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沉澱及更多數據分析後,今次美國大選的意外結果其實沒有起初那樣 stunning,美國選民也不是因為瘋了或只是憤怒而選擇狂人特朗昔當總統,而是美國政治風潮大幅度向右轉,向共和黨的方向傾斜,令奧巴馬零八年打造的coalition發揮不了勝選作用,也令共和黨再次能把握行政、立法以至司法機關的權力集中在手上,隨時改寫過去八年的政治進程,回到二千年小布殊的政治路線。
應該看到,原本的大熱門希拉莉表現並不算差,儘管在選舉人票上大幅落後於特朗普,輸掉了夢寐以求的總統寶座,但在全國普選票上她得票比特朗普多二百萬,以超過一億選民而言,二自萬當然不是大數目,但至少證明希拉莉的確有些微優勢,只是都集中在幾個大州如紐約、加州,分佈不均勻,以至在多個搖擺州以些微票數落敗(例如密歇根州及威斯康星州都僅輸一萬多票),失落多張選舉人票而敗北。可以說,希拉莉倚恃的奧巴馬coalition不算失效,只是投票人數不及上屆踴躍以至功虧一簣。
不過,左右大選的關鍵不在於希拉莉的魅力不足或奧巴馬coalition失效,而是美國政治風潮大幅向右轉,大幅向共和黨的方向傾斜。根據紐約時報分析,在美國五十個州之中至少42個州都出現向右轉的趨勢,當中不僅包括大部份原本的搖擺州如佛羅里達州及幾個rust belt 州份如賓夕凡尼亞、俄亥俄、密歇根、威斯康星,還包括民主黨傳統票倉如東北部的緬因州。而原來是共和黨票倉的州份非但沒有失守,反而更牢牢的掌握在共和黨手上,如選前曾被看成有可能翻盤的猶他州、阿利桑那州都沒有意外賽果,特朗普輕易以五個百分點以上保住該州的選舉人票。換言之,今次大選表面上捱打的共和黨不僅不是處於弱勢,反而暗中增強了基本盤,只是傳媒及民調數據沒能反映而已。
再看國會議席之爭更能看到共和黨基本盤不斷強化。自九十年代中共和黨開始控制國會眾議院以來,只有在06-10年共和黨才失掉控制權,其他絕大部份時間共和黨都佔多數。今年情況也不例外,選舉預計共和黨可能喪失大量議席,實際上優勢只是輕微受損,參議院也在一致看淡下力保51席多數,繼續控制國會。這樣的結果除了反映特朗普coattail 效應以外,不少選民對奧巴馬政府任內的政策及出現的轉變有不滿,希望剎停有關轉變、扭轉方向只怕是更根本的原因。
對在美國仍佔多數的白人選民來說,八年奧巴馬管治帶來的改變及震盪不少。政治上少數族裔的議題隨着奧巴馬任總統成了主旋律,平權問題包括同性婚姻合法化取得巨大進展。社會上奧巴馬落實了醫療改革,為低收入階層引入醫保計劃,朝全民醫保邁進了一大步。經濟上工業繼續萎縮,令內陸製造業地區越發落後於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主的沿岸州份。
這些改變在民主黨而言當然是進步或成效,但對共和黨支持者以至不少白人選民來說卻不是味兒,認為國家走錯了路,失卻了傳統價值,必需撥亂反正。事實上近一年多個民調都顯示過半數選民認為國家走錯路,需要更弦易轍。正因為有這樣的undercurrent才會出現奧巴馬個人民望高企,民主黨及希拉莉得票率不及上屆的矛盾狀況。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選民特別是白人選民(包括原本支持民主黨的工人階層)棄希拉莉投向特朗普不僅是因為他的說話啱聽,更因為他們不願接受希拉莉上台延續奧巴馬的方針多四年。
這可不僅是protest vote,而是理性的選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