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星期五

中國冒起與四小龍的煩惱


  因着新加坡裝甲車在港被扣事件特地翻了一下著名歷史學教授、前港大校長王賡武的訪談錄:“The Evasion Core and its edges”,對新加坡以及其他亞洲四小龍的處境有了另一番體會,這裏跟讀者分享一下,也可以暫時擱下特朗普的胡言亂語與胡作非為。

  新加坡裝甲車被扣事件當然反映中新、兩岸關係在台灣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起了變化,北京要對兩國顯示點顏色,促使他們多點考慮北京的政策及考量。但這只反映問題的一部份,實際上就如王賡武教授在訪談錄所言,歷史版塊正經歷另一次移動,以中國為代表的陸權國家(Land Powers)經歷十八、九世紀開始的弱勢後開始反撲,不但政治經濟上有能力挑戰海權國家如英、美、日,在規範、價值、制度上也浮現另一套想法,積極另起爐灶如提出所謂「中國模式」,不再輕易接受隨海權勢力傳遍全球的價值、制度及知識。

  這樣的版塊變動衝擊着每一個國家,美國、日本努力抑制中國,美國、歐盟拚命圍堵俄羅斯正是與此有關。只是,海權大國仍有相當實力應對挑戰,甚至可以透過調整遊戲規則或建立新alliance system 拖慢以至扭轉相關變動。夾縫中的小國特別是乘着海權勢力征服全球而崛起的國家及地區最受影響,她們沒有能力實力參與制訂新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則要在新舊力量角力中求自保,還可能被逼因應新舊勢力消長調整本身的價值、制度,以免被邊緣化。

  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台灣、香港、南韓正正處於歷史版塊移動的夾縫,進不容易,退也困難,處境比過去幾十年困難得多。

 先看一下歷史,四小龍雖然是二戰以後甚或七十年代才起飛成長的經濟體,但她們「開埠」或進入「歷史雷達」讓人看得見則是在海權勢力興起及東來的時代。新加坡、香港是在英國人管治下被納入世界體系,開始有了自己的地緣政治與經濟位置,不再是沒沒無聞的漁村或墟市。試想想要不是英國東來改變了亞太區的政經秩序及地緣政治生態,香港、新加坡不要說成為甚麼商業金融中心,連二、三流城市也算不上,更及不上楊州、杭州、廣州等中國歷史名城。

 台灣在中國而言一直是化外之地,直到清王朝才花點時間經營。而真正走向現代化,擔負重要政經角色還是在第二代海權強國日本冒起後才出現。南韓也有類似的歷史軌跡,借海權國家霸權踏上現代化台階。不然,她跟台灣一樣繼續在歷史巨輪的邊陲掙扎。

  現在隨着海權國家勢力相對消減,陸權國家力量回升,四小龍過往以海權國家制度、規範、價值為本的做法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過往強調的開放、程序公義公正、連繫性(connectivity),普世價值不再是理所當然,並開始面對修正調整壓力以適應陸權國家的要求。可一旦調整過度或不當,以往建立的優勢將會被削弱,跟海權勢力的關係會變壞,隨時失去原來在世界體系的位置與重要性。

  此所以亞洲四小龍不管政府與民眾都惴惴不安,擔心自己的定位與身份,擔心成為陸權國家的附庸。正是在變與不變,進退難定的情況下,幾個地方的官民關係都變得緊張,跟陸權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關係更是充滿猜疑與抗拒。兩岸、中港關係近幾年急劇惡化,新加坡、南韓跟中國時起齟齬反映的正是歷史版塊移動後的複雜心理反應。若陸權國家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四小龍的日子將會更難過,跟中國的關係將會更緊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