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

「君王論」五百年不變


五百年前的十二月十日,意大利一位叫馬基維利的倒霉鬼寫了封閒話家常的信給朋友,信末不經意的提到自己「有少少野做緊」。後來大家才知道,所謂「少少野」說的是「君王論」(The Prince) 這本不朽政治哲學著作。
  說馬基維利是倒霉鬼沒有不敬的意思。原來他寫書前不久剛成清算對象,慘受酷刑,能保住性命已不容易,還可不慍不火寫出巨著更是難能可貴。
  這本五百年前的小書(頁數計)今天還有多少價值不同人有不同評價。有的認為書中道理如兩面三刀,心口不一,對敵人仁慈等於對自己殘忍,仁義價值該只講不做...等大家已耳熟能詳,不必再細讀原著。但也有𣎴少人認為馬基維利對人性險惡了解透徹,想得周詳,特別是盟友與朋友之別依然有洞見,大國、小國領袖都該好好看看,以免進退失據,被人賣了豬仔也不自知。紐約時報昨天刊登了一篇由兩位歷史學家寫的文章,分析了「君王論」今天的relevance,值得看一看。

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賣豆腐者言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齣人家談得最多的「東京物語」,最近還因為看了那齣向他致敬的「東京家族」又重看一遍。前一陣子在書店閒逛看到小津的人生散文集,翻了一下書的目錄,小津在書中既談到電影手法又說了當年參加侵華戰爭的經歷,看來相當有趣,便趕緊把書買回家仔細看。(書名「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也頗 eye catching,至少令人想知道葫蘆裏賣甚麼豆腐)。
  首先看的是他當導演的經驗之談。老實說一邊看一邊有點失望。他拍的電影非常細膩,充滿淡淡情懷,還有人情世故,就像好看的散文,而「作者」則感性洋溢。可是小津的文字卻粗枝大葉得帶些麻甩味,帶些街頭智慧,幾乎連半點修飾也欠奉。例如解釋拍攝風格時,小津說自己拍電影時攝影機位置很低,常採取由下往上拍的仰視構圖,慢慢成了他的電影標記。卻原來這樣做是因為地板上到處是電線,要一一收拾非常麻煩,倒不如乾脆不拍地板,把攝影機朝上,慢慢就成了習慣。大家看小津安二郎電影時大概沒想過他的拍攝風格背後原來沒有大道理,只是歪打正著。
  小津有關成為侵華日軍的紀錄有些零碎,大概因為行軍顛沛流離,安定日子不多,寫家書留紀錄不容易。但作為一個側寫,作為個別軍人的經歷仍有不少可讀之處,至少他展現了一個普通軍人的視點,例如為戰友陣亡而哀(好友山中貞雄在南京北上後戰死),為戰地的惡劣情況抱怨,還有對殺戮的麻木,對可能喪命的無感。待在戰地久了,「已經沒有對子彈的恐懼,只想伸直兩腿睡覺。」還有他對中國不同地方的描述:修水河激戰十天,「到處是盛開的油菜花。在油菜花田中天亮,在油菜花田中天黑...」
  顯然,小津安二郎是個老實人,沒有想用文字為自己塗 脂抹粉。看過書後,大師架子輕了,人味卻重了。
  

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風起了」

 要不是宫崎駿的關係,大概永遠不會看崛辰雄的「風起」或「風起了」這本純愛小說。
  據說,小說只是電影創作的原點,大師還加入了其他元素,包括零式戰機的故事,飛機師的故事。但主心骨還是崛辰雄小說青年男女那份純純的愛,那種沒有計算不計後果的相戀。起初看的時候有點不習慣,有點沉悶,就像觀看細膩的日本劇情電影如「東京家族」般要有些耐性慢慢進入狀態。
  還好,故事開展後,主人翁跟他摯愛的節子一起到了山中的療養院,一起渡過山中的日與夜,一起享受有盡頭的四時不同之境。從春日到夏夜到微涼的初秋,然後是道別的寒冬。每一天心情都上上下下,因為節子的病情起伏不定;每一天都擔心節子突然病危,咳的停不了;每一天都慶幸節子安然渡過,可以再一起迎接另一個清晨...。
  就是在起與伏,憂心與歡喜,偶爾牽手的興奮中,主角陪節子一起走過最後的時日。然後「風起了,唯有努力生存!」
  純純的愛,淡淡的哀愁,教人不住回味。期待看宮崎駿如何把氛圍滲進動畫電影。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時間的得與失


  前幾天跟「主場新聞」記者談到喝威士忌這回事,話說了不少,可還有點意猶未盡,這裡就再說幾句。一般來説,年份越久,威士忌越圓潤,入口越順滑,可不一定會更好喝。
  四月到Islay 島試八家酒廠的Single Malt 威士忌時,有幸同時間試了Bowmore 15年、18年、25年(那兒還有支1957年價值100萬鎊的Bowmore 珍品)。三支比起來,最好喝、最舒服的是令我一飲傾心的18年,其次是15年,25年反而有點太圓潤沒勁,跟調和威士忌(blend whisky) 差不多。忘記某人說過,有些東西可以透過時間得到,有些東西則會因時間而失去,二十五年的酒當然有它的吸引力,但也不免少了點勁。
  心情不大好,工作不順心又或想打破一下重覆沉悶的生活時,來一dram (杯)Ardbeg 10年或類似年份的 Ardbeg "Still Young" 登時悶氣全消,精神為之一振;然後再來一杯 Bowmore 18 慢慢㗳和回味,再麻煩的事都可暫時放下。

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伊朗協議無本生利

  伊朗跟六大國簽訂凍結核計劃有點出乎意外,難怪以色列大為震怒,美國新保守派(neo-Con)更指協議是奧巴馬轉移視線的手段,希望紓緩政府在醫保改革(Obamacare)上的壓力。(多年前名演員德斯汀荷夫曼、羅拔迪尼路的電影"Wag the Dog"說的就是類似的事)。只是,跟小布殊出兵伊拉克或克林頓飛彈攻撃阿富汗相比,跟伊朗達成協議算不了甚麼行動,neo-Con 想多了。
  今次的中程協議其實相當技術性,多少%濃縮鈾,能不能再建造核彈都不容易明白,也不易了解它們的重要性。但從政治上看西方國家其實沒有付出甚麼代價就令伊朗自願設限,並讓國際監察機構有機會深入了解伊朗核計劃進展。即使六個月後沒有達成最終協議,又或伊朗反悔重新搞核彈,西方仍可再實施更嚴格制裁,令伊朗苦不堪言。換言之,剛簽訂的中期協議像無本生利的生意,美國及西方大國理應覺得高興。

詳見: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半澤直樹與日本反彈


  半澤直樹在網上網下紅了這麼久,評過說過抽過水的人多不勝數,再插咀説這齣熱爆東亞區的日劇不容易,還好在朝日新聞網中文版看到一篇專欄提出有趣的觀察才縂算有些話可說。
  專欄作者是長居日本多年的華裔股票分析員肖敏捷。他不算日劇迷,上回追劇已是九十年代初的「東京愛的故事」。他對「半澤」這齣劇最大的疑問是,主角爲何要耗盡腦力氣力時間在機構內跟萬惡的上司周旋,即使被調到分公司仍堅持留守,力求翻身報仇。肖敏捷慨嘆,半澤以同樣的毅力拼勁轉到別的公司或自行創業的話成就可能更大,又不用浪費年青歲月,假如在西方國家,半澤之類的人才碰一、兩次釘後肯定自行創業去了,根本不會嘥時間報甚麼仇,
  這位肖先生認為,半澤的做法反映日本社會組織比個人優先,重視組織生存多於個人發展的固有思維。接著他以自己離開公司成為自由業者的痛苦經驗(信用卡也申請不到,被業主鄙視不願替他修整損壞窗簾...),說明日本社會這方面的特性。他還斷言,要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破不了組織先於個人,限制個人創意拼搏的體制,他的改革三箭可能功敗垂成。
  肖敏捷會不會read too much or 想太多大家可自己判斷,但從這角度看「半澤」算有點別出心裁吧!
  

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儲蓄是惡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越來越像末日博士,他近期的專欄、網誌一再問相同的問題,那就是美國是否陷入長期以至永久的衰退(Permanent Slump)。他的理據是,美國自金融海嘯後五年多仍未走出谷底,利率低至零水平也無補於事,刺激不了投資與消費,失業特別是長期失業率居高不下。按他的分析,美國的經濟規模比五年前的預計低一截。往下來若沒有重大轉變,美國經濟將長期低於正常増長率,越來越多機器、工人、資本會被閒置。
  克魯明認為,要打破這種越窮越縮的惡性循環,必須把原來的經濟倫理顛倒,儲蓄是邪惡,花錢消費才是正道,因為只有大家打開銀包才能増加總體需求,打破通縮,拉動經濟。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出賣孩子的父親

  
這個時候才寫「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好像有點太遲,想看的人大底看了,看了又寫過的人也不少。只是電影實在不錯,看的時候既感動又唏噓,禁不住還是要寫幾句。
  福山雅治扮演那個城市專業有成的中高產父親真不作他人之選。一派官仔骨骨,一副有禮但拒人百里外的態度,一臉對庶民歡樂的嫌棄,都像為他度身訂做。
  但最搶眼、最教人難忘還是演福山兒子「慶多」童星。典型的乖孩子,活在父親的巨大陰影下,按父親的規矩辦事,慣了委曲自己討父親的歡心,全心全意相信父母的安排。即使父母暗地裏做各種各樣的事準備拋棄他,慶多仍無怨無悔的順從,仍全心全意信靠「父母」。
到分手一刻,作為父親的福山把慶多存在的痕跡一一掃清,還命他要叫其他人作爸爸時,乖乖仔慶多只有沉默與順從,汽車開走時也不過追了幾步就停下來。
  看到這場景心不禁戚戚然。居然忍心出賣全心相信自己的孩子,心腸怎可能這樣硬,這樣麻木不仁呢?
  至於不少人討論的教養孩子哲學,倒不覺得太突出。從來不覺得有一套普世適用的教孩子方法。福山不算 extreme,另一對父母的做法也不過因時制宜,三個小孩要全力輔導的話再多時間氣力也吃不消,放任自流才是辦法。
  或許真正重要的是不要辜負孩子的信任,不要拿他們當自己的影子或寄托。父母一旦出賣了孩子,打碎了他們對父母的信任,他們內心的傷口將難以癒合,不容易再信任任何人!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秋天的味道




 秋天喝甚麼酒最好。原來最愜意的是喝啤酒。
 不知是綽頭還是季節的原因,不少啤酒廠都會推出秋季限定的啤酒,最近喝過的就有Samuel Adams 的 OctoberFest 和 Kirin 的秋味啤酒。兩者都麥味濃郁,充滿生澀清爽的感覺,就像把新鮮收割的大麥放到搞拌機再加冰揸成冰涼透徹的麥汁那樣。大口喝下,除了痛快以外還湧起農人在金黃麥田收割的情景。要具體表現的話,大概像米勒的名畫「拾穗者」(Des glaneuses)。
 對於生活在現代城市的人來說,季節都被空調機弄的面目模糊了,temperature control 成了常規;所謂秋季有的時候不過是少開一點冷氣機而已。但對很多地方特別是有農業的社區,秋季既是收割的季節,也是有特別色彩與味道的日子。麥田的金黃色,落葉的鮮黃與艷紅,慶祝豐收的節日歌舞與盛筵...等。它們都教人切切實實感受到四時的變化及盎然的秋意。
  啤酒承載的秋味大概只有那一丁點,可至少是一種提醒,一種季節的味道,再過一個月就不是那麼一回事。悠閒的秋日下午坐在餐廳的戶外坐椅,來一杯秋味啤酒加fish and chips 著實不錯。


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雖然孤獨但不寂寞

村上春樹沒有拿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一點不讓人意外。評審委員們去年才讓中國作家莫言得獎,今年實在不可能再頒給另一位亞洲作者。政治、地緣、利益的計算與平衡是千古不易的事,諾貝爾獎同樣不能免俗,村上要得獎,也許再待兩、三年吧!
 拿不到獎對一眾村上迷來說當然有些美中不足,但他的新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與他的巡禮之年」中譯本在秋季及時上市是讓人更愉快的事。畢竟,看到喜愛的作家還在綻放創作光芒,還在努力探究人生的光明與陰暗是人生的小確幸,這個年頭吃老本賣舊貨的作者實在多的是。
 拿到書後很快就翻了一遍,幾天後又再翻一遍,感覺挺新鮮愉快,也許過一陣子還會翻第三遍。不知其他村上迷怎樣想,看「巡禮之年」時常有點故友重逢的喜悅,小說主人公多崎年沾了不少渡邊徹(挪威的森林)的味道。其他人物也多多少少讓我聯想到曾碰到的角色如阿綠、大原泉(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天悟(1Q84);當然還有那份在孤獨與被遺棄中苦苦掙扎的悽涼。
「孤獨與被遺棄」的滋味不好受,可在現代社會卻是常有的味道。花了半生建立的關係、聯繫,一個浪潮湧來就甚麼都不剩,只有孤零零的自己站在退潮後的沙灘。幾十年的知己、伴侶一次大病、一場橫逆就離你而去,只得一個人自己繼續上路。渡邊徹的好友三人組一個自殺、一個墮入了扭曲的角落,他自己欲救無從,只得在泥沼中苦苦掙扎。「巡禮之年」的多崎作更慘,好端端的五人共同體本來是生活支柱,是他遮風擋雨的屏障;在沒有解釋沒有預警下忽然被無情的驅逐,要一個人面對成長中的風浪,要一個人從被遺棄與絕望中爬出來。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多崎作沒有沒頂,只是人生被扭曲了,變成了不一樣的人,變成了「雖然孤獨但不寂寞」的人。
 看到這句話時心裏有點難過,但也禁不住泛起共鳴。是的,活在大都市的人是可以不寂寞的。網上要stay connected的方法多的是,Facebook、Whatsapp、微博……多不勝數,每五分鐘可以update一次狀態和心情;網下吃飯、喝酒、吹水的伴兒也是有的,喧喧鬧鬧中過一天,算是不寂寞的吧!但酒醉飯飽、網上高談闊論過後自家還是一個人,孤獨的面對紛亂的世界。
 小說中,多崎作找到了沙羅小姐,像找到了一棵救命草,讓他重新面對過去,面對改變了自己,然後再出發,甚至擺脫孤獨。可是,救命草其實不是救命草,它是另一個人的人生,她不是也沒有責任來解救你,她也在找自己的救命草,自己的出路。當你想像多崎作那樣用力抓緊它時,救命草隨時折斷,讓你跌入更深沉的孤獨,更難纏的泥沼。

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

馬雲與四大家族

打大佬是過癮的事,也是響躲揚名的不二法門。阿里巴巴的馬雲先生也深明此道,接受港媒訪問時一舉挑戰李首富與四大家族,直言李超人時代已過去,單是阿里巴巴跟騰訊兩大股王的巿值已比四大家族加起來還要多。 騰訊從每股不足4元升至450元以上確有神話味道,阿里巴巴成為唔憂嫁(上市)的皇帝女當然不能小覷。只是拿一時一刻的市值定英雄勝敗既武斷又危險。
科網股熱潮年代,e字輩的上司公司被捧上天,運作粗糙盈利全無也市值百億美元,例如一家叫e-toy 的科網企業市值就比歷史悠久分店遍全球的Toy's "R" US 高一大截。可當科網泡沫爆破,e-toy 很快不見了,Toys "R" us 還屹立不倒。騰訊跟阿里巴巴是㕻剎那光輝還難說得很呢? 至於兩者的「成功之道」也沒有甚麼石破天驚之處。
十多年前科網熱潮未消退時股神畢菲特就說過,真正能在淘金熱中成功的不是淘金的人,而是賣工具、器材、牛仔褲、舖橋搭路來往「金礦」的人。馬雲、騰訊最亮眼的業務正正是舖路讓人尋金淘寶,不同的是他們舖的是網路不是鐵路公路而已。這樣來看,新股王的「橋」其實一點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