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星期五

中美貿易戰如箭在弦


  在未成為紐約時報的名筆寸咀以前,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 (Paul Krugman)的老本行是國際貿易理論及政策。九十年代初他還沒有像現在那樣聲名顯赫(至少未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前,他經常在雜誌、報章撰文評論國際貿易問題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優劣、克林頓政府的managed trade政策有沒有作用……等。到後來成了專欄作家才不再專談國際貿易問題,而是政治、經濟、選舉等議題都說上一咀。

  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後,向來屬於自由派的克魯明自然對他口誅筆伐,從個人風格到政綱都批得體無完膚。但他說得最到肉的還是老本行貿易政策及保護主義。對克魯明來說,特朗普毫無疑問是個保護主義者,想建立貿易壁壘支持美國製造業絕不是空談唬嚇人,明年一月他上任必然大打貿易戰,國內外沒有誰可以勸服他、阻擋他,世界經貿格局將因此而亂作一團。

  根據克魯明的分析,搞保護主義及貿易戰對特朗普有三大好處,其一是兌現保護「工人」飯碗及美國產業的承諾;其二是顯示他誰也不怕,誰也敢得罪;其三是轉移視線,利用外部爭議掩飾內政上的缺失。

  前面兩點不難理解。首先,特朗普之所以能勝出十一月的大選,關鍵就是得到白人工人一族的壓倒性支持,讓他在原本民主黨票倉的幾個工業大州如賓夕凡尼亞、密歇根、威斯康辛州順利勝出,從而擊敗普選票比他多三百萬的希拉莉。既然受惠於這些選民,兌現一下競選承諾「保護」一下他們的飯碗自然理所當然,而「保護主義」及貿易壁壘正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

  第二點更容易看到,特朗普向來愛以強人形像出現,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對任何批評都會迎頭痛擊,更從不會認錯。可扮強人是有成本的,特別是涉及軍事冒險的話更隨時陷入泥沼,強人變成被逼終止戰爭以退場的弱者,就像介入阿富汗、伊拉克的小布殊一樣。經貿戰卻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會涉及重大的財政負擔,不會有蓋上國旗的美國大兵遺體運回國,還可以顯示特朗普為了捍美國利益誰也不賣帳,連手持過萬億美國國債的中國也不放在眼內。

  第三個好處需要解釋一下。克魯明認為特朗普上場後得配合共和黨原本的政綱,包括減稅、削減政府開支、推翻醫保改革(或至少一部份)。除了減稅,削減政府開支及推倒Obamacare不但會帶來行政上的混亂,更會令大量倚賴政府補助的低收入階層國民生活變得困難,隨時觸發廣涉的抗議浪潮以至政治動盪。拆解這些政治炸彈不容易,比較好的方法是轉移視線,就像年前一齣有趣的電影Wag the Dog" 醜聞纏身的總統借國外危機、戰爭轉移民眾視線那樣。當年克林頓在「白宮見習生性醜聞」鬧的最兇的時候就向伊拉克發射巡航導彈以「懲罰」薩達姆,希望轉移民眾的注意力。特朗普也許不致於來一次真正戰爭,但貿易戰卻是好的工具,既可令民眾對敵人同仇敵愾,也可以分散選民的注意力,可說一石二鳥。

  最方便的是,發動貿易戰基本上是總統的權限,不必國會批准,行政機關可以自行其是。既然有足夠的動機及權力,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已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何時及有多大規模。克魯明認為長遠而言,貿易戰不致重創全球經濟,但短期內引發的動盪及disruptions 卻相當嚴重,原來倚賴全球物流供應鏈存活的地區、城市將會最受打擊,世界貿易量將會萎縮,中國作為美國頭號貿易對手更是難以倖免。他寄語大家不要對特朗普抱有幻想,反而該為即將來臨的貿易戰做好準備。

2016年12月29日星期四

林鄭,還要死抱梁振英路線嗎?


  有文化界人士指今次北京跟香港合作成立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是「文化統戰」和「政治show」,有關注西九發展的建築界人士則批評政府不經諮詢把博物館拍板上馬是冇規冇矩,破壞了西九文化區原來自下而上凝聚共識的發展模式。也有立法會議員狠批主其事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自把自為」。我們認為,這些批評都有根有據,若果特區政府、西九文化區董事局不能對立法會,市民好好交代,這個有意義、有價值的計劃肯定蒙上不必要的污點,甚至好事變壞事。

  西九文化區從構思到規劃到現在已接近二十個年頭,過程耗時之長,爭議之多,只稍稍比政改少。就以文化區的整體設計為例,原來採納英國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的設計,後來因為造價開支大、技術問題太多而推倒重來,重新出發;當中耗費的時間數以年計以至到現在文化區所在地仍是個大地盤,連一個項目、一個展館或場地也未落成。

  像這樣拖延日久的大型文化基建項目最不需要、最不該出現的是另一輪的爭拗、另一次重大爭議,又或是再次把項目推倒重來。可是,避免爭拗、爭議的最好方法絕不是黑箱作業,先斬後奏或「大石責死蟹」,也不是旁門左道繞過立法會或確當程序,而是光明磊落的向公眾及議會交代發展相關項目的理據、好壞、成本及資金來源,再作最後決定。這樣的過程也許最終未必能取得不同持分者的共識,但至少公開透明,正反意見並陳,社會不必有太多猜疑或陰謀論,令項目正式上馬以至落成後不致變成心結,而是西九文化區理所當然重要部份。


  從提升西九文化區的吸引力,提升文化區的文化價值而看,北京故宮博物院願意跟香港合作成立一個類似分館的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把部份藏品在香港長期展出肯定是件值得歡迎的事。因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大量歷史悠久的文物,從石器青銅器時代到殷商文物到秦俑到明清書法字畫都有,世界其他地方博物館不容易看到這樣豐富的藏品,西方及日本學者、遊客對它們興趣甚大。

  若果能把部份文物放在香港長期展出,西九文化區登時成為觀賞中國文化文物的重要基點,肯定可吸引更多專家學者遊客到訪。此外,香港市民當中不少人對中國文物文化有濃厚興趣,若能有更多稀有文物、文化瑰寶落戶香港,對他們也有莫大好處。換言之,博物館本身的文化、旅遊效益非常高,是非常值得爭取的項目,政府公開向市民推銷爭取支持肯定沒有難度,特區政府及中央有甚麼必要把項目當成甚麼醜聞、陰謀要秘密進行呢?

  當然,近幾年中港兩地從政府到民間的交流都出現了崩緊不協調的地方,在球賽甚至出現噓國旗、國歌的尷尬場面。但是,香港市民眼睛是雪亮的,能分清楚甚麼是好意,甚麼是政治把戲,甚麼是對香港真正有利的做法及措施,滬港通、深港通等促進市場流通的安排就沒有多少人反對。而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把中國文化瑰寶帶來香港,不管背後有甚麼政治考慮,客觀上對西九文化區及香港都是利多於弊,沒有甚麼反對的理由,也沒有多少人會反對,特區政府有甚麼必要繞過正常的諮詢程序來個「生米煮成熟飯」再要市民硬啃呢?這除了引發猜疑有甚麼好處呢?

  梁振英當政四年多,除了撕裂分化在政府遍插「梁粉」以外,最大的弊政就是肆意破壞確當程序,把政府施政、公共行政應有的程序公義肆意踐踏,變成任意妄為,冇規冇矩。難得梁振英不能再連任,不能再在未來五年把香港弄的更糟,正好來個撥亂反正,揚棄他的路線,包括停止撕裂社會,消除「梁粉」的禍害,以及重建對確當程序的重視。今次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立案展示的卻是梁振英的老路,卻是梁振英式不問程序只求體現長官意志的思維,這跟當前的政治氣氛及潮流固然相違背,跟市民的祈望巨大落差。

 主事的林鄭月娥司長,你真的要死抱梁振英路線不放嗎?

達明一派Show


  知道達明一派所屬的唱片公司「環球」決定明年三月為他們舉行演唱會本來十分興奮,覺得封殺局面終於出現曙光,不再拿歌手的政治立場劃界,讓音樂重歸音樂,免受政治干擾。

  可惜,原來高興的還是太早。唱片公司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為達明演唱會找商業資助卻不大成功,三個月來仍然在吃「白果」,沒有冠名贊助,沒有商業機構或銀行合作,暫時只是「環球」自己承擔所有成本及運作開支,壓力甚大。

  究竟為何香港的大企業、銀行及品牌對贊助「達明一派」如此hesitate實在教人不解。論叫座力,「達明」向來不弱,雖及不上張學友之類的巨星,但多年來累積的老少粉絲實在不少、歌迷遍及中、港、台,開十場、八場演唱會要賣個滿堂紅不難,以商業宣傳及贊助而言是個好的伙伴。

  從品牌看,「達明」自八十年代出道一直都是潮人、前衞的象徵,歌曲風格讓人耳目一新,「明哥」、劉以達的打扮更是不一樣的潮,每次都教人眼界大開。贊助這些既有份量又夠潮、夠型的藝人對品牌價值的提升有很大幫助,絕不會讓人覺得過時。放着這樣的機會不用實在可惜。

  贊助商卻步的唯一解釋大概是政治考慮,擔心「明哥」支持傘運的形像太鮮明,贊助他開Show開罪北京。可這樣的想法既不必要也落後於形勢,當前北京對香港的政策主調是和解、團結,連支聯會副主席也可以隨時拿到回鄉卡、穿平反六四T恤到內地,專搞撕裂分化的梁振英也下台了,再打擊針對藝人根本跟大氣候不相符,更是陷北京於不義。

  相反,贊助「達明」Show可以更凸顯氣氛緩和,不再動輒敵我分明,這對整體政治氣氛的好處比北京官員說甚麼保證更有效。

  不管有沒有贊助,這場Show是看定的了!

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

天價「集郵」是盛世泡沫的盡頭


近期「英超」熱門話題不單是車路士長勝紀錄何時終止、曼聯在摩連奴領軍下如何開始復甦,還包括年僅25歲的車路士中場、巴西國腳奧斯卡將以破紀錄的六千萬鎊轉會費(加周薪40萬鎊)加盟中超球隊上海上港隊,令他成為中國以至世界球壇最高薪球員,比球王C朗拿度、美斯收入更高。英國衛報足球專頁就特地發表長篇分析,一方面討論奧斯卡的天價是否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則擔心奧斯卡加盟足球水平、體育精神低下的中國聯賽會斷送他的球員生涯,令他無法翻身。奧斯卡能否翻身固然引人關注,更多人有興趣的是奧斯卡也值6000萬鎊身價,中國足壇更志切爭取的英國國腳朗尼會否價值一億英鎊!

  中超聯賽以「天價」或「癲價」搶「球星」加盟讓人想到近大半年中資企業在香港以超高價投地。單是近兩個月,內地企業海航就先後以超高價投到啟德新發展區的兩幅靚地,儼然成為本地地產新勢力。這種搶地之豪氣及不計成本效益跟在英超高價搶購球星實在非常相似。

  只是,這種暴發咀臉及行徑絕不是甚麼好兆頭。上一次也有類似的「新發財」,名字叫做日本。八十年代中後期隨着股市及地產泡沫膨脹,日圓匯價又在Plaza Accord(廣場協議)下被逼大幅升值,令日本企業仿似有用不盡的資金。最厲害的時候,東京「皇居」所在的一片土地價值比全加州的地價加起來還要多。在這樣的財力下,日本企業像集郵那樣四處收購知名地標及企業,單在紐約就購入了洛歇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地標,又入主歷史悠久的電影巨企如Columbia Pictures,教美國人酸溜溜高喊日本要「佔領」美國,報二次大戰之仇。

  可惜過不了幾年,股市、地產泡沫先後爆破,日本人企業開始水緊,而高價收購的美國企業、地標建築又沒有產生預期的收益,反而像深陷泥沼那樣開支不斷增加。部分日本企業被迫「斬纜」,例如Rockefeller Center到九十年代中就重新回到美資財團手上。而日本經濟更踏進四分一世紀的低迷,到現在仍然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現在,中國企業同樣挾巨資到國外集郵,從著名球員到法國酒莊到美國著名酒店到香港的地皮及地標都一一收進囊中,出價非常進取,暴富的咀臉及姿態比年的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這種情況反映的不是真正經濟實力,也不能提升經濟效率或盈利,只是為了炫耀財富、國力以至提升知名度,打造強國冒起的形像。而支撐這些天價收購的是內地股市、地產泡沫帶來了巨額的紙上財富,再加上人民幣自零九年以來不斷升值令內地企業、富豪的購買力爆升,情況就像八十年代末的日本一樣。

  很不幸中國金融、地產泡沫帶來的好景已走到盡頭,即使怕痛非常的北京高層也不得不下定決心把防止泡沫風險、保障金融經濟穩定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並傳出不再設定6.5%為GDP增長目標的說法。究竟北京領導層能否真正痛下決心令經濟泡沫洩洩氣仍得看它拿出甚麼對策,但當北京也不得不把應對泡沫風險當成主要工作時,就說明危機已逼在眉睫,不能再袖手旁觀。

  也就是說,當前內地企業天價「集郵」反映的不是實力,而是盛極而衰、泡沫爆破前的浮躁,重大經濟調整就在前頭。

  戳破盛世泡沫的還有人民幣從強轉弱及內地資金快速外流。事實上內地外滙儲近幾個月跌勢持續,已跌至三萬億美元的心理關口。這說明內地企業、富戶擔心經濟大調整,趕緊把資金轉為較安全、保值的資產包括美元資產(港元資產),再調到海外。近期一些中資企業大舉來港投地說是看好本地樓市不如說是把資金放在「避風港」,以分散風險。換言之,高價「集郵」除了炫富以外也有「保險」的意味。一旦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外資、外國避險,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跌勢停不了,並將形成一個輾轉下跌的惡性循環,不但令泡沫爆破得更快,爆破後的調整將會更厲害。

  巴西國腳奧斯卡以天價加盟中超對他個人的足球生涯未必是好事,對中國經濟而言更可能是個警號。

民粹巨變危機從2017開始


  還有幾天二零一六年就要過去。回望這一年不管世局及香港情況都出現重大轉折,不過真正變化將由明年開始,並延續到往後幾年,令全球發展走向跟以往十年甚至幾十年大為不同。

 在世局方面,二零一六年最重要的轉變莫過於民粹主義、反全球化浪潮在發達國家全面興起及坐大。歐盟多國以排外、反移民、反融合為號召的政黨、政治人物在多場選舉中取得優勢,大大增加在議會及政壇上的影響力。但最教人跌眼鏡,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英、美兩個自由民主傳統最深厚、推動全球化及普世價值最賣力的國家不約而同來個轉向,選擇了向內望、「自掃門前雪」甚至保護主義的道路。前者在六月的公投中決定脫離歐盟以剎停融合的勢頭及移民湧入;後者則在十一月選出了打着「美國優先」、「保護主義」、重訂美國國際義務及責任的特朗普作為總統。

  從英國政府推遲到明年三月才開始脫歐談判又一直未能提出具體方案來看,推動公投的保守黨及其他政界人士根本沒有為這個重大決定作基本準備,只是在反移民、反融合上大造文章,令英國內部、英國跟歐盟其他成員國出現重大的裂痕。明年開始的脫歐談判由於各為其主以捍衛本國或成員國利益,英國必然堅持停止歐盟成員國居民自由進入,並收緊歐盟公民在英國入境、入學的規限以作為談判籌碼;歐盟為了捍衛共同市場及生產因素自由流通包括勞工自由流動不會讓步,也不會讓英國選擇性的只遵守某些規則。這樣南轅北轍的立場不但令談判前景非常艱巨,雙方政界更大有可能為了加強本身的談判實力而大打民意戰,在傳媒及社交媒體鼓動支持者攻擊對方的立場,令原本的裂痕加深。

  這樣下來,雙方達成協議的機會大減,談判破裂來個硬脫歐的風險則不斷上升。一旦英國硬脫歐被逼離開歐盟共同市場,帶來的政經金融動盪將極為強烈,原本已疲弱不堪的歐洲經濟只怕進一步萎縮,對歐洲以至全球帶來巨大的政經風險。

  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場的震盪比英國硬脫歐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這位狂人總統奉尼克遜的(Madman Theory)為師,希望以出人意表的強硬姿態增加美國的談判籌碼,逼潛在政經對手讓步,以此維護及爭取美國的利益。就以他大談的保護美國製造業工人職位為例,特朗普當選後既表明會提高關稅以阻遏外國貨品入口,又質疑過去歷屆政府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還任命極為鷹派的人如納瓦羅(Peter Navarro)擔任協調外貿政策的官員。明年他上任後,這些帶著濃重保護主義色彩的措施將逐一落實,令美國不再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反而逐步變成  "Fortress America" (美國堡壘)。

  短期而言,這樣的政策可能令某些工廠留在美國,但由於生產成本高及規範較嚴,美國製造業不可能回復舊觀,更不可能成為經濟火車頭,反而會因為效率較低而令產品成本比以前高,消費者需面對貨品價格上升、質量下降的困境。對全球而言,美國是貿易大國,一旦重新設立關稅堡壘及厲行保護主義,總貿易量將會下降,並引發其他大國、貿易集團同樣採取保護主義措施,甚至爆發貿易戰。

  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之所以從美國橫掃全球,各國自掃門前雪大搞貿易保護主義正是重要推手。特朗普若大搞落實保護主義策略,即使不致重演大蕭條的慘況也可能令全球經貿變成一團亂局,自由貿易進程則來個大倒退。

  此外,特朗普在核裁軍、全球暖化問題上同樣準備大幅改變前朝的策略,包括重新擴大核武庫增加軍備,又可能拒絕接受去年達成的全球氣候協議,令對抗全球暖化的進程大受打擊,不知何年何日可以真正啟動。

  可以說,今年出現的變化只是序幕,真正的大變將在明年陸續發生,而帶來的長遠挑戰及危機更是難以應付!

2016年12月25日星期日

Hea 玩長洲


  印象中的長洲總是人山人海,旺過旺角,最近在島上走了一圈終於學懂欣賞它。

  原來這個小島就像個微型的風景園區,有優美的海灣,有小鎮風情,有寧靜的修道院,有奇岩怪石,還有美味之極又便宜的海鮮,難怪每逢周末假期小島都擠滿遊人。

  不過,要領略這一切得有個熟悉門路的「地膽」,由他帶着東走走西走走,再光顧地道的小店、酒樓,才可以不費勁的享受長洲的各種好處。從碼頭上島,大伙兒沒有像一般遊人那樣趕緊掃街吃小食或直奔東灣海灘,而是鑽進內街巷弄,在一個一個小區、別緻小屋旁邊穿梭後,就來到一個叫南氹的小海灘。灘外遠處停泊了大貨輪,旁邊有座天后廟,有些香火但不算喧鬧,沒有甚麼遊人。大伙坐在礁石上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伴着着的是海浪輕輕拍打礁石的聲音,甚是寧靜祥和,身心可以好好靜一靜,跟市集那邊的喧鬧叫賣是截然兩個世界,真有些別有洞天的感覺。

  最妙的是,從市集信步走來才不過十分鐘左右,沿途綠樹成蔭,即使盛夏也不會難受。離開南氹在沿坡小徑走一會,就回到觀音灣、東灣的一端。兩個海灘倒不算有特別風貎,真正有趣的是位於兩者中央的露天Pub。那兒啤酒種類不算少,有些來自黎巴嫩的啤酒相當有趣,配上出奇地道又熱呼呼的炸魚薯條,已是樂事;再伴以海灘的自然與人文風景(夏天大概更有看頭),實在是hea的另一境界。

  香港雖少,還真有不少有趣的地方可以hea 一 hea,走一走。

特首選戰的幾個謬論


  特首選戰剛開始熱身,先後有三人包括胡國興、葉劉淑儀等表明將會參選,並開始四處拜票。不過,兩位最觸目的疑似候選人:已辭任財政司司長的曾俊華及不再「官到無求膽自大」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仍未正式表態。令選戰暫時還未真正熱起來。儘管如此,對下任特首、下任政府的期望、訴求已不斷湧現,泛民主派陣營固然有本身的主張,建制派也有自己的期望。其中有幾個問題或爭議值得先說一下。

  其一是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建議非建制選委要求特首候選人放棄司法覆核4位立法會議員的訴訟,他認為此舉可以促進行政立法良性互動,表明政府尊重選民意願。建制派人士則對此大肆抨擊,指戴耀廷的建議干擾司法程序,是違法行為;又認為有關要求令特首選舉等同買賣。我們認為戴先生建議合理合法,非建制派選委完全可以考慮,應該看到,任何選舉包括特首選戰都得爭取選民支持,都得向選民作出這樣那樣的承諾。上屆特首選舉建制派的工聯會就要求候選人包括梁振英引入標準工時及取消強積金對沖,以作為是否支持候選人的依據。從本質上看這跟戴先生的要求沒有分別。怎麼工聯會可以提出訴求,其他人就不可以呢?

  至於說訴求違法或干擾司法同樣荒唐。今次特區政府對四位已完成宣誓議員提出司法覆核本來就是梁振英垂死掙扎的政治決定,是要令政局朝有利自己連任的方向推進。現在他已被「紅牌」趕出場,這宗只會破壞行政立法關係及挑戰選民意願的訴訟根本沒必要持續下去,趁有新人上場來個撥亂反正實在理所當然。

  另一個引發爭議的問題是關於重啟政改的。有部份泛民主派政黨對未來的特首候選人提出有關要求,但政協常委、上屆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則持反對態度,認為下屆特首應集中處理民生經濟問題,不應涉足政改;而積極參選的葉劉淑儀則只承諾按「831決定」再推政改,並將同時推動23條立法。  

  唐英年、葉劉淑儀的說法反映他們都是鴕鳥,只懂把頭埋在沙堆,看不到過去幾年的亂像其實跟民主發展停滯不前有關,更看不到立法會選舉及選舉會選舉展現的強大求變聲音。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很多,但關鍵在於政治體制的不公平,在於政治權力向大財團傾斜,以至一般市民包括年輕世代感到有志難伸,無法透過體制內的方式推動變革,只好在體制外抗爭,甚至採取越來越偏激、激烈的手法及語言。要避免抗爭升級惡化,政治體制不可能再長期凍結,必需要有真正的變動,向真正的雙普選邁進。只有這樣,不同階層、世代才有可能透過體制內的對話、競爭處理矛盾,找尋共識及解決辦法,才能避免各走極端。因此,任何有志為香港出力及推動這個城市向前進的特首候選人都不能避避政改,都必需正面面對訴求,推動落實真普選。

  不過,最荒謬、荒唐的主張是一些「梁粉」建議的所謂「換人不換路線」。意思是說下任特首應繼承梁振英的治港策略路線,不應偏離,並誇言這是中央政府的意思。我們當然無法猜透中南海高層的心思,但從常理看,既然不讓振英連任,就意味北京不認同他的路線或做法;要是想梁振英路線繼續落實,實在沒理由不讓他親自操刀!何況梁振英的最主要政治路線就是弄權,就是撕裂分化,就是近親繁殖把能力、聲望低下的「梁粉」放進政府架構內,讓這些不夠班的人把持政府施政。香港過去幾年禮崩樂壞,百病叢生,用人唯親不唯才,正是梁路線的傑作。難得他被逼「起錨」,自然該順勢把他的遺毒清除,讓香港重建秩序及核心價值。怎麼可能來個「換人不換路線」呢!

2016年12月24日星期六

特朗普硬推「狂人策略」後患無窮


  前兩天華盛郵報發表了長篇文折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採取的是疑似尼克遜的「狂人策略」(Madman Theory),以不按牌理以至極端強硬的姿態讓對手及盟友看不清美國的政策虛實,再以此爭取較優的討價還價條件,最終達成到美國最有利的協議或結果。

  1968年尼克遜以擺脫越戰泥沼及重建和平與秩序為號召贏得大選,但他上任以後沒有減少在越南的美軍人數,反而向北越發動比以前更大規模的空襲,又把戰爭擴大到柬埔寨及老撾。美國政府及相關人士還透過中間人向越南、蘇聯方面發出訊息,指尼克遜脾氣暴躁失控,不但會狂轟濫炸北越的軍事、民用設施,還形同「狂人」般可能動用核武讓北越共黨政權屈服,以期逼北越同意和平協議,盡快結束戰爭。

  當然,尼克遜從來沒有變成真正的「狂人」,也沒有動用核武包括殺傷力較少的戰術性核武攻擊北越,他只是擺出「狂人」姿態顯示美國不怕令戰爭升級,藉以逼北越領導人在談判桌上讓步。在大規模空襲後美國跟北越沒多久便在巴黎達成和平協議,開始停火並讓美軍撤走。雖然接着的兩年巴黎協議不斷被南、北越雙方政府破壞,特別是北越積極發展在南越基地,加強滲透,但美國並沒有跟進追究或恢復空襲,反而加快美軍撤走速度,並把南越防務盡快交回南越政府;到一九七三年秋天,超過九成駐越美軍已返回美國,而南北越軍力越來越懸。

  單從達成協議的角度看,尼克遜的「狂人策略」似乎有效果,至少美國及美軍可抽身而退,擺脫熱帶叢林消耗戰。但從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局勢而言,策略則有點弄巧友拙。巴黎和議簽署不過兩年,北越及越共軍隊就長驅直進吞併南越,美國外交人員得乘直昇機從大使館頂倉惶撤退。可以說,「狂人策略」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因沒有決心及實力繼續堅持強硬態度而被敵人看穿,不但美國受挫,中南半島及東南亞局勢也出現重大危機。

  特朗普當選總統後一再對中國擺出超級鷹派的態度,不但在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問題上跟北京來個針鋒相對,對中國海軍撈起美國潛航器作猛烈批評,指中國的行為形同「盜竊」;又任命對中國非常強硬的學者納瓦羅 (Peter Navarro) 在白宮協調外貿政策。這樣的強硬姿態委實跟尼克遜針對北越的「狂人策略」有些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主戰場不是軍事而在政治及經濟上。

  然而,「狂人策略」要有威攝力並讓對手就範需要兩個條件,其一是威嚇手段要極端得出乎對手意料之外;其二是美國本身要有宣佈勝利完成任務的下台階例如達成和議或撤軍。但中國不是北越,她的經濟實力只是稍次於美國,跟其他主要經濟體如日本、歐盟、東盟有密切及穩固的經貿、政治關係,單憑美國之力不管是重新設立貿易壁壘或大幅提高關稅不足以對中國做成重大傷害。猛下經貿重招最可能的情況是來個兩敗俱傷,令競爭對手如日本、歐盟得益。

  政治上特朗普當然可以操弄兩岸議題例如出售更多先器予台灣或跟台灣有更多半官方接觸以刺激北京,但即使mad 或狂如特朗普也不敢改為承認台灣或搞一中一台雙重承認,頂多讓台灣總統、官員過境時有更多方便,又或增加雙方高層接觸。換言之,特朗普的「狂人策略」在政治上能打的牌不多,殺傷力也有限,要逼中國作重大讓步不容易,更隨時可能因被人看穿「底牌」而功敗垂成。

「狂人策略」雖不大可能達成特朗普心目中的效果,對國際秩序、區域安全以至小國的安危及利益卻足以做成重大損害。試想想很多重大國際政經議題包括應對金融危機、反恐、核不擴散都需要中、美衷誠合作;一些區域爭議如伊朗核問題、北韓等美國更需要中國協助以爭取成果。可一旦特朗普對中國採取「狂人策略」,中美關係肯定急速冷凍,即使不出現冷戰也難有合作空間,令國際及區域爭議更難拆解。此外,中國未必會在其他問題上對美國反擊,卻可在兩岸關係及對台政策上改採強硬路線,包括在外交上、經貿上加強圍堵打壓,以示不會怯於美國壓力,近期西非小國跟台灣斷交反映了北京的「反擊」。這樣下來,台灣必然成為中美「冷戰」下的磨心,處境比現在更困難,而兩岸局勢則變得更緊張及富火藥味。這對兩岸四地以至整個亞太區都有害無益。

2016年12月22日星期四

中國模式有何優越!


  自從零五年因「腳痛」中途下台以後,前特首董建華並沒有真正退下來。一方面他繼續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另一方面則成了北京當權者的頭號啦啦隊,為她塗脂抹粉不遺餘力。前兩天董建華就在公開論壇大談中國發展模式如何優越,不但勝過一齊起步的印度和爆發茉莉花革命的北非,也勝過西方制度及發展的模式。

  根據董建華的說法,中國GDP近幾十年來增長驕人,不但令七億人脫貧,也推動科技快速發展包括太空探索上的突破,還有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等。他認為,這些都證明中國模式及治理制度的優越性。不僅如此,董建華還不忘抬舉中國的專權體制,認為人大、政協這些政治花瓶變得越來越有代表性,越來越民主及透明;他又指民主不等於競爭性選舉,更不應把競爭性選舉視為民主唯一標準,因為這樣的選舉會形成種族、教派、貧富對立及衝突,不利穩定和諧;倒是中國的人大、政協制度避免了這樣的及不穩定。

  吹捧所謂中國體制,中國發展模式優越的人不少,近幾年隨着中國經濟實力上升這樣的人只有更多。可像董建華這樣不顧事實,顛倒黑白是非的說法仍然令人震驚及憤怒。

  別的不說,睜開眼看看近一個星期北京以及華北華中大片地方全被霧霾籠罩就清楚看到,中國發展模式已把中國變成「地獄」一樣。空氣中的污染物超標千倍,直接傷害人類健康的污染物的厚度達五百米,從衛星看甚麼地貌也看不到,只有一團團灰黑黑的霧霾。顯然,數以億計居民的呼吸系統必然已受傷害,下一代的後遺症及健康代價也難以估計,而山谷河川水道的污染要清理整治更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的事。這種把國家變成不宜人居之地的發展模式有甚麼優越?這種竭澤而魚、掠奪式的做法除了令中共有體面以外對民眾真的好嗎?

  自然生態、環境被摧毀的體無完膚,人文環境,民眾的生活空間同樣被擠壓得透不過氣來,想挺起胸腔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也不容易,甚至不可能。身為當權者的董建華大概不明白這個情理,這裏建議他找時間翻一翻寇延丁女士寫的「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沉默的中國人」。寇延丁女士不是甚麼民運分子或維權律師,她是個關注殘障問題的公益行動者,希望中國社會能善待身體有殘障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為此她拍了紀錄片,寫了書,向港、台民間團體取過經,認識了一些香港、台灣學者;還在農村協助辦了圖書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後做了些支援震傷孩子的工作……等。

  就是這樣一個想貢獻個人之力改善弱勢者生活的人,二零一四年十月忽然在乘搭火車往五台山行山時被捕,被關進形同「中國的關塔那麼」羈留所。父母家人不知,朋友不知,律師不能找;審問的人(身份不明)跟她說,即使把她抓到外頭槍斃自此人間蒸發也不會有人能過問,不會有人可以伸冤,當局胡謅一個解釋把家人打發掉。

  在羈留期間,除了不眠不休的審問就是無盡的人格侮辱,上廁所要批准,用廁紙要批准,沖水要批准,總之要讓寇延丁知道她在這兒不是一個人,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待遇。

  最後經過129天關押後又突然在沒有清楚解釋下獲釋。後來才明白,她被捕是因為佔中運動(她跟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相識),她被釋放則極可能因為佔中結束,一切可如常。一個搞熱心公益事業的平民百姓只因境外的政治風波就被無辜的抓起來,差一點就消失在人間,不留下一點足跡。這種不把人當人,不讓人為理想嚴奮鬥的並隨便把人民打成敵人的體制有甚麼優越,有甚麼可值得稱道呢?

  至於指競爭性選舉不是民主的基準更是低級、無恥的說法。競爭性選舉讓人民有權選擇,真正意義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連競爭都沒有只讓當權者說了算的根本不是民主,而是欽點!人大、政協制度正正是這樣的貨色,大概初中學生都明白這道理。董建華居然以此貶低民主體制並合理化北韓式偽選舉實在丟人現眼,不值一哂!

敵人在背後


  早上剛起床睡眼惺忪就收到朋友whatsapp傳來土耳其保安人員從後槍殺俄國大使的連環圖片,還加上「敵人就在背後如何提防!」的警語。起初還以為是網上惡作劇或拚合圖片,畢竟這年頭假新聞、假消息充斥網上、社交媒體,國際新聞因為查證不易更是重災區,後來不同的新聞媒體apps彈出相關消息才驚覺原來確有其事。

  幾張連環拍攝的新聞圖片相當震撼,比電影橋段更戲劇化,只怕荷里活編劇導演也想不出、拍不出這樣的橋段,即使拍出來也會被觀眾視為誇張失實。

  話得說回來,這種找內鬼、身邊人行刺的做法相當有效,不管是大使、政要以至獨裁者都防不勝防。剛被彈劾的南韓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鐵腕統治國家十多年,以為建立了鐵桶江山,最終被心腹侍衞長槍殺。埃及總統Anwar Sadat千辛萬苦跟以色列議和,拿回西奈半島,讓埃及不用再獨自背着跟以色列打消耗戰的包袱。正當他準備重建國家之際,親衞隊員一顆子彈就要了他的命。

  有了這些先例,再加上今次土耳其保安警察背後開槍的個案,只怕所有政治領袖都會再一次檢視自己身邊保安人員的忠誠,有沒有甚麼可疑。而對那些如金正恩之類的獨裁者而言,確保忠誠不會出一個背後向他開槍的「內鬼」更是至關重要,不然搞甚麼核彈導彈也保不住金家王朝。

  今次土耳其保安開槍殺俄國大使事件最震撼的肯定不是普京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而是金正恩之流的獨裁者。

中國發展模式有何優越!


  自從零五年因「腳痛」中途下台以後,前特首董建華並沒有真正退下來。一方面他繼續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另一方面則成了北京當權者的頭號啦啦隊,為她塗脂抹粉不遺餘力。前兩天董建華就在公開論壇大談中國發展模式如何優越,不但勝過一齊起步的印度和爆發茉莉花革命的北非,也勝過西方制度及發展的模式。

  根據董建華的說法,中國GDP近幾十年來增長驕人,不但令七億人脫貧,也推動科技快速發展包括太空探索上的突破,還有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等。他認為,這些都證明中國模式及治理制度的優越性。不僅如此,董建華還不忘抬舉中國的專權體制,認為人大、政協這些政治花瓶變得越來越有代表性,越來越民主及透明;他又指民主不等於競爭性選舉,更不應把競爭性選舉視為民主唯一標準,因為這樣的選舉會形成種族、教派、貧富對立及衝突,不利穩定和諧;倒是中國的人大、政協制度避免了這樣的及不穩定。

  吹捧所謂中國體制,中國發展模式優越的人不少,近幾年隨着中國經濟實力上升這樣的人只有更多。可像董建華這樣不顧事實,顛倒黑白是非的說法仍然令人震驚及憤怒。

  別的不說,睜開眼看看近一個星期北京以及華北華中大片地方全被霧霾籠罩就清楚看到,中國發展模式已把中國變成「地獄」一樣。空氣中的污染物超標千倍,直接傷害人類健康的污染物的厚度達五百米,從衛星看甚麼地貌也看不到,只有一團團灰黑黑的霧霾。顯然,數以億計居民的呼吸系統必然已受傷害,下一代的後遺症及健康代價也難以估計,而山谷河川水道的污染要清理整治更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的事。這種把國家變成不宜人居之地的發展模式有甚麼優越?這種竭澤而魚、掠奪式的做法除了令中共有體面以外對民眾真的好嗎?

  自然生態、環境被摧毀的體無完膚,人文環境,民眾的生活空間同樣被擠壓得透不過氣來,想挺起胸腔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也不容易,甚至不可能。身為當權者的董建華大概不明白這個情理,這裏建議他找時間翻一翻寇延丁女士寫的「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沉默的中國人」。寇延丁女士不是甚麼民運分子或維權律師,她是個關注殘障問題的公益行動者,希望中國社會能善待身體有殘障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為此她拍了紀錄片,寫了書,向港、台民間團體取過經,認識了一些香港、台灣學者;還在農村協助辦了圖書中心,在汶川大地震後做了些支援震傷孩子的工作……等。

  就是這樣一個想貢獻個人之力改善弱勢者生活的人,二零一四年十月忽然在乘搭火車往五台山行山時被捕,被關進形同「中國的關塔那麼」羈留所。父母家人不知,朋友不知,律師不能找;審問的人(身份不明)跟她說,即使把她抓到外頭槍斃自此人間蒸發也不會有人能過問,不會有人可以伸冤,當局胡謅一個解釋把家人打發掉。

  在羈留期間,除了不眠不休的審問就是無盡的人格侮辱,上廁所要批准,用廁紙要批准,沖水要批准,總之要讓寇延丁知道她在這兒不是一個人,不會得到任何人的待遇。

  最後經過129天關押後又突然在沒有清楚解釋下獲釋。後來才明白,她被捕是因為佔中運動(她跟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相識),她被釋放則極可能因為佔中結束,一切可如常。一個搞熱心公益事業的平民百姓只因境外的政治風波就被無辜的抓起來,差一點就消失在人間,不留下一點足跡。這種不把人當人,不讓人為理想嚴奮鬥的並隨便把人民打成敵人的體制有甚麼優越,有甚麼可值得稱道呢?

  至於指競爭性選舉不是民主的基準更是低級、無恥的說法。競爭性選舉讓人民有權選擇,真正意義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連競爭都沒有只讓當權者說了算的根本不是民主,而是欽點!人大、政協制度正正是這樣的貨色,大概初中學生都明白這道理。董建華居然以此貶低民主體制並合理化北韓式偽選舉實在丟人現眼,不值一哂!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

二度傷害


真不是誰的餿主意,居然「光天化日」下搞一個歡送梁特大會,還有人幾乎流着淚說捨他不得,又舉牌讚他是個「好特首」,真是要多肉麻有多肉麻,既不顧一般市民的反感,對梁特更是「二度傷害」。

  先說為何這樣的活動是對梁特的二度傷害。誰都知道,梁特不連任或不能連任特首絕非個人的意願,官方的解釋是照顧家庭,小道但更可能的消息是被北京以紅牌「趕出場」,不能入閘爭取連任。要知道梁特胸懷大志,希望大幹一番,令香港改頭換臉。前此他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打拚、蟄伏、忍耐,為的就是當特首大展拳腳。現在壯志未酬就要出局,那份傷痛可說筆墨難以形容。這些團體不考慮梁特的感受,為他的「退場」搞政治騷,再提醒他即將下台的事實,對梁特來說實在「殘忍」。

好了,假如這些挺梁團體或人士真的有心為梁特送行,讓他來風風光光的轉身下台,那他們該花點心思,用多些心力,糾集多些人,讓場面熱熱鬧鬧,有聲有色。可整個大會參與人數不過一百人,堪稱小貓三、四隻,內容從改歌到口號都粗糙不已,再加形同「大媽舞」的表演,真是過時又教人倒胃口,作為主角的梁特面子不好過。

  令當事人不快以外,這類活動跟香港這現代開放社會也格格不入。政治領袖其實是公僕,不是甚麼大救星,他們工作有成績市民自然記在心裏,不必來個集體歌功頌德。何況這位梁先生四年多以來把香港弄得禮崩樂壞,撕裂分化,就像把厚厚烏雲籠罩整個城市,教大家心情鬱悶,有氣難抒。難得他不能再連任,正好掃清烏雲,港人高興也來不及,還搞甚麼撐「好特首」活動呢!

2016年12月19日星期一

孤獨的葉劉


  看葉劉宣佈參選的陣勢有點替她難過。以她苦心經營多年,從上屆到今屆一直想着出選特首,到宣佈參選之日居然找不到多少有份量的人物捧場!

  排首位的是前港督衞奕信時代做過布政司的鍾逸傑爵士,還有個別前高級政務官、前紀律部隊首長,不客氣的說都是沒有多少能量的「舊電池」。而其他則大半是新民黨核心成員,叫座力有限。算是商界代表的賭王千金何超瓊來了五分鐘就走,沒有上台,還公開說「自己沒有票、沒有資格為人站台」,那份non-committal 躍然臉上。

   大鑼大鼓了這許多年,選特首的企圖弄得眾人皆知,卻找不到多少有份量朋友、盟友站台,不但是反高潮、反而有點「喧鬧中的憔悴」。

  當然,多人站台不代表穩勝。美國總統大選,希拉莉身邊星光熠熠,從奧巴馬到George Clooney到英國名歌手Adele都有,最終卻敗給特朗普。上屆特首選戰唐唐陣營得到李超人、任總力挺,最後還是敗給梁振英。葉劉造勢大會人丁單薄不表示她一定落敗。


  真正會令敗陣的也許還是她的appeal不清不楚,誰也不討好。對泛民(不管溫和、激進),政改及23條是兩個「反枱」的基本點,葉劉來個831式政改加力推23條等同跟泛民325票割蓆。建制派方面,葉劉政綱其實有點梁振英的影子,例如增加福利及要政府更有為。對除了工聯會的建制派來說,這些政綱不吸引,也不算捍衞他們的利益,要他們特別是工商界挺她不容易。

  葉劉唯一的優點是堅持。即使人人批她是「死馬」,唱淡她的機會,葉劉仍堅持出選,不怕冷嘲熱諷,臉皮稍薄一點也做不到。整個參選大典,只有這點較可取,可惜對得票沒甚幫助。

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樓市泡沫已成中共鴉片


  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地產界人士施永青先生曾以「中國地大勿博」形容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意思是說內地疆土遼闊,土地潛在供應無限,樓價沒有甚麼升值潛力,值博率低,入場投資損失機會大於一切。但此後市場發展讓施先生這位地產界老行尊跌破眼鏡,特別是近十年內地樓價輾轉上升,一線城市如深圳,上海樓價不但直逼甚至超過香港,樓市也出現香港那種長升長有甚至只升不跌的非理性亢奮,以至已把軍、政、經大權一手抓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剛結束的經濟工作會議把樓市泡沫視為頭號及長期經濟風險,需要以長期措施應對,還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作為指導思想。

  跟香港樓市相比,內地樓市的瘋顛程度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樓價跟一般人特別是年青人收入的差距只有更大,投資的瘋狂程度則更厲害。幾個月內地某新樓盤開售就出現逼爆售樓處大門的盛況!更厲害的是不管北京領導層如何調控,如何三令五申防止房地產泡沫,內地樓市頂多冷卻一段時間又捲土重來,而且升勢更猛烈,更不受控,逼得內地政府一再出招如限購、收緊按樓等。可新一輪「辣招」威力頂多大半年左右又因為不同原因放棄或名存實亡,令樓市重拾升勢,而且升得更厲害。

  最近一年內地樓市就在去庫存的口號下重生,一線到三四線城市樓價都急速反彈至歷史高位,結果令習大大要把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放在防止泡沫爆破危機上。

  為甚麼北京這樣強控制的政府,有這樣多的政策工具卻不能馴服內地樓市的非理性亢奮?原因很簡單,因為涉及的既得利益太多,對經濟增長以至地方政府收入影響太大,北京根本不可能重下殺手,令調控樓市始終處於「講就兇狠做就有心無力」的困境,令樓價長升長有的神話不斷延續。

  樓市涉及巨大既得利益說的不是個別中央、地方官員的問題,而是整個制度的問題。自從拼經濟、拼GDP成了官員、幹部的重要考核後,省市各級官員無不希望交出成績以展示自己有為。樓市或房地發展涉及從銀行到建築到銷售服務到原材料開發等多個不同行業,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甚大,省市GDP指標固然容易超額完成,地方政也會因樓市蓬勃帶來包括地價、稅收的大量收入,形成一片好景。

  對民眾特別是有儲蓄、有辦法的人而言,樓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也相當厲害,導引出的消費力不容忽視。年前內地樓市低迷就令消費市道哀鴻遍野。既然房地產發展能帶來令人沈醉的的好景好夢,從官僚到企業到銀行到個人投資者都不想夢醒,都不會願意戳破樓市泡沫。在這樣的情勢下,即使中央領導以至經濟專家如何警惕樓市泡沫爆破或推出甚麼猛招也不管用,即使出了招也不能持續,因為過不了多久大家就會因為怕痛而放寬控制,令樓市回暖,樓價回升。

  試想想,樓市一旦來個長期調整,各行各業都會受到衝擊,GDP會因為投資、消費萎縮而大幅回落,在泡沫及經濟增長中隱藏的各種問題包括壟斷、利益輸送、效率低下等問題都會原形畢露,並且急劇惡化,把整體經濟拉進泥沼,久久不能復原。

  日本九十年代開始的衰退與停滯雖不能說完全由樓市、股市泡沫爆破造成,但它肯定是重要的破壞力量。若果類似的情況在內地發生,經濟層面的損害只有更嚴重,引發的政治後果包括動盪不安更是難以估計。在維穩及保住政權優先的考慮下,內地政府怎麼可能真正下決心動手整頓不健康的樓市呢?

  習大大的確權傾全國,也愛擺出強勢態度,但樓市安危不但影響整體經濟發度,更事關政治穩定及中共整個管治集團的福祉,即使他也不敢痛下殺手,頂多在頭幾個月擺出強硬姿態壓一壓,一年半載後又回復熱火朝天的炒賣狀況,甚至變本加厲,直至銀行、企業、業主的債務負擔過多爆煲為止。

  的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只是,內地經濟長期倚賴樓市泡沫的「好景」,已形同「癮君子」一般,習大大的豪言壯語也不管用。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改變世界從蘇聯瓦解終結


  對馬克思主義戀戀不捨的人不多,著名歷史學家Eric Hobsbawm是其中的表表者。年前他寫下“How To Change The World: 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 敘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前世今生,提到馬克思主義近年在全球退潮下的一件軼事。據Hobsbawm的回憶,2004年是五十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譯本完成翻譯問世的日子,可國際傳媒或學界對這件出版界的「盛翻譯工作自七十年代開始)居然沒有甚麼報導,就當沒事發生一樣,令他慨嘆不已。Hobsbawm憂慮,到另一個龐大的出版工程:122冊的全新馬恩全集+書信集問世時,這「巨著」會立時被送進圖書館,乏人問津。

  曾經一度是官學、顯學的馬克思著作變得乏人問津當然不是今天或二十一世紀才發生的事。Hobsbawm認為早在八十年代開始馬克思已開始失去吸引力。一方面是因為官方意識型態控制令馬克思理論變成教條,失去生命力。另一方面則是西方學界、社會湧現新思潮,開始大力質疑進步或發展史觀,認為人類活動包括科技發展物質進步帶來的不是明天會更好,而是環境污染及嚴重生態危機,隨時令人類社會覆亡。其中表表者如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他們自七十年代開始推出一系列報告及叢書質疑進步史觀只是神話,不但引發熱烈討論,也扭轉了學術圈的討論焦點,令綠色運動、可持續發展成了社會研究潮流,以社會在矛盾鬥爭下不斷進步為基礎的馬克思理論因而受到強大挑戰,再不像以前那樣能吸引大量學者、學生特別是年青一代投身馬克思主義及相關理論,整套理論逐步在大學校園失勢,從時髦的顯學變成只有年長一輩擁抱的日落學科。

   不過,Hobsbawm認為更大、更直接的打擊是八十年代末蘇東波風潮九一年蘇聯瓦解。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後出現第一個打正旗號以對抗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為綱領的政權。起初雖然備受圍堵之苦,但已成為不少落後國家政治精英的inspiration或出路。孫中山先生上世紀二十年代提出聯俄容共政策,邀請蘇共顧問協助反映的正是這樣的轉變。

  到二次大戰及後來的冷戰,蘇聯不但擊敗死敵德國雄霸東歐,還從貧弱落伍的窮國一躍成為可以跟美國爭一日長短的超級大國。蘇共領袖赫魯曉夫那句We will bury you的豪言壯語加上把第一個太空人送到外太空,更令人有東風壓倒西風,社會主義體制比資本主義優越的觀感。

  可到八十年代末東歐集團像骨牌般一一倒下,到九一年連蘇聯老大哥也瓦解,並在葉利欽治下來個全盤西化及震盪式療法,社會主義及蘇聯幾乎是一夜消失,社會主義體制更成為低效率、官僚主義、浪費、濫權及欺壓人民的代名詞。即使不同意著名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歷史已終結,制度之爭已成過去的結論,馬克思或社會主義信徒對發生的事可說無言以對,無法解釋,也提不出甚麼新的框架及具體政策反擊自由市場及人權自由的論述。

  原屬左翼陣營的政治精英或知識分子要不是偃息旗鼓就是大規模揚棄社會主義體制的核心概念,包括全盤產業國有化,大規模的收入重新分配及計劃經濟等核心價值,改為擁抱資本主義及自由市場,只以爭取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為轉軚的遮醜布。貝理雅領導下的英國新工黨就是典型例子,難怪不少老左派批評他為穿褲子的鐵娘子Thatcher in Trousers)。

  往後社會主義以至整個左翼陣營不管從實際或理論上都沒能另起爐灶,提出另一套政經秩序,又或勾畫另一個理想社會,更不要說再來一次實驗。○八年金融海嘯爆發,馬克思學說曾一度在大學媒體、網絡上再次流行,不少人認為他的洞察力非凡,看穿資本主義體系危機停不了。但不到一年,熱潮消失,剩下的只有民粹的憤怒呼聲。

  對馬克思理論盛衰轉折有興趣的人,Hobsbawm這本文集是難得的導航。


延伸閱讀:Eric Hobsbawm, "How to change the World: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 Little, Brown, 2011

特朗普將重塑美、俄、中三角關係


  狂人總統特朗普還有一個月就上任,喜歡不喜歡都得面對這個現實,特別要看他如何顛覆全球政治秩序及調整美國在當中的位置。

  根據美國外交大老、前國務卿基辛格的說法,特朗普儘管行事作風不按牌理出牌,但絕不是一味胡來,對國際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並呼籲各方不要太早下定論,給這位政壇新人類一點時間及空間。

  基辛格從六十年代開始進出華盛頓「權力走廊」,自此跟每位白宮主人都有打交道,新總統向他討教外交策略更已成指定動作。狂人特朗普當選一星期後就跟他在紐約詳談超過一個半小時。從這個背景看,基辛格的說法有他的根據,也有些insider的觀察。

  從特朗普的出身、處事作風、及用人的策略看,特朗普其實跟基辛格的前任頂頭上司、為中美破冰的前總統尼克遜很相似。只是,特朗普破的冰是美俄之間的冰,跟中國的關係則肯定沒有過去二十年那樣cozy。

 數特朗普跟尼克遜的相似之處,最明顯是兩人都是徹頭徹尾的realpolitik或現實政治信徒,他們的世界觀沒有甚麼理想主義,不打算把世界變成民主、自由的樂土,也不打算移風易俗,最重要的是伸張國家利益,獲取地緣政治、經濟上的好處。當年尼克遜一方面跟蘇聯搞緩和,一方面跟中國秘交改善關係,背後的打算就是利用中俄矛盾增強美國在國際棋局的優勢,活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策略。特朗普當選以來雖不時有各種出位的言論,卻從沒有把世界分成善惡二元的兩大陣營,更沒有擺出一個 crusader 形像,倒是斤斤計較美國如何受中國欺負,如何在經貿就業上吃了虧……等。可以想見,這位商人出身的總統不會拿着自由神像搞外交,而是拿着算盤密密計算每一步會為美國及他的政府帶來甚麼好處。

  另一個相似之處是兩人都只問結果,不講究過程,更不理會所謂due process或規章制度。尼克遜是個疑心極重的人,喜好秘密行事,為了達到目的基本上不擇手段,水門竊聽醜聞就是典型。特朗普在選戰及當選後的表現比尼克遜的不守規矩有過之而無不及。甚麼慣例、成規在特朗普眼中全不當一回事,當選後不按規矩隨便跟外國政府領袖接觸已盡顯不問手段只問成果的作風。

  特朗普上任後會不會閙出水門醜聞這樣的事只有天曉得,但他肯定不會乖乖按章盛頓的遊戲規則或官僚架構的慣例行事。若涉及重大的問題或危機,特朗普隨時繞過內閣成員及政府架構自行其事,例如派親信當密使直接行事,就像當年尼克遜繞過國務院及國務卿羅傑斯派基辛格秘訪中國打開兩國關係僵局一樣。因此,看特朗普外交不要把焦點集中在他任命的內閣官員包括國務卿身上,他的白宮顧問以至過往的老友也許才是真正的deal maker。

  此外,特朗普跟尼克遜一樣有意重整中、美、俄的三角關係。七十年代,美國跟蘇聯僵持不下,但越戰及國內反戰情緒令美國左支右絀,尼克遜決定另闢戰場,把同樣跟蘇聯冷戰中的中國拉過來,增加自己的本錢並加強對蘇聯的外交壓力。今時今日俄國難以跟美國在全球爭雄,倒是中國快速冒起在各方面隱隱然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特朗普調整美、俄、中三角勢力平衡,藉修補美俄關係向中國施壓是大有可能的事。而老奸巨滑的普京也可借特朗普之力令中國有後顧之之憂,被迫放慢在中亞地區(前蘇聯共和國)的發展。

  若果特朗普真的重整美、俄、中三角關係,那不但令扭轉幾十年中美關係格局,令磨擦的機會比合作多,更將令亞太以至全球政經局勢出現巨大變動,不可不防。

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

跑步樂


雜事多加上膝蓋傷患,好一段時間沒有跑長課,為了應付下月的「全城街馬」的半馬拉松,不得不下決心重新儲存跑步里數,希望當天的表現致太差。

  長跑這回事跟騎單車不同。騎單車學會了就學會,基本上不會忘記,即使十年沒有騎過,一跳上單車所有的感覺及能力都回來了。長跑比較麻煩,只要一個月沒有長課,肌肉、關節的「記性」就會逐漸失去,「大家」都覺得不用再那樣拼命工作,不用10K、20K的捱,可以輕鬆一下。過一個月,輕鬆就變成只有「鬆」沒有輕,肌肉鬆叭叭,身變重了腳步更重,跑10K不再輕而易舉,更不要說半馬、全馬。  當全身特別是大腿小腿肌肉變得「驕生慣養」後突然跑半馬的話,輕則時速特慢,肯定打破PW(Personal Worst)紀錄;重則隨時拉傷、弄傷肌肉或關節,手尾很長,恢復困難。

再來長跑感覺比想像中好,也許是秋高氣爽不潮濕的緣故,跑完10K仍有餘力,似乎再跑5K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久違的那份can do spirit 回來了;一步一步的跑着,覺得前路不管有多長都難不到我,可以順利完成。有了這份自信及感覺,對下月完成半馬把握多了幾分;心想過不了多久就可以再挑戰全馬。

  巧合的是,有跑友忽然傳來新一屆伊朗德克蘭馬拉松賽的訊息,將會在明年四月舉行。伊朗是個有趣及謎樣的國度,到那兒跑一場馬拉松,順道遊歷這文明古國是個不錯的主意。可得好好考慮一下。

梁振英方丈


  梁振英果然是比「方丈」還是小器的人。人家「方丈」不過是虛構的電影人物,造型誇張做法極端理所當然,否則難以搶戲。梁振英表現卻比「方丈」更浮誇,更沒有風度,教人哭笑不得。

  話說鬍鬚曾星期期一邁出參選特首的一小步,宣佈已向特首及北京辭任財爺,積極考慮競逐特首。對現任特首而言,自己的主要官員有鴻圖壯志想更上一層樓辭職,即使不立時送上祝福支持,也至少惋惜一番,肯定一下人家過往的貢獻,祝他一路順風。

  可梁特在收到鬍鬚曾的辭呈後只發出一份不到100字的新聞稿,說收到他的辭職,已轉交了中央政府,司長職務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署任。這樣的通告比一般公司的人事任免通告還要缺乏人味,冰冷得像從freezer 拿出來。人家在特區政府為官十多年,其中九擔任財爺,財政儲備在期間翻了幾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一句像樣的感謝、肯定說話也沒有實在涼薄。

  誰知冷待原來已算客氣。到昨天行會前的例行記者會,梁振英說起財爺辭職索性來個抱怨斥責,指現時正值政府最忙碌的時候,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全速進行,少了財爺對政府工作特別是財政預算制訂有相當大影響芸芸。

  財爺離當職然對政府有影響,但近兩、三年梁振英以施政報告主導,財政預算被要求配合,影響不會太大。何況梁振英不能連任,他的政府已成破腳鴨,不該有甚麼大動作,新一份財政預算更該以守成不變為主,陳家強及庫務局公務員應付起來綽綽有餘,不會阻礙財政預算案工作。

  梁振英特意公開叱責財爺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不能連任不服氣,眼紅人家有機會落場競逐。

  這樣「小家」的政治領袖真不多見。還好,他已成過氣人物!

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特朗普新政是下任特首最大挑戰


 隨選委會選舉結束,求變、求打破困局的想法已清楚不過,各有志參與特首逐的候選人或疑似候選人在為自己作政治定位及草疑政網時必然要考慮這股情緒,不然不僅令市民失望,也不容易得到足夠的選委支持當選。  

  不過,有志參選特首的人除了埋首自己的政綱,除了提出方法處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更有必要關注、思考外部政經環境的重大變化,特別是中美關係的變化及美國加息的步伐。這兩個因素在未來一段時間隨時出現重大逆轉,香港面對巨大衝擊,考驗不會比疏理內部撕裂矛盾少。

 經過一連串澄清、解說再澄清後,還以為中美關係在特朗普上台後將會一切如常或business as usual的人該棄掉幻想了,因為這位狂人新總統已把中國視為他展示權力、威信、有為及爭取民眾支持的「稻草人」或工具,未來幾年他即使不致放棄「一個中國」原則也肯定會對中國政府擺出一副不賣帳的態度,包括在兩岸、中美經貿、人民幣貶值等問題上跟北京針鋒相對。這對北京政府高層固然相當震撼,處於夾縫中的香港更肯定左右做人難,給拉扯得東歪西倒,難以自處。

 只要看看特朗普最近接受電視專訪的片段,看他解釋為何跟台灣總統蔡英文直接通電話及為何質疑是否該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就應明白,他的做法、言行絕不是疏忽失誤,也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要把惹怒中國或不賣中國帳當成他爭取、鞏固支持的手段,進可以作為逼中國讓步的籌碼,退可以向支持他「美國優先」策略的民眾交代。根據特朗普的說法,接蔡英文電話不是一早有計劃,但接不接電話是他個人的決定,其他人包括北京無權說三道四;他並反擊指中國在南海興建「海上堡壘」也沒有知會美國一聲。

  更重要的是,他明示暗示「一個中國」原則要跟其他事如人民匯率、中美貿易逆差等連在一起考慮,他在確認這原則時會考慮能否爭取到其他協議。換言之,「一個中國」原則將是他向北京施壓的籌碼而不是甚麼基石。這正正踩中了中國政府自己定下的中美關係「紅線」,不管從面子或實質上北京都不容易吃得下,雙方因此出現緊張關係與磨擦已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有多嚴重及是否可控。

 事實上對特朗普而言,把中國視為「出氣袋」是相當理性的選擇。首先,中國快速崛起已成為美國霸權的最大威脅,論政經影響力大有取俄羅斯這個傳統對手而代之的態勢。特朗普擺出對中國不賣帳的態度一方面要逼中國作出實質讓步,另一方面則可以向國民及國際社會展示美國才是世界霸主。此外從內政上看,特朗普既打出「美國優先」的經濟策略,自然要懲罰搶走美國人職位(特別是製造業職位)的元凶,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成為「頭號敵人」已無懸念。特朗普怎可能對中國客氣呢?

  香港向來處於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接點,既要服務中國發展,考慮中國的政經情勢,也不可能開罪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當這兩股勢力出現重大矛盾,例如中美關係大倒退或美國對中國採取各種懲罰性經貿措施時,香港的轉口貿易、金融發展、吸引外來投資肯定受重創,如何穩住局面,如何在中美夾縫中保持一定的活動空間,不致被「巨人之戰」的流彈做成嚴重傷害對下任特首是個重大考驗。不早點作準備,及時認識新形勢及思考對策肯定被殺個措手不及。

 經濟方面,特朗普上台後勢將大手減稅及大興土木刺激經濟,對已接近全民就業的美國而言,積極財政政策將會為經濟增長添柴加火,令資金需求上升,工作職位增加,工資快速增加。這些改變加起來將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經濟基調,從總需求不足及擔心通縮變成通脹重燃。一旦通脹重燃,美國加息周期便會真正來臨,加息步伐、幅度將會比預期快,對全球資產市場特別是過去幾年熱火朝天的樓市做成重大衝擊。本地樓市跟香港經濟盛衰關係密切,一旦樓市出現明顯調整,經濟肯定奄奄一息,甚至像九七年後那樣出現嚴重的衰退。新的特首有沒有能力、民望凝聚力量應付外力引發的綜合政經危機實在是他/她的重大考驗!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徹底「棄梁」才能打破困局


  下屆特首選戰不是由星期天的選委會選舉揭幕,特首選戰是從上星期五梁振英被北京「拋棄」開始。或許可以說,梁振英被北京DQ是特首選戰序幕。

  有了這場序幕,特首選戰登時變得不一樣,添了不少可能性,少了一些戾氣,未來五年出現變局的可能性較大。試想想若果梁振英可以角逐,他自然成為選戰的核心,即使反對他的人也不可能不跟着他的議題或偽議題如「港獨」團團轉,也不大可能令政改重新起步成為重要訴求。而很多重要社會經濟議題則大有可能被政治鬥爭所掩蓋,毫無寸進。

  其實,香港市民求變、求打破困局的決心極大,幾年來上街、上網表態的多不勝數,有機會投票的話更是絕不放過發出聲音的機會。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二百萬選民踴躍投票,即使排隊到夜半二、三時也不介意。為的是想打破當前的政治困局,並向北京、特區政府及建制派發出強烈而堅定的求變訊息,不希望梁振英的管治及路線延續,希望引入新力量,建立新的政治團體,選出有新理念的議員,突破原來兩陣對圓的情況。

  星期天的特首選委選舉不能算是正常、民主的選舉,大部份議席要不是團體票就是只有公司、團體高層才有份投票,例如商會、工會代表,一般工人、中小企沒有參與的機會。只有部份由專業界別選出的席位讓每一位會員、成員有公平、公開選出代表的機會。可正是在這些容許開放、公平選舉的席位,我們同樣看到求變、求突破的強大決心,同樣看到這些專業界別選民幾乎一面倒支持泛民主派、非建制派候選人,希望透過增加他們的議席得以在仍是小圈子選舉的特首選舉中發揮一些影響力,盡可能阻止2012年特首選戰的歷史重演,避免再出現、如同泥漿摔角的「豬狼決」,避免再出現另一個梁振英式的特首。

我們認為,儘管新選出的選委會仍由工商界、大財團以及親中陣營主導,但泛民及非建制派已把手上的議席增至總數四分一,令他們成為關鍵少數。只要他們團結行動,不被分化,他們對下任特首誰屬及未來施政方向有相當影響力。我們期望,泛民及非建制派盡力反映市民、選民求變、求打破困局的訴求,並透過政治及選舉過程爭取落實。

  要真正回應市民的期望,防止梁振英式的特首及管治捲土重來,最理想當然是引入真普選制度,讓市民透過投票箱表達訴求,直接作理性選擇。但明年的特首選舉已不可能引入普選,只能沿用小圈子選舉模式。為了讓這個扭曲的選舉方式不致跟市民的期望相距太遠,不致再選出像梁振英那樣撕裂,關鍵是北京真正改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要再為了欽點某人或為特首而施壓要選委轉軚,不要再想挑一個只懂討好北京不敢為香港、港人說話的特首;而是讓不同候選人透過理念、政綱、辯論、背後的班子爭取支持,爭取選票,讓不同界別、不同專業以至不同政見的選委及他們背後的支持者自行溝通及協調,建立和而不同或至少agree to disagree的狀態。

  假若北京再次積極插手,甚或像上回選戰那樣強行扭轉選委的投票意向,那不同選委間不可能有溝通對話,市民對這個小圈子選舉過程只有更鄙棄,令產生的特首從一開始就缺乏任何公信力及認受性,非但無法彌補梁振英所造成的撕裂傷痕,反而是在「傷口」灑鹽,令社會對立對抗更嚴重,令建制派跟非建制派裂痕更深。未來再想修補肯定事倍功半。

  更根本的是北京要放棄全面干預、全面控制的策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能否成功,靠的從來不是控制,而是讓香港擁有基本法承諾的自主自治空間,包括公平公正選出議員、特首的權利,只有信任港人,放手讓香港不同意見、背景的人自行透過政治體制及過程解決問題,撕裂、對抗的困局才有可能打破。

  從上星期五開始的改變只是皮毛上的變動,即將來臨的特首選舉需要在人選、腦袋及心態上有真正及有意義的轉變。

2016年12月12日星期一

朴槿惠的罪


  看見南韓總統朴大嬸(槿惠)在國會通過彈劾議案還賴死不走,堅持要在憲法法院打一場硬仗實在替南韓人民不值。他們花了這許多力氣,流了這許多血汗,付出了多少年青人的生命才讓民主在朝鮮半島開花。這位前獨裁者朴正熙的女兒居然為了一己權位而損害民主體制,不管民眾的強大呼聲,實在有愧於國民。

  去年南韓光州起義35周年的時候到當地走了一圈,參加了一些紀念儀式,跟參與起義的民眾(部分被虐待成傷殘)交流了好幾回,也形葬滿起義死難者的墓園。說是墓園其實不過一片頹唐的荒山。墓碑刻著一個一個年青學生的名字,有的只有十幾歲,更多的是二十歲上下的大學生,他們都在五月的下旬的某一天。

  在墓園慢慢走着走着,連我這樣一個不干事的外來人也禁不住感觸,鼻子有點酸。朴槿惠大概從沒到墓園走過,她顯然不明白為了爭取民主,悍衛人民最基本的權利,南韓民眾特別是年青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光州還設立了一個有關戒嚴時期歷史的博物館,詳細展示了軍警入城後的白色恐怖有多恐怖。曾經參與抗爭或只是稍有不滿軍政府言行的人隨便被抓進拘留所,被軍警肆意凌辱,像豬一樣擠在監倉,還得經常接受水刑(灌水)、毆打,長時間不得休息……。事過三十五年,想起來仍教人不寒而慄。

  朴槿惠是站在這些年輕人、民眾的肩膊上位的,她怎麼不好好珍惜,反而要染污他們以血淚換來的成果呢!

今天應該很高興


知道梁振英棄選消息第一個反應是四處撩人開香檳,不斷在Whatsapp group、Facebook四處發帖及訊息,鼓勵友好高興一下。

  若果在佔中時梁振英能下台,相信從金鐘到銅鑼灣到旺角已一片開香檳之聲而不是追打、喝駡之聲,更不會出現後來那種無限撕裂與分化。晚了兩年多讓梁振英順利完成任期離任當然不理想,所造成的重大損害也不容易修補,但能令他灰頭土臉的離開,不用再面對他及那些超低水平及能力的「梁粉」五年仍然是令人高興的事,值得開香檳慶祝(名相邱吉爾心愛的Pol Roger是不錯的選擇。

  還記得前幾天梁振英還不斷「暗中」落區,在Facebook貼相說自己如何勤政愛民時多意氣風發,還不忘暗批主要對手財爺曾俊華在拒答議員問題上行事太絕。可上星期五他站出來宣佈不會角逐下屆特首時面如死灰,一副喪家之犬的樣子。單是看見他從權力高峯跌下來的衰頹已值得好好喝一杯。

   而且,梁振英不連任,未來五年不用再捱他的語言偽術,不用再看他如何挑撥離間,更不用再看到如吳克儉、「白宮發言人」之類的「梁粉」也文也武。政局包括政府將會出現轉變,不用再看到近貌繁殖的梁粉把持政府、行政機關。

  有朋友說,不要高興得太早,可能有更壞的情況出現。朋友的提醒不能說杞人憂天,也知道走了梁振英可能有其他同樣或更不堪的人出現。但此時此刻,香港要走出死局,梁振英是最大的「攔路虎」。踢走他讓政局重新洗牌才有改變可能。

 為了這改變就該浮一大白!

2016年12月11日星期日

必需消除「梁振英之亂」的根源


  從上星期五開始的周末,不少朋友、讀友以至政界人物都開了香檳或其他好酒高興一番,慶祝一下。網上、Facebook留言版同樣充滿叫好的聲音。梁振英不能連任要在明年七月一日下台的確是個令人喜出望外的消息,好好喝一杯慶祝慶祝實在理所當然。當然,若果他能立時下台,相信開香檳的市民只有更多,甚至會有人請小鳳姐出場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一番。

  梁振英不能連任值得高興不僅因為一個令社會撕裂分化的政治人物快要離開,更因為市民強大的民意終於發揮作用,能把不孚民望的特首踢走,不能再戀棧。是的,香港市民不像南韓民眾那樣可以在多個星期大規模上街後促使國會彈劾總統朴槿蕙,令她立時失去權力。但經過幾年來不斷發出強烈的反梁、倒梁呼聲,終於成功阻止他再連任五年,避免我們鍾愛的城市進一步沉淪沒落。

  說民意一面倒反梁是他無法連任的關鍵絕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梁振英是個嗜權如命,不惜一切想保住權位的人,近兩年來發夢也想著的、全力爭取的正是再連任五年。而過去幾個月他大搞港獨風波,挑動社會分裂內鬥,一再出手想DQ議員以推翻立法會選舉結果,為的正是向北京邀功,希望掃除連任的障礙及對手。

  另一方面,北京對梁振英的忠誠強硬也相當欣賞,認為是一個聽話好用的「打手」,可以協助北京推動一些不受歡迎或強硬的政策,包括在未來五年來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既然梁振英想做,北京又覺得他疾風知勁草般可靠,梁振英連任即使不十拿九穩,入閘再競選至少沒有懸念。誰知上星期五他忽然自行宣佈退選,震動政壇,並已得到北京認同。這樣的轉變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民意的強烈反彈,那就是梁振英超低民望帶來的巨大管治危機,那是因為梁振英已成北京以至建制派的政治包袱,北京再不情願也不能不向他出示紅牌要他離場,情況就像零五年北京要前特首董建華自願腳痛提早下台一樣。

  在一國兩制及香港的畸形政治體制下,民意未必能即時發揮作用,制衡無能、濫權、差劣的特首,北京仍然起主導作用。但民意對特首的強力反彈即使北京也不能聽之任之,視如不見。零三年七一大遊行五十萬市民上街高喊董建華下台,此後兩年倒董之聲不絕,最後促成他提早兩年離任,由民望較高、較能凝聚社會不同力量的曾蔭權接任。梁振英的情況比董建華更糟,自一二年在極度分化的選戰上台後一直面對強大的反對聲音。一四年把政改變成偽普選方案,又以暴力鎮壓佔中後令社會撕裂嚴重,反梁、倒梁之聲更日見壯大,即使建制派或原本支持他的人也紛紛成為ABC(anyone but CY),反對他連任特首。若果勉強讓他留下來,不但當前的政治困局不斷惡化,政治動盪、風波不絕,政府管治以至經濟社會穩定也岌岌可危。正是在這股普遍及強烈的反梁民意下,北京才來個更轅易轍,要梁振英自己親自宣佈退選(幾乎含淚),令他夢想落空。試想要不是市民倒梁、反梁決心堅定,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怎麼可能繼倒董後又成功倒梁。

  當然,換人從來不是市民的終極目標。換制度令政治體制能及時反映民意民心才是真正的訴求。今次逼使梁振英不能連任只是改變的一小步。往下來北京及昨天選出的選委該尊重民意,讓得到民意支持的人擔當下任特首,再由他重啟政改,打造一個合乎國際普選標準及規範的真普選制度。只有這樣,香港才能避免再出現梁振英之亂,才能令香港擺脫撕裂分化的困局,重新出發強化自己的特殊身份與定位,鞏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