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月下旬,「執死雞」成為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將會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以這位先生的才見及操守本不該擔任如此重要的工作,我們在任命公佈後已即時表明反對有關決定,並要求北京撤回,可惜北京高層為了安撫梁振英及「梁粉」們,執意讓陳茂波上位及把政府的財政大權交給他。我們在此強烈要求已成「跛腳鴨」陳茂波及梁振英不要試圖改變行之有效的量入為出理財哲學,也不應在最後一份預算案大灑金錢或增加經常性開支,以免為新政府留下沉重的包袱,損害香港特區的穩健財政狀況。
一直以來,不少人對量入為出的穩健財政哲學有不同意見,對政府一再低估財政盈餘及累積大量財政儲備更是不以為然,認為政府應該更有為,不必困於基本法107條的框架。有特首候選人已表明一旦當選將會調整政府的理財策略,不再尊守政府開支增長不超出經濟增長的規範,希望對社會作出更多投資。
政府理財哲學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特首候選人在選舉中提出不同想法、不同策略很正常,可以引發健康、理性的討論,看看有沒有調整的必要及空間。對我們來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的財政政策其實已傾向進取,政府開支增長一再超出經濟增長的速度,令政府體積比回歸前擴大不少,最近五年在梁振英政府治下政府開支更已增長一倍,比經濟增長快得多。若新一任特首進一步開水喉增加開支,很容易出現失控的情況,削弱政府財政的穩健性及可持續性,埋下結構性財赤的危機。
香港是個開放型經濟體,經濟表現及政府財政收入直接受外圍經濟情況左右。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市崩潰,賣地收入以至政府稅收大幅下滑,過去連年盈餘的情況不再,入不敷支導至政府出現數以百億元計的財赤,政府財政儲備從四千多億元一度下跌近一半,並可能在幾年內耗盡,以至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要大刀闊斧削赤,包括史無前例的要公務員減薪6%,又把公務員編制從接近二十萬人減至不超出十六萬。調整過程引發的痛苦與爭議現在看來好像有點遙遠,卻是非常真實的事,也隨時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事實上過去七、八年特區政府之所以連年出現比想像中更多盈餘全拜非理性亢奮的樓市所賜。樓價從09年開始一直上升,已比97年「癲瘋」樓價高四成以上,再加上梁振英政府加快推出土地拍賣及引入加稅的雙辣招,政府才像豬籠入水那樣收入大幅增加,抵消了同期經濟低增長的影響。問題是樓市已處於前所未見的巨大泡沫中,再不會像過往幾年那樣持續上升,反而大有可能在未來幾季出現明顯調整,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將會大搞基建及減稅,推高出現通脹的機會並逼使聯儲局加快加息爭步伐。一旦聯儲局提升加息的速度及幅度,全靠超低息支撐的高樓價將難以維持。到時候高價搶地的情況將收歛,物業炒賣印花稅收入將會大為減少,庫房收入再不如過去幾年那樣有驚喜。在收入行將大跌的時候放棄穩健財政政策,大幅增加財政開支實在危險,甚至顯得不負責任。
同樣重要的是,不管把政府開支說成是支出還是投資,本質上它仍然是政府的經常開支,因此而聘請的人手不會因經濟放緩政府收入下跌而減少,已進行的工程不會中斷。也就是說,新增開支易放難收,沒有甚麼彈性,只會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
此外,隨着人口老化及梁振英政府新增多項津貼及補貼,政府經常性開支未來幾年已篤定快速增長,速度遠超經濟增長。要是新一屆政府還要進一步增加新開支及新項目,開支增長肯定失控,不要說跟基本法107條不相符,更為政府中長期財政帶來難以負擔的包袱。
財政盈餘絕不是必然的,財政儲備更是香港應付危機保住自主權的主要籌碼。未來幾年國際政經局勢將有大變,地緣政治形勢不穩,寬鬆貨幣環境將要過去,香港其實需要更多「子彈」應付突然而來的衝擊。抱怨盈餘、儲備太多的人不是對香港的脆弱政經處境視而不見就是沒有吸取歷史教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