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樓市泡沫已成中共鴉片


  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地產界人士施永青先生曾以「中國地大勿博」形容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意思是說內地疆土遼闊,土地潛在供應無限,樓價沒有甚麼升值潛力,值博率低,入場投資損失機會大於一切。但此後市場發展讓施先生這位地產界老行尊跌破眼鏡,特別是近十年內地樓價輾轉上升,一線城市如深圳,上海樓價不但直逼甚至超過香港,樓市也出現香港那種長升長有甚至只升不跌的非理性亢奮,以至已把軍、政、經大權一手抓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剛結束的經濟工作會議把樓市泡沫視為頭號及長期經濟風險,需要以長期措施應對,還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作為指導思想。

  跟香港樓市相比,內地樓市的瘋顛程度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樓價跟一般人特別是年青人收入的差距只有更大,投資的瘋狂程度則更厲害。幾個月內地某新樓盤開售就出現逼爆售樓處大門的盛況!更厲害的是不管北京領導層如何調控,如何三令五申防止房地產泡沫,內地樓市頂多冷卻一段時間又捲土重來,而且升勢更猛烈,更不受控,逼得內地政府一再出招如限購、收緊按樓等。可新一輪「辣招」威力頂多大半年左右又因為不同原因放棄或名存實亡,令樓市重拾升勢,而且升得更厲害。

  最近一年內地樓市就在去庫存的口號下重生,一線到三四線城市樓價都急速反彈至歷史高位,結果令習大大要把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放在防止泡沫爆破危機上。

  為甚麼北京這樣強控制的政府,有這樣多的政策工具卻不能馴服內地樓市的非理性亢奮?原因很簡單,因為涉及的既得利益太多,對經濟增長以至地方政府收入影響太大,北京根本不可能重下殺手,令調控樓市始終處於「講就兇狠做就有心無力」的困境,令樓價長升長有的神話不斷延續。

  樓市涉及巨大既得利益說的不是個別中央、地方官員的問題,而是整個制度的問題。自從拼經濟、拼GDP成了官員、幹部的重要考核後,省市各級官員無不希望交出成績以展示自己有為。樓市或房地發展涉及從銀行到建築到銷售服務到原材料開發等多個不同行業,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甚大,省市GDP指標固然容易超額完成,地方政也會因樓市蓬勃帶來包括地價、稅收的大量收入,形成一片好景。

  對民眾特別是有儲蓄、有辦法的人而言,樓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也相當厲害,導引出的消費力不容忽視。年前內地樓市低迷就令消費市道哀鴻遍野。既然房地產發展能帶來令人沈醉的的好景好夢,從官僚到企業到銀行到個人投資者都不想夢醒,都不會願意戳破樓市泡沫。在這樣的情勢下,即使中央領導以至經濟專家如何警惕樓市泡沫爆破或推出甚麼猛招也不管用,即使出了招也不能持續,因為過不了多久大家就會因為怕痛而放寬控制,令樓市回暖,樓價回升。

  試想想,樓市一旦來個長期調整,各行各業都會受到衝擊,GDP會因為投資、消費萎縮而大幅回落,在泡沫及經濟增長中隱藏的各種問題包括壟斷、利益輸送、效率低下等問題都會原形畢露,並且急劇惡化,把整體經濟拉進泥沼,久久不能復原。

  日本九十年代開始的衰退與停滯雖不能說完全由樓市、股市泡沫爆破造成,但它肯定是重要的破壞力量。若果類似的情況在內地發生,經濟層面的損害只有更嚴重,引發的政治後果包括動盪不安更是難以估計。在維穩及保住政權優先的考慮下,內地政府怎麼可能真正下決心動手整頓不健康的樓市呢?

  習大大的確權傾全國,也愛擺出強勢態度,但樓市安危不但影響整體經濟發度,更事關政治穩定及中共整個管治集團的福祉,即使他也不敢痛下殺手,頂多在頭幾個月擺出強硬姿態壓一壓,一年半載後又回復熱火朝天的炒賣狀況,甚至變本加厲,直至銀行、企業、業主的債務負擔過多爆煲為止。

  的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只是,內地經濟長期倚賴樓市泡沫的「好景」,已形同「癮君子」一般,習大大的豪言壯語也不管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