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上流」難、上樓難的2017


  還有幾天2017年就過去了。回望這三百幾天的跌盪最大的感觸是失望兩個字。

  記得2017年開局的時候社會普遍抱有一點希望,覺得把香港弄得禮崩樂壞、內鬥撕裂的梁振英既無法連任,他的鬥爭路線有可能結束,香港人可以喘一口氣,開始修補過去幾年的裂縫,重建社會的肌理。何況還有較接近港人想法及核心價值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大法官胡國興出馬角逐特首,令特首選舉以及未來幾年的政局有機會走出困局。

  可惜,這希望從踏入2017年開始點點滴滴的流失。先是北京及建制派妄顧民意,強行欽點林鄭月娥成為特首,讓她以777票當選,擊敗民望較高、更能團結不同政治光譜的曾俊華,令和解之路變得似近還遠。

  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及當選後雖然一再強調要修補社會撕裂,緩和對立氣氛,但上任六個月以來她不過是作門面上的修補,真正的政治難題包括中港矛盾、世代矛盾、民主發展無望等要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推搪含糊。以政改為例,她連重新諮詢也不肯承諾,老說沒有社會氣氛再搞政改,令這個港人期盼了幾十年的目標變得越來越遙遠。

  在中港關係上,林鄭月娥的表現更令人失望。她表現出的不是護衛兩制的決心,而是逢迎京官的窩囊。中共召開十九大會議竪立習近平的最高領導地位,才不過幾個星期,林鄭就破天荒在香港搞中共十九大學習大會,要政府高層包括高級公務員及建制派核心成員參與,令他們跟內地省市官員一樣領會中共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大大的形同皇帝的地位。

  應該看到,香港實行的是一國兩制,基本法中提到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國家權力機關及政府機關,不是黨組織。中共作為政黨在香港事務上根本沒有甚麼位置,更不要說是特殊位置。可林鄭為了討好習大大穩住自己權位,不惜把中共引入香港政治體制及文化中,令它在香港也儼然是領導力量。往下來中共及它的分支只有更肆無忌憚在香港活動,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這可真是20年來最大的倒退!

  林鄭大步向北京靠攏以外,建制派的墮落及專權更是變本加厲。以行會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為例,這位長期掌管香港財金政策,深受積極不干預政策薰陶的建制精英自從成為林鄭的「經濟國師」進入政府核心後立場大變,不但沒有再桿衛香港賴以成功的自由經濟體系,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公開吹捧內地金融體系,認為西方經濟發展多次引發金融風暴造成重大損失,內地則能成功避過風暴,保持穩定發展,一派五、六十年代東風壓倒西風的口吻。可實際上內地金融體系千瘡百孔,走資情況嚴重,影子銀行及地方債危機從未解決,反而不斷累積。中國沒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只因為人民幣未完全自由兌換,金融體系未開放而已;這樣為討好北京而打倒昨日的我,輕貶香港的成功經驗實在教人嘔心。

  不能不提的是立法會內建制派乘人之危,藉多位泛民主派議員被DQ而強行通過修改議事規則,大削議員的權利及權力,打擊議會監察政府的能力,對香港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體制肯定會帶來長遠的壞影響。

  另一方面,港人特別是年青世代的處境在2017年可說有壞冇好,每況愈下。胸懷抱負理想推動社會改革的年輕人一一被窮追猛打的政府帶上法庭,有的被定罪判處監禁,有的仍在等待最終裁決,隨時可能長時間身陷囹圄。只想好好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則面對上流難、上樓難的困境,大企業及既得利益者壟斷上流機會的情況日益嚴重,沒有人事關係、長輩提携的年輕人隨時輸在起跑線。而上樓置業安居更已隨樓價飛升而成fool's hope,可望可幻想而不可即。

  年青人是社會的前途與希望,可過去一年他們面對的是空前的挫折感及無力感。這樣下來,整體社會怎麼還有指望呢!

 

2017年12月28日星期四

林鄭惹的禍


今天暫不談酒事。

特區政府及人大常委會合作泡製的一地兩檢合法化大戲剛剛出台。簡單來說一地兩檢安排的法理基礎就是人大常委會說了算,只要它願意開尊口下決定,不管基本法有寫沒寫的事都變成合法,不能反對,終審法院也不能覆核,當中的橫蠻粗暴實在教人心寒。

  不過,整齣大龍鳳做得最難看的還不是京官或人大常委會。按照基本法他們本已大權在握,既有解釋權又有修改權,基本法在它而言不過是某種自設的限制,它要掙開的話誰也阻不了(現在只怕美國老大哥也阻不了,不要說沒落的大英帝國)。何況官僚本身就愛弄權,中共官僚尤甚,要他們自我約束有權不用猶如與虎謀皮。換言之,他們不過是展示本來面目而已。

  吃相最難看的還是林鄭及她的政府。今次一地兩檢他們立功心切,為求一勞永逸平息法律爭議,隨便放棄一國兩制原則,在香港的司法管轄權戳出一個大洞。更糟的是,他們做壞事還走精面,連要求人大常委會釋法(例如就18條、20條)以授權特區政府及廣東省修改香港司法官轄權範圍也不肯做,僅把安排當成是粵港兩地政府的行政安排,屬於特區政府權限,不必人大常委會再授權。

  按這條捷徑,特區政府日後可自行劃出更多類似西九站的特區,執行內地法律,不必人大再授權,本地法院也阻止不了。而未來北京因國安或經濟需要在赤鱲角機場、其他重要基建設施劃出執行內地法律的區域,特區政府也可以便宜行事(立法會在建制派把持下肯定通過相關法律)。到時候,香港的獨立司法管轄權將會千瘡百孔,香港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也會名存實亡。

  這才是一地兩檢安排最大的禍患,而一手種下禍根的就是貪方便的林鄭!

2017年12月26日星期二

聖誕新年飲熱酒


  聖誕新年假期少不免搞些Party跟朋友聚聚,喝些酒大家高興一下。這裏想介紹一種很合時令的party酒。

  說的不是香檳或Cava、Proseco這些有汽葡萄酒。它們開瓶的時候卜卜聲響,加上汽泡在高腳酒杯不住冒升,的確有點歌舞昇平的氛圍。只是,今年天氣冷得早也冷得有點勁道。整晩party 喝冰涼氣泡酒未必受得了,也可能太寡。

  忽然想到年前在歐洲聖誕市集喝到的熱紅酒,非常可口又暖胃,正好作為今年聖誕新年Party的主力。

 熱紅酒因名思義是把紅酒弄熱再喝。不過,熱紅酒不像日本清酒那樣單單把酒「燉熱」或「坐熱」,而是要加配不同香料如cinnamon 煮熱,讓酒味與香料來個另類的mirage,互相刺激。喝下那刻從咀巴開始一道暖意滑過舌頭、喉頭直抵胃納,整個人登時暖洋洋,胃口大開,食物也彷彿格外美味。當年在法國 Strasbourg著名的聖誕市集「掃街」,就是一邊喝熱紅酒,一邊吃各種小食、美食如芝士、包點、火腿、香腸;可真是大快朵頤,過癮之極。既然這個聖誕有點寒意,來一鍋熱紅酒實在合宜!

  煮熱紅酒最重要的是recipe而不是紅酒,大家不必找些波爾多列級(1-5級)或右岸Premier Cru 的紅酒,弄些日常飲用的法國波爾多村名酒就好了(200元以下已 OK)。Recipe嘛法國不同商販、不同店家縱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沒有甚麼秘笈。手上有一份Strasbourg 聖誕市集長龍熱紅酒攤檔檔主的 recipe,大家可以照辦煮酒試試,該會喝得過癮!


2017年12月22日星期五

明年本地樓市危機四伏


  再過不到十天2017年就會結束,以當前樓市的狀況來看,今年將是09年以來八年中的第七個升市年,樓價比16年再升15%及創新高。若果拿來跟過去二十年的低位即03年「沙士」前後相比,樓價至少升了六、七倍。即使比上一個97年高峯樓也上升至少一倍以上。絕大部份地產業界人士預期明年樓價仍會穩步上升,有的認為樓價至少再升5%,有更樂觀的則認為樓價有彈升一成或以上的可能性。總之,市場人士似乎看不到有明顯調整的原因,更不要說出現大跌市。

  市場樂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利率仍然超低,美國加息五次香港仍紋風未動;來年美國即使再加息三次香港也未必照跟,至少不會跟足。其二是買家持貨能力比以前強,有不少業主的自住單位已供滿,樓價下跌也不必急於賤價出售套現,避免雪崩式的下跌。而只要不出現雪崩式暴跌,樓價稍稍調整就能像去年秋天那樣掉頭向上。

  經歷長期升市以後,市場充滿樂觀情緒不難理解,對風險及潛在危機視若無睹更是普世皆然。日本家庭、企業及銀行在九十年代初地產泡沫爆破前同樣深信日本樓價只會升不會跌,三代合力供樓才能保證有瓦遮頭,不會落後於形勢。2006年美國大小城市的業主同樣心雄,認定任何時候買樓都會升值,還可以透過加按轉按把上升的樓價套現再用來消費,享受無窮盡的財富效應。

只是,事實證明這樣的樂觀或亢奮情緒是沒有根據的。任何投資都有升有跌,脫離經濟基調的天價始終有回調的一天。92年以後日本樓價像吃了瀉藥一樣瀉個不停,三代供樓變成三代樓蟹,經濟自此奄奄一息。06年美國樓市爆煲引發次按危機,推倒一家又一家金融機構,差點令全球金融體系陪葬,逼使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出猛招包括幾年量寬及零息才勉強穩住經濟;直到今年金融海嘯踏入第十個年頭才總算重拾穩步增長的軌道,但不少地區的樓價依然比高峯時低三、四成,銀主盤、強拍盤更是不少。

  香港樓市連升十多年,樓價不但已是全球最貴地區之一,更遠遠脫離經濟基本因素包括經濟及市民收入增長,社會根本難以負荷,更遑論進一步上升。

  最重要的是,市場人士感到樂觀的兩個基本因素其實似是而非,隨時在短時間內逆轉,為樓市帶來巨大的調整壓力。首先以超低利率而言,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冬季開始利率正常化步伐,到本月已先加息五次,累計美國利率已上升1.25厘,而香港一直沒有跟隨。當中主要原因是有大量遊資特別是內地資金留在香港銀行體系內,抵消了美港息差影響,令銀行無需按聯繫滙率機制調整香港利率,令超低息環境可以持續。

  問題是這些遊資、內資可以留在香港,也可以因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或內地資金需求緊張而在短時間內撤離香港,令銀行體系結餘在短時間內大幅減少。到時候港息不但要上升,還極可能要追回過去兩年沒有加的1.25厘利息。再加上今年美國聯儲局將會加息三至四次,合共一厘左右,令香港明年大有可能在一年內加息兩厘或以上。這不但即時改變低息環境,更會令供樓負擔明顯上升,減弱樓市承接力,樓價焉能不跌。

  此外,過去兩年不少作為業主的父母把手上已供完的物業加按套現協助子女上車買樓。這意味家庭的負債比率上升,供樓開支暴增(兩頭供樓),利息一旦在明年內調升兩厘,父子兩代同時面對供樓開支增加,會否像市場人士估計那樣有力持貨等下去是個疑問。何況未來幾年利率只升不跌,供樓負擔不斷加碼,實力不足的小業主將被逼斬倉沽貨,個人損失巨大之餘更令樓市沽壓大增,樓價怎能不應聲下跌。

  展望明年樓市不但難以樂觀,更是危機四伏。

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明年本地樓市危機四伏


  再過不到十天2017年就會結束,以當前樓市的狀況來看,今年將是09年以來八年中的第七個升市年,樓價比16年再升15%及創新高。若果拿來跟過去二十年的低位即03年「沙士」前後相比,樓價至少升了六、七倍。即使比上一個97年高峯樓也上升至少一倍以上。絕大部份地產業界人士預期明年樓價仍會穩步上升,有的認為樓價至少再升5%,有更樂觀的則認為樓價有彈升一成或以上的可能性。總之,市場人士似乎看不到有明顯調整的原因,更不要說出現大跌市。

  市場樂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利率仍然超低,美國加息五次香港仍紋風未動;來年美國即使再加息三次香港也未必照跟,至少不會跟足。其二是買家持貨能力比以前強,有不少業主的自住單位已供滿,樓價下跌也不必急於賤價出售套現,避免雪崩式的下跌。而只要不出現雪崩式暴跌,樓價稍稍調整就能像去年秋天那樣掉頭向上。

  經歷長期升市以後,市場充滿樂觀情緒不難理解,對風險及潛在危機視若無睹更是普世皆然。日本家庭、企業及銀行在九十年代初地產泡沫爆破前同樣深信日本樓價只會升不會跌,三代合力供樓才能保證有瓦遮頭,不會落後於形勢。2006年美國大小城市的業主同樣心雄,認定任何時候買樓都會升值,還可以透過加按轉按把上升的樓價套現再用來消費,享受無窮盡的財富效應。

只是,事實證明這樣的樂觀或亢奮情緒是沒有根據的。任何投資都有升有跌,脫離經濟基調的天價始終有回調的一天。92年以後日本樓價像吃了瀉藥一樣瀉個不停,三代供樓變成三代樓蟹,經濟自此奄奄一息。06年美國樓市爆煲引發次按危機,推倒一家又一家金融機構,差點令全球金融體系陪葬,逼使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出猛招包括幾年量寬及零息才勉強穩住經濟;直到今年金融海嘯踏入第十個年頭才總算重拾穩步增長的軌道,但不少地區的樓價依然比高峯時低三、四成,銀主盤、強拍盤更是不少。

  香港樓市連升十多年,樓價不但已是全球最貴地區之一,更遠遠脫離經濟基本因素包括經濟及市民收入增長,社會根本難以負荷,更遑論進一步上升。

  最重要的是,市場人士感到樂觀的兩個基本因素其實似是而非,隨時在短時間內逆轉,為樓市帶來巨大的調整壓力。首先以超低利率而言,美國聯儲局自2015年冬季開始利率正常化步伐,到本月已先加息五次,累計美國利率已上升1.25厘,而香港一直沒有跟隨。當中主要原因是有大量遊資特別是內地資金留在香港銀行體系內,抵消了美港息差影響,令銀行無需按聯繫滙率機制調整香港利率,令超低息環境可以持續。

  問題是這些遊資、內資可以留在香港,也可以因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或內地資金需求緊張而在短時間內撤離香港,令銀行體系結餘在短時間內大幅減少。到時候港息不但要上升,還極可能要追回過去兩年沒有加的1.25厘利息。再加上今年美國聯儲局將會加息三至四次,合共一厘左右,令香港明年大有可能在一年內加息兩厘或以上。這不但即時改變低息環境,更會令供樓負擔明顯上升,減弱樓市承接力,樓價焉能不跌。

  此外,過去兩年不少作為業主的父母把手上已供完的物業加按套現協助子女上車買樓。這意味家庭的負債比率上升,供樓開支暴增(兩頭供樓),利息一旦在明年內調升兩厘,父子兩代同時面對供樓開支增加,會否像市場人士估計那樣有力持貨等下去是個疑問。何況未來幾年利率只升不跌,供樓負擔不斷加碼,實力不足的小業主將被逼斬倉沽貨,個人損失巨大之餘更令樓市沽壓大增,樓價怎能不應聲下跌。

  展望明年樓市不但難以樂觀,更是危機四伏。

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

Macallan的故事(下)


未到Islay「朝聖」以前,未喝Bowmore 18年以前,Macallan 18年是印像最深刻的威士忌,愛它芳醇端正,肌理分明,讓人容易進入它的世界。可最近不管在各地機場免稅店、賣酒的店舖都不容易找到,問店員也說沒有貨(不知何時會來),不禁有點納悶(總覺酒櫃要有支Macallan 18)。

  有機會走訪酒廠,特意問酒廠高層為何最近不大看到Macallan 的年份酒,18年 Macallan 更是芳蹤渺然。負責宣傳及公眾教育的女士登時把臉上的微笑提升了一個刻度,不慌不忙說酒廠現在不想太強調Age Statement,而是想利用釀酒師獨到的品味加上不同酒桶的mix and match擴闊Macallan 的生產線,帶來更多元化的口味,滿足喜歡Macallen又想多些變化的fans

  接着她從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子倒了一dram剛蒸餾好的原酒在水杯內,叫我們pass around,嗅它、塗一點在手上感覺它的滑膩。

  當大家都「嚐過」後,她驕傲的說這液體就是Macallan的heart,是Macallan的本質,令她這跟其他Single malt whisky 截然不同。她還說,有了這樣獨特的heart,不管陳放多少年,不管在Bourbon cask、 Sherry Cask 或其他酒桶熟成,不管釀酒師如何把不同酒桶及年份的酒調配,它依然是不會讓酒迷失望的Macallan。接着就讓大家品嚐四種不同酒桶的Macallan,彷彿要驗證她的說法。

  女士的說詞的確動聽,四種試的酒也委實沒有丟Macallen的臉,保留了那份芳醇與平穩。

  我想,Macallan 不再強調年份或age statement也許還有其他原因。畢竟年份酒要增產應付fans需求不容易,Macallan 18就要每一滴酒都要存了18年或以上,不能提早,不能馬虎。老是12、15、18、25年的Macallan,酒廠就得乖乖等酒熟成,不能及時供應市場。不搞age statement,酒廠可以把10年、12年、18年等不同年份的酒混在一起,再加上不同木桶的chemisty,再為新酒取個體面、古雅或煞有介事的名字如Estate Reserve,配上漂亮的酒樽及盒子。新款酒的價格可比單純18年還高,又不用受年份的藏量限制,更可以不斷有「新酒」面世,一舉三得。

  大酒廠要保持成功,它的heart固然重要,如何搞新意思,如何重寫自己的故事同樣重要。

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美中「聯手」偷襲北韓?


  假如明天朝鮮半島發生軍事衝突(不管是特朗普還是金正恩先下手為強),中國政府及軍隊會有何反應?   

  傳統智慧或設想是,中國政府會首先派出大量軍警加強中朝邊境的防守,阻截朝鮮難民大量浸入中國東北;另外為免美軍長驅直進打跨金正恩政權令朝鮮半島在南韓主導下統一,北京可能會以各種形式援助北韓人民軍,包括提供海空支援,甚至直接派軍扶持北韓,阻嚇美韓聯軍越過三八線北上。

  但這個傳統智慧到今天未必再通用,甚至可能低估了中國的野心及能力。美國 Georgetown 大學國際關係學者Oriana Skylar Mastro在最新一期Foreign Affairs發表文章,文章的標題“Why China Won’t rescue North Korea”已夠出位,文章的觀點更跟傳統智慧大相逕庭。

Mastro指出,根據他跟不少中國外交官、軍方人員及學者接觸,大部份中國官民已不再視北韓為盟友戰友,而是包袱及負累,希望可以盡快甩開;更不要說支持再派兵入朝鮮挺住北韓獨裁政權。最重要的是,中國目前的軍力與經濟實力比以前強得多,軍隊機動性強得多,有能力在戰事開打不久就進入及佔據北韓鄰近中國的大部份地區,包括在那些地方的大部份北韓導彈基地,一方面解除北韓進一步擴大戰爭的能力,另一方面手執足以跟美國南韓談判朝鮮半島前途的有力籌碼。

  也就是說,一旦北韓或美國動手,中國的選擇不是或不僅是像五十年代那樣來個抗美援朝,而是以擴張本身實質影響力派兵入朝,既可以作為北韓政權的保護人,也可以作為金氏王朝的埋葬者。Mastro建議美國應開始考慮跟中國在軍事戰略上作有限的合作,擺脫韓戰時的敵對思維,改為以去除北韓獨裁政權為目標爭取跟北京作有限軍事合作。這大有可能比美韓自行進軍有效得多。

  Mastro的分析及建議驟眼看似乎有點不切實際,因為中國要拋棄北韓這個老牌盟友及buffer不容易,當中涉及複雜的軍政經考慮。但細想一下Mastro的說法不無道理。從政治、經濟上看,中國與北韓的利益非但不同,甚至互相矛盾。中國想的是四境穩定,繼續儲積力量,朝鮮半島就在中國政治心臟地帶旁邊,中國更希望這個地區能穩定、安全,不生事變。偏偏金正恩上場以來不斷搞局,既不願政治對話,又在不通知中國這盟友下一再試爆核彈及試射導彈,把半島推向戰爭邊緣,為中國帶來重大的亂源,中國政府最高層包括習近平開始另有打算是正常不過的事。

  事實上金正恩大概是最不給習大大面子的政治領袖。上月習近平派特使宋濤訪問北韓,希望直接跟金正恩溝通,結果空手而回,見不到金正恩。既然兩位領導人連一點點私誼與互信也沒有,習大大才不會隨便動員中國軍民援助北韓。

  剩下的問題是,保留金正恩政權對中國是利多還是弊多。以中國當前的經濟實力,以中韓的地緣及經濟利益如斯密切,北韓政府跨台當然帶來不明朗因素,但未必比失控的金正恩政權大。而且南韓一旦統一半島,她未必再甘願當美國的尖兵,美軍也會失去繼續駐紮朝鮮半島的理由,到時候中國的軍事壓力可能比現在還要小,南韓也可能採取比較中立的政治位置,不再綑綁在美日韓同盟中。

 最有「吸引力」的是。當前北韓的軍事部署集中在38線附近以集中對付美韓,並以鄰近中國邊境地區作為後方,把大量戰略裝備包括導彈基地放在這些地區。多個導彈基地及試驗場就在近中國邊境的「咸鏡北道」。假若中國在北韓與美軍開戰時來個背後「偷襲」,主動出兵越過中朝邊界佔領北韓戰略地區,北韓金正恩政權肯定防不勝防,中國也將握有決定朝鮮半島未來的皇牌,更不用再跟美軍來另一場血戰。

  從這個方向想,中國棄北韓不顧甚或以限制戰爭擴大為名出兵控制北韓軍事基地絕不是不可能的事,反而是有膽識、有創意的好橋!

2017年12月16日星期六

補選失利動搖不了特朗普


  美國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補選出現意外結果,民主黨的Doug Jones 居然以些微票數(不足2個百分點)擊敗共和黨的前法官摩爾 (Roy Moore) ,令狂人總統特朗普不得不在 Twitter 自打咀巴,從力撐摩爾是同道改口說早知他醜聞纏身難以取勝。這種輕易打倒昨日的我的態度再次說明,對特朗普的說話或 Twitter 太認真便輸了。

  說「居然」是因為今次結果跟美國國內政治生態及地緣政治版塊相違背。阿拉巴馬州(Alabama)可說是共和黨票倉中的票倉,自從六十年代民權運動中民主黨擁抱平權,全力打破種族歧視與分隔後,這個以農業及白人為主的州就逐步變成共和黨的囊中物,近四分一世紀以來民主黨人從未在重要的州選舉包括州長及參議員選舉中勝出,也沒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能奪得Alabama。

 強如08年的奧巴馬在Alabama也大敗給共和黨的麥凱恩20個百分點,去年希拉莉更落後特朗普近30個百分點。以這樣的基本盤,民主黨要勝出參議員補選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當然,那位共和黨候選人摩爾醜聞纏身,選前爆出涉及性侵至少七位女士包括一名14歲少女的醜聞,對他的選情難免有衝擊。國會共和黨更一度施壓要他退選。但摩爾堅持不退,還找來同樣醜聞纏身仍勝選的特朗普助拳,連共和黨高層也不再跟他割蓆,令他在最後幾天的民調中後來居上,似乎勝望在握。

  事實上經過特朗普的「顛覆」,美國的選舉政治已大大改變。以往候選人有甚麼婚外情、性醜聞或失當言行幾乎立時出局,堅持不退只有「死得更慘」。但自特朗普參選以來這套規則似已失效,即使有侮辱、性騷擾的錄音帶流出,共和黨支持者對特朗普仍不離不棄,他仍然順利勝出大選,壓倒原本的大熱門希拉莉。

  上任一年來特朗普依然不收歛,侮辱他人,睜眼說謊已成家常便飯,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仍沒有任何明顯下跌。既然共和黨選民能容得下特朗普,沒理由不能力挺摩爾過去,令他成為特朗普在國會的急先鋒,繼續顛打倒「政治正確」的文化。

  誰知阿拉巴馬州選民特別是共和黨支持者居然沒有空群而出為摩爾護航,反而選擇留在家裏不參加投票,以示既不支持涉性侵的摩爾,也不會倒戈投票予民主黨,令投票率只有四成左右。正是在低投票率下,民主黨的Doug Jones才能險勝摩爾,算是阻止了另一位被指控性侵的候選人勝選。


  有美國主流媒體分析,今次補選Doug Jones 能成功直搗共和黨票倉是民主黨的重大勝利,也是特朗普的重大挫折。這樣的說法未免太一廂情願。其一,阿拉巴馬州的基本盤沒變,共和黨在州內穩佔上風,到2020年重選,這個參議院議席肯定回到共和黨手上,而總統大選阿拉巴馬州也不會由紅變藍,依然是特朗普或其他共和黨候選人的囊中物。

  至於對特朗普個人有打擊則未免太低估狂人的能耐。正如過去一年所見,特朗普徹頭徹尾是個政治投機主義者,選前支持某候選人絕不意味他真心支持此人,只是想擺出與眾不同的樣子。一旦他支持的候選人落敗,特朗普會即時轉軚,翻臉不認人。今次選後他立時放棄摩爾,熱烈恭賀Doug Jones。

  由此可見,特朗普根本不會背負任何敗選的包袱,也不會背負共和黨選舉成敗的責任。未來三年他仍將我行我素,四處顛覆,期望補選失利令他反省及改變只能是空想!

2017年12月14日星期四

酒徒手記:Macallan的故事(上)


  往下來會來個酒廠巡禮,說一下遊歷各地特別是威士忌酒廠的見聞。

  以一個普通酒徒(不是從事酒業、酒吧、Duty Free 或飲食業的人)而言,認真看過、品過酒的酒廠超過20家,算是有點道行。

  第一家想說的是Macallan。選這家廠倒不是因為最喜歡它的酒,有看過我的「酒語」的人都知道個人偏好Islay的威士忌,至愛是Bowmore 18年,還有Ardbeg、Laphroaig 的好酒

  那為甚麼第一家要講的酒廠是Macallan ?簡單來說只因為它是全球最著名的Single Malt 威士忌品牌,銷量數一數二,地位猶如紅酒界的Lafite。只要想想那支每dram一萬瑞士法郎的天價假酒也冒充是“Macallan 1878”就知道它如何大名鼎鼎。

  到訪Macallan 是今年九月的事,在蘇格蘭Speyside酒區拐了幾個彎就到了這家「名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興土木的景像。當地朋友說,Macallan 正在蓋五、六個大型的新酒倉以應付酒廠大增的產量。據說,現時年產1100萬公升藏酒的Macallan將會把生產量升至超過1600萬升。要儲存大量新增的酒還得藏上十年或以上,自然需要好幾間新的大酒倉。


  不過,最讓人期待的是快將落成的新遊客中心及試酒室。以Macallan的大名,原來的遊客中心只有一家便利店般大小,委實有點寒傖,不夠派頭,遠道慕名而來的各方酒客可能會失望,也未必能應付不斷增加的遊客、酒客。新的Centre依小丘地勢建造,有點科幻片的基地feel。遠看(還未開放)有半個山頭大,能展示的名酒,商品肯定比現址多得多,還有地方host 小型banquet 讓貴客可在Macallan 品酒吃飯,風味一番。真希望明年或後年有機會再到Macallan酒廠逛逛,見識新的visitor's center。

  Hardware 說過,下次說說Macallan 的酒和它在sell甚麼故事。

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

特朗普一年把美國影響力清袋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小羅斯福總統決定讓美國挑起自由世界領袖的責任後,此後歷任總統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不管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不管出身世家還是白手興家都全力維護這個角色,盡力讓美國成為自由國家的揩模及領袖。冷戰時候成為世界警察四處駐軍與蘇聯集團抗衡固然出錢出力,冷戰過後美國仍繼續擔負強化全球自由民主價值的責任,加深盟友關係及擴大朋友圈。小布殊的兩場中東戰爭反映這樣的決心,奧巴馬的重返亞洲戰略同樣是以更有效的方法project美國的影響力。

  可惜,近大半個世紀努力累積的資本在特朗普上台十一個月後幾乎全數清袋,令美國陷入前所未見的孤立狀態;跟傳統盟友的關係大倒退,對世界政經事務的影響力大減,在國際組織、多邊國際機構失去領導能力,甚至成為孤家寡人。以往美國外交官員在不同國家備受重視,從官方到民間團體都想了解他們的想法。現在這些外交官員單是解釋特朗普政府的U-turn,為他補鑊已忙得不可開交,更找不到一套穩定、持續的外交策略顯示美國在向甚麼方向走。

  近期最典型的例子有兩個:其一是特朗普以twitter轉發英國極端排外政黨領袖煽動種族宗教仇恨的片段,還暗示自己跟他們站在一起,逼得向來以英美特殊關係為外交重心的英國首相文翠珊不得不公開斥責特朗普,指他不該與排外極端意義政團眉來眼去,加深不同宗教、種族之間的矛盾。

  英國朝野更因有特朗普的不當Twitter 泛起一片反特朗普情緒,施壓要求文翠珊撤消邀請特朗普到訪英國。儘管英國政府強調不會撤回邀請,但以文翠珊的弱勢加上英國朝野對特朗普越來越濃烈的不滿,即使英國不撤回邀請,特朗普也未必能在短期內成行。堂堂美國總統兼老牌盟友居然淪為英國不受歡迎政治人物,二戰以來幾曾有過!

  更大的爛攤子則是中東。本周三特朗普正式宣佈改變過去幾十年兩黨的共識,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首都,並計劃兩年內把大使館從台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特朗普的決定除了反映他的無知與單邊主義外根本不會有甚麼正面的結果,也不會有多少國家跟隨美國的做法。首先,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怨與仇七十年來越纏越糾結,而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更是當中的主要障礙。

  以色列方面強調耶城自古以來是她的首都,也是猶太教的聖地,理所當然成為該國首都。但歷史遠比以色列的說法複雜,自二千多年前被巴比倫滅國後,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各地,不得回郷,耶路撒冷及鄰近的巴勒斯坦地區已成遊牧民族如阿拉伯人的家園,歸屬於其他王朝如薩拉森人的王國,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更在耶城建造圓頂清真寺,幾百年來成為回教的聖地。

  到二戰後,英國人決定讓以色列人及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立國(即兩國方案)時,耶路撒冷其實是阿拉伯人為主的城市,以色列人反而是少數。即使六七年以色列以武力佔領整個耶路撤冷,驅逐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仍有不少巴勒斯坦人留在當地,國際社會也不接受以色列強佔東耶路撒冷包括舊城區。美國雖然向來親以色列,也尊重耶路撒冷的複雜歷史及種族現實,一直不把耶路撒冷當成以色列真正首都,以免問題惡化。

  現在特朗普一手推翻多年共識,又沒有替代方案恢復以巴和平進程,這既不尊重歷史,也妄顧以巴的外交與政治糾結,只能令以巴衝突重新激化,令以色列面對更大的安全威脅。更何況,國際社會包括美國的西方盟國幾乎眾口一辭批評特朗普的做法 ,矢言不會步美國的後塵把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危機,更罕有出現其他十四國同時狠批美國的場面,反映美國正陷於空前孤立。

  特朗普一手炮製的以巴新危機會流多少鮮血誰也不能預計,只知道經過連番損人不利己的外交動作後,沒有誰會再把美國當成世界領袖,跟隨她的步伐!

 

酒徒手記:酒品


 喜歡喝酒的人都知道「獨樂樂不若眾樂樂」的道理,三、五酒友分享佳釀邊談邊喝比獨個兒自斟自飲委實有趣得多。只是酒友難求。他們不必是知心好友,但至少有啱傾的話題,而最重要的是有酒品。

  所謂酒品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不要發酒瘋,其二是不要未喝酒先查酒的價錢。

  先說第二點。當今之世資訊發達,酒Apps多不勝數,這些Apps提供各種基本資料包括產地、評分、評價、不同年份比較及其他數據,當然還有價錢及售賣商號。

  可是,這樣的方便卻後患無窮。好幾回跟據說喜好紅酒的人喝酒聊天,各人像「華山論劍」般自擕好酒與decent 的酒杯。誰知酒才一放下,有人即時像女士吃精緻餐點時那樣先讓相機「喝」一杯,360度「高炒低炒」拍攝酒樽及標貼。

  拍照也就算了,這老兄立時把照片放上酒app查考一番。不到十秒鐘他就如獲至寶似的說:「貴嘢來噃,過千元,俾我就唔捨得嘞!」然後又重覆類似的動作,把所有人帶來的酒好好「評價」一番。

  酒的價錢不算秘密,反正資訊開放。然而喝酒賞的是酒的芳醇,不是那些銅臭。好酒不一定貴貴價酒不一定好喝是常識了吧!而且,未喝前先來一場價錢比較,很容易讓喝的人受高價低價左右,還千方百計justify 為何價格有別,品酒的興味即時大減,實在煞風景得很。

  發覺原來跟這樣的「酒腳」同場,只好速速喝幾杯快閃,下回跟他來個有你冇我,不再同場喝酒,以免精挑細選的好酒被 $ sign 污染,失卻品酒的樂趣。但願大家身邊的酒友不會是個格價專家吧!

  至於多喝幾杯就發酒瘋的乾脆請他戒酒好了,再跟他喝自己辛苦時他也辛苦,犯不著。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比特幣將跑贏騰訊


  近幾天國際金融市場有點異樣,好像有點paradigm shift的味道。首先,虛擬貨幣 bitcoin (比特幣)快速上升。前不久還在五、六千美元關口掙扎,上上落落;到昨天已升破14000美元,令比特幣的總市值超越2000億美元。有分析員預測比特幣價格未來一年會升破二萬美元,更有研究機構預測價格未來會升破五萬美元,令市值達到一萬億美元。

  另一邊廂,過去幾年成為股市寵兒的科技股有轉勢跡像,多隻龍頭科技股近一、兩星期輾轉回落,從高位下跌一成半甚至更多,並且明顯跑輸傳統經濟股。向來被香港股民、分析員視為股王的騰訊不但不能幸免,跌幅比外圍同行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兩個星期已從近440元高位跌至360多元的水平,跌幅接近兩成,市值由四萬多億大幅下跌至只剩3.5億左右,蒸發了的近八千億,比 半間獅子銀行(滙控)市值還要多,跌幅不可算不大,甚至開始動搖騰訊穩賺不賠長升長有的神話。

  比特幣升跌跟騰訊好像有點風馬牛不相及,前者不是實際產業,也不能算是貨幣(流通量及範圍極低),本質上仍是投資產品。騰訊則是擁有十億內地用戶的網絡巨企,並且不斷進軍不同行業(從手機遊戲到醫療都有),實際營業額數以百億元計。

 不過,比特幣與騰訊有兩個重要的共同點值得注意。其一是兩者賣的都不僅是本身的價值,而是前景或憧憬。

  試想想,若果沒有人憧憬供應有限制的比特幣未來有機會成為網民網上流通的重要貨幣,突破實體貨幣、主權同貨幣的壟斷,它的價格即使一度上升也很快打回原形甚至變得一文不值。騰訊稍好一點,至少有實際業務及利潤。但它的收入、利潤跟股價近兩年基本上完全脫節,市盈率在高位時超過70倍,派息率則只有0.2厘,跟港股平均12倍PE高一大截,當中的差額只能由對前景的無限憧憬(未來數年業績繼續以倍數增長)支持。

  其二,兩者先後成為市場寵兒,價格快速上升都拜各國央行自08年金融海嘯後濫發鈔票搞量寬開始。要不是央行濫發鈔票,令投資者以至一般民眾對實體貨幣的信心大減,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根本無機可乘,只能像遊戲代幣那樣留在網上世界,不會有人垂青。而騰訊若不是有大量遊資熱錢在零利率下四處尋找高回報投資,到處找有說服力的投資主題(科技股),它也不可能在幾年間升至500元拆細後再升至接近500元。

  但是,就如所有投資一樣,盛衰周期即使姍姍來遲高潮低谷還是會出現,不可能只升不跌,銀根也不可能永遠如此寬鬆。當前金融市場正開始出現有別於過去十年的變化,那就是利率真正開始上升,超寬鬆貨幣政策逐步過去。

  美國聯儲局本已預計未來兩年加息至少到兩厘半至三厘水平。現在特朗普的減稅方案成功通過國會兩院,將在明年開始逐步落實,變相令已接近充份就業的美國經濟進一步熾熱,通脹壓力勢將升溫,促使聯儲局要加快加息步伐及提高加息幅度。到時候投資者會發現傳統產業、傳統投資工具的回報上升,科技股科網股相對之下變成風險高回報低的投資產品,對騰訊及比特幣肯定有負面影響。

  兩者相較,比特幣未來一段時間比騰訊之類的科網股有優勢。當中最大因是美國主流金融體系如期貨交易所、期權交易所已正式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並將在本月中陸續開始交易。這樣的安排令比特幣正式從小眾走向正式金融市場,能參與的投資者、資金大增,各方對它進一步打入金融市場的憧憬肯定大幅上升。換言之,比特幣大有可能成為明年上半年資金追逐的焦點,超越已炒作多年的科網股概念,進而取代騰訊等科技股成為投資市場「超新星」!

2017年12月8日星期五

欄后的苦衷


  欄后呂麗瑤被性侵的風波引發全城爭議不奇怪,事件既有名人又涉及風化更兼有弱勢者被侵犯的元素,不管關事不關事的人都不免談上兩句。只是,各方反應中有些委實教人失望及莫明其妙。

  以某才子為例。他在事件曝光後不久在社交媒體上載拿着me too標語的照片連文章,半帶戲謔的說自己也是性侵受害者,因為幼稚園時曾被Miss搣過「面珠」。才子大概以為這樣很有趣又sarcastic,帶點離經叛道的氛圍。

  可惜,整個post反映的是小學雞般的水平,既不尊重事實又不尊重受害者。呂小姐被性侵,涉及的是個人最私密的部位,借十優港姐的說法至少是indecent assault ,才子拿自己的「面珠」跟人家類比,難道他的「面珠」跟女士的私密的部份一樣?搣他等同indecent assault? 真正indecent 的其實只有他自己。

 再說受害人被侵犯已成一生陰影,才子的戲謔等同在人家的傷口撒鹽,要人痛上加痛,這樣的惡意實在罕見。


  另外有些人質疑為何受害人十年前不揭發事件或報警,到現在才讓事件曝光,質疑呂小姐有其他目的又或是趕潮流。這樣的質疑有點莫明其妙,一個十三歲女孩被信任的長輩侵犯,那份震驚、傷痛肯定筆墨難以形容。她當時大有可能只想盡力忘記侵犯的事,甚至不斷沖洗身體以消除不潔的感覺;期望她能冷靜、詳盡的把細節告訴他人或報警未免要求過苛。

  何況事情發生在兩人獨處的空間,沒有任何佐證,13歲的女孩要說服其他人那道貌岸然的長輩居然犯下禽獸般的惡行實在困難,當中的有形無形壓力更非她女孩可承擔,質疑呂小姐的人可有想過。

  至於呂小姐是否報警,為何仍未報警只能由她決定,外間不該施加壓力。呂小姐今次站出來顯然不是要透過司法程序為自己討公道,而是希望為所有曾受傷害而長期啞忍的人發聲,促使公眾及政府明白問題的嚴重性,減少下一代再下一代小孩受害的機會。能有這樣的效果已是功德無量,她能否追究當年侵害她的人已不是重要的事。

2017年12月2日星期六

梵高追夢


  前一陣子朋友到法國南部旅行特地到畫家梵高筆下那家「星空下的咖啡館」逛逛,喝個咖啡,再傳來一張照片,教人看得牙癢癢,巴不得立即動身也到那裏好好喝個咖啡,仰望星空,追思前賢。

  向來喜愛梵高的畫作,買不起真跡,還是買了好幾張梵高畫作的Poster掛在(貼在)辦公室,最喜歡的正是那張「星空下的咖啡室」,追逐文字或新聞累了,抬頭看看梵高的畫,頗有點「望畫自覺天地寬」的豁然。

  最近有齣叫「情謎梵高」的電影上畫,據說用上六萬多幅手繪油畫「拍成」,說的是梵高的傳奇故事特別是他帶點神秘的死亡,當然也呈現了一幅又一幅他的傑作,從星夜、麥田群鴉、梵高自畫像到星夜的咖啡座都有,教人賞心悅目之餘對梵高用色之激情大膽有更多的體會。

  以油畫拍成的電影基本上只有二維效果,沒有太多動作,更不會有甚麼CG或特技。儘管如此,油畫電影色彩亮麗,又充滿梵高的風格,即使不算是梵高fans也能對他的畫風有更多領會,未來有機會看真跡或到畫中現場看的時候可以更有興味。

  電影故事也相當緊湊,借一位青年四處尋訪收信人的經歷透視天才畫家最後歲月的掙扎,還有不同人的視點,頗有點羅生門的氛圍。

  教美術課的老師或想孩子添點美學欣賞力的家長大可帶他們看電影,讓他們來一次美學漫步。(看完還可以向他們推介Vincent這首百聽不厭的名曲,倍添樂趣)。


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

北韓核武成真 美國搶先動手


  前幾天在 Asia Society 聽了一場從北韓問題到中美日三角關係的演講,甚有啟發性,可以分享一下。講者是位退休日本外交官,現在做些國民外交或民間外交工作如促進國際交流及討論之類。

  對於北韓核問題,這位外交官強調以外交途徑解決的重要性,卻也覺得這條路不易走得通。他指出,北韓領袖金正恩是個不穩定,不守常規又難捉摸的人,上台不過四年已多次核試,試射導彈有幾十次,本周三還試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比上代領袖金正日及金日成有計劃、有部署的行事手法完全不一樣。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樣是個難以捉摸的政治人物。這位前外交官大底因為美國是老盟友,對特朗普算客氣,只說他不按牌理出牌又沒有lofty  vision。前外交官認為這樣兩個領袖碰在一起,不易產生積極的化學作用。

  不過,領袖個人因素只是美國北韓談不攏的部份原因,還有更深層次的分歧不易克服。外交官引用了自己跟兩國談判的經驗顯示她們如何南轅北轍。他在八、九十年代曾多番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指出美國談判團除了經驗豐富的外交人員外,還有人多勢眾的律師團隊輔助。每一項條文,每一個字眼都得針酌,當中結合了強大的條理與邏輯力量,不容易應付,更不容易駁倒,只能逐字逐句跟他們在邏輯、條理上正面交鋒,過程艱苦之極,達成協議極不容易。

  跟北韓人談判又是另一番光景,外交官說北韓官員根本不跟你談甚麼具體的議程,也不跟你研究細節,老是在歷史、政治問題上糾纏,要日本官員就當年侵略韓鮮的惡行作交代。有一回他跟北韓外交官員開了六個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可整場談判其實沒有對談,而是北韓官員單方面訓話,指責日本的侵略暴行,還要求日方官員把當年強逼到日本勞動的幾百萬朝鮮人的個人紀錄包括名字、出生地、走向交出來才談別的事。結果,雙方花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甚麼進展,可算是另一種痛苦。

  也就是說,談判時美國着重條文細節及可操作性,北韓卻愛冒虛,擺姿勢講意識型態。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混在一起,要開展有義談判已不容易,更不要說可以達成甚麼實質結果!

  只是,他強調不容易談得攏也要談,也要用盡外交及經濟壓力逼使北韓放棄發展核武,因為軍事攻擊不僅不是個好選擇,甚至不是選擇,因為代價實在太沉重,朝鮮半島可能燒成白地,日本將受到重大傷害,中國、美國也未必能倖免。

  外交官的說法不能說錯,在核戰核陰影下,以談判找出路確實是唯一選擇。問題是日本在外交equation中可說無足輕重,沒有甚麼影響力,真正有作用的是美國、北韓及中國。可正如外交官所言,當今北韓、美國領袖都是不穩定的政治人物,外間根本難以估計他們下一着如何,在和戰間會作甚麼決定。而且,像這樣重大的決定通常最終落在領袖個人身上,身邊的幕僚、官員不管多麼有經驗、多麼有公信力也不能越俎代疱,更不能否決總統的命令。

  隨著北韓前天成功試射導彈,她有可能比預期更早建立核威攝力量。特朗普會否按奈不住提前動手是everybody's guess。從這方面看,未來十二個月東北亞情勢實在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