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走資潮隨時引發中國版金融風暴


  近期中國的經濟情況乍暖還寒,表面看經濟數據不壞,通脹率超過2%,經濟增長達到6.7%,製造業從低谷走出來,長期積弱的股市企穩在3100點(上證指數)的水平,沒有再出現大跌。但在控制資金外流上則沒有最緊只有更緊,除了已採取的措施如限制銀聯卡買保險、限制拿到澳門的現金、要求內地企業海外併購前要先得到批准...。新近還對外國企業把利潤以外幣滙出嚴加規限,一派如臨大敵的模樣,跟其他經濟環節的表現好像不相配。

仔細想北京嚴防資金外流不但有道理,更有必要性,因為不管從內部維穩到防禦外來震盪都有必要把好資金流動一關,避免出現奪門而出的失控情況,否則不但經濟發展受挫,政治穩定也保不了。

  對所有新興經濟體來說,最大的夢魘是資金忽然大量及流走,一方面令滙價暴跌,外債變得難以負擔;另一方面令本地金融體系水緊,周轉不靈。結果不但金融體系無法正常運作,實體經濟也會嚴重受損,隨時陷入嚴重衰退。八十年代拉丁美洲債務危機,九十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機,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及俄羅斯債務違約的引發點都是原來泊在新興市場的資金突然大量流走,殺政府及金融體系一個措手不及,形成恐慌及進一步走資的惡性循環,情況最終變得不可收拾。

  以體積而言中國已不能算是新興經濟體,畢竟它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規模達到十萬億美元。但以體質而言中國卻不會比新興經濟體好多少,特別是中國政府一直實行外滙管制,企業及個人習慣一個穩定的外滙環境,一切都可控及可預測;一旦環境有變特別是滙率不再穩定,企業及個人很容易出現恐慌情緒,就像羊群一樣爭相奪路而逃以保護本身及企業的資產不受滙率貶值侵蝕,甚至希望搶在他人滙走資金前出手,以減低損失及勝過競爭對手。

  近兩年隨著內地投資回報大降,產能過剩加上人民幣轉弱,內地開始出現資金外流的情況,令中國外滙儲備從近四萬億美元跌至三萬億美元左右。本來,三萬億美元外滙算是相當雄厚的本錢,足以抵禦任何外圍炒家狙擊。問題是美元在加息預期及通脹預期升溫下支獨秀,人民幣貶值的速度則加快,向外闖的內地企業自然想搶先一步把「人仔」變作美金以保持購買力,內地富豪為了保住身家同樣不甘後人走資保值。

  這樣的貶值預期令走資速度加快,到某一個時間點便容易引發恐慌情緒,爭相把「人仔」換成美金,任何可用的換外滙渠道都會用上,甚至像「螞蟻搬食物」靠小規模的跨境交易如信用卡走資。換言之,在貶值預期下「狙擊」人民幣的不是海外的大鱷,而是內部的力量,是內地企業及富豪以至新興中產階級。對這些人內地政府不可能像香港打大鱷那樣把他們擋在外頭。

 若果大小企業、富戶都走資以防貶值的損失,三萬億外滙儲備即使足以應對也不足以穩定人心,特別是民眾看到儲備快速減少時,恐慌心理(panic)便會形成及廣泛流傳,更添政府及金融系統的壓力。

  為了防患未然,為了避免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帶來的變動及不確定性,北京及早落閘減少資金外流的數量及速度是比較有效的辦法,至少不用到panic的時候才落閘,也可以減慢資金、外滙流失的速度,避免出現中國版的金融風暴。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對外滙的管制只會加強,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的時間表肯定進一步推遲,甚至可能無限期押後。

  走資引發的金融風暴通常連帶引發政治危機,這可是北京最需要提防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