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屆特首選戰不是由星期天的選委會選舉揭幕,特首選戰是從上星期五梁振英被北京「拋棄」開始。或許可以說,梁振英被北京DQ是特首選戰序幕。
有了這場序幕,特首選戰登時變得不一樣,添了不少可能性,少了一些戾氣,未來五年出現變局的可能性較大。試想想若果梁振英可以角逐,他自然成為選戰的核心,即使反對他的人也不可能不跟着他的議題或偽議題如「港獨」團團轉,也不大可能令政改重新起步成為重要訴求。而很多重要社會經濟議題則大有可能被政治鬥爭所掩蓋,毫無寸進。
其實,香港市民求變、求打破困局的決心極大,幾年來上街、上網表態的多不勝數,有機會投票的話更是絕不放過發出聲音的機會。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二百萬選民踴躍投票,即使排隊到夜半二、三時也不介意。為的是想打破當前的政治困局,並向北京、特區政府及建制派發出強烈而堅定的求變訊息,不希望梁振英的管治及路線延續,希望引入新力量,建立新的政治團體,選出有新理念的議員,突破原來兩陣對圓的情況。
星期天的特首選委選舉不能算是正常、民主的選舉,大部份議席要不是團體票就是只有公司、團體高層才有份投票,例如商會、工會代表,一般工人、中小企沒有參與的機會。只有部份由專業界別選出的席位讓每一位會員、成員有公平、公開選出代表的機會。可正是在這些容許開放、公平選舉的席位,我們同樣看到求變、求突破的強大決心,同樣看到這些專業界別選民幾乎一面倒支持泛民主派、非建制派候選人,希望透過增加他們的議席得以在仍是小圈子選舉的特首選舉中發揮一些影響力,盡可能阻止2012年特首選戰的歷史重演,避免再出現、如同泥漿摔角的「豬狼決」,避免再出現另一個梁振英式的特首。
我們認為,儘管新選出的選委會仍由工商界、大財團以及親中陣營主導,但泛民及非建制派已把手上的議席增至總數四分一,令他們成為關鍵少數。只要他們團結行動,不被分化,他們對下任特首誰屬及未來施政方向有相當影響力。我們期望,泛民及非建制派盡力反映市民、選民求變、求打破困局的訴求,並透過政治及選舉過程爭取落實。
要真正回應市民的期望,防止梁振英式的特首及管治捲土重來,最理想當然是引入真普選制度,讓市民透過投票箱表達訴求,直接作理性選擇。但明年的特首選舉已不可能引入普選,只能沿用小圈子選舉模式。為了讓這個扭曲的選舉方式不致跟市民的期望相距太遠,不致再選出像梁振英那樣撕裂,關鍵是北京真正改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要再為了欽點某人或為特首而施壓要選委轉軚,不要再想挑一個只懂討好北京不敢為香港、港人說話的特首;而是讓不同候選人透過理念、政綱、辯論、背後的班子爭取支持,爭取選票,讓不同界別、不同專業以至不同政見的選委及他們背後的支持者自行溝通及協調,建立和而不同或至少agree to disagree的狀態。
假若北京再次積極插手,甚或像上回選戰那樣強行扭轉選委的投票意向,那不同選委間不可能有溝通對話,市民對這個小圈子選舉過程只有更鄙棄,令產生的特首從一開始就缺乏任何公信力及認受性,非但無法彌補梁振英所造成的撕裂傷痕,反而是在「傷口」灑鹽,令社會對立對抗更嚴重,令建制派跟非建制派裂痕更深。未來再想修補肯定事倍功半。
更根本的是北京要放棄全面干預、全面控制的策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能否成功,靠的從來不是控制,而是讓香港擁有基本法承諾的自主自治空間,包括公平公正選出議員、特首的權利,只有信任港人,放手讓香港不同意見、背景的人自行透過政治體制及過程解決問題,撕裂、對抗的困局才有可能打破。
從上星期五開始的改變只是皮毛上的變動,即將來臨的特首選舉需要在人選、腦袋及心態上有真正及有意義的轉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