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通縮已成經濟「絕症」


  通縮果然是易請難送的「惡獸」。日本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跟通縮作戰,下的重藥一劑又一劑,先是把利率降至零,然後史無前例推出買債計劃人稱量寬的措施,希望擺脫通縮困境,但一直沒有收效。二零一三年安晉三上台,推出「安經濟學」,以更大膽、更破格的政策應對長期通縮,包括設定2%的通脹目標以展示決心,又大幅擴大貨幣基礎實行水浸銀行希望重燃經濟動力。只是,這些非常規貨幣政策或「特效藥」作用一直不大,日本物價及薪金還是處於停滯的狀態。

 到最近因為油價大跌及中國經濟轉弱,全球經濟蒙上陰影,物價更輾轉出現跌勢,加劇通縮壓力,日本央行上周五再次出招,決定引入負利率政策,令銀行放在央行的資金反過來要付利息,形同向閒置資金罰款,好令銀行更積極向企業及消費者貸款。這一招是否有效現時難以估計,現時歐央行、瑞士央行也有類似安排,只是效果不算顯著,對解決通縮未有多少成效。不過,日央行長黑田東彥在各國央行長中算是大膽出格的人,若果負利率0.1厘無效,他還會再用其他措施或在量寬規模再加碼。

  黑田及的貨幣政策大冒險對日本當然重要,因為它是日本能否重拾經濟活力的關鍵,但其他發達國家以及新崛起的中國同樣該認真研究日本抗通縮的經驗,並期望日本最終可以成功,因為今天的日本大有可能是明天的歐洲及中國。

  稍為了解下二戰後全球經濟發展就會知道,日本是第一代經濟奇蹟,從二次大戰的廢墟到六十年代中已變成小康之國,有力主辦東京奧運。到九十年代初更被捧為足以威脅甚至超越美國的經濟新勢力,那本暢銷一時的「日本第一」就是最好的寫照。但是這本書原來不是blessing而是curse in disguise(暗藏的詛咒),從九十年代泡沫爆破開始日本經濟一直低沉不振,經濟體積二十年原地踏步,人均收入增長微乎其微,不管用基建、赤字預算,大幅舉債及放水都無動於衷,沒有反應。

  究竟是甚麼原因產生「日本病」這種長期停滯的現像有的說是泡沫經濟爆破的後遺症,有的說是日本政府政策不對頭貽誤了時機;有的說是人口老化及勞動力萎縮,令整個經濟體逐步萎縮,難以翻身;有的則說是管過多效率不佳所以進入增長瓶頸…實情究竟如何,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的解說,唯一能確定的是日本還在通縮陷阱內苦苦掙扎找。

  好了,「日本病」真正病因未清楚,疑似病因及病㿂則正在不同經濟體散播,特別是歐盟及中國。歐盟在歐債危機後經濟始終沒有起色,歐央行實行零息及量寬都沒有作用,通縮壓力依然沒有緩。此外,人口老化速度跟日本相差不遠,勞動人口也在減少,令歐盟大部份地區就像日本那樣從享有人口紅利變成有「人口虧損」。

  中國算是經濟後進國,經濟奇蹟比日本晚二十多年出現,到二零一零年經濟總量已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然而,近期中國顯然也出現日本病的多個狀,包括人口紅利大減,人口老化快速,儲蓄率高消費不振、生產過剩…等。只要經濟減速成為長期趨勢,中國步日本九十年代後塵跌入通縮陷阱並不是甚麼稀奇的事。

 日本二十年來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用盡財政、貨幣政策工具都未能擺脫通縮,若果這一回安倍、黑田大冒險也不成功,正步入通縮的歐盟及中國肯定擔心不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