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經濟形勢比亞洲金融風暴時更凶險


 港股及港元滙價的跌勢果真有亞洲金融風暴重臨的味道。

  踏進2016年以來,港股十幾個交易日中只有三天上升,其餘時間都是下跌,而且動輒一天下跌四、五百點,反彈的時候卻不過是二、三百點。昨天港股再次下跌,跌幅超過七百點,令2016年以來累計下跌超過三千點,究竟何時見底喘定更是誰也沒有把握。另一方面,港滙同樣明顯轉弱,前不久還在7.75附近徘徊,到昨天已跌至7.82的水平,從強方跌入弱方,跌勢同樣未止。這種股滙皆跌的情況實在跟九七、九八年特別是九八年夏天的大跌市有點類似。

  還記得當時亞洲金融風暴越演越烈,從泰國蔓延至馬來西亞及印尼,其中印尼更成重災區,滙價大跌六、七成,並引發政治動盪。香港雖然有聯繫滙率力挺,滙價沒有大跌,但也一直受壓。金管局為了捍衛聯滙而挾高利率,隔夜拆息一度升至近三百厘的超高水平。也因為拆息狂升導至港股暴跌,由期指大跌帶動港股低處未算低,先跌破一萬點然後是八千點,然後是六千點。當時不少分析認為港股可能會跌至四千點甚至更底。接着特區政府史無前例入市買港股托市,令沽港元又沽期指的炒家、大鱷損手離場,才總算穩住跌勢,但香港樓市、經濟因此元氣大傷,久久才能復原。

  這裏說今次的跌市跟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相似不是認為今次跌市有大鱷在背後操盤,至少暫時沒有具體證據看到有對沖基金在搞小動作。兩次跌市真正相似的地方在於都是資金大規模撤出亞洲金融市場的結果。事實上九八年的風暴核心問題不在大鱷興風作浪,而是新興市場「銀樣蠟槍頭」,不堪一擊(包括俄羅斯債務違約),令原來看好這些市場的資金大舉撤離,返回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避險有關。當資金大舉流向美元及美元資產,新興市場便跌入「越窮越見鬼」的泥沼,資金緊絀,無力還債,以至股滙齊崩。

  最近幾個星期亞洲及新興市場同樣出現強烈的避險情緒,資金大舉從股市流出,找尋資金避難所,這正是日圓、美元滙價上升的根本原因。香港作為區內金融中心,自然要發揮提款機的功能,讓不同的投資者提取資金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場及貨幣,港股因此不能不持續捱沽,港滙也不可能不因此而轉弱。目前還不知道今次避險及資金流走潮甚麼時候才完結,但在避險情緒未改變,資金回流發達國家趨勢未停止的情況下,港股不易有起色,頂多是有反彈冇升幅。

  不過,今次金融震盪跟九七、九八年也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那就是中國大陸的角色。上一回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扮演了穩定者(Stabilizer)的角色,維持人民幣不貶值,避免加劇亞洲貨幣的壓力及跌勢。這一次中國大陸不但不是穩定的力量,反而是加劇震盪,加大走資規模的推手。從去年夏天暴力救市開始,中國金融市場動盪從未停止,人民幣忽然貶值更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令全球投資者必需重新評估在內地市場投資的前景及風險。

  應該看到,過去一段時間不少來亞洲的資金都是覬覦中國市場,希望在開放及擴大中分一杯羹。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壯大,金融市場過去一年多的興旺靠的也是這個憧憬。人民幣的忽然貶值登時打碎了幻想,令投資者意識到人民幣資產的風險甚高;再加上內地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資金緊絀,有時候甚至跡近無法無天,交易難以進行。這些都令外資對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從亢奮變成有介心,甚至改變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政府加強外滙管理以限制資金外流,內地企業特別是借下大筆外債的企業有必要出售非人民幣資產套現應付資金周轉。在這樣的情況下,港股以至香港的房地產便有可能成為套現的工具,令香港處於外圍及內地兩面夾攻的險境,要穩住形勢及止跌不容易。

  最令人擔心的是下一波的衝擊特別是對樓市的影響。現在的問題已不是樓市會不會跌,而是跌多少,跌得多急,若果拆息只是稍為上升,樓價還可以陰乾般逐步下調。一旦有更多樓巿投資者沽貨套現,一旦資金再大規模的撤走,金管局將被逼抽高拆息維護聯滙,到時候樓價便有可能像九七、九八年般插水式下跌三、四成,所引起的恐慌及震盪絕不會比當年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