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福士/大眾車廠(Volkswagen)汽車排放數據做假醜聞一發不可收拾,讓我想到「飛上天空的輪胎」這本小說。作者是池井戶潤,他的前作是日本神劇「半澤直樹」。
看到書名不難猜到小說圍繞的是車、車廠的故事。書的原點是一宗「甩轆」意外,一輛屬於小型運輸公司的貨車在行駛中途忽然甩轆,飛脫的輪胎撞死了帶着兒子準備過路的母親。意外發生後,運輸公司有否妥善維修貨車成了調查重點,公司東主則形同殺人兇手受千夫所指。出產貨車的大型車廠斬釘截鐵把責任放在維修欠妥上,跟產品安全,車輛設計無關,執法部門,傳媒同樣盯著小企業,對大車廠沒半點懷疑。
運輸公司在警察調查,銀行收緊信貸及客戶流失(避開官非的合作伙伴)下幾乎陷入絕境,連出糧也有困難。但東主不肯輕易放棄老爸留下的祖業,堅持自行調查意外的原因,不惜直接挑戰大車廠及跟車廠連成一線的銀行。好幾次,東主找到線索有希望翻案,但都被車廠一一化解。車廠高層就像「半澤直樹」中的銀行高層般公然毀滅證據,又修改文件以製造車輛安全的假像,希望拖死運輸公司,瞞天過海。直到車廠內出現whistle blower,加上東主找到其他類似事故苦主查證情況才逐步扭轉,警察、政府才把調查重點轉向車廠,最終水落石出,還運輸公司東主一個公道。
小說寫得最細緻、深刻的倒不是小公司東主的堅毅,而是車廠從下到上那種自我保護意識,那種目中無人先踞後恭,那種不惜一切包括竄改報告及電腦資料、毀滅證據以求脫身及保住車廠名聲的態度,真教人看得咬牙切齒。對這些人來說,出問題都是他人的責任,不是車廠,也不是車廠的產品。這跟福士車廠長年累月做假資料,以通過各國的排放標準逃避責任的姿態不是很相似嗎?
小說中的車廠最終以被收購及高層大換班告終。福士車廠的命運如何則仍是未知之數。不過,德國傳媒認為,福士車廠出事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德國很多巨企都太自以為是,太arrogant ,以為自己永遠正確,優勢永續,甚至可以指導市場走向。若不調整態度及策略,放下那份arrogance,不出幾年就會從行業領頭羊變成落後於人。
德國明鏡 (Spiegel) 上星期就刊登了Armin Mahier的評論,指德國巨企表面上風光,實際上百病叢生,競爭力不住下滑。漢莎航空(Lufthansa)固然苦苦掙扎,能源公司RWE以至福士車廠同樣陷入困境。它們的共同問題是以為公司大得可以設定市場規則,無視顧客的需要及社會政治的轉變;還相信穩住原來的政治關係,守住本身優勢如機械技術發展就萬事大吉。福士車廠要在排放上造假,正因為多年來跟不上綠色生活大潮,不願研發低排放的新引擎。
Armin Mahier認為這種自以為invincible 的態度將令德國企業包括福士車廠更難轉身。他指出,其他新興企業已紛紛把手伸進汽車業,美國的Tesla電動車固然異軍突起,手機巨擘Apple也計劃在2019年推出Apple Car,Google則在開發無人車。這些都可能為汽車市場帶來革命性轉變,令德國車廠包括福士原來在機械上的優勢變得次要甚至微不足道,到下一個十年,福士可能成為替Google或其他互聯網巨企裝篏汽車的「代工工廠」,做的是Google Car而不是Volkswagen。
傳統巨企如福士克服做假醜聞重建消費者信心固然不易,在劇變的市場及社會重新定位避免被淘汰也許更困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