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內外夾擊香港法治危在旦夕


  歷時超過兩年的「七警案」有裁決本來是紓緩佔中後遺症特別是警民關係惡劣的契機,通過公平的審訊程序,案件的責任及爭議本可告一段落。可惜,法院頒下裁決到現在一個星期以來,不但佔中後遺症及警民關係沒有絲毫改善,作為一國兩制及香港社會基石的法治更受到空前衝擊,內地官媒及警隊部份人不約而同的向法院及法官發動「文攻」,既有對法官人身攻擊,也對行之有效的法治包括法官任命作出種種無理挑戰。

  特區政府對這樣的內外威脅則保持沉默,沒有為法官、法治發聲,沒有力斥警察集會對法治及市民的侮辱,而是縱容有關言行。我們對這樣的情況極度失望及遺憾,更擔心法治基礎在衝擊後走樣,法院失去制衡當權者及保護市民權利的力量。

「七警案」案情,事實都非常清晰。七名執勤中的警務人員把在佔中運動被拘捕的曾健超抬到暗角拳打腳踢;整個過程被不同傳媒清楚拍下,有數以十萬計市民親眼目睹。像這種濫權行私刑的行為,不管從法律還是警隊內部紀律而言都是嚴重錯誤,被追究法律責任及受到紀律制裁實在理所當然,因為執法者沒有凌駕法律的權利或地位。

  可是,警隊內部在裁決後沒有認清這個事實與原則,不肯接受知法犯法的嚴重後果,反而把矛頭指向法官及法庭,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明示暗示法官偏頗令七警入罪及坐牢。更令人心寒的是,他們隨即搞了一個撐警大型集會,有超過三萬人參加。先不管撐警大會本身是否合符程序,是否非法集會,集會上一眾警務人員、「警粉」的表現令人不禁懷疑這裏是香港還是內地某個二、三綫城市。集會上有警務人員公然以「粗口」問候市民,有人辱罵法官;更有人提出荒唐可笑的比喻指警察形同二次大戰被德軍殘殺的猶太人般被逼害!

  警察是武裝到了牙齒的執法隊伍,處理佔中運動時一再以警棍把市民、學生打得頭破血流,那位已退休的警司朱經緯更連路過市民也不放過以警棍痛毆。警察即使涉及違法被起訴仍保有一切基本權利,沒有受任何不公平不合理對待,甚至可繼續支薪。這跟被充公財產,失去自由還要被一車車運到集中營屠殺的猶太人實在有天與地的差別。難怪謬論一出即時被狂批缺乏基本歷史知識,還惹來以色列、德國領事館的抗議與批評。

  撐警大會這樣的言行不但失態、失禮及沾污警隊以至香港的聲譽,更反映出一種不問是非黑白、不守法的心理,完全不符合執法者的要求。作為警隊一哥的盧偉聰處長,作為特區政府之首的特首梁振英居然不發一言,沒有半句批評譴責以正視聽,沒有為警隊的失當行為向市民致歉,只輕輕透過發言人說言論不代表警隊立場。這樣的沉默等同縱容、默許他們公然以「粗口」侮辱市民及社會,等同認可他們對法官法庭的無理批評。要知道執法部門管理層是法治制度的重要部份,他們公然縱容違反法治精神,挑戰法治制度的言行,香港法治怎麼能維持堅守下去呢?

  除了來自警隊的衝擊外,內地官媒及官方認可的意見領袖或「網紅」對香港法院及法官的攻擊也變本加厲。他們不斷地把七警案裁決「上綱上線」,認為是英國殖民地遺毒,是港英管治時期留下的計時炸彈,必需糾正及清除,包括改變讓港英時期法官留任的做法。這樣言論雖然無知,卻大有可能反映了北京當權者的態度,反映了內地官方對香港法治及獨立司法制度的不以為然。面對這樣的壓力,特區政府高層以至所謂基本法「護法」都有必要為香港的法治發聲,表明這是兩制的基石,是香港引以為傲的制度資產。

  偏偏政府高層左閃右避,連公開捍衛法治也不敢不願,任由歪理橫行。當法院不斷受內外政治力量衝擊,孤立無援時,法治及獨立司法制度怎能不土崩瓦解!

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自取其辱


 幾萬個警員、退休警員及家屬參與的撐七警大會變成自取其辱集會實在諷刺,大概搞手們也有點始料不及。對他們來說,一呼百應幾萬人聚在一起的聲勢該足以震動社會,令批評七警的人收聲。

  可惜,搞手們忘記了大聲雖然不代表無禮貌,但聲大夾無準卻只會自曝其短甚至自取其辱。先是有據說是警員的人公開在台上講粗口「問候老母」,還得到在場三萬人的熱烈和應。這樣公開爆粗然後互相和應的場景,讓人覺得場內聚集的不是甚麼紀律部隊成員,而是一群不尊重自己、不尊重他人的烏合之眾,甚至是「有牌爛仔」。

  台上爆粗還不算可怕,真正讓人反感及難以置信的是不少集會者對依法守法的觀念非常薄弱。有的拿警隊的行為跟黑社會相比,說甚麼黑社會打人斬人只需交一人頂罪就可以,七警沒理由全數被控及定罪。有的說被毆打的曾健超挑釁在先,被毆打還還擊咎由自取,所以沒理由追究七警的行為,更沒理由判罪。更有人大吐苦水,指警察現在處於被逼害的處境,猶如納粹德國治下的猶太人般「可憐」。

 反黑是警隊基本職責,黑社會成員在警隊眼中等同犯罪份子,警察或退休警居然拿自己的行為跟黑社會相提並論,怎不是在丟人現眼。至於說曾健超挑釁在先被毆屬於抵打更是荒唐。曾健超若違法自然會被法律追究,七警把他抬到暗角拳打腳踢是行私刑不是行公義,大家可不要搞錯。

  最搞笑的是自比納粹暴政下的猶太人。人家被納粹蓋世太保像豬那樣趕上火車運到集中營死無葬身之地,六百萬人灰飛煙滅;參與集會的警察有槍、有警棍有胡椒噴霧水炮車,還可以開非法集會爆粗駡盡市民,兩者處境不但絕不相同,有關言論更是對二戰死去猶太人的侮辱,難怪以色列、德國領事館先後發聲明抗議。

  撐警大會除了展示無知無恥以外還有甚麼作用呢?

2017年2月25日星期六

特朗普勢將令美國以至世界變臉


  轉眼特朗普上任已經一個月,他在Twitter 及記者會上自吹自擂說上任不過一個月已落實大量新策,帶來巨大改變,並自誇史上絕沒有總統像他那樣上任初期就取得重大成績。對於自戀成狂的特朗普,對他的說話太認真就不僅是輸了,更是儍了。基本上現在大部份媒體以至公眾都習慣對他的說話來個fact check,以免弄假當真,自找麻煩。而經過前幾天特朗普亂說瑞典上周五發生嚴重恐襲(事後證實絕無其事,瑞典人完全摸不着頭腦)之後,只怕外國政府同樣要找專人對特朗普的言論做fact check,以免被他誤導白忙一場甚至出洋相。

 撇開特朗普的口沒遮攔,他實際做到的事暫時來看確比宣稱的少。限制移民入境行政命令一出就被法庭推翻,除了令各個機場陷入一片混亂外沒有甚麼效果;人事任命同樣一再碰釘,上任只有三星期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弗林因為「私通」俄羅斯大使被逼下台,心儀的接替人選又請特朗普食檸檬,不肯接受任命,兜轉了幾天找了一個學者型的軍人李克馬斯特接任。其他還有部份閣員的任命仍未獲確認,跟特朗普口中的「強政勵治」似乎不大相配。

  儘管出了這樣那樣的狀況及烏龍,但絕不能因此低估特朗普的能量及可能帶來的政治轉變。他在經濟、稅務、醫保以至重塑法院系統方面不但大有可能推翻奧巴馬八年管治留下的政治遺產,後續影響可能長達二、三十年甚至更長。

  只要想想特朗普如何從笑話變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再成為美國總統就應該知道他的戰鬥力極頑強,不容易被擊倒,不容易被嚇怕,還有逆轉勝的決心與能耐。去年十月中他被揭發用不堪語言侮辱女性曾引起軒然大波,共和黨內更有議員要求他退選由副手彭斯頂上。但特朗普堅持不退,還若無其事繼續四出拉票及攻擊希拉莉沒有保護美國工人利益,最終在一致看淡下取得勝利。相比之下,現在碰到的挫折不過小兒科,對他的權力毫無影響,想加強控制移民只需修改行政指令。

  此外,特朗普運用權力絶不手軟,不會受任何成規、慣例限制,對民主黨、傳媒壓力也毫不理會或退讓,這份ruthless 在民主國家政客極罕見,習慣有規有矩的人不容易應付。


  更重要的是,國會共和黨人短期內會全力跟他合作,令他施政阻力更少。對共和黨人而言,最重要的任務有兩個,其一是推翻奧巴馬醫保,其二是大幅減稅(過萬億)。早在奧巴馬2010年通過醫保改革(ObamaCare)時,國會共和黨人已誓言要取消這項新政,此後眾議院多次通過法案廢除醫保都因為奧巴馬否決而功敗垂成。

另一方面,大幅減稅向來是共和黨人主打政綱。剛踏入新世紀時小布殊總統曾成功減稅萬億,但因為妥協缘故法案規定減稅措施到2010年失效,無形中令稅率回到先前較高水平。現在共和黨人全面掌權自然希望再推動減稅,甚至把它變成永久性方案。

  這兩項棘手改革都可能遇到民主黨人激烈反對,共和黨議員需要跟特朗普緊密合作才能成事。這樣的依賴令特朗普可以逼使共和黨支持他的爭議性計劃或措施,包括不會批評他的親俄路線,不追究他的稅務紀錄,並且快速確認他的各項人事任命。

  要知道特朗普除了已任命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外,未來幾個月聯邦上訴法院超過十位法官的任命權也在他手上。在共和黨配合下,他大有可能全數任命立場保守的法官。這樣下來,大量涉及爭議性社會問題包括同性戀、宗教教育、種族平權等的案件將出現跟現時明顯不同的判決,對社會規範及風氣的影響相當深遠。

 特朗普頭一個月任期的確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可不能因此小覷他或低估他可能帶來的巨變,不然將被殺個措手不及。

斷捨離


  近大半年來一再有朋友說起想移居台灣的事,前幾天還有人問起台北好住還是花蓮、台東比較愜意。的確常到台灣閒逛,一年總有好幾次,但沒有走遍全島,主要在台北都會圈附近兜轉。只能跟朋友說台北市內的房價挺貴,附近的「衞星城市」如新北、三重、桃園較便宜,要到台北市也方便,也許較容易適應。

  說着說着當然說到為何想移居台灣。

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的說香港變得太不一樣,道理越來越說不通,周遭發生的事、原以為認識的人都變得很陌生;社會充滿強權與歪理,教人不是搖頭嘆息就是火冒三丈,好像難有一刻平靜,只有不住的折騰。於是想到「出走」。

  當然明白朋友們的想法,自己幹新聞行業時間算長,對突發事故、新聞算是有點免疫力,反應不會太激烈。只是近幾年香港發生的事不但太多太脫離常軌,而且有理說不清,歪理伴着強權洶湧而至,即使仍有口能言卻改變不了,無力感把整個人淹沒,不知有甚麼出路。既然是這樣,「出走」的念頭自然冒起來,而台灣則是最經濟、合理的選擇。

  一直對想「出走」的朋友說,移居外地包括台灣當然可避過過港事直接紛擾,離開無盡糾紛。但台灣有本身的政經問題,加拿大、澳洲同樣有大家不喜歡的狀況。最重要的是移居後將會變成一個跟居住的地方沒無關的stranger,隱世而居不問世事。但既然願意不問世事俗事,來個大隱隱於市留在香港吃喝玩樂可能更方便舒適。

  到目前為止朋友們對香港未死心,還是有不捨,要真的「出走」不容易。其實,斷捨離從來說易行難,對培育我們的城市更是難上加難。

2017年2月23日星期四

一份令人憂心仲仲的預算案


  在梁振英力撐下冷手執個熱煎堆成為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果然懂得投桃報李,在新一份預算案中一再說自己將如何如何配合特首施政報告,一再說如何確保調撥足夠資源搞梁振英的「新項目」、「新點子」,難怪梁振英大讚這份財政預有為進取。撇開感恩圖報的成份,新一份財政預算表面上看似乎跟以往的差不多。拿部份盈餘派派糖,撥出一定資源支援某些政策範疇,談談中期經濟及財政預測,好像沒有甚麼大動作。

  以派糖為例,政府去年盈餘超過九百億元,二十年來最高;陳茂波拿300多億元派派糖如退稅,生果金金綜援出雙糧、寬減差餉……等可說輕而易舉,即使贏不了掌聲也不會有太多噓聲。新開支項目除了梁振英已公佈的項目外沒有新增具體措施,從盈餘中撥出六百億元支援安老和殘疾人士服務等則只是開了一張有銀碼的支票,具體提供甚麼服務或何時實施則留了白,或許是預留一筆額外錢讓七月一日上場的新府可以動用。

  不過,魔鬼總在細節裏。這份看守政府的預算案絕不像表面看那樣「人蓄無害」。實際上陳茂波的預算案偏離了過往行之有效公共理財哲學以至基本法的規定,顛覆了政府在經濟上的角色,為香港朝大政府及加強干預經濟吹響號角。

  稍稍看一下陳茂波的演詞就不難發現他對自由市場理念並不在意,倒是不斷強調政府必需有為,需要在經濟上發揮積極角色,為香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並且把它列為財政政策的三大目標之一。陳茂波又在預算案中提出要驅動香港「再工業化」,包括透過創新科技局推動香港的高端製造業。

  這樣的思維其實似曾相識,大家還記得第一任特首董建華上任初期主張的甚麼「科技港」、「中藥港」、「鮮花港」嗎?他正正是要政府變成經濟發展推手,要香港經濟按他設定的方向發展。只是,市場變化速度比政府快得多,官僚要搞清楚經濟及產業方向不知要花上多少時間包括開無數的會議,而機會就在文山會海巾消失了。到官僚及政府拍板定案搞某些項目時,這些高新科技項目極可能已成夕陽行業,把公帑投資下去隨時跟「倒錢落海」沒分別。

  更糟的是政府項目一放難收,即使明知失敗或效益不高也得繼續撐下去,造成更大更長遠的浪費。回頭看董建華當年大鑼大鼓搞的甚麼高新科技行業或數碼港,到現在對推動香港發展高新技科毫無幫助。陳茂波再說甚麼有為,搞甚麼「再工業化」不是在重蹈董建華的覆轍嗎?

  此外,工業發展需要有一系列輔助或支援行業,還需要能匯集人才、技術工人形成一個產業鏈,不然新工業難以生根,一缺少政府支援就站不住腳。陳茂波說香港要「再工業化」,敢問配套的產業鏈在那裏,人才、技術工人、知識圈在那裏?難道想借助深圳的產業鏈?那會不會變成用香港以公帑支援深圳科技產業呢?

  另一個值得擔憂的情況是,陳茂波雖然口說政府需審慎理財,不輕易增加經常開支。可他對基本法107條卻來個自行釋法,認為條文不是緊箍咒,可以有一些彈性包括政府可短期收支不平衡,還可以投資在一些未來才有回報的項目,只要「務求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大體上財政平衡」就可以。

  陳茂波對107條的解釋有何根據我們不得而知,但條文本身的字句是「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重點顯然是避免赤字,重視量入為出。現在由財政司司長帶頭說不必太在意財赤,官僚便不必做「醜人」控制開支,在層層放寬下政府開支肯定有增無減,財赤隨時變成常態,這不但違反基本法,更令香港跌入債務危機的深淵。

陳茂波的財政預算案實在令人憂心仲仲!

官媒侮辱香港法制居心叵測


夏蟲果然不可語冰!內地官媒及評論人就是不懂法治為何物!只是,他們偏偏喜歡對法治特別是香港的法治說三道四,指指點點,教人覺得可笑又可鄙。

  自從七警案裁決及判刑後,本地藍絲及部份建制派人士已在不斷為七警抱不平,有的公然侮辱主審法官,有的則明示暗示法官是外籍人士所以有偏頗,對案中的事實及是非曲直全然不理會。不知是想為這些歪理謬論撐腰還是有其他政治考慮,內地官媒連續兩天發表評論批評今次裁決,觀點仍然是政治先行,質疑法官是外國籍,先天性的帶有立場上的偏頗;接着又批評香港法制保留了殖民地色彩及港英時代訓練的司法法律人才,令整個制度容易出現立場問題影響對案件的判斷。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天的評論就充滿這樣的歪理。

  人民日報是內地頭號官媒,評論港事自然不是隨意為之,肯定有政治任務。問題是不管是人民日報的評論還是較早前環球時報的評論水平都低得難以置信,連法治ABC也弄不懂。簡單來說,法治最基本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會因為涉案人士的膚色、宗教、種族、政治見解等有不同對待,更不會搞甚麼立場先行或由立場決定裁決。

  偏偏內地官媒的評論卻開口閉口講法官站錯立場,不明白、不了解香港的特殊情況及基本法的重要性,甚至指法律體系及法官沒有建立起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的忠誠。我們不知道官媒所指的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忠誠是甚麼意思,只知道法治要求法官恪守法律條文及法治精神,超越黨派政治之上,不受任何政治立場左右,現在官媒要求香港法官講立場,它想在香港實踐那惡名昭著的三權合作嗎?它要香港法院及法官像內地法庭那樣成為黨的工具、維穩的機器?

  法治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保護公民權利及自由。不管任何人,當他們的基本權利、自由及人身安全受到侵犯時,法院都是他們討回公義的地方。市民被毆打、侵犯受傷,法院必需公正處理為他們追究犯事的人。警務人員或執法人員執勤時遇襲的話,法院及法官同樣會保障他們的權利與安全,懲處襲擊者。過去香港法院一直如此,在涉及曾健超的案件中包括七警案也沒有例外。正是這種不問背景、不偏幫任何人的傳統令香港建立健全法治社會,不會像內地那樣幾十年來「黨大還是法大」都搞不清,不會讓法律法院變成政府專政工具。

  至於一再拿香港法制內有英籍法官做文章,指法院受港英還有影響更是一派胡言,是對香港法治體系及法律界人士的侮辱。香港實行的是普通法體系,不但基本法對此有清楚規定,當年起草基本法時不管內地或香港草委對「港法治港」及普通法體系更是珍而重之,盡全力保存以免受內地法制影響。而香港要延續普通法制,不免要跟其他行普通法制的國家及地區交流,也有必要吸納來自海外包括英籍的法律界專才。

  可以說,外籍法官是香港法律體系的必要元素,也帶來重大的貢獻。官媒卻一再在這問題上大造文章,針對外籍法官作無理批評,這勢將令外籍法律界人士卻步,令香港吸引不到最優秀的法律人才,變相挖走法律體制的基石,實在既愚蠢又危險。

  回到七警案的具體情況。官媒強調他們是在執勤及維護治安時犯錯,情有可原,根本不應檢控,更不用說要被判囚兩年。是的,七警在處理佔中運動時的確面對沉重工作壓力,但作為專業執法人員即使面對壓力也不可能妄顧法紀,知法犯法,更不應該蓄意把市民抬到暗角拳打腳踢予以傷害。像這樣的濫權違法行為不可能不追究,不可能不嚴肅處理,不然濫權行私刑的情況可能越來越多,市民的權利及自由難有保障。

  北京不久前發生「雷洋案」,剛從足療店離開的雷洋被警察以嫖娼罪拘捕,押解途中雷洋突然死亡。家屬看到他的屍體各處都有嚴重傷痕,右額更被重擊瘀腫。家屬及死者親友努力奔走追究事件,但在北京當局施壓下,涉事警員不但最終沒有被起訴,家屬更要「決定放棄全部訴訟活動」,並且不能再就案件公開發言及申寃。

 官媒對香港法制胡亂批評,難道它想香港出現翻版「雷洋案」?我們對此怎能不堅決反對呢?

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

誠哥出手


  在西環的奪命追魂call搶提名票攻勢下,還是誠哥最有guts,敢於頂住這股逆流。

  政圈近幾個星期都在瘋傳,西環為了確保林鄭上位,大力為她攫取建制派提名票,目標據說是七百,藉此鎖定3月26日選舉的勝算。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西環要人既放風說中央欽點林鄭是下任特首、又威嚇選委們若不提名林鄭形同跟中央對抗,當然還有些更不堪聞問的威嚇手段。

  目前來說效果相當厲害,很多界別都綑綁提名林鄭,所有政協委員更不知在甚麼力量感召下決定一致支持林鄭。難怪作為「師姐」的葉劉禁不住公開呼籲「師妹」高抬貴手,不要盡掃建制派提名票,讓她花了這許多時間、心血後也有機會入閘做做特首候選人而不僅是特首參選表格索取人!

  就在西環催枯拉朽準備橫掃建制提名票之際,誠哥在一個相對平靜的星期天參加一個公益活動自然引來一眾記者採訪。就在閒常問答中,誠哥來個四両撥千斤,輕輕的說自己認識幾位參選人,為免得罪人所以決定不提名任何人,但一定會到場投票。

  表面上看,誠哥德高望重又廣結人緣,不提名任何人好像不奇怪。但想深一層就明白誠哥這一着綿裏藏針,表明自己不會在西環的壓力下屈服,不會提名傳聞受中央欽點的林鄭。以誠哥的人脈及斤両,假若林鄭真的是習大大欽點人選,他顯然不會如此不識趣,即使不提名也不會在提名期中段公開說自己的態度。

  此外,誠哥的話為其他同樣不願屈從西環壓力的人提供了cover,大家可以引誠哥作例子,同樣說自己不會提名任何人以免得罪朋友,只表示投暗票的時候出席。西環傳話人面對這樣的解釋登時無處着力,難以硬來。

  可以說,誠哥輕輕一招就把西環囊括提名票的大計弄得人仰馬翻,不易完成任務。誠哥的政治手腕果然高人一等。

功與過


香港回歸以來暫時共有三位特首。三人之中曾蔭權最努力讓不同意見的人拉近關係,最努力維護香港兩制的分界。可三人之中暫時卻以他的際遇最堪坷,前幾天因利益申報問題被定罪正在還押,今天將會判刑,成為階下囚大概免不了。

  跟曾蔭權相比,董建華跟梁振英對香港的破壞大得多,特別是梁振英對香港制度及核心價值的催殘簡直到了入骨入肉的地步,不過五年已令香港面目全非,社會全面撕裂,還委任了一大批「梁粉」進香港的重要諮詢委員會及公營機構,深化他的鬥爭路線及破壞,只怕他落任後壞影響仍有可能延續(還未計林鄭月娥一旦當選可能會接收梁振英的部份政治有毒資產)。

  最教人意難平的是當曾蔭權落難快成為階囚之際,這邊廂卻不斷有消息傳出指梁振英很有可能在下月舉行的政協大會上被任命為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領導人行列,並同時兼任特首至少幾個月。愛吹捧的人如陳永棋之流還說他晉身國家領導人當之無愧。目前不知道消息是否屬實,但風吹的這樣厲害至少北京內部有部份高層確有這個想法。

  在北京眼中,政協副主席有十幾位,不會太希罕,也沒有多少實際權力。可香港歷來也只有兩個人坐過這位置,其一是霍英東,其二是董建華。前者對中共勞苦功高,是從港英時代一路走來的老朋友,獎賞他正常不過。董建華是第一任特首,被勸退腳痛下台也顧全大局沒半句抱怨,給他點補償也不為過。

 梁振英除了分裂香港,縱容所謂愛港組織之類的人閙事外甚麼也做不來,並令香港跟中國的關係與前惡劣。這樣的人北京居然把他抬上國家領導人位置上,那不是說撕裂香港把香港弄得民怨沸騰就是「功勞」嗎?

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

知法犯法


  七警案裁決及判刑後,坊間以至建制內部湧起不少批評法官的聲音。有的說法官厚此薄彼對警察嚴苛,對佔中運動參與者寬仁;有的則指判刑過重,應該寬鬆處理,更有人如高志森之流發表侮辱法官的言論,令人感到可笑又可怕。

  法官判決不一定所有人滿意,越有爭議性的案件不同意見越多。案件判決後有爭議甚至批評並不奇怪,但絕不能輸打贏要,更不能任意侮辱法官或質疑的誠信。

  先說七警案的裁決。七位警務人員執勤的時候把一個已被拘捕及綁住雙手的市民抬到暗角拳打腳踢絕不是一時意氣或激動,而是刻意要對被捕的曾健超動用私刑令他受傷害。這絕對是嚴重罪行,不但違法,更違反警隊的紀律及操守,在證據確鑿下被定罪實在理所當然,不存在甚麼偏頗或偏見。若果眾目睽睽下毆打市民仍能脫罪才令人擔心法院的公正出了問題。


  判刑兩年是輕是重同樣有不同看法。但正如法官所言,七警是執法人員,受市民委托及信任執行公權力。可他們卻知法犯法,以暴力傷害無抵抗能力的市民,情況比一般襲擊傷人案嚴重得多,再加上事件大大損害市民對警隊的信任及香港的聲譽,不可能不作出阻嚇性刑罰,不然濫用權力暴力的情況可能不斷出現。其實,被告的代表律師在判決後也表示判刑不算重,跟過往的案例相類似。

  沒有人希望看到警察變成階下囚,但更沒有人希望執法者知法犯法後逍遙法外。

撐警行動只會幫倒忙


  那個理不直氣不壯的甚麼撐警大遊行除了淪為辱罵法庭、法官,渲洩對佔中運動不滿的活動外實在一無是處,對警隊聲譽沒有幫助,對法治精神有損害,並令香港蒙羞。寄語搞手們不要再動輒以撐警為藉口撈政治本錢,更希望律政司積極跟進追究自七警案審結以來的種種侮辱法庭法官的言行,制止類似歪風,以保障法院、法官的獨立及權威,避免法治受進一步損害。

  撐警大遊行實在理不直氣不壯。警隊依照法律及專業操守紀律維持社會秩序,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當然值得支持。但今次七名警察所做的事卻恰恰相反,他們不但不是在保障市民安全,反而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出手傷害市民。

當日佔中期間曾健超已因為向執勤警務人員淋液體被捕,雙手已被扣鎖,沒有任何反抗能力。正常恰當的做法是把被捕疑犯帶返警署扣押及進一步調查。可七警捨確當及合法程序不為,而是把曾先生抬到暗角再拳打腳踢,令曾先生身體多處受傷。這種向被捕疑犯行私刑傷害的做法不僅違法,也違反警隊的紀律及原則,實在無法輕恕,只有透過法律追究。而法院及法官經過認真仔細聆訊,檢視大量人證物證及現場拍下的片段,又讓七警的辯護律師有為被告充份辯護的機會才作出罪成的判決。在這樣情況下團體居然搞甚麼撐警大遊行,質疑法官裁決及侮辱法法官,難道他是要支持警隊有違法同私刑的權利?難道他們認為警察有凌駕法律的地位?

  七警、警隊以至一般市民對裁決有疑及不滿當然可以,香港的司法制度本身就有上訴制度讓被告可以把案件提到上訴法院以至終審法院尋求推翻判決,確保本身的權利及司法公正,不會因個別法官的想法或判斷決定一切。支持警隊的團體或市民真要撐七警或認為判決不公的話大可以用籌款或其他方式協助他們上訴,並為他們聘請更有經驗的法律團隊處理案件。選擇上街遊行喊口號及辱罵法官對七警的處境卻沒有任何幫助,對警隊形像也沒有任何好處,反而令人有是非不分的感覺。這些撐警團體是在撐警還是在幫倒忙不是很清楚嗎?

 團體發言人說,七警執行反佔中任務時壓力極大,又受到挑釁,一時意氣才犯下今次錯誤,所以情有可原。這樣的辯解實在說不過去。警隊是專業執法隊伍,受過嚴格的訓練,有嚴謹的紀律及辦事規則,可以應對複雜多變以至對抗性的場面。事實上絕大部份警務人員一直都能盡忠職守,按法律及規則辦事,竭力保障市民的安全與權利。過往從沒有發生過這種公然把被捕人士抬到暗角行私刑的案件。即使的去年的旺角騷亂,當時情況更緊張,壓力更大。警務人員為了保護同袍及市民更需要向天鳴槍示警。但應付騷亂過程中也沒有發生行私刑把疑犯抬到暗角毆打事件。由此可見,壓力大不足以影響警隊的判斷及表現,真正問題在於七警忘記了法律及紀律!

  更要不得的是,今次遊行又或是先前在法院外的撐警行動變成辱罵法官、法院的鬧劇,有參與者以不堪的言語、口號辱罵法官,有人以藤條般硬物擊打印有法官頭像的標語,更有人提出威嚇性的語言。這樣的表現既不尊重法官及法庭的權威,更是對他們作出直接間接的威脅。若果類似的言行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法官便有可能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脅,進而影響他在訊時的表現及裁決,甚至損害他們的獨立性。法治及司法獨立是香港成功的基石,也是港人的驕傲,若果任由法院及法官受到不堪的侮辱,市民以至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的信心也肯定會打折扣。

七警案對警隊、對香港的國際聲譽已做成重大的損害,警隊要重建聲譽,重建市民的信心不容易,若再加上這些不顧是非幫倒忙的撐警行動,只怕警隊跟市民的隔膜更難消除,甚至要賠上法治受損的重大代價。

2017年2月19日星期日

強權冒起 刺客當道


  北韓領袖金正恩同父異母兄長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刺身亡事件比電影情節更精采。兩位女刺客據報導其中一人持越南護照入境馬來西亞,另一人則拿印尼護照,當中可能涉及假護照及特別化粧。而刺殺的方法是下毒,但詳細案情包括下的是甚麼毒、如何下手、多少人涉案目前仍未清楚,唯一能確定的是有關物質毒性極強,金正男成功求救及上了救護車也不管用,送院途中已斃命。馬來西亞政府已進行驗屍及開始其他調查,待報告完成及公開後各方對今次行刺案將會有更全面了解。

  金正男遇刺其實不算太意外,作為已故北韓獨裁者金正日的長子,又是現任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兄長,他對金正恩來說早已是個眼中釘及障礙,想除之而後快。要不是中國政府庇護他及家人,只怕金正男早一、兩年就可能出事。

  事實上對所有封建王朝或專權政體而言,新主上場要穩住權位首要清算的有兩類人:上一代領導人(君主)留下來的顧命大臣或元老,還有其他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金正恩的姑丈張成澤本來是前朝元老,是金正日留下來輔助金正恩的親信。可金正恩上台不過兩年就以五大莫罪狀(包括結黨營私、亂搞男友關係等)把他處死,並乘勢整肅了一大批老幹部,有的還以高射炮處死。

  金正男是金正恩哥哥,有一段時間甚得父親金正日喜愛。據日本出版的「金正男傳記」披露,當年他到瑞士唸書金正日還不捨下淚。其後因為金正男思想受西方影響太大才失寵,失落太子之位及被逼出國。不過,金正男始終是金正日的長子,完全有資格成為金家王朝的繼承人,特別是當北韓一旦出現亂局或金正恩未能穩住大局時,金正男便有可能被捧出來挑戰金正恩。為了斬草除根,免除後患,金正恩痛下毒手實在非常合符專制王朝的政治習慣及邏輯。

當然,以刺客追殺政敵或對手不是北韓金家王朝的專利,也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基本上史上的專權政體都會用上類似的方法,俄羅斯及她的前身蘇聯更是表表者。二十年代蘇共剛站穩陣腳領袖列寧就與世長辭,剩下一眾同志爭權包括帶領紅軍戰勝白軍(由西方支持的部隊)的托洛斯基 (Leon Trotsky) 及負責搞組織的斯大林。恃才傲物的托洛斯基最後權鬥失敗被逼流亡海外,從歐洲一直走到墨西哥,斯大林卻始終不肯放過托洛斯基,擔心他成為號召黨員反對他的旗幟,於是不斷派人殺手獵殺他。到一九四零年,斯大林的殺手終於成功突破托洛斯基的保鏢團隊,用冰斧 (ice axe) 把他砍殺,了結了這位死敵。

  俄羅斯新沙皇普京也不比斯大林遜色美,對死敵、叛徒同樣毫不手軟。前烏克蘭總統尤先科就因為被俄羅斯特工下了「二噁英」毒而容顏大變,由美男子變成臉容潰爛,差點死去。年前逃到英國爆料的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更悲慘,被普京派出的特工以放射性物質鈈210毒殺,死前更痛苦非常。  

  當然,刺客或 assassins 向來是兩面仞,既容易被當權的獨裁者利用以除去政敵,但要剷除獨裁者的話殺手也是很合用的工具。八一年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在檢閱軍隊時被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槍殺。當前強人政治當道,專權政體越來越多,出現更多刺客、更多行刺事件完全是有可能的事。

 

2017年2月17日星期五

人性優先


「十個拆彈的少年」是一齣看得教人無奈又心痛的電影,In a way跟達明一派名曲「十個救火的少年」同樣沉重。

  反省二次大戰的電影多不勝數,有的講述猶太集中營的慘況,有的講述戰爭英雄如前不久的「戰逆豪情」,也有的探討戰爭中平民百姓的「罪孽」如Kate Winslet主演的“The Reader”(讀愛)。不過,這些電影大部份針對納粹德國官民的暴行,「十個拆彈的少年」卻不一樣,它說的是德國人戰後面對的暴行。

  對不少人來說,德國人發動侵略,德軍佔領歐洲時的暴行馨竹難書,奸淫擄掠無所不為;到戰敗後,各國軍民對有份侵略的德軍以至平民施以懲誡很多人大概覺得沒問題,甚至理所當然。

  可導演展示的不是「以眼還眼」的理所當然,而是回到人性的基本點,是對個人尊嚴、權利的尊重及同理心。十個德國少年軍在人肉掃雷過程中得忍受飢餓、疲累、侮辱,還有被活生生炸得四分五裂的危險,每一天回到形同籠屋的牀上都像撿回一條命那樣,教人禁不住替他們擔心,開始泛起同情。那位負責看管他們執行任務的丹麥軍人就在過程中,在人與人接觸對話中認識這些德國少年不單是敵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個人,會肚餓,會想父母,被炸的時候會皮開肉裂,屍骨無存。電影沒有觸及原諒不原諒這個大問題,只是展示人如何從舊仇的枷鎖掙脫出來,從新變回一個人而不是「魔鬼看守人」,不再是復仇者、施虐者。

  同情仇敵是高尚的情操,在現今民族主義高漲及自己友優先的大潮下,丹麥人這齣電影更覺難能可貴。

中聯辦欽點林鄭不是言論自由


  當人大常委范徐麗泰公開說中央在特首選舉問題上是「持分者」,所以中聯辦等中央駐港機構可以公然為林鄭月娥拉票時,有輿論痛斥范太是在妖言惑眾。可原來會說妖言的不僅是范太,還有那位被視為香港首席護法的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這位北京的基本法顧問星期一接受訪問時同樣為中聯辦及統戰部力挺林鄭的做法護航,指中央政府機構及官員有言論自由,所以有權為屬意的特首候選人拉票,並強調遊說、拉票跟干預不同,選委依然有自由意志作出選擇!

  范太身為人大常委,是唯一進身中國最高權力機關核心──人大常委會的港人,她理應既熟悉國情又熟悉港情,誰知她完全無視基本法的規定把中聯辦或中央駐港機構稱為特首選舉的持分者,這樣要不是無知就是故意誤導公眾。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權,除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負責外,其他事務包括各級選舉由特區自行處理,國務院部委及地方政府不能干預。基本法第22條也清楚說明「中央政府各部門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稍稍翻一下基本法就能明白不管是中聯辦或其他中央駐港機構、國務院部委絕不是香港事務的持分者。中聯辦的角色其實只限於協調聯絡內地部門、企業在港的運作,為特區跟內地部委及地方政府穿針引線,不是一個權力部門,更沒有權參與、干擾香港的選舉包括特首選舉。范太稱中聯辦等是特首選舉「持分者」怎不是「妖言惑眾」!

  身為護法的梁愛詩把中聯辦的拉票行動包括不斷以奪命追魂call要求選委支持林鄭說成是言論自由更是帶頭不尊重基本法。不管是根據一國兩制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方針還是後來變成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香港都享有高度自治,內地部門包括內地駐港部門不得干涉。中聯辦為某個特首候選人公然拉票已完全違反不介入香港事務的規定,已是違反基本法規定的行為,身為護法的梁愛詩理應對中聯辦嚴詞譴責,要求相關官員立即停止。誰知梁愛詩居然以這是官員的言論自由為他們開脫,縱容他們無視基本法規定及港人治港原則,實在有違護法的責任。

  此外,中聯辦官員、其他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或統戰部官員都帶有官方身份,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某方面的權力。這些有公職及行使公權的人在公共事務上的言論必需受限制,不可能像一般市民般自由表態,更不可能以言論自由為理由對公共政策或選舉隨便發表意見,以免造成混亂、不公平以至利益及角色衝突。試想想要是美國政府官員以言論自由為名隨便批評總統的政策或人事任命,或為自己心儀的人助選,為自己支持的政策拉票,那政府怎可能有效運作,施政怎可能不亂作一團。因此,梁愛詩所謂內地官員為林鄭拉票是在行使言論自由根本在政治上也站不住腳。

  更可怕的是,內地政經體制跟香港不同,政府管的事極多,外來投資者包括香港企業在內地要順利開展業務,要公司或項目運作暢順,跟政府官員打好關係至關重要,甚至是第一要務。一旦開罪內地官員或因不給官員面子損害彼此關係,隨時被秋後算帳,輕則事事受阻,重則被執法部門不斷滋擾追究。中聯辦、統戰部是內地官僚體系的一環,在內地省市、中央部委有不少影響力。選委特別是在內地有密切商業、專業聯繫的選委接到中聯辦官員的「催票」電話時難免想到拒絕的後果,難免擔心不按「勸導」力挺林鄭可能面對的各種不便以至懲罰。在這樣的壓力下,選委根本難以行使自由意志,只能選擇乖乖聽話,令選情朝中聯辦等主導的方向走。

  2012年特首選舉中聯辦最後幾天「發功」就令原來的冷門梁振英來個逆轉勝,而今次中聯辦全力為林鄭輔選同樣極可能成為決定特首選戰勝負的關鍵。可中聯辦這樣的做法不管怎樣看都是在借政經力量欽點下屆特首,根本不是甚麼言論自由!

  梁愛詩、范徐麗泰的說法只是在包庇中聯辦及為林鄭護航,破壞特首選舉的公平公正,最終令選戰變得更荒謬,令結果更難讓市民接受。

2017年2月16日星期四

肖建華的遭遇是香港新常態?


  內地商人肖建華先生在香港四季酒店被帶走到現在已近三個星期,關於他的下落,他是否安全,他究竟是自願還是非自願被帶走到現在仍然充滿各種疑團。前幾天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從閉路電視段看到肖先生是放在輪椅及蓋上被子被推走的,令人不免懷疑事件有複雜內情包括涉及內地強力部門越境執法強行把蕭先生帶走。暫時只有期望香港警方能繼續調查事件詳情包括肖先生的下落安危,並向公眾交待,讓市民可以安心。

  正當調查仍在進行未有確切結果,香港社會以至國際社會仍在密切關注案件發展之際,特首梁振英忽然然要求公眾不要再就事件作揣測及討論,指「沒有人應在這事件上揣測」,如果有資料及通知警方。有傳媒報導梁振英跟肖建華關係相當密切,他是否因此希望低調處理事件難以確定。不管怎樣,他這樣的要求其實相當奇怪及不合理。

  應該看到,肖建華被帶走事件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涉及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方針有否被破壞,更涉及內地、外地人在港的人身安全保障以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公眾及傳媒討論不但應該而且有必要。當前最大的問題絕不是對事件有各樣揣測,而是事件疑點太多,內地部門包括執法機構又不合作提供資料。若果梁振英真的希望減少對事件的揣測及議論,他該做的是敦促內地政府儘快交待肖先生的情況及事件詳情。

  跟李波事件相比,肖建華先生被帶走案件在具體情節有不同之處。前者是書店經營者,沒有太多經濟、金錢利益;肖先生則是內地著名金融投資人,擁有多間企業及上市公司,手上涉及巨額(可能千億計)的內地及海外投資利益。但不管是書店經營者還是巨賈富豪在香港都應該受到香港的法律保護,人身安全,自由都不能隨便剝奪。出手帶走他的不管是內地強力部門還是香港的特殊勢力都已違反了香港法律,損害了他的人身自由,特區政府及警方有必要盡力追查,即使涉及內地部門也不應退縮猶疑,以令市民以及旅居香港的內地及海外人士感到安心,知道自己的安全及自由受到重視及保障。

  肖建華先生在上月底被帶走後曾發出兩次微博,澄清只是在國外接受療程,不是被綁架,並說很快會現身證明自己安好。可事過兩個多星期他仍沒有音訊,最新的傳媒報導又指他是坐在輪椅蓋上牀單被帶走,情況跟所謂自願離開香港有極大分別,特區政府及警方實在需要進一步查證。

  至於有消息說事件可能涉及內地打貪又或某些投資項目出問題更不能等閒視之,必須查清楚。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大量資金從不同渠道、國家進出香港,單是股市成交就在八、九百億元以上。這些資金當中當然可能有不法的「黑錢」,某些金融交易也可能違反監管規則以至法律,需要處理。但即使要處理也只能按香港的制度、法律辦事,並由香港的執法部門、司法機構跟進,不能讓內地強力部門越俎代疱,更不能由不法勢力以自己的方法包括強行帶走涉事人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事件及涉案人受到香港法律的公平處理,才能確保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假若任由內地強力部門或不法勢力自行處理金融糾紛,香港的市場秩序將難以維持,香港將不再是個安全的投資地方,不管內地以至海外的投資者都會重新評估在港投資的風險,甚或乾脆退出香港市場。

  李波事件不清不楚草草了結已大大打擊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市民對人身安全及自由的信心也打了折扣。若肖建華繼續人間蒸發,消聲匿跡,事件長期不清不楚,各種揣測將越來越多,市民以及國際社會的憂慮、疑心只會越來越重,這對維持香港的穩定及金融中心地位肯定弊多於利。

特首障礙賽


  若果今年有參加渣馬全馬賽事,大概會碰到前財爺曾俊華,聽着他喊加油,也會向他回喊一句加油。

  全馬賽事從來不容易捱,42.195公里不管如何都是個大考驗,只跑過十公里或半馬的人其實難以想像。跑十公里到最後兩公里即使有倦意也不要緊,剩下的兩公里頂一下就到了。跑半馬的話,15公里過後腿感到抬不起來也不要緊,放慢腳步調整呼吸熬下去還是可以的。

  全馬卻是另一境界的事。跑過32公里其實已跑了四分三路程,平民跑手體力已消耗七七八八,隨時面對「撞牆」反應,只想停下步來。旁邊有接送棄權或受傷選手大巴的話還會有跳上車的衝動,因為剩下還有十公里路程,不管放慢腳步,吃朱古力或香蕉,一再拉筋和用「松節油」放鬆肌肉也不管用,那十公里仍然像地獄苦刑那樣怎麼走也似乎走不完。真是行也不是,走也不是。

  在這最後十公里,跑手最需要的是打氣,是額外的支持。多一分支持、多一塊「頑張」、「加油」的打氣標語或歡呼,有的時候比多吃一塊朱古力更管用。曾俊華選在全馬賽道最後階段為跑手打氣實在聰明,大部份跑手都會特別受用,並非常歡迎這樣的打氣者,比在開幕式鳴槍或頒獎台上送禮物好得多。難怪Facebook live 所見一眾跑手對前財爺熱情非常,有的hi five,有的合照、有的送薯片,還有的喊他未來特首……。人氣之旺跟九龍城街坊在街市野生捕獲「發哥」不遑多讓。

  曾俊華其後在Facebook發文說參選特首也像跑馬拉松一樣,既是跟別人比賽,更是對自己的考驗。可他這一場「馬拉松」比周日的渣馬難跑得多,過程中陷阱、難關之多說是障礙賽可能更神似。但願他的「特首馬拉松」到最後階段仍不斷有人替他打氣,為他高喊「加油」吧!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

特區政府該做「守財奴」


  不知是因為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一眾特首參選人中民望太高以至成為攻擊對像,還是因為新財政預算將至大家希望不夠班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手鬆點多增開支,近期對特區政府理財原則的批評有增無減,火力十足。最輕微的如指政府或「財爺」長期估錯數,低估了財政盈餘,以至「庫房滿溢」;嚴重的則指政府過去多年一直只扮演「守財奴」角色,沒有「適時」增加開支及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令政府儲備越來越多而社會氣氛則越來越多不滿。

  表面上看這些指控或批評似乎有點道理,畢竟政府庫房的確不斷膨脹,財政儲備已近萬億。另一邊廂,社會怨氣不少,一些公共服務包括醫療、老人社區及院會服務則顯然未跟不上需求,壓力極大。但仔細想的話就明白社會怨氣跟庫房滿溢毫無關係,估錯財政盈餘或令政府財政儲備增加則根本不是甚麼過失。

  過去幾年香港社會嚴重分化,對抗矛盾前所未見的確是事實,但這樣的情況跟政府財政政策或量入為出理財原則毫無關係。市民不管是反國教、要求雙普選、反對「八三一」及佔中都不是因為政府某些支出太多或跟不上社會需要。事實上政府經常性開支已比五年前梁振英政府上任時增加超過一倍,還未計算那些一次過的派糖及津貼措施,可民怨依然沸騰,官民關係更跌至低點。由此可見,當前政治困局的關鍵絕不是政府開支不足,而是梁振英政府倒行逆施,奉行鬥爭管治策略,令社會走向激烈以至暴力對抗。而把過去社會問題歸咎財政政策只是在轉移視線,混淆視聽,為梁振英的錯誤作掩飾。若果有候選人以為大開庫房派錢,大增政府開支以示有為就能解決社會矛盾更是錯得厲害,因為這樣做不是對症下藥,而是藥石亂投,浪費珍貴公平資源。

  至於批評累積大量財政儲備是財政官員的失誤,是「守財奴」更是莫明其妙,毫無危機感。首先,庫房的儲備不是現屆政府的資本,更不是特首的「私己錢」,而是全體市民的資產,是公眾的錢。管理公帑必需要慎之又慎,不能亂用,更不能浪費,不然就是虛耗市民的血汗金錢,甚至是以市民的積蓄為官員搞政績工程。任何人打着「有為」的旗幟「洗腳唔抹腳」大增經常性開支等同強迫市民「夾錢」讓官員、特首展威風攞采,必需堅決反對。

  不同國家的經驗都可看到,政客最愛大花金錢為自己爭取政績及掌聲,到他們落任後卻留下大筆欠債,甚至令政府陷入債務危機。歐債危機連綿近十年仍斷不了,就是因為不少歐盟成員國政府如希臘沒有財政紀律,不努力守護公帑。香港怎能走上同樣的「絕路」呢!

  從政治經濟處境來看,審慎理財保持大量儲備是保持香港獨有體制及高度自治的重要基礎。要知道香港是個體積少的開放型經濟體,經濟增長及政府財政深受經濟周期、外圍經濟形勢影響。一旦全球經濟出現重大波動,香港經濟立時倒退,政府財政則因此而入不敷支。回歸頭六年由於樓市泡決爆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周邊國家,特區政府不得不燃燒儲備以維持支出,穩住經濟,令政府財政儲備迅速從四千多億下跌至二千多億,跌幅超過一半,還逼得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要減公務員薪酬及壓縮開支以應付結構性財赤。

  只要再出現類似的危機,特區政府免不了再動用大量儲備應急,儲備水平幾年間下跌一半甚至更多並非幸事,到時候市民及投資者對政府財政信心將大打折扣,隨時進一步打擊經濟表現,香港能不為這樣可能的危機做足準備嗎?

  而且,一旦特區政府因經濟持續不振而陷入結構性財赤,無力再應付危機,香港將被逼向外包括向IMF或北京爭取援助,讓人家對香港的政策及施政方針指指點點,到時候香港連高度自治也守不住,想不配合人家的經濟、社會規劃也不可能。不管是應付短期經濟危機或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體制,豐厚財政儲備都不可或缺。

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

香港北斗星


  要數香港最不長進的政治人物大概非港區人大、政協莫屬。他們在全國人大、政協期間向來沒甚麼表現,對內地發展及事務沒有甚麼有益的建言,在港事上同樣幫倒忙居多。

  就以今次特首選舉為例,集一眾人大政協於一身的香港友好協進會因為手執過百張選委票,自然成為參選人爭取見面的對像。按公平選舉的原則,這個會應逐一跟幾個被視為有機會入閘的參選人見見面,聽取他們的見解,再決定如何取捨。即使只是走過場見見面也是對參選人及特首選舉制度的一份尊重。

  可這個協進會原來改不友好也不協進,一見傳言說中央撐林鄭就搶先跟她會面,又在未跟其他參選人交流前就表明支持她,一派跟紅頂白之餘更令特首選戰增添欽點色彩。

  最教人O咀難明的是這個協進會的主事人居然把林鄭捧為香港人之光,香港女性之光!林鄭除了近幾年當了政務司司長算是多點曝光以外,過去十多年她不過是一眾能幹AO而已,不算突出,政治手腕也不標青,至少沒有令人留下甚麼深刻印像。要不是梁振英上場令有能之士紛紛跳船。林鄭是否能當上政務司司長也是未知之數。這樣的人居然被說成是香港之光,那為香港拿過奧運奬牌的李慧詩、李麗珊算甚麼呢?香港的北斗星乎?

  即使在官場,林鄭也是諉譽參半。不少資深AO覺得她管得太仔細太micro manage,既不尊重同事也沒留空間讓他人發揮。告別作的香港故宮博物館更把北京送的大禮變成另一個政治包袱,實在論盡不堪。這樣的人也可以被稱為香港之光實在荒謬。

  難道香港之光就是來個黑箱作業先斬後奏!

2017年2月12日星期日

特朗普是美版「戈爾巴喬夫」


  看過特朗普上任後的言行後,忽然覺得這位「狂人」總統跟末代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有不少類似的處,值得來一個比較。

  說特朗普跟戈爾巴喬夫相類似當然不是說兩人的想法、意識型態與做事方法相近。戈爾巴喬夫在外交上八面玲瓏,一手拉近蘇聯跟西方陣營的關係,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任內先把蘇軍撤出阿富汗,再容讓東歐集團國家一一脫離蘇聯的直接控制,任由柏林圍牆倒下,最終結束了為時超過四十年的冷戰。特朗普剛好是他的反面,正如不少傳媒所指,特朗普就如一隻衝進瓷器店的蠻牛,只管橫衝直撞,敵友不分。跟宿敵俄羅斯眉來眼去,對鄰國及長期盟邦則一再為難,墨西哥跟美國幾乎反目,歐盟更把特朗普視為對該組織的其中一個重要威脅,跟俄國新沙皇普京及伊斯蘭國同屬一類。

  兩位領袖有甚麼相同點呢?那就是兩人都顛覆了本國的政治制度及文化,改棄了遊戲規則。有點Vintage的人都會記得,戈爾巴喬夫接替元老派的契爾年科出任蘇共總書記不久就著手改變蘇聯的專權體制及指令性經濟,提出兩個重要的口號或原則:改革(Perestroika)及開放(Glasnost)。根據這兩項原則,戈爾巴喬夫逐步打破蘇聯七十年的專政體制,包括開放報禁,讓非共黨人士參選,給予各加盟共和國有較大自主權。他對異議者及政敵採取包容、勸導方式處理,沒有動輒把人關進勞改營或Gulags,蘇聯人也比較容易到西方觀光、交流。

  對一個長期專權的政黨及政治體制而言,戈爾巴喬夫的「開放」、「改革」可說從根本上打斷它的經脈,取消了蘇共及黨官對權力的壟斷,也打破指令性經濟模式。而蘇共在最高領導人「改革」下迷失了,不知如何自處,不知扮演甚麼角色,最終連反抗改革的能力也失去。到一九九一年即戈爾巴喬夫上台六年多以後終於壽終正寢,土崩瓦解。

  當前美國政壇的「變革」同樣是從最高層來的顛覆,打着“America First”及“Take back America”口號的特朗普一上任就把多年來的規則與潛規則踩在地上。新聞自由、獨立輿論監督向來是美國立國之本,也是憲法賦予的權利,可特朗普對此毫不尊重,既拒絕回答不聽話媒體的提問,發言人及顧問更一再以謊言(赤裸裸的謊言)回應記者的提問,甚至提出甚麼alternative facts 謬論作辯解。可事實就是事實,沒有另類不另類。觀看總統就職典禮人數比四年前就是比四年前少,不存在alternative facts。

  三權分立同樣是美國立國的基礎,開國元勛包括華盛頓很努力確保總統不會大權獨攬。但特朗普上場後肆意以行政命令推動施政,對確當程序及checks and balance不予理會。當法院裁決他的行政命令不合法及無效時,特朗普即時公開侮辱裁決的法官是「所謂法官」,並在毫無理據的情形下指他們的判決受政治因素左右,又指他們是令美國國家安全受損的元凶。這種公然質疑法院判決及權力的做法對三權分立原則是極嚴重的挑戰。

  其他規則如避免利益衝突,不任用私人,不以權謀私等特朗普同樣置若罔聞。他在Twitter 公開向百貨公司施壓,要他們復賣女兒代言的服裝已完全是以公權力謀私利,他的顧問在電視新聞訪問中呼籲觀眾購買伊萬卡(特朗普女兒)代言的產品更是完全違反公職人員不涉私利的規則。

  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個月已全面顛覆美國政制及政治文化的基礎,撼動了二百多年憲法奠的原則。未來四年他若不改變做法甚或變本加厲,美國政體及政治文化肯定面目全非,甚麼權力制衡、司法獨立、新聞自由統統失效,

  特朗普顛覆美國政治的做法不是跟戈爾巴喬夫顛覆蘇聯體制很相近嗎?

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

跟村上春樹去旅行


  在村上春樹多種多樣的作品中,最愛看的倒不是小說,而是他的旅遊雜記或筆記。讓我愛上威士忌及Islay島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已不知翻了多少次,記述他希臘、意大利三年寫作生涯的「遠方的鼓聲」更是外出旅遊 的comfort book(像comfort food) ,每次外遊總帶在身邊。

  看到剛出版的另一本遊記:「你說,寮國到底有甚麼?」就趕緊買回來,當成新年假期的「小確幸」。

遊記寫的地方不少,寮國不過是其中一處,其他還有苦寒的冰島、芬蘭和充滿美食佳釀的意大利Tuscany。捨不得一次過看完,決定每天只看一篇,最後才看點題的寮國。很遺憾,昨天看完了。翻完的一刻心中立時響起「遠方的鼓聲」,呼喚自己到這些地方好好走一走。

  為甚麼拿寮國之行點題村上春樹沒有特別解釋,按村上的標準,寮國的經驗也不算太深刻,要說投入感遠及不上波士頓查爾斯河的一篇,那可真有點「主場」的味道。不過,村上的雜文集及「關於跑步我想說的是已有不少波士頓生活隨筆,再拿波士頓紀行點題大概欠了些新鮮感。倒是寮國或老撾算是較少人到訪過的地方,有些神祕感,有些反璞歸真的意味,吸引力可能較強。

  個人最喜歡的是冰島紀行。那是金融海嘯前的冰島,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天氣、landscape則充滿極地的色彩,在村上的文字下彷彿感受到那股能吹翻人的強風還有刺骨的寒。

  算是喜歡到「天涯海角」或極地旅行的人,一邊看村上的文字一邊想像在冰島自駕遊感受那種蒼涼,還有變幻不定的極光,肯定非常愜意。得好好計劃一下找一個初秋到這個北極圈小島蹓躂蹓躂。

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走資剎不住 金融危機免不了


  中國外滙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的心理關口後,內地財金官員立時維穩,指二萬九千多億外儲仍然非常充裕,足以讓人民幣保持強勢及穩定。頭號官媒人民日報昨天也發表評論,認為整數關口是否跌破不是問題,重點是外儲規模是否夠用。評論引述學者指中國外滙儲備相對經濟規模及出入口數據都非常充裕,完全符合中國經濟穩定及發展的需要。文章又認為儲備是備用資產,數額過多可能造成浪費。

  表面上看,中國外滙儲備高達二萬九千多億,規模之大仍是全球第一,拋離第二位的日本超過一倍,現在稍微跌破三萬億關口不必大驚小怪。即使未來跌至2萬億也依然穩坐世界第一位。但從中國官方及官媒煞有介事立時站出來解畫及維穩就該明白,跌破3萬億不僅是跌破一個整數關口,更反映了一個重大的隱憂,那就是走資速度及規模始終剎不停,資金繼續從中國流出,令人民幣幣值受壓之餘也很可能進一步誘發走資潮,加快外匯流失速度,構成重大的金融經濟風險。

  先看數字。中國一月份外滙儲備數字是29982億美元,傲視全球。但這個數目跟2014年的高峯39932億已下跌接近一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短短不到三年間中國外儲下跌四分一。這種下跌的幅度及速度不可算不觸目,不可算不驚人。按這樣的走資速度及幅度,未來五年中國外滙儲備勢將跌破二萬億美元的關口,甚至跌至一萬五千億美元。到時候中國官方大概不可能再說跌破整數關口不要緊了吧!

  更重要的是走資的情況三年間沒有甚麼扭轉式穩定下來的跡像。中國政府及財金部門近一年來三令五申嚴限資金外流,甚至連民眾日常以外幣、信用咭購買保險或金融產品也受到規限,以防止資金像螞蟻搬家那樣轉移到國外。只是,管的千方百計管,走資的還是有辦法以各種不同渠道調走資金。自去年中多次管制措施推出後,中國外滙儲備仍然像吃了瀉藥那樣連瀉七個月,終於跌破三萬億大關,回到2011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目前不知道北京當局未來還會推出甚麼新的防走資措施,例如進一步收緊金融中介機構的活動又或大舉整頓走資的企業與個人,但以中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政治經濟環境,要杜絕資金外流殊不容易。這意味資金持續從人民幣轉為外幣及滙到境外,人民幣滙價將因此而不斷下跌,即使跌勢不太急都足以內地、海外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及個人傾向沽售人民幣以自保,從而形成一個走資與貶值的惡性循環,人民幣貶值跟外儲下跌的速度將因而不斷加快,到時候25000億、20000億關口不再顯得那麼遙遠了。

  外圍因素也相當不利。特朗普上場後逼切實行美國優先策略,包括快刀斬亂麻透過行政命令禁止七個伊斯蘭國家公民入境。在經濟、貿易上他為了落實政綱同樣不會客氣,隨時可能推出措施懲罰中國等被他指為操控滙率佔美國便宜的國家。再加上美國通脹升溫,聯儲局明示暗示今年加息步伐可能比預期快,美元強勢只有更強,其他貨幣包括人民幣下跌壓力則越來越大。在內部走資加上美元轉強下,人民幣弱勢及外儲流失只怕擋也擋不住,直接威脅內地金融經濟穩定。

  北京當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了輿論維穩外,農曆年剛過就開始收緊銀根,提升利率希望抒緩走資情況。但內地經濟倚賴低息及寬鬆貨幣環境保持增長,特別是基建及房地產投資更需政府「開水喉」。一旦收緊銀根,經濟增長立時下滑,景氣轉壞,引發更大的問題包括社會及政治不穩。當前的中國頗有點亞洲金融風暴時候的泰國、印尼那樣,走資、匯率危機並生,唯一不同的中國的危機以慢鏡逐格出現而已。

 

長毛的悲劇


  對長毛梁國雄在眾多反對聲下宣佈參選特首有點理解,也有些可惜,整個決定實際上充滿悲劇意味。

  長毛說,參選是覺得今次特首選舉民主派以至非建制派失去了主動權,從遊戲規則到選戰議題都由建制派以至北京設定,非建制派以至民間力量被邊緣化,焦點都都放在林鄭、鬍鬚曾誰優誰劣,誰勝誰負之間;又或是此林鄭是否欽點,西環是否代表北京的意思之類。總之,民主派、非建制派的議題從公民提名、雙普選到反對官商鄉黑勾結都無影無蹤,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長毛及支持他參選的人認為他參選可以把議題扭轉,重新聚焦在他們認為更重要的議題如香港的自主權,香港的遠景……等,並使所有建制派候選人面對這些比房屋供應、23條、開發郊野公園更棘手、更敏感的議題。

  只是,社會對政治動員、抗爭的退潮比想像中來得更迅猛。大部份人包括民主派支持者首要的想法是ABC,趕走梁振英,其他考慮,其他議題已變得次要。當知道梁振英無法連任後,大家的目標轉到防止他以任何形式、任何「分身」連任。於是,特首選舉變成個人化的較勁,重點在那一個人比較可接受或那一個人最難接受,沒有多少人太在意議題。這樣的轉變不奇怪,見識過梁振英以後,大家驚覺人的因素在政治上真的非常重要,再好的制度遇上一個壞人仍會面目全非。

  長毛加入戰團也改不了選情,頂多只能搞搞局,作用跟胡官差不多,卻比不上胡官般新鮮有趣,實在吃力不討好。

  港版哲古華拉淪落玩小圈子選舉又沒有甚麼實質作用。這不是充滿悲劇味道嗎?

2017年2月8日星期三

林鄭「瞓喺度都贏」的詛咒


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助選團」陣容可真是強大,難怪政圈人士都說她不但可以「瞓喺度」都入閘,甚至可以坐喺度當選。

早在梁振英被逼退林鄭月娥轉軚表示可能參選特首以後,建制派已不斷有消息指林鄭是中央高層屬意的人選,還言之鑿鑿的說其他參選人被亮「紅燈」警告。到林鄭決定參選,她被中央欽點的消息更是熱傳,甚至她自己也禁不住在一個交流會上表明心迹,指因為擔心出現特首當選人不被中央任命的憲制危機才決定參選,明示暗示自己得到北京開綠燈,得到中央信任。

好了,到現在提名期逼近,參選人全力爭取選委支持希望拿出足夠提名。可有關中央欽點林鄭的消息不但沒有任何收斂,反而越傳越熱烈,多家主流媒體引述消息人士指主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近期南下深圳跟建制派選委見面,對他們曉以大義,再次表示林鄭是中央唯一支持的候選人。

張德江是否真的南下,是否真的清楚向建制派選委表明欽點林鄭之類的消息實在難以核實,但不斷出現這種中央挺林鄭的訊息顯然不是偶然的事,而是有組織、有策略的做法,目的自然是要為林鄭助拳。一方面鎖定原來支持她的勢力,另一方面「恫嚇」其他建制派選委識做快快歸隊,以免逆中央意旨。試想想,不支持林鄭等同跟中央對抗這罪名非輕,即使不必仰賴北京鼻息的生意人、專業人士也至少不希望跟當權者對着幹吧。這樣下來,支持林鄭的選委將有增無減,其他參選人包括民望較高的參選人將難以爭取足夠的提名票,甚至入閘也有困難!

梁班子違中立大力助選

除了不斷有人有組織的拿中央政府替林鄭助選外、原本該在特首選舉中保持中立的現屆政府同樣迅速變身為林鄭「超級助選員」,為她美言之外又大力攻擊她的對手。最肆無忌憚的要數被逼退不能連任的梁振英。在曾俊華星期一公佈詳細政綱以後,梁振英昨天第一時間來個公開猛烈批評,其中在房屋政策上狠批曾俊華讓六成市民居住在公營房屋的承諾不切實際、不科學,只會令私樓土地供應中斷及推高樓價,他並要求曾俊華就此向公眾解釋。

六成人居住在公營房屋的目標能否達到、如何達到當然可以討論,但說政府將因此停止私樓供應只是梁振英斷章取義恫嚇之舉。他的「恩師」董建華九七年上任時就提出過八萬五建屋計劃,又申言要讓七成人有自置物業,即同時大增私樓、公屋供應。與此相比,曾俊華的目標根本不算大手筆,更不是超現實得要令政府停止私樓土地供應,梁振英的批評只是在混淆視聽而已。

那為甚麼梁振英要這樣狠批曾俊華呢?除了兩人向來有芥蒂外當然是要為他的「分身」──林鄭助選,希望打擊她的主要對手保送林鄭上壘。

除了梁振英以外,那位政制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也向曾俊華等放冷箭,暗批對方提出修改政府架構的建議不切實際,過不了立法會拉布關。其實,梁振英跟譚志源這樣唱雙簧狠批林鄭以外的參選人已完全違反在任政府不介入特首選戰及保持中立的傳統。上屆選舉,時任特首的曾蔭權及他的班子從沒有對梁振英或何俊仁的政綱說三道四,任由社會自行討論。現在梁振英及他的班子攻擊其他參選人為林鄭開路,變相用政府機器為她助選。林鄭怎能不是「瞓喺度」都贏?

政綱和稀泥只靠「抬轎」

大概因為入場券已穩袋甚至勝券在握,林鄭到此時此刻提名期快將開始仍沒有提出甚麼詳細的政綱,雷聲極大的造勢大會除了是一場「萬千星輝賀林鄭」Show以外甚麼實質訊息及願景也沒有,多個爭議問題如政改、23條、開發郊野公園、TSA……等都沒有表態,總是和稀泥一番,令她的所謂「有為」只有口號沒有實質!

林鄭月娥坐「轎子」被梁粉、土共以至北京部份高層抬入禮賓府任特首當然舒服,但特首需要得到市民的支持及信任,需要有足夠的認受性。單靠他人為她「抬轎」的話,林鄭即使成功上位也坐不穩,更不要說消弭社會的撕裂分化。

2017年2月7日星期二

放棄財政紀律等同自毀長城


到本月下旬,「執死雞」成為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將會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以這位先生的才見及操守本不該擔任如此重要的工作,我們在任命公佈後已即時表明反對有關決定,並要求北京撤回,可惜北京高層為了安撫梁振英及「梁粉」們,執意讓陳茂波上位及把政府的財政大權交給他。我們在此強烈要求已成「跛腳鴨」陳茂波及梁振英不要試圖改變行之有效的量入為出理財哲學,也不應在最後一份預算案大灑金錢或增加經常性開支,以免為新政府留下沉重的包袱,損害香港特區的穩健財政狀況。

  一直以來,不少人對量入為出的穩健財政哲學有不同意見,對政府一再低估財政盈餘及累積大量財政儲備更是不以為然,認為政府應該更有為,不必困於基本法107條的框架。有特首候選人已表明一旦當選將會調整政府的理財策略,不再尊守政府開支增長不超出經濟增長的規範,希望對社會作出更多投資。

 政府理財哲學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特首候選人在選舉中提出不同想法、不同策略很正常,可以引發健康、理性的討論,看看有沒有調整的必要及空間。對我們來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的財政政策其實已傾向進取,政府開支增長一再超出經濟增長的速度,令政府體積比回歸前擴大不少,最近五年在梁振英政府治下政府開支更已增長一倍,比經濟增長快得多。若新一任特首進一步開水喉增加開支,很容易出現失控的情況,削弱政府財政的穩健性及可持續性,埋下結構性財赤的危機。

香港是個開放型經濟體,經濟表現及政府財政收入直接受外圍經濟情況左右。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市崩潰,賣地收入以至政府稅收大幅下滑,過去連年盈餘的情況不再,入不敷支導至政府出現數以百億元計的財赤,政府財政儲備從四千多億元一度下跌近一半,並可能在幾年內耗盡,以至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要大刀闊斧削赤,包括史無前例的要公務員減薪6%,又把公務員編制從接近二十萬人減至不超出十六萬。調整過程引發的痛苦與爭議現在看來好像有點遙遠,卻是非常真實的事,也隨時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事實上過去七、八年特區政府之所以連年出現比想像中更多盈餘全拜非理性亢奮的樓市所賜。樓價從09年開始一直上升,已比97年「癲瘋」樓價高四成以上,再加上梁振英政府加快推出土地拍賣及引入加稅的雙辣招,政府才像豬籠入水那樣收入大幅增加,抵消了同期經濟低增長的影響。問題是樓市已處於前所未見的巨大泡沫中,再不會像過往幾年那樣持續上升,反而大有可能在未來幾季出現明顯調整,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將會大搞基建及減稅,推高出現通脹的機會並逼使聯儲局加快加息爭步伐。一旦聯儲局提升加息的速度及幅度,全靠超低息支撐的高樓價將難以維持。到時候高價搶地的情況將收歛,物業炒賣印花稅收入將會大為減少,庫房收入再不如過去幾年那樣有驚喜。在收入行將大跌的時候放棄穩健財政政策,大幅增加財政開支實在危險,甚至顯得不負責任。

  同樣重要的是,不管把政府開支說成是支出還是投資,本質上它仍然是政府的經常開支,因此而聘請的人手不會因經濟放緩政府收入下跌而減少,已進行的工程不會中斷。也就是說,新增開支易放難收,沒有甚麼彈性,只會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

  此外,隨着人口老化及梁振英政府新增多項津貼及補貼,政府經常性開支未來幾年已篤定快速增長,速度遠超經濟增長。要是新一屆政府還要進一步增加新開支及新項目,開支增長肯定失控,不要說跟基本法107條不相符,更為政府中長期財政帶來難以負擔的包袱。

  財政盈餘絕不是必然的,財政儲備更是香港應付危機保住自主權的主要籌碼。未來幾年國際政經局勢將有大變,地緣政治形勢不穩,寬鬆貨幣環境將要過去,香港其實需要更多「子彈」應付突然而來的衝擊。抱怨盈餘、儲備太多的人不是對香港的脆弱政經處境視而不見就是沒有吸取歷史教訓!

2017年2月6日星期一

特朗普是美國霸權催命符?


  華盛頓郵報上星期刊登一篇有趣的分析,指今天當美國的盟友比敵人更難。美國的「老對手」如北韓、伊朗角色及挑戰很簡單清楚,對特朗普這「狂人」不會有任何期望,不用日夜提防他在twitter發出甚麼批評又或是有甚麼訊息,反正不會有甚麼好說話,至於狠話嘛特朗普目前尚在說說階段,不會胡亂出手,大不了跟他來一場口水戰。

  作為美國盟友卻不好過,不但要受特朗普的氣,不但要擔心他不認帳,還得提防有甚麼惹火新招殺自己一個措手不及,進退兩難。

  受特朗普閒氣最典型的是澳洲總理特恩布爾。上星期他跟其他幾個盟國領袖「排隊」跟特朗普通電話,說着說着談到前不久跟奧巴馬政府訂立的接收難民協議,要求特朗普honour 有關協定。誰知一提難民特朗普登時反臉,痛駡協議極度愚蠢,又指美國政府不會繼續執行類似的協議。特恩布爾正想解釋協議前因後果時,特朗普二話不說 cut 線,令原本一小時的通話變成只有25分鐘。事後特恩布爾還得保守祕密,不能公開反臉,真是要多委屈有多委屈。

  澳洲自二戰以來已是美國忠實盟友,隨着英國勢力撤出亞太區後更以美國馬首是瞻,伊拉克戰爭及反恐都有出兵出力。近期南海爭議,澳洲更一面倒支持美國遏制中國。現在堂堂澳洲總理卻給人擲電話羞辱,盟國怎能說不難做。

  英國這個常自詡跟美國有特殊關係的國家也好不了多少。首相文翠珊雖然成為特朗普上任後首位會見的外國政府領袖,還有機會跟共和黨議員brainstorming,可除了拍拍照拖拖手以外,文翠珊幾乎空手而回,沒有得到甚麼貿易協定的確切承諾,也沒有真正打入特朗普的權力內圍。文翠珊的後腳剛離開華盛頓,特朗普就在毫無知會的情況下宣佈禁制七個伊斯蘭國家公民入境及停收難民,殺文翠珊一個措手不及,替他解畫也不是,批評他也不是,實在非常尷尬。

  還有引特朗普為知己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選前兩人已眉來眼去,當選後特朗普繼續力撐這位鷹派總理,甚至鼓勵他定都耶路撒冷。可正當內塔尼亞胡磨拳擦掌準備大幅擴建西岸殖民區之際,特朗普忽然轉軚,在twitter批評內塔尼亞胡擴大殖民區的做法有礙中東和平進程。對行將訪美跟特朗普會面的內塔尼亞胡這記耳光可來得不輕。

  從這幾個例子可看到,美國最親厚的幾個盟友英、澳、以色列都已吃過特朗普的虧,往下來得重新思考如何跟這個喜惡無常又經常以「美國優先」為口號的總統交手,太親近太聽話會讓他瞧不起,不跟他靠近又掌握不到「龍頭」大國的最新動態,真是不容易。

  表面上看,特朗普對盟友肆意指使盡顯世界第一強國的威風,讓所有人知道美國才是大家的「老大哥」。然而,特朗普的做法其實正在消耗美國的軟實力,削弱盟國對美國的信任及倚賴。美國雖然強大,但跟二次大戰時獨攬全局已不可同日而語,近二十年能保持霸權靠的是多年累積下來的政治資本,包括西方盟國在政治上的鼎力支持。制裁俄國,圍堵中國都不可能由美國獨力進行,必需歐盟、日本、澳洲的支持,例如南海巡航挑戰中國建島計劃得靠澳洲、日本等在旁邊打邊鼓營造國際外交壓力。

  現在,特朗普不把盟國放在眼內,往後美國要在國際機構、國際事務上找其他人「助拳」,增強外交壓力時人家便可能不作積極回應,連當年攻伊拉克時的"Coalition of the willing"都找不到,只能事事自己出頭,事事訴諸硬實力。這樣下來,美國所能發揮的政治影響力將大大減弱,Pax Americana 或美國霸權隨時提早結束。

誰與林鄭「同行」


林鄭月娥的造勢大會大概是想打造先聲奪人、篤定當選的效果。撐場的人委實不少,大孖沙有吳光正、黃志祥等,中方紅人有梁愛詩、譚惠珠、黃友嘉;梁政府建制核心如史美倫、李國章、林奮強;還有反佔中一役出位的周融、當年忽然轉軚的劉千石和曾蔭權年代紅人如夏佳理、任志剛、胡定旭。可以說,當年的梁營以至部分唐營要人都兼收並蓄了。 
  只可惜,這些人不但充滿過氣過時的感覺,認受性也不高,對提升林鄭的
民望固然沒幫助,想營造大和解的氛圍也不可能。 
  簡單來說,林鄭這個班底本質上仍然是「梁粉」與土共合體,根本不能代表建制精英或商界主流,更不要說吸納不同意見或背景的人。看看工聯會、中總及一大群由中聯辦擇出來的人佔據了多少位置就知道林鄭班底根本是新瓶舊酒,變相讓梁振英的團伙過渡到新政府。新添的幾個唐營人士頂多點綴一下,象徵一下建制和解,實際上主導的仍是「梁粉」及土共。這樣的班底對公眾根本沒有吸引力。 
  至於找來劉千石作撐場主角也莫明其妙。劉千石早已因轉軚被市民及選民唾棄,即使在工運問題上也沒有甚麼發言權或份量,找他撐場根本不意味林鄭能吸引不同背景人士,只反映她堅離地,反映她跟不同意見團體及人士沒有溝通,更不要說可以令社會團結。
是的,造勢大會的確人多勢眾,選委票更是不少,可看清楚的話大會其實只有裝腔裝勢的味道,完全看不到跟市民的聯繫,也看不到向前望的朝氣,實際上跟林鄭「同行」的只有梁粉及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