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星期四

「裝甲車」風波只是揭幕戰


  拖拖拉拉一個月以後,被香港「忽然」扣押了的新加坡裝甲車終於可望交還新加坡政府,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還因此特地向特區政府致謝。表面上看,今次「裝甲車」風波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只是,裝甲車何時回到新加坡從來不是關鍵,真正問題在於新加坡跟台灣的關係將有何變化,如何調整;過往認為 take it for granted的聯繫包括軍事訓練上的合作還能不能保持。

  新加坡面積比香港還要少,居住密度相當高,不可能騰出大片土地供軍事訓練之用。空軍方面,新加坡的空域同樣細少,戰機剛升空便可能闖進馬來西亞或印尼的領空,要訓練、演習實在諸多不便。此所以新坡自1965年立國以來一直要在海外找軍訓軍演的場地,澳洲、美國、英國都有提供一定的幫助(特別在軍官訓練上),但說到大規模的演習,跟台灣的合作最全面,歷史最悠久,大概從七十年代已開始。一方面台灣本身有完善的軍演,訓練基地,另一方面大家都是亞太區反共陣營的一員,同受強鄰威脅,「擁抱」在一起變得理所當然。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就說自己一直珍視雙方的合作關係。

  到新加坡跟中國建交,新台之間的軍事合作交流也未出斷,只是變得更低調,更隱密,北京為了給老朋友李光耀面子,也為了改善兩岸關係及拉攏新加坡,對這樣的合作願意隻眼開隻眼閉,沒有阻撓或施壓。

  但現在故人李光耀已逝,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又「不識抬舉」,北京決定不再客氣,把原來在她眼皮底下偷偷進行的軍事交流捅出來變成中新外交風波,既向李顯龍政府來一點警告。更是要向蔡英文表明台灣的對外關係空間相當脆弱,隨時可以面目全非,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當然,北京借香港之手揭破「新台暗交」也想乘機發作一下新加坡,令她在中美角力、南海爭端中不要選錯邊站錯隊,至少不要一面倒站在美國的一方。事實上早在發生裝甲車被扣事件以前,北京官媒已一再公開批評新加坡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取態,認為她太偏袒美國的立場,並忠告新加坡不要在南海爭議上說三道四又或支持美國的南海巡航行動。可以說,裝甲車事件不僅由兩岸關係轉壞的小氣候催生,更因為中國強勢崛起,在亞太區爭取更大話語權、話事權。

  事實上中國志切衝出第一島鏈,把自己的海防從近岸推到外海以確保海上運輸線暢通已非今時今日的事。打造航空母艦,在南海大規模填海建島正正是在實踐這種戰略。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日本固然是重大障礙,區內國家的反應也不能不考慮。若果區內國家不接受北京的新戰略、新安排而群起反對,又或依附美日向中國施壓,到時候中國政府將會相當被動,落實新策略工作也會事倍功半。新加坡向來勢力在中美及區域大國中走鋼線,盡可能不得罪或倚賴任何一方以保留最大的迴旋空間。只是,隨着中國力量不斷增強,在區內的軍事、政治、經濟presence越來越明顯,這樣的平衡將越來越不好走。而要是「狂人」總統特朗普真的要跟北京來個「貿易戰」又或在「兩岸關係」搞局,新加坡的處境將會更困難,隨時從左右逢源變成兩面不討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