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找毛澤東教英國搞經濟的荒謬!


  政治人物免不了拋書包以示自己有學識及見識,不是草包一個。可拋書包從來不容易,選錯篇章、選錯時機,選錯人物都會功虧一簣,攞分變失分。最糟當然是篇章、人物、時機都錯,那不但損害自己的形像,更可能陀累全黨或整個政府。

  新近最「出事」的拋書包人物當然要數英國工黨影子財相John McDonnell。上星期他在質詢財相歐思邦時忽然從袋中拿出中國老一輩叫「紅寶書」的毛主席語錄來,說要協助「歐思邦同志」更好的跟他的新同志溝通,還即場引用了毛語錄中的一段話:"We must learn to do economic work from all who know how... but we must not pretend to know what we do not know."(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裝懂。)

  McDonnell拋下「紅寶書」及引用毛語錄立時引得國會譁然,哄堂大笑,連歐思邦這個對手也禁不住笑起來,還打趣的說「紅寶書」是簽名珍藏本,得多謝McDonnell。

  可惜,哄堂大笑之後的是英國朝野對McDonnell 亂拋書包幾乎一致惡評,保守黨人固然訕笑及搖頭嘆息。工黨不少高層及資深黨員同樣不以為然,拉長臉孔,只差沒有公開跟他劃清界線而已。

  事實上,McDonnell的確拋錯書包,而且是篇章、人物、時機都錯,以致招來全國罵聲。首先,人物錯的厲害。毛澤東在中共眼中無疑是祖師爺,內地仍有不少毛的死忠粉絲,但實際上絕大部份人包括最高領導習大大都只是把他放在神枱,不會隨便捧出,更不會再引用甚麼毛語錄,以免勾起大家對大躍進、文革的痛苦回憶。而在國際社會,毛澤東的聲名早已一落千丈,被大部份人視為獨裁者及暴君,引他作權威肯定沒有說服力又落伍。

  更糟的是,McDonnell想說的是經濟問題,是國家如何管理經濟。在這方面毛澤東的表現可說差得無以復加,他的大躍進、大煉鋼及人民公社經濟總路綫幾乎令中國經濟崩潰,還餓死了三千萬人。拿毛語錄質疑歐思邦不懂經濟顯然找錯了人。老實說,英國本身有多位經濟學大師,從Adam Smith到凱恩斯粒粒巨星,理論實戰比老毛在行得多,實在想不通McDonnell為何要找毛來幫忙。

  此外,McDonnell找的篇章也不大好。毛澤東文采風流,著作甚多,對歷史、世局的觀察有他獨到之處。真要引用毛的話,找他的「矛盾論」、「論十大關係」更有水平及說服力。

   說到時機同樣錯得厲害。英國人最是現實,眼見中國經濟實力飛躍,幾乎有用之不盡的人民幣資金,足以為英國帶來商機及投資,協助英國提振疲弱不堪的經濟。McDonnell 借毛的話質疑保守黨政府大力拉攏中國,吸納中國資金基本政策,要求政府保護國有資產,這不但跟英國商界、投資者甚至一般人的想法格格不入,並且令人覺得工黨「堅離地」,缺乏市場觸覺,不明國內及國際經濟形勢,變相證實工黨新領導層包括影子財相McDonnell及黨領袖 Jeremy Corbyn 天真幼稚,不食人間煙火。

  在西方大國中,英國人在私有化及出售「家産」方面最沒有包袱,只要價錢吸引,甚麼地標建築、品牌通通 for sale,眉頭也不皺一下。McDonnell 提出保護國有資產已不合民眾口味,還要引用把經濟搞得一團糟的老毛幫口,怎能不越幫越忙呢!

 

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

惡意

  對於陳淨心這類愛字輩的小人向來只有鄙視與鄙視,根本不值一提。只是時勢真的急劇變壞,這等小人不但繼續張牙舞爪,而且殺傷力越來越大,傷害的人越來越多,實在令人髮指。

  內地辦演唱會邀請香港歌手出席助興。像這樣的演唱會完全是一同歡樂、一同享受音樂的活動,沒有誰想過要把甚麼政治帶進音樂會,主辦單位也沒有要拿來當政治任務,只想請有水平的歌手出席。偏偏就有陳淨心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硬要把演唱會政治化,刻意把歌手盧凱曾支持中的事放大及炒作,逼主辦單位「做嘢」,結果盧小姐「被退出」了,另一位林二汶小姐同樣受牽連而不能參加。這位「搞屎棍」事後在微博宣稱勝利,還表明將會擴大打擊面,要算謝安琪支援中學生的舊帳。

  不認識盧凱及林二汶,倒聽過她們的歌聲。實在是出色的歌手,現場演出歌聲甜美渾厚,絕沒有「扯蝦」喘氣的情況,即使唱前輩歌手的名曲也毫不失禮,那個音樂節少了她們的演出肯定失色。

  只是,今次陳淨心的魔掌對她們肯定有打擊,也令她們的演藝事業蒙上陰影。希望兩位不要氣餒,不要被嚇倒,支持你們的大有人在。

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擊落俄國戰機背後的新仇舊恨


  土耳其空軍忽然「越級挑戰」擊落俄國戰機教不少人非常意外。畢竟兩國實力懸殊,俄軍又以攻擊「伊斯蘭國」的名義出兵,作為反對「伊斯蘭國」集團成員之一,土耳其看來沒有理由跟俄國過不去,更沒有理由只因為戰機侵犯領空就把它擊落,搞出軒然大波。

  究竟土耳其背後的真正意圖是甚麼,她是否替美國出手暫時仍未能弄清楚。不過,翻一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俄土關係向來不咬弦的多,當中耳其的「前世」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跟俄羅斯更是死敵,自十八世紀開始就不斷跟俄軍開戰,被俄國沙皇蠶食,失去大量領土及居民,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回教徒地區如高加索就是從鄂圖曼手上拿過來。

  John Darwin 的“Timerlane: 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s” 寫得很清楚,黑海直到十八世紀初仍是鄂圖曼帝國的內海,也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現稱伊斯坦堡)的屏障,令歐洲強國只能從山路崎嶇的巴爾幹半島進攻她,難度極大。但從十八世紀中開始,俄羅斯擊敗瑞典、波蘭及建立強權政府後便積極向東部、南部擴張,不斷滋擾、攻擊鄂圖曼帝國黑海北岸的領土,終於在一七七四年成功在黑海北岸建立根據地,再過幾年更把克里米亞半島吞併,把原屬鄂圖曼子民的韃靼人及其他回教徒變成俄國子民。此後,俄國對鄂圖曼的侵畧、威脅從未間斷。

  到一次大戰後,俄國變成共產蘇聯,鄂圖曼帝國瓦解,變成疆界少得多的現代土耳其。但蘇聯跟土耳其之間的緊張關係沒有完全消除,特別是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期間,土耳其成了防堵,控制蘇聯的重要棋子,既威脅蘇聯黑海地區這個「柔軟腹部」,又能監視黑海艦隊一舉一動。七十年代美國是否在土耳其部署新型導彈更成為美蘇重要齟齬。換言之,從歷史上,從地緣政治上來看,俄羅斯及土耳其從來矛盾多多,互相猜疑。有這樣的歷史及利益糾結,土耳其的做法就不算完全令人意外。

  另一方面作為對付「伊斯蘭國」的前線國家,土耳其對俄羅斯直接以軍機及導彈介入戰事充滿戒懼,認為此舉不但削弱土耳其在整個棋局的位置,更可能影響該國的安全。眾所周知,土耳其政府跟巴沙爾政權絕不友好。當叙利亞反對派群起反抗巴沙爾政權時,土耳其政府已開始暗中支持當中部份組織,希望他們能成功推翻巴沙爾政權。現在俄羅斯不但以軍力支持巴沙爾政權,還以轟炸「伊斯蘭國」為藉口空襲其他反政府力量包括受土耳其支持的組織,對土耳其而言,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實在令人厭煩。

  更可怕的是,俄國軍機在行動時一再飛近甚至進入土耳其領空,土耳其已因此多次傳召俄國大使抗議。對土耳其政府來說,俄國支持叙利亞巴沙爾政權已夠討厭,還以此為藉口侵擾土耳其的空域,視土耳其政府的抗議如無物。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土國總統埃爾多安志切爭取民心修憲擴權的考慮下,土耳其出手教訓懷疑入侵的俄國軍機就變得相當合理。

  當然,土耳其背後還有美國。若果美國強烈反對土耳其作回應,土耳其政府大概不敢造次。但美國政府早已對俄羅斯四處以軍機滋擾北約成員國感到不滿,有機會借他人之手教訓當然順水推舟。

  就在歷史情仇加地緣政治考慮下,土耳其跟俄國來了一次輕微的軍事衝突。新沙皇普京已公開表示再有類似攻擊必然報復,俄軍並決定在叙利亞境內部署新型防空導彈。究竟這是為了保護軍機還是作報復只有天曉得,但擦槍走火的危機肯定大增。

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Tree根的怨


  看了Tree在網媒的專訪,有點內幕,有點難得的感性,算是很可讀的文章。只是實在不認同他的投訴及所謂寃屈。

  Tree根說自己生不逢時,入政治的timing不好,令他失去了很多機會,遲遲才能入局進身立法會。根據他的說法,40年代或以前出生的一代好運。乘着政治體制開放,機會多,挑戰少,容易上位之餘更能長期保住位置,例如建制派的曾鈺成及民主派的李柱銘。像他這樣 560年代出生的一代卻困難重重,特別在親中陣營要論資排輩,總得讓前輩退下來才有位上;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卻總是隊尾,直到蔡素玉退下才騰出位置讓他在2012年首次晉身立法會,說來充滿酸溜溜的味道。

  對tree 根而言,這樣的「寃屈」可能很有道理。可在其他人眼中卻只覺荒謬可笑,完全是無病呻吟,享盡好處還不知足。老實說,以Tree根的能力、才具,能當個區議會已是莫大成就,能連續當24年區議員更是奇蹟及黨的照顧。要是沒有阿爺的「關愛」,有黨鐵票力撐,他早已失卻席位,根本不能留到2015年的今天才出局。

  至於能晉身立法會更是黨恩浩蕩。若果他單打獨鬥,不要說入立法會,隨時選舉保證金也被冲公。

  相對坐享鐵桶江山的Tree根,真正寃屈的政治人多的是。中西區那位莊榮輝先生四選不中,每次輸不過幾票到100票。還有今次輸三票的黎熙琳,還有在旺角老區拚了七年仍未達陣的劉俊業先生…

  跟這些努力拼搏卻因鐵票而跟議會無緣的人相比,Tree根有甚麼好抱怨的!

2015年11月25日星期三

擊落俄國戰機的計算

  若果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的事是在三十年前冷戰時代發生,這兩天股市就會大幅崩盤,油價會像火箭升空般飛升,東西柏林間的通道會封閉,蘇聯(俄國的前身)會有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甚至有可能在土耳其邊境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而美蘇之間的直線緊急聯絡電話會響過不停,希望能避免出現任何輕舉妄動引發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世界大戰(因為大戰勢必用上核彈來個同歸於盡)。

  還好,冷戰已經結束,俄羅斯的整體軍事外交實力只是當年蘇聯的殘餘影子,幾乎沒有任何ally,她的經濟實力更因為油價大跌及經濟制裁而受創,即時再進行大型軍事冒險力量有限。因此,她採取軍事行動向土耳其報復的機會不大,引發區域以至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極低。這也是為甚麼金融市場在稍稍震盪下回穩的主要原因。

  只是,不即時引發俄土軍事衝突絕不意味萬事大吉,實際上由「伊斯蘭國」及叙利亞亂局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快速上升,並且逐步從一場「代理人戰爭」(proxy war)走向各大國直接參與,大大增加了他們間擦槍走火的機會,隨時再出現戰機被擊落以至更嚴重的直接軍事衝突包括「誤炸」、「誤擊」等,令地區以至全球局勢更動盪。

  首先,今次土耳其以侵犯領空為理由擊落俄國戰機大有可能是土國政府的意思,美國沒有直接參與。但從美國總統奧巴馬事後的支持及美國軍方在土耳其的影響力而言,整個行動美國肯定一清二楚,並且沒有阻止土耳其的做法。簡單來說,美國也許沒有「協助及教唆」土耳其採取行動,但「隻眼開隻眼閉」(benign neglect)是肯定的了。

  美國的「縱容」基本上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要警告俄羅斯,她的軍事冒險包括在烏克蘭搞事及不時派軍機在北約成員國領空附近巡戈威嚇不是risk free的,有可能會遇上反擊,逼使普京節制一下他的強人姿態。另一方面則要表明,即使俄國直接介入叙利亞戰局也不能成為主導力量,不管在軍事、政治上都受到美國及她的盟友制約,不能胡來,更不可以指望死抱叙利亞的巴沙爾政權不放。

  而對羅斯總統普京來說,今次軍機被土耳其擊落比「伊斯蘭國」炸毀俄國客機嚴重得多,丟架得多。客機被炸可以推說是埃及保安不嚴,辦事不力,跟普京政府能力無關。但戰機被二流國家土耳其擊落卻形同被人家摑了一記耳光,對他的強人形像損害甚大。要知道普京的軍事冒險不單是為了重振俄國聲威及爭取國際影響力,更是要藉此穩住國內支持,沖淡國人對經濟不景及鐵腕統治的不滿。這一回俄國軍事介入叙利亞就是想彰顯國威把美國比下去。現在居然被美國的「小兄弟」土耳其出手教訓,普京顏面實在大大受損,無怪他以被人在背後插刀(a stab in the back)來形容事件。

  儘管普京不會也不可能因此而直接跟土耳其有軍事衝突,但有仇必報的普京為了面子及向國人交代肯定會搞一些小動作教訓土耳其及西方國家,包括製造一些意外、誤擊、誤炸,以示不會對戰機被擊落啞忍。現時,叙利亞、伊拉克上空充斥着各國戰機、無人機,俄國政府若有心報復,俄軍戰機跟美、法、土戰機發生衝突及擦槍走火的情況便大有可能,原來的亂局、亂戰將進一步惡化。

  至於今次戰機擊落事件最大的得益者肯定是「伊斯蘭國」。若果事件演化成大國間「鬼打鬼」的暗戰格局,他們短期內面對的軍事壓力便會大大減低,有機會爭取時間及空間復原。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受挫再一次說明所謂大國對「伊斯蘭國」其實一籌莫展,軍事行動傷害自己的機會比削弱「伊斯蘭國」大,令組織在爭取伊斯蘭以至各國死士方面更有吸引力,未來有條件及資源在各地發動更多襲擊。


開香檳?


  也許是被梁振英的粗暴與強權欺壓太久了,稍有一點點成功反擊建制如踢走tree 根就覺得額外興奮,大開香檳慶祝,實在覺得有點誇張又有點可憐。
  Tree根當然可鄙可笑。作為一個議員他實在是超低水平又惡俗,卻又渾身當權者的倨傲,真是要多不堪有多不堪。有不見經傳的政治素人把這樣的人擠出區議會在大快人心。
  可是,大家想清楚,Tree根輸了區議會席位他仍是立法會議員,還是港大校董,可以四處指指點點。民建聯輸了Tree根這一席還有近120席,仍是區議會第一大黨。更可怕的是,民建聯及區議會內還有大批 Tree 根水平的議員,少了一個還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想到這樣只覺開香還是太早了。
  從整體形勢看,今次區議會選舉表面上算是平手,實質上危機深重後患無窮。像Tree根、葛珮帆落敗對民建聯當然有點意外,但親中陣營進攻板斧之多及幾乎無堅不摧的威力其實非常可怕。民協是以地區工作、組織綿密起家的,歷來堅守傳統,手上的議席不容易丟失(要擴展則不容易)。這一回在工聯會強大攻勢下卻喪失了兩個長期擁有的議席,連主席馮檢基的麗閣區也在工聯小花及專責𠝹票的黃仲祺夾擊下失掉了。此外,民主黨在葵青的老巢被工聯會、民建聯強攻下開始瓦解,議席大減,連副主席尹兆堅的位子也保不住。
  從這樣的戰果看,只要下一個區議會選舉不再出現重大政治議題,親中政團大有能力進一步瓦解民主派的地盤,令他們的樁腳越來越少,越來越不穩。
  這可是教人標冷汗的事!

2015年11月24日星期二

習大大與胡耀邦


  據說,北京紀念胡耀邦百周年誕辰的官方悼念活動比90周年時規格高得多,習大大親率七位政治局常委出席,又發表重要講話。內地書店更把新版胡耀邦文選放在最當眼位置跟習大大的書平起平坐。

以中共的政治「語言」來看,習大大聯同常委們同場紀念胡耀邦當然表示對誕辰非常重視,也希望藉此向黨員及人民表明以胡為榜樣。可惜,習大大做的事跟胡耀邦當年做的相距太遠,甚至有本質上的分別,高調的悼念反映的只是偽善,反映的是中共高層越來越倒退沉淪

  胡耀邦之所以備受普通黨員、人民、知識分子愛戴有幾個重要原因,其一是真正廉潔兩袖清風;其二是真正開放進步,敢聽不同意見及讓各種想法交鋒;其三是真正尊重知識分子。他掌政的年頭雖然備受革命元老如鄧小平、陳雲、王震等干擾,但已可算是中共建政七十年來思想最開放的時代,真正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至於平反大量冤假錯,讓大批老幹部、知識分子從牛棚出來再為國家效力更是改革開放能大步向前的重要原因。

習大大上任不過三年,中國的思想言論狀況卻每況癒下,不但及不上胡耀邦當年,連江澤民、胡錦濤年代也比不上。大量敢言的知識分子不是入獄就是被禁聲,維權律師以「莫須有」罪名被捕、被撤銷執照,還大搞甚麼「尋釁滋事」、「議中央」等的奇怪罪名。總之,務求十四億人口徑一致,思想一律,發同一個中國夢。

  胡耀邦一生愛護知識分子,讓知識分子及人民講真話,講心話。習大大則一味打壓拘捕讀書人,要人民閉聽話。習高規格悼念胡耀邦根本不是尊敬胡,而是踐踏他!

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

區選「驚奇」的微言大義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有教人喜出望外的時刻如鍾樹根、葛珮帆被選民在「老巢」踢走;有教人惋惜的一幕如傘後新人以些微票數未能成功擊敗梁美芬;有令人驚愕的情境如多位資深議員在票夾擊下被擊敗。不過,今次選舉最大的感覺也許是surprise(驚奇),是選舉playbook的重寫,是專家的滿地眼鏡碎。

 

今次「十一月驚奇」最矚目自然是鍾樹根及葛珮帆兩位民建聯大將落馬。前者的對手是沒有甚麼選舉經驗及地區政績的雨傘運動義工徐子見,他決定參選主要是不想讓鍾樹根自動當選。即使到選前一、兩天民建聯方面發出告急訊息,也沒有人認為鍾樹根會在根據地落馬。誰知在選民洶湧投票下,徐子見創造了奇蹟,以超過一百票的優勢擊敗這位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民建聯議員。

 

除了民建聯大將落敗的surprise外,多位三番四次連任的資深區議員(包括建制及泛民)如陳樹英、黃澤標等同遇滑鐵盧,而政治素人、政黨新丁則全面冒起,成功進佔議會同樣教人愕然,並令區議會選舉只重地區工作及深化社區關係的傳統智慧被打破,大部份被視為safe seats的都不再安全,任何不可思議的選舉結果都可以出現。這不是把過往區選的策略或play book來個徹底顛覆改變嗎?

●新生政治人物成贏家

應該看到,今次區選出現顛覆性結果其實發出了三個重要的訊息。第一,政治新生力量的興起及世代更替速度加快。從整體選舉結果來看,泛民與建制之間沒有明顯勝負,議席比例及政治版圖改變不算大,不像○三年那樣來個泛民一面倒大勝。真要數贏家的話,肯定是雨傘運動後冒出的新生政治人物。其中多個傘後組織有了零的突破,成功擊敗多位建制派資深「地膽」。政黨特別是泛民政黨同樣看到新人冒起,有的重奪失去的議席,有的打敗實力甚強的現任議員。以民主黨為例,要不是新生代取得較好成績補回資深議員失落的席位,該黨的地區實力肯定大挫。

 

另一方面,政治新人大量參與也令選戰更激烈,可以鼓動更多選民站出來投票,令不少選區出現六成以上的超高投票率,催生各個不可思議的結果。由此可見,選民在今屆區議會積極利用手上的一票加快整頓香港政壇,加速新老交替。

 

其次,今屆區議會選舉結果也反映市民、選民對現時政治建制(political establishment)有深重的不滿,只要有機會就會用手上的一票提出抗議,教訓專橫的建制派,甚至能克服鐵票效應。以擊敗民建聯葛珮帆的工黨新秀葉榮為例,他今次出選主打的不僅是地區服務成績或民生議題,更是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守護香港不被濫權的特區政府及建制派扭曲,是要告訴大家人人都可以像「英雄輝」(港隊門將葉鴻輝)守護香港的大門。結果,葉榮這個知名度不高的候選人一舉擊敗有大量鐵票作後盾的葛珮帆,成功當選。

●人人可做「英雄輝」守護香港

除了葉榮以外,傘後組織成員大部份在區選中取得良好成績,總共得到七萬多票,成為重要政治勢力。這些傘後組織成員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對梁振英政府的不滿,就是對政治建制及現狀的不滿及憤怒。他們票數爆升清楚反映,不滿、反對特區政府管治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多,梁振英政府的管治危機正變得越來越深重。

 

當然,「十一月驚奇」最重要是展示了民主選舉的可愛,是展現了真普選的可貴。只要讓選民真正有選擇,只要選舉沒有受到不合理規限,任何出人意料的結果都可以出現,任何人都可以變成「英雄輝」,任何候選人都可以勝可以敗,誰都沒有百分百保證。這不正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真諦嗎?可惜,香港只有最底層的地區選舉才是真普選,立法會已是扭曲了的制度,特首普選更是鏡花水月。

 

請緊記,只有像北韓那樣的偽選舉才會是一場完全沒有驚喜的選舉。

在中東地區抽身才是反恐出路


初看《Imperial Hubris: Why the West Is Losing the War on Terror》時還不知道作者是誰,因為封面標說的作者是「佚名」(Anonymous)。後來陸續有消息披露作者是前CIA資深情報人員Michael Scheuer,1996-99年期間他曾擔任追緝拉登小組組長。2007年時,拉登更曾發表聲明透露自己也有看《Imperial Hubris》,並指西方政府及人民若想知道為何反恐戰徒勞無功更應仔細閱讀Scheuer的大作。
 拉登公開推薦這本書是因為真的認同內容還是因為作者對他及阿蓋達的描述相當正面(認為他們進退有度把美國弄的暈頭轉向),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即使沒有拉登加持,《Imperial Hubris》本身也非常暢銷及富爭議性,引發不少話題及風波,其中有幾點在十一年後巴黎發生血腥恐襲後依然很值得認真想想。
  第一,Scheuer 認為美國應該放棄介入中東事務,因為這個地區除了石油以外不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不影響美國的國家安全,根本不必勞師遠征,虛耗大量人力物力,應任由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教派勢力自己打生打死好。Michael Scheuer強調,他不是主張美國倒退回十九世紀的孤立狀態,也不是想美國切斷跟其他國家的經貿投資關係及人文交往,他反對的是美國政界、情報界不少人把推動西方式民主自由變成美國的使命及任務,甚至要以武力把這些價值強加在其他國家頭上,令美國平白無辜肩負不必要的政治責任,於人無益,於己有害,他相信美國做回本份搞掂自己才最合算。Scheuer 在書中還帶點無情的說,假若胡圖族人執意要殺害圖西族人,假若以色列人跟巴勒斯坦人鐵定心腸不想和平共存,美國不管做甚麼也阻止不了,不如索性撒手不管更好。
  Scheuer這個觀點不少人當然不以為然。但想一想又不能說全無道理。以「伊斯蘭國」崛起為例,組織本身是遜尼派的極端分支,他們對其他伊斯蘭教派及身處中東的其他宗教團體的仇恨遠大於西方國家,要不是西方大國插手中東,在教派之間亂搞平衡,情況不會越來越壞,恐怖組織不會越來越恐怖。美國在推倒薩達姆後鋭意扶植什葉派教徒,令原本掌權的遜尼派心有不忿,於是一面倒投向「伊斯蘭國」,結果釀成今天的大禍。假若美國能放手不再介入中東事務,教派、種族間過千年的內鬥將便有可能局限在本區,其他地方受的威脅因而大減。
   另一個爭議點是Scheuer 認為美國的反恐戰爭名不符實,自欺欺人,因為美國官民根本沒有真正視反恐為一場戰爭,更沒有在政治、經濟及心理上作準備。對Scheuer 來說,戰爭自然得犧牲,政府也該用盡各種手段全面打擊敵人。但從911後的反恐戰爭卻從一開始就以避免美軍死傷為主,美國朝野及國民幾乎希望可以無痛完成任務。不管戰略設計或及新聞焦點都放在美軍死傷多少上,再以此論成敗。結果,所謂反恐戰爭變得綁手綁腳,美國政府及人民不敢也不肯全力以赴,於是反恐戰越拖越長,甚至變成無了期的拉鋸戰,令美軍無法全面撤出阿富汗、伊拉克。
  今次巴黎恐襲後,法國同樣稱自己陷身戰爭,並揚言要全力打擊「伊斯蘭國」。只是,正如Scheuer所言,戰爭是要付出代價及犧牲的,軍人不免死傷,國民日常生活也將受影響。法國政府及民眾若沒有實質及心理準備打仗,她的反恐戰同樣大有可能變成拉鋸戰或「泥漿混戰」。
  《Imperial Hubris》是2004年出版的書,當時阿蓋達及拉登仍是美國頭號敵人,也被視為世界最可怕的恐怖組織。十一年後,「伊斯蘭國」取代了阿蓋達成為西方心腹大患,但Scheuer 
對反恐戰提出的批評今天看來仍管用。更有趣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雖沒有推薦Scheuer的書,但在中東政策上卻有意無意吸納了他的建議,包括減少倚賴中東石油,不再輕言軍事介入中東(派地面部隊)等。要是奧巴馬繼續傾向Scheuer 的看法,那法國即使想組成多國聯盟對付「伊斯蘭國」也將會徒勞無功。

延伸閱讀:Imperial Hubris: Why the West is losing the war on Terror, Annonymous, Brassey's Inc., 2004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

法、美、俄三國同盟?


  巴黎發生恐襲一個星期,法國總統奧朗德的反擊行動一浪接一浪,先是從本星期開始接連大舉空襲「伊斯蘭國」,然後是派出唯一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戴高樂號」到地中海加入空襲行動。到前兩天,奧朗德罕有的在國民議會兩院發表演說,宣佈修改憲法加強權力對付恐怖份子,又延長緊急狀態令三個月。到下星期,他更會先後到美國及俄羅斯成立,推動各方協調對「伊斯蘭國」策略,甚至採取聯合行動。

  以反擊的力度及陣勢來看,法國的做法頗有點當年911後小布殊政府的影子。以投入的軍力計當然及不上,但從反應與速度來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爭取美俄及共他國家合作對付「伊斯蘭國」更充滿當年進軍伊拉克前美國成立"Coalition of  the Willing"的味道。

  從外交上來看,奧朗德的策略有一定合理性,各方在對抗「伊斯蘭國」上也有一些共同利益,只是coalition 最終成事的機會不大。

  當年小布殊進軍伊拉克前組成 coalition 主要是一種外交姿態,仿效父親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組成反同盟,以確立行動的正當性。實質上對小布殊而言,不管有沒有或有多少其他國家願意參加coalition,美國都會堅持出兵,也有能力獨自行動,打跨薩達姆政權。法國的情況不一樣。儘管在歐盟中她的軍事實力最強,但多年削減軍費加上在非洲執行多個軍事任務已令法軍捉襟見肘,要在中東地區採取大型軍事行動實在力有不逮,也沒有基地、補給支持。換言之,奧朗德不可能像小布殊那樣說戰就戰,他必需爭取其他軍事大國特別是美、俄支持才能採取行動。在形勢比人強下,奧朗德討價還價的能力甚弱,也提不出甚麼促成合作的有利條件包括錢、軍隊、情報,令成事的難度大增。  

  重要的是美、俄在中東特別是叙利亞問題上各有懷抱,不易有實質合作,更不可能在軍事上採取聯合行動。首先,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對俄國佔領克里米亞半島及在烏克蘭東部繼續搞事仍然心懷戒懼,不但堅持經濟制裁,更認定俄羅斯的軍事侵略對歐洲的威脅更大,對美國的地緣利益損害更大。法國受「伊斯蘭國」恐襲雖然及值得同情,但跟擁有核彈、先進戰機及軍事技術的俄羅斯相比,不是同一檔子的事。要美國為了法國改變現有的制裁及圍堵俄國政策實在不容易,奧朗德得到的頂多是同情、慰問或姿態上的支持,組成聯軍或採取聯合軍事行動肯定不是option。

 此外,奧巴馬政府一直堅持從中東逐步抽身的政策,即使伊拉克較早時被「伊斯蘭國」兵臨巴格達也不肯改變初衷,頂多派出更多戰機進行空襲而已。叙利亞及「伊斯蘭國」是比伊拉克更難纏的對手,要找到「敵人」已不容易,奧巴馬政府更不可能因在法國的恐襲而改變抽身的政策,再次投入地面部隊。

  俄羅斯同樣是「伊斯蘭國」受害國(客機被炸有200多名俄國公民死亡),她也許較有意願合作。但國際油價低處未算低,經濟制裁又令俄國經濟雪上加霜,要俄羅斯在叙利亞加碼派兵有實質困難。唯一可能是法國能落實解除對俄經濟制裁作交換,可法國根本沒有能力拿出這樣的交換條件。

  在美國無意,俄國無着數的情況下,奧朗德的努力奔走大概不會有甚麼實質成果,「三國同盟」對付「伊斯蘭國」只是鏡花水月。

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

只懂鬥香港不敢撐香港的梁振英


當特區政府高層實在難堪及窩囊。他們絕大部份在梁振英的「淫威」下連表態支持香港足球代表隊也不敢,連說句「撐港隊」的話也不能,即使民望最高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也只能左閃右避模稜兩可的來一句港中兩隊都支持,說了等於白說。結果,香港隊踢出爭氣波,清脆有力的回應了賽前內地球員、球迷對港隊的輕蔑及質疑,為廣大香港市民送來一份久違的興奮及團結,讓市民開了一個比嘉年華會更開心激動的慶典,可以大喊香港勁揪。而從梁振英到高永文等一眾主要官員則成了局外人,一切興奮、歡呼、驕傲與他們無關!

 

其實,今次「港中大戰」前前後後的各種姿態正好反映了梁振英三年多以來施政的特點:那就是千方百計猜想、迎合、遷就北京當權者及它的駐港機構,對香港人的想法、感覺毫不重視,跟香港人離心離德。而當中港雙方有矛盾、分歧、競爭時,這個政府首先考慮的是北大人的想法及顧慮而不是港人的憂慮,甚至連為香港、港人說句打氣話、公道話也不敢。

 

就像今次香港跟中國同組競爭世界盃出線席位。香港隊在事前被一致看淡的情況下打出佳績,特別較早前在中國隊主場時逼和對手,令港隊保持出線的一絲機會。星期二晚上香港隊主場對中國成了港隊能否出線的關鍵,若果落敗便會提早出局,下屆請早。

  

●官員心思向着北大人

在這背水一戰的情況下,香港市民不管是球迷非球迷都肯定撐港隊,希望香港隊再創佳績,打和或甚至打敗中國隊。賽前幾天隨便看看網上報上街上的反應如何一面倒撐港隊就不難明白這民心民情。誰知梁振英及他的團隊仍支吾以對,其中梁振英多次被記者追問下也不肯不敢表態,推說在菲律賓看不到球賽。其他人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則以語言偽術遮掩自己的窩囊,說甚麼支持香港隊打一場精采比賽,連一句正經撐港隊的話也說不出來,也不敢說,這些官員不但完全跟市民脫節,他們的心思更明顯是向着北大人而不是香港人。


當然,今次「港中大戰」只是梁振英及他的團隊不撐港人的最新鮮例子,去年的雨傘運動及政改同樣清楚不過。誰都知道,市民對民主的訴求及期望早已存在,過去幾十年來用盡各種和平理性的方法表達訴求,努力爭取,即使遇上一次又一次挫折也沒有放棄,依然在堅持。到去年市民終於忍無可忍,採取非暴力佔領運動,希望透過個人犧牲迫使北京當權者及政府面對政制死結,及時落實真普選。梁振英及他的團隊若果撐香港、撐港人,理應積極回應市民的訴求,努力游說北京改變錯誤僵化的政策,開放提名程序落實真正的特首普選,並為立法會普選作準備。

 

可是,梁振英及他的團隊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同樣選擇站在北大人的一方,不但視市民的民主訴求如無物,更視市民的民主抗爭包括雨傘運動為「動亂」,派出大批警察以暴力一次又一次鎮壓,把年輕學生及市民打得頭破血流,有些殺紅了眼的執法者還把市民拉到暗角拳打腳踢,目無法紀法治。

 

●「欣賞香港」只是睜眼說謊

到雨傘運動後,梁振英政府還要來個秋後算賬,不但大肆對參與運動的人提出檢控,更開展對學術界、大學的整治,肆意插手大學事務,干預大學自主權。近大半年來的港大風波就是這種鬥香港而不是撐香港的產物。

 

最好笑及荒謬的是,這個政府近期還好意思搞一個甚麼「欣賞香港」的運動,說要鼓勵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欣賞香港的各種好處,appreciate香港的成就。香港當然有不少優點、好處、成就值得欣賞及appreciate,單單是香港足球隊在星期二的表現已教市民拍爛手掌,香港郊野公園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自然遺產。可梁振英政府連港隊也不肯撐,連郊野公園也要鏟平建屋,他們的「欣賞香港」運動實在連虛情假意也說不上,簡直就是睜眼說謊!

 

只能說,梁振英懂得做的是鬥香港,不是appreciate香港,更不是撐香港。

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

興奮


「港中大戰」到最後十五分鐘肉緊得朋友跟我說話也聽不到,拳頭不自覺握緊,生怕整場的努力給一個漏洞推翻。補時階段中國隊那記頭槌差點絕殺港隊更令我的心揪動。還好,門柱比某牌子的啤酒更像我們的真正朋友,總是把球彈出而不是彈入,讓我們有驚無險,成功保住和局。球證吹哨子完場的一刻,禁不住振臂高呼「好波」,興奮得忘了形。

  打成平手不能說沒有些運氣成份,中國隊多次攻門中楣中柱,有一回皮球還看似過了白界,他們無法取勝算是欠點。不過,香港隊絕不是毫無還擊之力,港隊球員進攻也有失運的時候。麥基頭槌中楣固然不值,完半場前另一記頭槌僅高出網頂同樣有點運氣不足。到下半場中國隊門將接球甩手於衝撞間港隊球員更把球送進網窩,可惜被球證吹罰,入球不算數。要是在英超或歐洲頂級聯賽,這樣的衝撞是否吹罰肯定在兩可之間,只要球證手一點,入球就會成真,港隊便能在主場勝出。

  可以說,前晚的「港中大戰」是真正的大戰,不是一面倒的攻防,香港絕對有還擊之力。單是這一點已教人興奮及另眼相看。

 和波後也許香港、中國都不能出線。但這不要緊,重要的是重建了港隊,也重建了市民對港隊的支持。下一仗對卡塔爾,誰說我們不可以再逼,爭取跟其他隊伍成為最佳第二名出線下一圈呢?經過近幾場賽事,我們可以對香港隊有期望了。

2015年11月17日星期二

虛偽


   政府忽然搞出一個甚麼「欣賞香港」運動,說是要治療政改引起的社會撕裂及傷痛,希望市民特別是年青人學懂欣賞香港的好處。主事的林鄭月娥女士說,當前香港充斥擔心以至灰心的情緒,所以希望大家「做D野」。

  為香港「做D野」沒有人反對,修補政改產生的分化與裂痕更是早該做的事,現在才出手已有點太遲。可惜,林鄭昨天公佈的這個「欣賞香港」運動只能說「要橋橋」,「要魄力魄力」,不是門面功夫就是把原來的舊招冷飯翻炒一下,根本看不到做了些甚麼。例如兩大主題公園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送出萬張免費票,讓弱勢社群、低下層兒童入園遊玩,這誰也不會反對。可這些主題公園其實每年都有類似的慈善活動,會派飛招呼長者或有特殊需要的市民入場。再多拿一些免費飛不過新瓶舊酒,絲毫看不到跟「欣賞香港」有甚麼關係,更不要說修補社會傷痕。

至於其他甚麼馬拉松嘉年華會、展會免費入場的吸引力更是成,搞了也不會太受歡迎。弄得不好還可能變成建制派的禁臠,令他們在蛇齋餅糭以外有更多東西可派,反而加深各方矛盾。

  其實,香港值得欣賞事物很多,郊野公園固然珍貴,自由、法治及有規有矩等核心價值更傲視全中國。可梁振英為首的特區政府卻一直帶頭踐踏破壞這些最值得欣賞的東西,剷平郊野公園建屋,肆意干擾大學自主就是政府的代表作。現在他們反過來要大家學習「欣賞香港」,這不是太虛偽了嗎?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血腥星期五」的後遺症


  伊斯蘭國(ISIS)果然是比阿蓋達難纏的對手。它根本沒有任何政治及常規可言,有的只是最簡單、最保守的教義及復仇之心。任何跟他們教義不同的人固然該死,任何跟他們作對的人也得死。巴黎的「血腥星期五」大概就是報復法國政府堅持派軍機參與空襲伊斯蘭國,要讓法國人明白「伊斯蘭國」同樣可以在法國本土最大城市發動襲擊,做成大量平民死傷,伊斯蘭國的「殺傷力」不會比法國這個大國小。

若把先前俄羅斯客機在埃及被炸毀的事件同樣算在伊斯蘭國頭上,那它在短短兩個星期內已先後出手「教訓」法、俄兩個大國,它的「爛打」與「有仇必報」決心實在不能小覷。

  按這樣的邏輯,伊斯蘭國下一個襲擊的目標大有可能是領頭空襲它的美國。美國政府可得要小心在意。因為「伊斯蘭國」死士不少,每一個都有必死的決心,混在人群中發動襲擊不容易被發現,採取的襲擊方式也常有變化,保安部門不易捉摸,更不易提防,未來幾個星期包括聖誕新年假期都可能是高危的日子。

  短期來看,要對付「伊斯蘭國」不容易。在叙利亞及伊拉克,他們在軍事上雖受到一些挫折,失掉了一些城鎮,甚至重要成員「聖戰約翰」也可能被殺。但他們本來就是四處流竄的組織,沒有堅守某城市或根據地的需要,也不在意版圖大些小些,只要繼續有資金及死士流入就能維持運作,不會被殲滅。美、俄、法的空襲固然動不了他們,即使派出地面部隊也無補於事,因為根本不知道敵人在那裏。至於找其他武裝力量或巴沙爾政權圍剿同樣不會有效。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十多年來不斷被美軍、阿富汗政府軍圍攻,但始終保持一定實力,沒有被消滅,近一年來甚至有死灰復燃之勢,可直接挑戰阿富汗政府軍。由此可見,找代理人出手從來不是有效軍事棋子,這些代理人主要為自己打算,把經濟援助、軍援放進自己口袋,只花少部份力氣跟對手作戰,更不會傾盡全力一博以免自身招致巨大損失。有這樣的盤算及限制,不管是庫爾德遊擊隊、伊拉克政府軍以至叙利亞境內的其他反抗軍也不會全力跟「伊斯蘭國」一戰,令這個恐怖組織長期保有迴旋空間。

  無法在伊斯蘭國的根據地叙利亞殲滅它,要防堵他們的行動及襲擊更是不可能的任務。跟阿蓋達一樣,伊斯蘭國同樣招募不同國家的伊斯蘭極端分子成為死士。只是它比阿蓋達似乎更有效,更能吸引心懷不滿的西方國民包括年青人及婦女參加,目前已知的就有不少英、美、法、俄、車臣人投身「死士」行列。只要他們沒有刑事往績或襲擊的「往績」,保安當局不容易懷疑到他們頭上,令他們很容易穿透出入境檢查,成功回到歐洲各國或美國,潛伏一會再發動攻擊。

  另一方面,由於今次血洗巴黎的巨大實質及心理震盪,法國以至歐洲民情難免受到重大影響,令他們對社會安全安定更關注,對新移民、北非、中東難民更提防,甚至可能令他們成為被針對的目標。一些力主排外的政團如法國國民陣線的支持度則肯定上升,其他國家反對新移民、難民的聲浪同樣會大增,可以預期,歐洲短期內即使不變成Fortress Europe也肯定傾向自保,而不同種族宗教社群的矛盾將更惹火、更撕裂歐洲社會。

2015年11月15日星期日

要向「伊斯蘭國」這人類公敵宣戰


上星期五巴黎血腥恐襲過後,全球各地大城市的地標建築物不管是美國國會山莊、澳洲悉尼歌劇院、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都換上藍、白、紅的「外衣」,以示跟法國人民團結在一起,以示支持受到血腥恐怖襲擊的巴黎市民,以示跟巴黎人、法國人並肩站在一起,無懼挑戰。

  其實,藍白紅三色代表的不僅是法國國旗,更是大革命的標記,更是自由、平等、博愛(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這些普世價值的象徵。上星期五「伊斯蘭國」在巴黎發動的血腥襲不單是對法國的攻擊,更是向普世價值的挑戰及踐踏,世界各地亮起三色光芒,正是要表明我們站在普世價值的一方,抗拒反對一切野蠻、仇恨與歹毒。

  是的,十一月十三日在巴黎的血腥屠殺展現的只有野蠻、仇恨與歹毒,沒有任何理由可言,很難相信是人類的所為。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恐襲後所言:"There cannot be justification, religious or human. It's inhuman"(沒有任何宗教或其他理由可以合理化今次襲擊,這完全是泯滅人性的事)。可是,偏偏有這樣一小撮人執意倒退到泯滅人性的野蠻境界,執意對手無寸鐵毫無攻擊力或侵略性的平民百姓來個大屠殺,而且是不殺掉所有人不甘心不停手的冷血狀態。若果我們不跟法國人民站在一起,不高舉三色旗背後的普世價值,我們就變相在縱容泯滅人性的攻擊,變相默許殘殺無辜平民的暴行。

  然而,高舉三色旗幟只是象徵,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再不能輕視「伊斯蘭國」這個人類公敵,必需聯合一切力量圍堵、圍剿它,把這一小撮喪心病狂跟人類文明為敵的傢伙消滅。說「伊斯蘭國」是人類公敵絕對沒有跨大,這伙流氓、土匪乘叙利亞、伊拉克內亂崛起,再借宗教偽裝壯大,吸引不同地方心懷不滿的人加入,正逐漸成為破壞中東地區以至全球穩定安全的邪惡勢力,比阿蓋達可怕,比所謂流氓國家如北韓等更可怕,國際社會包括回教世界實在沒有理由再不合作剷除這股不受控的邪惡力量。

  事實上在發動今次巴黎襲擊以前,「伊斯蘭國」的冷血兇手們已沾滿了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人士的鮮血,英國、美國、日本、其他歐洲人質一一死在他們手中,庫爾德族人、基督徒、什葉派回教徒、叙利亞境內的少數民族、婦女等同樣避不過他們毒手。新近還加上俄國客機上的二百多個無辜乘客。可以說,阿了「伊斯蘭國」自己的死忠戰士外,其他人都隨時成為他們的仇殺對像。

  不僅殺傷人命,這伙惡棍歹徒還肆意破壞歷史文明遺產。在叙利亞屹立幾千年的古城古蹟包括帕米拉古城、凱旋門都被「伊斯蘭國」炸毀,負責保育的考古學家則遭到殘暴殺害。換言之,他們眼中沒有文明沒有文化,只有暴力,只有你死我活,只想把人類社會帶回頹垣敗瓦年代。像這樣敵視人類及人類文明的惡徒,實在人人得而誅之。

  要組建像當年反薩達姆、反阿蓋達的政治同盟不容易,各方面都有不同政治及利益計算,特別是回教世界內部教派、黨派林立,各有懷抱,要爭取他們合作不容易。此外,美、俄兩國在叙利亞想法及部署也有不同,要協調合作並非易事。但是,不管對回教那一個宗派而言,「伊斯蘭國」絕不是甚麼可以結盟的力量,而是「蝗蟲」之類的盜匪,抽取資源人力壯大自己後就會反過來對付「盟友」,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伊斯蘭國」的存在及壯大對伊斯蘭教及教徒是一種污蔑,損害形像之餘更令伊斯蘭教徒成為眾矢之的,在不同地方動輒得咎,這個組織實在是伊斯蘭教的罪人!

  至於美俄在中東包括叙利亞的整體戰略利益雖有分歧,但面對「伊斯蘭國」威脅卻無二樣。若果兩國能協調一個共同陣線,調動區內不同力量全力圍剿「伊斯蘭國」,切斷它的資金、人力來源,「伊斯蘭國」便會逐步萎縮,不能再把魔掌伸向其他地方。但若果國際社會包括各回教國家不聯手圍剿「伊斯蘭國」,它將會繼續坐大,發動更多攻擊,像上周五那樣的血洗巴黎慘劇將有可能在其他大城市出現!

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

昂山素姬不要怕「垂簾聽政」


  已故南非總統曼德拉為打破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畢生奮鬥,當中有近二十年被囚禁在Robben Island,沒有了名字,只剩下466/64這個囚號。在黑暗歲月中,曼德拉沒有讓自己idle,而是不斷反思檢討自己及非洲人國民大會的鬥爭策略、工作、前景。在他沒有發表的自傳手稿中,曼德拉留下了這番話提醒自己及戰友:

Only armchair politicians are immune from making mistakes. Errors are inherent in political action. Those who are in the centre of political struggle, who have to deal with practical and pressing problems, are afforded little time for reflection and no precedents to guide them and are bound to slip so many times. But in due course, and provided they are flexible and prepared to examine their work self critically, they will acquire the necessary experience and foresight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avoid the ordinary pitfalls and pick out their way ahead amidst the throb of events” (大意是只有空想者才不會犯錯,政治家在現實政治角力考量中免不了有錯誤瑕疵,重要的是從過失中學習及調整)

  此時此刻,曼德拉這番話也許是對緬甸民主勇士昂山素姬最大的鼓舞及提醒,可以緩她的不安與猶疑。常覺得昂山素姬跟曼德拉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他們為了爭取民眾、民族的解放,為了打敗專權者付出了沉重代價,曼德拉坐牢四分一世紀,昂山素姬被軟禁也超過二十年。可兩人經歷嚴苛的鬥爭後想做的不是報復或清算,而是寬恕、包容及重新出發。曼德拉想打造 rainbow nation(多元種族國家),昂山素姬想建立的是開放民主及民族共融的新緬甸。

  更重要的是,兩人都是真正的政治家,不會只懂站在道德高地或神壇,有需要時也願意折衷妥協,不讓國家走進死胡同。曼德拉讓白人分享權力,昂山素姬願意接受不完美的政制及選舉(軍人有25%當然議席)。

  當然,曼德拉是先行者,九十年代初他從革命領袖變身國家領袖,從在外面指點批評的人變成管治的人。借用已成cliche的說法就是逐步從神壇走向凡間,光環越來越少,犯錯越來越多。經濟搞不好是你的錯,黑人生活沒明顯改善是你的錯,種族矛盾不息是你的錯,甚至南非能否贏到球世界盃也是你的責任。這樣的時刻若果只顧自己的光環,只擔心出錯損折名聲,不敢作爭議性的決定,不敢按理念而行,便可能一事無成,平白錯失了讓國家脫胎換骨的機會。曼德拉沒有迴避,他把國家人民的福祉放在個人名聲上,成功讓南非從少數白人政府過渡到全民政府。

  二十多年後,昂山素姬要踏上同樣的路。根據最新點票結果,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取得大勝已是既成事實,剩下的只是勝多少的問題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昂山素姬按憲法雖不能當上總統,但她作為黨領袖實際上擁有最大的權力。她當前該做的不是畏首畏尾擔心人家說她垂簾聽政,而是真正抓好權力,按全國民主聯盟的政綱及承諾推動國家改革,推動國家進步。

  事實上在大選後,她已是唯一具合法性的領袖,選民實質上給了她形同總統的權力,她不能也不應該為了不合理的憲法規定而讓大權旁落,或任由管治權變得不清不楚,令政府變成無人駕駛。這樣的混亂不但對她及全國民主聯盟不利,對緬甸的前途也不利。當前緬甸需要大步向前及跟過去的專權、落後說再見,只有昂山素姬有這樣的能力及號召力。當然,這樣做引來的非議責難不少,即使向來力捧她的外國傳媒也不會對她客氣。

  但正如曼德拉所言,不要做一個armchair政治家。這個時候昂山素姬需要的是當仁不讓,勇於抓住、行使選民的授權,不要怕犯錯或碰釘,否則便可能錯過歷史的機遇。

2015年11月13日星期五

女權之聲


  「女權之聲」是齣很有心、很合時的電影,經歷過去年「雨傘運動」的人,想培養一點歷史縱深感觸的人,都該抽時間看看。

  英國婦女爭取平等投票權、參政權不是久遠的事,不過一百年多一點。大家從書上、文字上回頭看這段歷史,很容易會有種誤解,以為英國政府及當權的男人順應歷史潮流,逐步開放了投票權,沒有甚麼hiccups。實情是,英國當權者(男人) 跟其他當權者一樣 ,不會輕易放棄手上的特權,不會隨便答應放權的要求,即使對同為Anglo-Saxons 又弱不禁風的女流也不會有異,專政鐵拳、棍棒還是照樣下來。看了電影大家就更明白爭取平等投票權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我們的「雨傘運動」其實跟當年英國婦女爭取投票權的鬥爭脈相乘,也面對同樣的困難。

  當然,透過電影你也清楚看到英國今天的文明同樣不是一蹴即致的,他們也不是天生優越,所有的進步都是無名英雄/英雌流血抗爭的結果。過程中,那些英國政客或政治明星的咀臉不比現今的專權者好多少,一樣動用秘密警察監視搜捕,一樣以「莫須有」罪名拘捕活躍份子,一樣以Law and order的偽裝保護男人的特權。生活在百年前英國的婦女在父權、男權陰影下吃的苦頭不會比現在的專制國家少。

  看過電影就更明白,民主不是賜予的,不管在英國、在香港,不管一百年前還是現在都一樣。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開發郊野公園建屋的荒謬


梁振英果然是個以鬥爭、分化為樂的人,那些挑撥離間撥一派鬥一派的基因深植體內,有甚麼新事物或議題出現他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把問題兩極化,分黨分派,令議題可以發酵成新的鬥爭,即使是友好、「恩師」的提議也不例外。

 

說前特首董建華是梁振英的恩師肯定沒有誇大。要不是他在上屆特首選舉中力挺他,要不是董建華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北京領導層中替梁振英說好話,他根本不可能當上特首,也可能在搞出一個個危機後中途落馬。好了,由董建華牽頭成立,為了撐梁振英的「團結香港基金」前兩天發表報告,提出新的資助房屋政策協助市民置業,並建議各種方法例如開發部份郊野公園以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藉以提升市民置業比例至八成及穩定社會。董建華智囊團的建議是否合理可行市民當然可以討論,但梁振英知道建議後的反應是:郊野公園和住宅用地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還說,開發郊野公園土地建屋可以免補地價售予年輕人,協助他們上車。顯而易見,梁振英第一時間是把開發郊野公園問題變成為了解決年輕人的上車需要,把整體利益跟青年的利益對立起來,一派非此即彼有你冇我的態勢。這不是在搞分化、搞對抗又是甚麼?   

 


■仿星建組屋圖穩定社會

其實,不管是「團結香港基金」的八成市民置業計劃還是梁振英的開發郊野公園協助年輕人置業都是想模仿新加坡模式,以為「居者有其屋」就可以建造一個人人有份的社會,就可以穩定社會,減少矛盾。只是,他們都不了解或選擇不了解新加坡的歷史發展,也不明白香港的情況,只能提出一廂情願及長期損害香港的計劃,是典型的「斷錯症落錯藥」。

 

董建華、梁振英以至一眾親中紅人把新加坡社會穩定說成是房屋政策之功實在是一知半解,也有點小覷新加坡人。稍為翻一下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著作,看看有關建國初期的描述就知道,新加坡建立國民認同及身份,打造一個人人有份的社會其實做了大量各方面的工作,包括推動經濟成長、大建組屋、以福利讓民眾分享繁榮成果、服兵役等。同樣重要的是新加坡人民從建國開始就是自己地方的主人。可以參與決定國家的政策,可以投票選擇自己的政府。儘管外國對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不太認同,但這是新加坡人的選擇。換言之,新加坡人從政治、經濟、社會都有自己的stake,都有自己的份兒,他們自然加倍愛惜,自然能保持穩定。

■借青年之名毀香港生態

香港卻不一樣。房屋或土地資源的嚴重不均只是近年社會分化及矛盾不斷擴大的其中一個原因。整體社會的流動停滯,向上流動的途徑閉塞,各種經濟特權叢生是另一個大問題。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政治體制從來不讓市民有當家作主的機會及感覺,多數人的意見或想法到了政府及議會都變成了少數,689票選出的特首大權獨攬,可以肆意任用能力操守欠佳的人,誰也約制不了。「零票當選」的議員陳健波可以手握財委會主席大權,粗暴通過政府撥款申請,視其他議員及民意如無物,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對普選產生的議員來個「票債票償」。這種把市民排除在外的政制怎能令香港變成人人有份、怎能讓市民覺得自己是社會的stakeholders呢?香港怎可能變得和諧穩定呢?

 

而對年輕人來說,他們絕不是要求政府特別照顧,也不是在追求可以盡快「上車」買樓。他們希望的是在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上有say,有自己的份兒,有發展自己志趣的機會。可是董建華、梁振英之流卻不肯正視這些訴求,反而不斷堵塞他們向上及改善社會之門,扭曲社會價值及原則,令香港惡質化之餘又逼他們接受謊言治港。現在,他們進一步借年輕人「上車」置業的名義破壞香港的自然生態及遺產,損毀不可能再修復的郊野公園。這不是「斷錯症開錯藥」又是甚麼呢?

 

要真正促進社會穩定共融,重要的不是大建「港式組屋」,更不是破壞郊野公園大興土木,而是令社會真正人人有份,人人有say,讓香港落實真普選。

2015年11月11日星期三

昂山素姬的憔悴


  看見昂山素姬的電視新聞片段有些不忍,她老了,憔悴多了。那份淡然及雍容還在,但當年的俏麗、親切只剩下淡淡的影子,更多的是理智與冷靜,尖削的面龐不時透出鋒銳的氛圍。
  昂山素姬的憔悴不難想像。在緬甸這樣惡劣的政治、社會環境下奮鬥超過四分一世紀,有好些年跟外界幾乎完全隔斷,看不到任何希望或改變的餘地,只有無盡的黑暗。有些日子軍政府還威脅要傷害她,把她的生命安全放在槍尖前,希望以此逼她退讓。
  近年軍政府總算逐步放權,整個政治氣候開始變暖,可她仍得領着同志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又要跟狡賴不堪的軍人政府及掌權政黨交手,跟他們討價還價,甚至得妥協接受不完善的選舉制度,跟軍人勢力分享權力。這一切一切都挺累人,絕不是說一篇漂亮的演說,拍一段甚麼片或弄些甚麼口號以至campaign可以做得來的。每一着都要判斷,都要思量得失,還得負上全部責任。
  是的,負上全部責任。不管是緬甸人民還是國際社會都把緬甸的民主發展放在她瘦小的肩膊上,不安好心的人在等着看她走錯棋令光環褪色。更糟的是,她最愛的丈夫、兒子都不在身邊,絕大部分時間昂山素姬都是在孤軍奮戰,一人掮着緬甸的命運。
  還好,她的努力、犧牲看來逐步有收成了,緬甸至少舉行了二十五年來最自由公平的選舉,軍方表示將接受結果。一切順利的話,未來的民主路會好走一點,昂山素姬肩上的擔子可以輕一點,更希望她臉上的歡容可以多一點。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普京「報應」的時刻到了?


  權力榜或甚麼富豪榜這回事真的不能太認真,決定名次的資料固然可能有誤或不完整,時機更可能錯配得厲害。福布斯權勢人物榜剛剛把普京捧為全球最有權勢的人物,把美國總統奧巴馬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甩在後面,而且是來個三連霸,彷彿他真的能在全球呼風喚雨。
  可就在成為最有權勢人物之際,普京宣佈停飛所有來往埃及的俄羅斯航班,變相默認前幾天在空中解體的客機遇到恐襲,而發動襲擊的大有可能是普京高調派戰機空襲的「伊斯蘭國」。也就是說,普京揮出的「鐵拳」開始出現反彈,俄國人開始要為他的「干預」付出沉重代價。
  一些熟悉中東局勢的分析家如紐約時報的Thomas Friedman早已預言,俄羅斯進軍敍利亞絕不能只看頭幾天的風光,更不能說成敍利亞以至中東僵局的突破,因為敍利亞的亂局根本不是火力、轟炸可以解決的,甚至不可能單用軍事力量解決。俄羅斯出兵不過令敍利亞亂上加亂,並且令自己成為伊斯蘭國(ISIS)最新甚至最重要的敵人,他們肯定會以牙還牙,對俄羅斯人、學校、建築物、飛機火車發動攻擊,今次俄羅斯客機遇襲做成二百多人死亡正正是第一波反擊。只要俄羅斯在敍利亞的軍事行動持續,類似的恐襲將陸續有來,甚至足以在俄羅斯內部造成不穩,反過來削弱普京的威信。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其實有不少弱點或weak links,貧富懸殊嚴重,公共服務差,各種自由權利被打壓,不過是看到的部分,潛藏的還有種族、宗教問題,還有俄羅斯人沙文主義問題。普京鐵拳鎮壓的對像除了國內異議人士外,少數民族特別是非東正教民族如車臣人同樣沒有好日子過。「伊斯蘭國」陣營本來就有一些來自俄國中亞地區及車臣的分離分子。
  現在「伊斯蘭國」受襲,他們便可能把來自車臣的戰士送回俄羅斯,讓他們在俄國境內招攬更多「死士」及發動襲擊。只要伊斯蘭國的車臣戰士能招攬數以百計對俄羅斯心懷不滿的車臣人加入反擊行列,殺傷力將極大,因為他們能輕易在俄羅斯境內穿梭來往,可以在大城市、主要交通樞紐以至象徵性建築物發動攻擊,令普京政府防不勝防。
  當然,普京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大有可能加強主要交通點的保安及控制,又或在車臣及中亞地區來一次大搜捕,以警告當地人不要亂來。問題是俄國政府效率低,城市管理體系問題漏洞多多,即使加強檢查也未必阻止得了襲擊。
  最重要的是嚴格安檢有示人以弱的後果,令俄國民眾覺得普京政府原來沒有想像或宣傳那樣強有力,這對普京的強人形象及強權管治肯定有損害。
  電影《V煞》臨近結局時,幾乎打不死的V煞拋下了這樣的一句話:"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a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
伊斯蘭國死士大概很接近這樣的境界。他們要正面戰勝武裝到牙齒的俄軍大概不可能,但要對俄國人、俄國社會造成傷害還是可以的,因為他們有不怕犧牲的信念。
  只能說,普京不是「任我行」,他能任意妄為只是假像。現在「報應」的時刻似乎到了,他必需為軍事冒險付出代價。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港大「暗戰」


  港大任命風波已變成沒完沒了的政治鬥爭,而且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耐人尋味。向來愛「迎難而上」的梁振英在關鍵時刻居然退縮,沒有按計劃委任教育界前沙皇李國章擔任港大校委會主席已是一大奇事,近期還陸續冒出幾個不同的名字如港大老臣楊紫芝及多朝元老王䓪鳴可能爆冷出掌港大的消息。

  就在大家開始議論事件是否有轉機,港大有希望避過由李國章掌舵厄運之際,一度因禁制令而暫停的網上洩密再次出現。新披露的錄音主角正正是成為校委會主席黑馬的王䓪鳴,還伴以跟校長馬斐森的對話。

  新的洩密有可能是在為李沙皇掃除障礙,讓支持陳文敏的港大師生校友覺得王䓪鳴是一丘之貉,不支持她出任校委會主席。若果這番推論屬實,那出手的時機及狠勁固然厲害,出手的人顯然跟以往洩密的不是同路人馬。

  另一個有趣的現像是今次洩密比以往更乖巧,索性出口轉內銷,由台灣網站討論區轉回香港,再由傳媒轉發以避開禁制令的限。以部署之精密有度,顯然是高手所為,而且有計劃有部署而來。

  現在的問題是,既已出現不同的洩密者,又有不同的打擊目標,原來「正邪對決」之局已變成各方混戰。若再有新的名字主席人選出現,「暗戰」、混戰只有更激烈。而在不斷的折騰中,受傷最重的仍是港大這家百年老店。


巨人與小矮人


「習馬會」中、港、台傳媒鋪天蓋地的報導,新聞、評論、即時追踪多不勝數。國際傳媒報導也不少,對成果沒有甚麼寄望。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就弄了一張有趣的漫畫來冷今次會面。漫畫中「巨人」習近平勉強蹲坐在地上,一臉不耐煩的聽着小矮人馬英九站得直直的嘮嘮叻叻,訴說平等對話有多好多好。可是,巨人還是巨人,小矮人還是小矮人,巨人一站起來不要說聽不到小矮人說的話,連他的樣子也看不到。

「經濟學人」百年來見盡世情世事,當然明白國際政治背後都是實力較量,講原則理念的不是沒有,但都是在方便的時候,還只有像美國那樣立國時充滿理想理念的才會偶一為之,其他國家包括中國服膺的都是實力。沒有實力的,說甚麼話也沒人聽,或假裝聽不到。習近平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十四億,台灣是二千多萬人的小國,經濟實力有限,又越來越倚賴中國市場及供應鏈。這一回若不是因為美國、日本在東海、南海壓力太大,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習大大才不會降貴跑到第三地新加坡跟快將退任的「小矮人」見面,以緩台海情況,減少四面受敵的壓力。

  可以想見,只要風頭一過想要習巨人再蹲下來跟台灣政府領導人面談只怕不大可能,「習馬會」常態化更是一廂情願的事。

2015年11月8日星期日

馬英九的亢奮與港人的悲哀


 「習馬會」這場兩岸關係的政治大Show終於落幕了。身為主角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整個過程相當興奮,笑不隴咀;到晚宴後傳媒還發現他臉上泛紅,大概是因亢奮而多喝了幾杯以至有點微醺。對馬英九個人來說,他對「習馬會」感到興奮,感到滿意甚至因此放懷喝幾杯不是沒有理由的。

  首先,跟中國最高領導人會面是他的長期的期盼,能在明年落任前還了心願自然高興。其次,馬英九在台灣政壇已走到頂峯,引退在即,當前最大、最重要的考慮是在歷史留名,留下一些lasting的功業。改善兩岸關係,或把兩岸關係推上新台階(即使只是象徵意義上)就能讓歷史記下馬英九這個人,記下他是內戰以後首位跟中共領導人會談的中華民國總統。更難得的是中國的習近平願意成全他,移船就磡到新加坡這個第三國見面,避過了身份、國號等尷尬問題,令馬英九不致覺得被矮化。既能滿足個人政治期望,又能「穿越66年時空」來個破天荒握手,還能以看似對等的方式完成任務,馬九感到亢奮實在不難明白。

  只是,馬英的亢奮大概只能維持一會,只有他及部份親信幕僚會感受到,一般台灣民眾未必有同感,兩岸關係也沒有甚麼新的突破,因為習近平及中國政府表演的不過是超高級的統戰把戲而已。

  是的,習近平的確跟馬英九握了手見了面,也說了如甚麼「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客氣肉麻話。但是,他的態度、說話的基調都不是在聆聽、回應台灣民眾當家作主的現實,也沒有重視台灣人對安全、國際活動空間萎縮的實質憂慮,他只是在自說自話,反覆強調中國官方的說法如九二基識,一個中國等等,並以此作為兩岸政治交往的基礎及前提。台灣若想在國際事務上有甚麼位置或作為,也得在這樣的框架之內。換言之,兩岸領導人是見了面,但中共的態度、政策沒有絲毫改變,還是把台灣視為要受中國規限、節制的地方。對追求自主的台灣民眾來說,這樣的會見跟沒有會面基本上沒有甚麼分別。

  最令人失望的是習近平及中方官員在會面中及會面後對兩岸領導人會面能否常態化、制度化沒有任何承諾,更沒有甚麼積極的表示,只拋下了一堆認同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之類的空話,連歡迎接任的人繼續推動政治對話之類的場面話也沒有,令習馬會成了馬英九個人的特例,成了他的個人騷,跟其他人無關。再看官方人民日報說,「習馬會」第二回合並非天方夜譚,馬英九可以像國民黨前主席連戰那樣訪問中國及跟習大大見面。但是,連戰到中國訪問是叩頭朝拜,「習馬會」2.0 要變成這模樣可見北京根本不打算跟台灣領導人平等交往,今次完全是格外施恩!

 然而,台灣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馬英九不過是人民選出來的暫時代表,真正的主體是台灣人民。中共領導層現在把會面的對像鎖定在馬英九個人,不願接納其他由台灣民眾選出的代表,不願把對等會談變成常態,反而要求合符某些條件及資格的人才能會面,這不但搞錯了主次,不單是對台灣民眾的不尊重,也令「習馬會」只成為一時的新聞議題,在改善兩岸關係上沒有甚麼長期及積極作用。

  對於港人來說,今次在新加坡舉行「習馬會」免不了有些感慨及悲哀。感慨倒不是因為香港再不能成為兩岸事務中介人或honest broker,感慨是因為香港的地位跟新加坡、台灣相比越來越矮少、越來越懸殊。新加坡面積、人口都比香港少,經濟表現也在伯仲間。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但平等以禮相待,大談雙方建交20多年的友誼及牢固的經貿政治關係,又感謝新加坡對改善兩岸關係的貢獻,對她同時發展跟美、日的關係沒有半點批評。台灣在國際的活動空間雖受限制,但仍有本身的自主空間,習大大雖不情願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天朝上國」身段,跟台灣的馬英九平輩論交,來對等會面。

  香港卻是另一個故事,習近平等中共領導層固然不再尊重香港的特殊位置及角色,即使中、低層官員、退休幹部也隨時欺上門來,肆意教訓香港,要港人俯首聽命及放棄原來擁抱的價值,扼殺我們當家作主的願望。三個華人為主的地方,三個戰後的經濟奇蹟,今天走上的路卻越來越不同。人家越來越有尊嚴及受尊重,香港卻不住被踐踏輕賤,怎能不教人慨嘆以至悲哀呢!

  台灣民眾可得看穿「習馬會」的虛假,好好守護自主與尊嚴。不然很快就會像香港那樣被北京逐步干預操控,只能哀悼不斷失去的自主與特色。

2015年11月7日星期六

救市不救市的掙扎


  終於看完前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自傳"The Courage to Act" 。以一個大半生是「蛋頭」學者的人來說,伯南克的自傳算好看,有點自嘲,有點內幕,當然也有為自己解畫。想較深入了解金融危機中的決策如何受不同力量影響,救市政策如何被政治考慮左右,"The Courage to Act" 是很好的guidebook。看完整本書後,你會更明白危機中其實沒有英雄也沒有壞蛋,只有一個個左顧右盼受盡制肘的凡人,即使表面權力極大的財長、聯儲局主席、證監會主席、投資銀行CEO也一樣。
  當雷曼兄弟「失救」引發金融海嘯後,坐擁大量政策工具及無限印鈔能力的聯儲局一直無法穩住局勢,出事的機構一個接一個,有兩個月幾乎每天都湧出新的名牌機構出事,如AIG、Wachovia、Washington Mutual……。每一天財金高官一起牀就像受刑那樣被迫分析資金缺口有多少,可以用怎麼方法拯救,有沒有超越權限,政治後果如何,總統、國會願不願意為拯救行動「背書」等。總之煩惱、難題沒完沒了,說是無底洞一點也不誇張。
  由此可見,一旦金融風暴或海嘯成形,市場信心盡失,再多的錢,再多豪言壯語也不管用,只能不斷跟在火舌後頭撲火,再祈禱火勢逐步自行消滅。
不少人說,要不是美國財金官員包括伯南克選擇性施救,特別是任由雷曼兄弟這家第四大投行破產倒閉,引發骨牌效應,情況便不會失控。伯南克當然知道這樣的質疑,大概從七年多前的九月就不斷响起類似的批評,所以他在自傳中花了篇幅詳細交代雷曼失救的過程及解釋聯儲局最後為何袖手旁觀。
  根據伯南克的說法,雷曼出事的時候已病入膏肓,比三月時差點爆煲的貝爾斯登情況差得多,金融市場疲弱得多,投資者信心低得多。貝爾斯登至少還有一些可以充當抵押品的資產可以讓聯儲局提供貸款予新買家,讓貝爾斯登成功找到新主,避過倒閉的命運。伯南克在書中三番四次強調,雷曼的情況不一樣,公司高層一直不願面對本身的資產值等惡化問題,到爆煲前夕仍想跟買家討價還價。就在討價還價中,寶貴的時光過去了,市場信心進一步惡化。原來想執平貨的國內外買家已變得自顧不暇,連本身的資金鏈都有斷裂的危機。結果人人縮手,形成惡性循環,令雷曼手上的資產更不值錢,聯儲局即使想貸款予它或買家渡過難關也變得沒有依據。最後只好讓它走上破產之路。
  伯南克對雷曼倒閉的解釋是否令人信服,有沒有其他因素在影響着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例如 Andrew Ross Sorkin 在" Too Big to Fail"一書中就特別提到政治因素,認為保爾森及小布殊政府內大部份主要官員不希望救市成為慣例,決定以雷曼來「殺雞儆猴」,表明政府不是「黃大仙」有求必應。誰知不肯出出手卻出現災難性結果,教一眾人等後悔莫及。
  伯南克新書也提到央行行長及官員的思維方式,那就是把新出現的危機跟歷史先例二九年的大蕭條、八七年股災、二千年的科網股危機對比,再從中找對策。歷史經驗當然有參考價值,但金融危機的發展速度、強度與波及範圍非以前的情況可比,央行行長若主要從歷史找對策有大可能會落後於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