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天主教陳日君樞機跟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先生來一場隔空筆戰有點唏噓,不得不慨嘆「雨傘運動」的polarizing effect真的無遠弗屆,不管是主教健筆還是販夫走卒家庭主婦都免不了。
認真來看兩個人的看法分別不大,倒是有點個人意氣就是了。老實說他們的筆戰已算非常客氣,自己親身參與、目睹的爭論火爆得多,甚至有因此而反目及互不啾啋的情況。
從一開始「雨傘運動」是進是退就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對群眾運動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民氣易散難聚,一鼓作氣向前衝可以,打持久戰卻困難重重,特別是對手是銅牆鐵壁的北京,根本不打算作甚麼退讓,長期佔領抗爭只會消耗自己及民意支持,不易有甚麼成果。
可這只是理性分析,是基於過去運動經驗而有的想法。今次運動卻讓「理性分析」跌了一次又一次眼鏡,警察清場不散,黑社會冲擊不散,下雨刮風不散,過程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奇招,辦了做功課的角落,充沛的物資,還有把「我要真普選」掛到獅子山上,真是要多精采有多精采,需要多少創意有多少創意,一眾基於理性分析勸退的人好像變得落後於形勢與群眾。
今次「雨傘運動」無疑教人眼界大開,長了見識,看到放手讓群眾有空間的話整個運動可以更有活力。只是,創意、動力只限於參與運動的人,一般市民及受影響的人想法肯定不一樣。繼續長期佔領閙巿街道流失支持的機會還是比爭取到更多支持大得多。
也許會被罵,但退場問題還是不能不考慮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