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

「上流」難、上樓難的2017


  還有幾天2017年就過去了。回望這三百幾天的跌盪最大的感觸是失望兩個字。

  記得2017年開局的時候社會普遍抱有一點希望,覺得把香港弄得禮崩樂壞、內鬥撕裂的梁振英既無法連任,他的鬥爭路線有可能結束,香港人可以喘一口氣,開始修補過去幾年的裂縫,重建社會的肌理。何況還有較接近港人想法及核心價值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大法官胡國興出馬角逐特首,令特首選舉以及未來幾年的政局有機會走出困局。

  可惜,這希望從踏入2017年開始點點滴滴的流失。先是北京及建制派妄顧民意,強行欽點林鄭月娥成為特首,讓她以777票當選,擊敗民望較高、更能團結不同政治光譜的曾俊華,令和解之路變得似近還遠。

  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及當選後雖然一再強調要修補社會撕裂,緩和對立氣氛,但上任六個月以來她不過是作門面上的修補,真正的政治難題包括中港矛盾、世代矛盾、民主發展無望等要不是視而不見就是推搪含糊。以政改為例,她連重新諮詢也不肯承諾,老說沒有社會氣氛再搞政改,令這個港人期盼了幾十年的目標變得越來越遙遠。

  在中港關係上,林鄭月娥的表現更令人失望。她表現出的不是護衛兩制的決心,而是逢迎京官的窩囊。中共召開十九大會議竪立習近平的最高領導地位,才不過幾個星期,林鄭就破天荒在香港搞中共十九大學習大會,要政府高層包括高級公務員及建制派核心成員參與,令他們跟內地省市官員一樣領會中共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大大的形同皇帝的地位。

  應該看到,香港實行的是一國兩制,基本法中提到的中央政府指的是國家權力機關及政府機關,不是黨組織。中共作為政黨在香港事務上根本沒有甚麼位置,更不要說是特殊位置。可林鄭為了討好習大大穩住自己權位,不惜把中共引入香港政治體制及文化中,令它在香港也儼然是領導力量。往下來中共及它的分支只有更肆無忌憚在香港活動,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這可真是20年來最大的倒退!

  林鄭大步向北京靠攏以外,建制派的墮落及專權更是變本加厲。以行會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為例,這位長期掌管香港財金政策,深受積極不干預政策薰陶的建制精英自從成為林鄭的「經濟國師」進入政府核心後立場大變,不但沒有再桿衛香港賴以成功的自由經濟體系,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公開吹捧內地金融體系,認為西方經濟發展多次引發金融風暴造成重大損失,內地則能成功避過風暴,保持穩定發展,一派五、六十年代東風壓倒西風的口吻。可實際上內地金融體系千瘡百孔,走資情況嚴重,影子銀行及地方債危機從未解決,反而不斷累積。中國沒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只因為人民幣未完全自由兌換,金融體系未開放而已;這樣為討好北京而打倒昨日的我,輕貶香港的成功經驗實在教人嘔心。

  不能不提的是立法會內建制派乘人之危,藉多位泛民主派議員被DQ而強行通過修改議事規則,大削議員的權利及權力,打擊議會監察政府的能力,對香港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體制肯定會帶來長遠的壞影響。

  另一方面,港人特別是年青世代的處境在2017年可說有壞冇好,每況愈下。胸懷抱負理想推動社會改革的年輕人一一被窮追猛打的政府帶上法庭,有的被定罪判處監禁,有的仍在等待最終裁決,隨時可能長時間身陷囹圄。只想好好工作、生活的年輕人則面對上流難、上樓難的困境,大企業及既得利益者壟斷上流機會的情況日益嚴重,沒有人事關係、長輩提携的年輕人隨時輸在起跑線。而上樓置業安居更已隨樓價飛升而成fool's hope,可望可幻想而不可即。

  年青人是社會的前途與希望,可過去一年他們面對的是空前的挫折感及無力感。這樣下來,整體社會怎麼還有指望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