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

基辛格看新冷戰


 上星期剛剛寫過世界陷入新的冷戰後就在德國Spiegel 網上板看到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專訪。這位年屆91歲的國際關係學界大老毫不含糊的指出冷戰風險正在上升,因為西方國家過去十多年有點欺人太甚,毫不理會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利益及安全考慮,只一心自行建立在歐洲及世界的新秩序。當中最大的錯誤是單方面拉攏烏克蘭投進西方陣營,渾然不理會這個地方跟俄羅斯的安全及民族感情有特殊地位。基辛格認為西方的倨傲態度是促使普京在吞併克里米亞及在烏克蘭繼續搞局的重要原因。
  這位在學界、政界同樣吃得開的大老還說,不能也不應把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看成是二戰前夕納粹德國吞併捷克一般的行動。當年德國吞併捷克是全面進攻的前奏,今天俄羅斯向烏克蘭東部動手則是鞏固後防,希望可以建立更多緩衝區抵抗西方的影響力。基辛格用這一句饒有意思的話來形容俄羅斯當前的種種「勇武」表現:"Strategic weakness masked  as tactical strength"(戰術上挺進掩飾戰略上的虛弱)
  基辛格在訪問中並非單單談到俄羅斯及烏克蘭局勢,他花了不少時間談世界秩序(World Order)該如何轉化,如何重建。他認為當前世界該以十七世紀訂立的西伐利亞體系)The West Westphalian system)為參考,重新思考如何打造一個可和平共存的國際秩序,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為甚麼拿十七世紀的老古董放進全球化及流動通訊無遠弗屆的世界呢?基辛格認為Westphalia peace的重要原則到現在其實更管用、更值得參考,例如主權國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權及管治,不橫加干涉;例如大國小國都明白彼此各有需要及想法,不能以個別國家或聯盟的意識型態或道德價值規範別國,更不能以此作國際社會規範;例如建立一個權力均衡的體系(balance of power),減低衝突的風險。
  這個年頭再談甚麼balance of power委實需要一點勇氣、得冒一點被新一代訕笑的代價。在人人表態、大眾爭相搶佔道德高地的時候,以妥協及接受現實為主的「權力均衡」理論好像有點不合時宜,當下大家提倡的是:「你可以為XXX去到幾盡?」去到幾盡預設了我對人錯,要盡力把對方壓倒。
  這種「去到幾盡」的思維在國內政治是否行得通還要觀察,但在國際社會中卻肯定行不通。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歷史、發展過程與經驗很不一樣,相異之處比同一國家內不同力量大得多。即使像美國跟西歐這些以基督教為本又承傳了希臘、羅馬文化的國家,他們不管想法、處事作風、世界觀仍相當不同,有時甚至近乎南轅北轍。美國跟法國二戰後就有很長時間形同陌路,只差未反枱而已。若大家都去到盡,肆意把自己的一套變成國際關係的標準及規範,不接受其他國家有不同方法,那國際間肯定沒有互信,只有較勁與顛覆,和平共處變得越來越困難。
  當然,基辛格的看法有他的現實背景。今時今日世界委實朝多極發展,二戰後西方特別是美國打造的國際政經秩序已難以維持,美國本身也似乎越來越失去意願及能力維持,以至地區大國、傳統強國、新興強國開始重新調整本身的位置,並積極提出自己的主張,好在打造國際新秩序時分一杯羹。在舊超級大國走下坡,新大國未出現,群雄並起的情況下,Westphalia System那種互相制約,和而不同的國際體系至少是大家可接受的安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