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0日星期一

下任特首只能是西環的傀儡?


  梁文道兄前幾天在專欄分析了特首選戰的發展,提出了他的擔心。他指出,指中聯辦的「有形之手」正全力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助選,不但在香港大力「遊說」選委,還觸動選委在內地商業的關係,務求鎖定他們的支持,為林鄭爭取大量選民提名(目標據說是七百個提名)好提早「封王」。根據梁文道的分析,超高提名票例如超過半數或七百票將令特首選舉過程出現質變,提名不再是提名而是實質的選舉,原來投暗票的選舉登時變成明票,因為作出提名的選委在壓力下不容易轉軚,即使心意有變也會因為容易被發現而不敢妄動,以免秋後算賬,政經利益受損。

  換言之,一旦林鄭月娥真的在中聯辦輔選下取得超過半數選委的提名,那即使其他候選人能取得足夠提名票入閘也不管用,因為勝負在提名期已分,三月二十六日的選舉將變成為林鄭加冕的例行公事。

  梁文道兄闡述的可怕情況只是惡夢還是會變成現實目前仍在發展中,難以確定。可以肯定的是西環中聯辦、「梁粉」們正用盡一切方法、壓力為林鄭月娥爭取支持,力爭超高額的提名票。這份強勢、這份壓力不但她的對手感覺到,建制派選委同樣非常清楚。同屬建制派、對北京言聽計從的特首參選人葉劉淑儀過去幾天就一再公開抱怨被人搶票、搶支持,甚至感觸的說懷疑自己是否不愛國、是不是能力、人緣很差以至不少選委對她不理不睬。她的黨友、選委田北辰則明示暗示建制派選委備受西環壓力要支持林鄭,令她高票入閘。若果連政治歷練、背景雄厚的葉劉淑儀及田北辰也感到壓力不易承受,其他選委要頂住只怕更難。

  由於未能落實普選,今屆特首選舉依然是小圈子選舉,只有 1200個選委有權提名及投票,公眾沒有直接的參與及影響。可不管誰任特首,他或她仍然要面向七百三十萬市民,仍需盡可能讓公眾了解他或她的個人政治抱負、政治技巧、施政方針……等。提名及選舉過程正是讓市民了解候選人的最佳方法,也是最公開的渠道。透過政綱介紹,候選人的辯論會及公開的答問諮詢會,公眾至少對候選人的各方面情況有些了解,知道未來五年可能管治這個城市的是甚麼人,他或她將會把香港帶到甚麼方向去。

  若果因為中聯辦或其他有力人士大力為個別候選人催票,甚至用上不恰當、不合理的政治壓力,刻意令一些有準備、有能力的候選人在提名期就出局,連入閘的機會也沒有。這不但收窄了選委的選擇,不但進一步削弱市民對選情的影響,更令小圈子選舉變成對中聯辦表態效忠的畸形過程,只能實踐西環的旨意而不是選委的想法。還有比這更荒謬、更可笑的安排嗎?

  一些建制派人士說,特首選舉候選人不能太多,例如四個已是太多,頂多兩個至三個就算。這樣的說法本身沒有甚麼理據,也無視特首選舉的歷史。九六年第一屆特首選舉只有四百名選委會成員,建制派參選人卻有四位,包括董建華、吳光正、楊鐵樑及李福善,即兩位大商家跟兩位大法官。提名的時候李福善因為沒有達到八分一選委支持的門檻而沒法更進一步,其他三個人則順利進入選舉階段,展開了一場相當激烈的選戰。過程中沒有選委投訴自己受到北京駐港機構的壓力,沒有候選人明示暗示中央可能不任命某些對手之類的威脅,最終由董建華以多數票勝出。

  若果在過渡期這樣敏感的政治時刻也可以讓三位候選人入閘,也沒有人對選委施以任何不當壓力。現在回歸二十年,建制派對權力的控制更牢固,卻反而有人想以各種方法逼退建制派參選人,連建制派的丁點選擇權也被剝奪,這實在是嚴重的倒退。

  特首選舉市民已然無法參與。若果連建制派政治人物也隨便被篩走,或不能公平公開的競爭,那不是公開表明未來五年特首只是西環的傀儡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