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超低油價成了經濟毒藥


曾經,油價下跌被視為經濟利好的消息,特別是對用油大國如美國而言,油價每桶跌十美元幾乎等同政府減稅0.5%,企業及消費者自然可以因此而把剩下的錢用作消費及投資,從而刺激經濟增長。對不少人而言,油價下跌的結果是令資金來個重新分配,從產油國流向用油國,從油商轉入消費者的口袋。

 但近大半年油價不斷下跌卻未能刺激全球經濟復甦,踏入2016年並成為金融市場動盪、歐美股市大跌的元凶。以最近幾天為例,由於油價不斷破底,從三十多元很快跌至不足二十七元,令美股以至全球股市大跌,幾乎可說是一場小股災。低油價的魔力究竟到那去了呢?

  從各種條件看,油價下跌從經濟助燃劑變成「瀉藥」有幾個重要的原因。其一是跌勢過急過大;其二是加劇通縮壓力;其三是打擊了能源產業的投資,削弱經濟動力。首先,今次油價下跌絕不是只下跌一成,兩成,而是大跌七成,從一年多以前的百元一桶跌至現在不到二十七元,跌幅已接近四分。這樣急劇而巨額的下跌雖然令汽車用油價格下跌,但產生的心理打擊更大。因為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波動意味油價不穩定,隨時可能大幅反彈,令汽油支出重新增加。因此,消費者不會因為油價大跌而增加其他開支,情願把剩了的錢儲起來令低油價形同減稅的作用無法發揮。


  跌勢過急過快只是其中一個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低油價加劇了全球的通縮態勢,令大家都傾向手持現金,押後消費及投資。自從金融海嘯以後,全球發達經濟體逐步走向日本的超低通脹以至通縮的軌跡。以歐元區為例,通脹率逐步從稍低於2%一直下滑,到近一年已跌至0.5 %,預計將會進一步下跌。歐央行為了堵住物價下跌的困境已啟動量寬,規模高達一萬億歐元,但目前來說效果仍不明顯,更不斷有消息傳出將會加碼量寬。美國經濟雖然稍好,並在去年十二月七年來首次加息,但通縮壓力不輕,消費物價指數只不過在1%左右徘徊,跟聯儲局2%的目標有相當距離,同樣有跌入通縮的風險。現在油價不斷下跌,牽動其他物價進入下跌漩渦,連帶工資也受壓而無法上升。

  要知道在通縮預期下,消費者固然會延後消費,企業同樣會推後投資,以增加手上資金的購買力及效益。換言之,通縮壓力下消費、投資將會萎縮,銀行體系的現金越來越多,閒置的機器、人手、設備不斷增加,令經濟奄奄一息。當市場預期未來經濟增長會萎縮時,自然放棄風險資產如股票,改為手持現金,金融市場怎可能不跌個不亦樂乎。

除了發達國家經濟因油價跌勢過急而面臨通縮外,倚賴石油出口的國家如沙地、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都因為油價大跌而出現巨大財政赤字,必需要大幅控制政府開支。其中第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去年就因為油價跌至40美元以下而出現超過980美元的赤字(GDP 14%左右),政府決定明年取消大額不同補貼,投資也收縮。其他如俄羅斯這個金磚國家同樣必需勒緊肚皮。這些政府收緊開支同樣加劇全球通縮壓力。再加上石油企業,其他能源企業肯定因油價大跌而放慢開發新油田及新能源技術,變相令整體投資開支減少,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三大不利因素加起來令全球經濟吹起強烈的淡風,股市既走在經濟之先,大幅下跌才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