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從「金磚」變回爛銅的巴西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拿巴西作封面故事,數說這個已褪色的「金磚國家」(BRICS),如何從明日之星變成病夫,政治危機如何深重。總之就是前景一片黯淡,不易翻身。

  2016年第一期雜誌就對巴西贈興好像有點那個,實質上卻非常應景。今年夏天,巴西將成為首個南美洲國家主辦奧運。當年成功申辦的時候,巴西舉國歡騰,認為是國際社會對巴西地位、實力的肯定。那個時候,巴西的確在冒起中,一切看來如此美好,甚至有可能像六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南韓那樣藉辦奧運更上一層樓,晉身發達國家。只是,這已成遙不可及的夢,能順利辦好已是萬幸。

  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接連得到世界盃及奧運主辦權沒多久,巴西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從2012年起更出現典型的三合一經濟危機:嚴重財政赤字、經濟收縮、幣值下跌,令巴西政府窮於應付。然後就如大部份新興國家那樣,政治危機伴隨着經濟危機而來,經濟好景時人人有着數的時代過去,大家開始從經濟帳算到政治帳,先是興建場館超支及貪腐問題被揭出,其他執政黨貪瀆醜聞陸續被揭,最後連總統羅塞夫也不能倖免,捲入貪腐醜聞中,正面對彈劾危機。

  要知道經濟危機本來已不易處理,特別在商品如石油、可可、重金屬等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新興國家政府要扭轉乾坤已不容易。現在連政府本身也身陷管治危機,缺乏能力與道德感召力要求不同利益團體包括工會、商界樽節開支或多繳稅款。收入增不了,支出減不了,政府變成無人駕駛,巴西奧運肯定不會是一次森巴嘉年華。

  從天堂跌落凡間,巴西這「金磚」迅速褪色當然令人可惜,但在拉丁美洲地區這樣的例子並不罕見,反而更像是常態。甚至可以說,拉丁美洲總像受困於經濟發展跟經濟危機的輪迴,幾個豐年後必有幾個荒年,得來不易的發展成果便快凋謝,打回原形,不能像東亞地區多個國家那樣持續成長然後晉身發達國家行列。

  巴西以外,阿根庭算是拉丁美洲的重要經濟體。一次大戰前後這裏幾乎可以說是歐洲移民的天堂。相對於戰爭不斷的歐洲大陸,阿根庭沒有戰爭,氣候怡人,有由英國人建造的良好交通網絡,農產品如小米、牛肉出口到全世界,還有不錯的葡萄酒。即使在大蕭條的三十年代,阿根庭經濟復甦也比歐、美強勁,不用靠擴充軍備令經濟反彈。但從二戰以後阿根庭這片樂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位置逐步下降,工業始終發展不起來,農副產品出口又受到保護主義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競爭打擊,以至出口凋蔽,增長停滯。到八十年代初經濟危機來個總爆發,債務違約,超級通脹連番來襲,到八九年通脹率上升至3000%!

  到九十年代初阿根庭推出重大經濟改革,包括引入香港的「聯匯制度」或「貨幣發行局」制度,穩住幣值及抑制通脹。往後幾年經濟看似否極泰來,外資大量流入;GDP三年內上升1/4,一些經濟學者及分析員還把阿根庭當成南美洲內經濟的poster boy,認為她可以成為其他南美新興國家的典範。

  九五年危機卻再次出現,銀行體系幾乎崩潰,連「貨幣發行局」制度也幾乎守不住,必需向IMF取得120億美元貸款才能渡過難關,但經濟已因此而受重創。踏入廿一世紀,阿根庭經濟依然無法擺脫冰火交煎的狀態,幾年好景後危機便隨之而來,到2002年更被逼放棄聯匯制度,阿根庭披索因此一度貶值75%,經濟再次受重創。

  這種在發展與衰退之間不斷輪迴的「拉丁美洲病」究竟是民粹政治、缺乏財政紀律、貪腐……等因素促成,還是有更深層的制度與文化因素影響現時還爭論不休。重要的是,巴西顯然無法突破這個輪迴,經濟又再回到原點,成不了真正「金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