挑釁行為。接下來安理會將討論進一步制裁北韓的措施,中國政府將再次贊成,以向北韓表達不滿及施壓。

  中國政府這位北韓的「老朋友」今次大動肝火不是沒有理由的。作為長期力挺北韓金氏王朝的盟友,國際社會特別是美、日都期待中國對北韓有實質影響力,可以掌握這個鐵幕國家的進展。但今次平壤當局試爆氫彈北京事前毫不知情,直到發生「核試」後的地震及北韓當局公佈消息後北京才恍然大悟,令北京顏面掃地,覺得自己被北韓擺了一道。因此,中國政府不能不還以顏色,對北韓施加前所未見的政治及外交壓力。

  北京對北韓金氏王朝的態度越來越強硬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中國的利益跟包括美、日在內的發達國家越來越接近,中國的國家利益越來越跟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相似,那就是盡量維持地區穩定、開放及減少不明朗因素。北韓卻是國際社會的outcast,既不按國際遊戲規則辦事,跟國際政經體系的關係疏離,甚至不受任何限及節制。這樣一個不可理喻又擁有核武的鄰居為中國帶來的麻煩可以是難以估計的。。今次北韓「出軌」,令中國受的威脅上升,她為了保住東北亞地區勢力均衡及穩定,為了令桀驁不馴的朝鮮當局不致越走越遠,中國不能不軟硬兼施出手教訓一下金正恩,以免他以為怎樣「頑皮」都沒有後果。可以想見,今次「氫彈」試爆後北京可能收緊對北韓人、貨、資金進出的控制及限制以示不滿。

  唯一的顧忌是,北京壓力過大的話可能把金正恩推向「北極熊」,令北韓跟俄羅斯關係變得密切。事實上過去一年多朝俄兩國已不斷眉來眼去,加強政經合作。若中國太強硬「懲罰」北韓,俄國隨時乘虛而入加強插手朝鮮半島事務。

基辛格與匯控遷冊


  看朋友轉發的文章才知道「大笨象」滙控為了解決遷冊煩惱,去年聖誕期間禮聘了年過九十的美國外交問題巨擘基辛格作顧問。

  基辛格當尼克遜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及國務卿前已經常在大企業當顧問。落任後是「滿場飛」,全球不同角落不同企業都踴躍借助他的經驗、人脈、名氣,為政府或企業添點光環,為所作的決定增添說服力。現在他雖已九十高齡,但身體狀況不錯,思慮清晰,前不久才剛出版另一本大部頭著作“World Order”,他出山為大笨出謀獻策並不稀奇。

  有趣的是匯控為何要借助基辛格的專才。一般來說,禮聘巨星級顧問通常有兩種原因,其一是企業內部對決定爭持不下,於是找個有份量的外人梳理一下,舒緩對立,再作決定。其二是要作「戰術掩護」以管理期望,好讓最後決定不至令人太surprise 或令人失望。

  純粹從一個小股東及局外人看,第二可能性較大。滙豐從英國遷冊不管是回到香港甚或在上海成立另一總部都是相當冒險的舉動,監管風險不明,政經高層連絡渠道不暢通,完全沒有直達天庭的能力,有變動時極可能處處受制於人。相反,留在英國既可爭取最有利監管條件,又能藉英國拉攏中國之便跟內地加強關係,充當中介。算來去,還是不遷冊划算。

  可是,為了遷冊匯控搞了這許多大龍鳳,決定留守倫敦總得有個說法。找高人指點,借他的口說不遷冊便可名正言順脫身。基辛格的價值大概就在於此。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強擄李波是國家恐怖主義行為!


 為了替北京當權者的無法無天強擄行為開脫,它的幫凶爪牙們真是挖空心思無所不用其極,甚麼歪理謊言都用上了。最低庄、最可笑的自然是那位「吳咩」議員,居然妄顧事實及常理提出甚麼五人坐「洗頭艇」嫖妓宿娼論。既傷害被失踪的幾位受害人及他們的家屬,也是在侮辱市民的智慧,更嚴重損害立法會的形像。立法會議員操守委員會理應開會追究「吳咩」議員!

  「吳咩」議員的護主言論荒謬可笑,向來愛火上加油的官方喉舌「環球時報」的言論則教人倒抽一口涼氣,甚至背上冒冷汗,因為它的說法完全是一種「強盜邏輯」,是一種對法制、法治的輕蔑,跟恐怖組織如ISIS的歪理沒有多少分別。

 看看這家喉舌的社論是如何解釋事件的。社論說:「如果是內地警員去香港對李波採取強制行動,把他『五花大綁』塞進警車帶過檢查站就不行,但『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既達到開展工作的目的,又不跨越制度的底線』。」根據環時的社論,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的確是被內安或執法人員在香港帶走的,只是沒有「五花大綁」及帶上公安車過檢查站,而是「強力部門」用特有的方法讓李波「配合」出境到內地。

  沒有人知道環時社論說可以令被調查者「配合」的特有方法是什麼,是迷藥、打暈、找黑社會份子帶過境還是威嚇家人要李先生就範,只知道這些都是不法手段,都違反基本法及香港法律。

  事實上即使像梁振英這樣以北京當權者利益為優先的人也公開說內法人員無權在香港執法及採取行動,內地執法人員頂多只能找香港警方聯絡尋求協助提供資料之類,所以不管環時怎麼狡辯,又是強力部門又是特有方法,說穿了就是在越境執法,越境把港人帶走,這都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下手的人固然該被帶回香港接受刑事制裁,策劃、批准行動的機構、官員同樣該被追究法律、政治責任。


  其實,只要想清楚就會明白環時這種「強盜邏輯」不但違法及違反常理,也隨時自打咀巴以至自食苦果。試想想現在中國的外交人員、商人、工作人員遍佈全球,賺的錢拉的關係很多,開罪的人只怕也不少。假設有一天俄羅斯、北韓、伊朗政府的「強力部門」以特別的辦法帶走中國公民或官員,然後說他們是「自願」配合調查。到時候中國政府想追究或抗議,甚或到聯合國投訴,人家便可搬出「環時」同樣的論據,指這位中國官員、公民「自願」出境到俄羅斯或北韓助查,沒有跨越制度的底線,甚至要求中國政府不要炒作事件。北京領導人能接受嗎?能吃得下嗎?

  再退一步看,甚至喜好擄人勒索斬頭的ISIS也可以用上同樣的解釋。那位新的「聖戰約翰」若果某一天抓了中國或其他國家人質,他大可以在網絡片段上宣稱人質是「自願」配合ISIS出來到「伊斯蘭國」,再要求中國政府支付贖金才放人,否則便將人質殺害。到時「環球時報」會不會接受ISIS 這個說法,認為中國政府不應炒作事件,不應要求追究呢?

  「環球時報」對事件的解說固然荒唐,但最教人憤怒及不齒的是它還想借事件唬嚇港人,要大家「醒醒定定」。社論「提醒」市民,「不要把香港的法律空間朝着對抗國家的極致使用」,否則說不準「甚麼時候踩到危險的邊界上」。公安越境越權執法本已是錯,是違法行動,「環時」不追究這些人反而威嚇受害人、受威嚇的人要乖乖聽話,不然沒有好結果。這跟目無法紀的惡棍流氓有甚麼分別呢?出版、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是市民的基本權利,受基本法及香港法律保障,我們愛出版、售賣甚麼書都不用北京管也不需北京當權者認可。若果出版人、作者的書違反了本地法律,自然可以按本地法律追究,不勞內地公安出手,內地執法部門也無權處理。若果這些基本法保障的自由還得看北京當權者的臉色,得問準環時有沒有踩到甚麼危險線,那還算那碼子的自由呢!

  我們不知道甚麼叫「危險的邊界」,只知道基本法、人權法及國際人權公約就是我們自由及權利的界線,一分一毫也不會退讓,也不能退讓。「環球時報」別妄想用國家恐怖主義威㬨市民。t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群丑亂舞


  2016原來是群丑亂舞的一年。

  吳亮星之丑及醜早已領教過,想不到他低處未算低,連基本人格、常識都沒有,卻坐在議事堂扮演尊貴議員的角色,大放厥詞,要全港市民硬食他謊言、廢話。

  五個書店股東、職員,明明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先後失踪,居然被他說成是一齊坐「大飛」(或他口中的洗頭艇)去嫖妓宿娼,斷正被公安拘捕,還有比這更有違常識常理的嗎?內地黃色事業早已升呢多時,不需偷偷摸摸,更不需要冒險坐「大飛」擔驚受怕去做這樣的事。即使最「腦」、sense的人也不致用這樣的大話抹黑他人。只有這位吳亮星做了。

  也許連北大人也覺得姓吳的過火了,把事情閙大,趕緊逼他道歉,不然誰也不知他還會說甚麼蠢話。

  吳亮星倒不是唯一的幫兇,他不過是最笨、最無知的一個。其他多位建制派的尊貴議員也好不了多少。常以法律專家自居的梁美芬議說習總不會派人「綁架」書店職員如此「低庄」,做過保安局局長的葉劉則說公安做事會D,唔會咁多甩漏。習近平是否如此「低庄」根本不是問題,中共是個不擇手段的政權,再不堪齷齪的事都做過。追究毒奶粉的趙連海就被控尋釁滋事而坐牢!

  至於葉劉說公安會做得更俐落更是一派心肝的風涼話,只差沒有大叫「拉得好」而已,對平民百姓的人權半點尊重也沒有。

  我們的城市受了甚麼詛咒,怎麼群丑可以肆無忌憚的亂舞!

從「金磚」變回爛銅的巴西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拿巴西作封面故事,數說這個已褪色的「金磚國家」(BRICS),如何從明日之星變成病夫,政治危機如何深重。總之就是前景一片黯淡,不易翻身。

  2016年第一期雜誌就對巴西贈興好像有點那個,實質上卻非常應景。今年夏天,巴西將成為首個南美洲國家主辦奧運。當年成功申辦的時候,巴西舉國歡騰,認為是國際社會對巴西地位、實力的肯定。那個時候,巴西的確在冒起中,一切看來如此美好,甚至有可能像六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南韓那樣藉辦奧運更上一層樓,晉身發達國家。只是,這已成遙不可及的夢,能順利辦好已是萬幸。

  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接連得到世界盃及奧運主辦權沒多久,巴西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從2012年起更出現典型的三合一經濟危機:嚴重財政赤字、經濟收縮、幣值下跌,令巴西政府窮於應付。然後就如大部份新興國家那樣,政治危機伴隨着經濟危機而來,經濟好景時人人有着數的時代過去,大家開始從經濟帳算到政治帳,先是興建場館超支及貪腐問題被揭出,其他執政黨貪瀆醜聞陸續被揭,最後連總統羅塞夫也不能倖免,捲入貪腐醜聞中,正面對彈劾危機。

  要知道經濟危機本來已不易處理,特別在商品如石油、可可、重金屬等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新興國家政府要扭轉乾坤已不容易。現在連政府本身也身陷管治危機,缺乏能力與道德感召力要求不同利益團體包括工會、商界樽節開支或多繳稅款。收入增不了,支出減不了,政府變成無人駕駛,巴西奧運肯定不會是一次森巴嘉年華。

  從天堂跌落凡間,巴西這「金磚」迅速褪色當然令人可惜,但在拉丁美洲地區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反而更像是常態。甚至可以說,拉丁美洲總像受困於經濟發展跟經濟危機的輪迴,幾個豐年後必有幾個荒年,得來不易的發展成果便快凋謝,打回原形,不能像東亞地區多個國家那樣持續成長然後晉身發達國家行列。

  巴西以外,阿根庭算是拉丁美洲的重要經濟體。一次大戰前後這裏幾乎可以說是歐洲移民的天堂。相對於戰爭不斷的歐洲大陸,阿根庭沒有戰爭,氣候怡人,有由英國人建造的良好交通網絡,農產品如小米、牛肉出口到全世界,還有不錯的葡萄酒。即使在大蕭條的三十年代,阿根庭經濟復甦也比歐、美強勁,不用靠擴充軍備令經濟反彈。但從二戰以後阿根庭這片樂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位置逐步下降,工業始終發展不起來,農副產品出口又受到保護主義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競爭打擊,以至出口凋蔽,增長停滯。到八十年代初經濟危機來個總爆發,債務違約,超級通脹連番來襲,到八九年通脹率上升至3000%!

  到九十年代初阿根庭推出重大經濟改革,包括引入香港的「聯匯制度」或「貨幣發行局」制度,穩住幣值及抑制通脹。往後幾年經濟看似否極泰來,外資大量流入;GDP三年內上升1/4,一些經濟學者及分析員還把阿根庭當成南美洲內經濟的poster boy,認為她可以成為其他南美新興國家的典範。

  九五年危機卻再次出現,銀行體系幾乎崩潰,連「貨幣發行局」制度也幾乎守不住,必需向IMF取得120億美元貸款才能渡過難關,但經濟已因此而受重創。踏入廿一世紀,阿根庭經濟依然無法擺脫冰火交煎的狀態,幾年好景後危機便隨之而來,到2002年更被逼放棄聯匯制度,阿根庭披索因此一度貶值75%,經濟再次受重創。

  這種在發展與衰退之間不斷輪迴的「拉丁美洲病」究竟是民粹政治、缺乏財政紀律、貪腐……等因素促成,還是有更深層的制度與文化因素影響現時還爭論不休。重要的是,巴西顯然無法突破這個輪迴,經濟又再回到原點,成不了真正「金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