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紛亂、分裂、撕裂的時代,記者該扮演甚麼角色,該做甚麼呢?
有同業堅持按看到、拍到的事實說話,堅持依照新聞片段說:「警察把示威者抬到暗角拳打腳踢」,結果被上級強行改動。在事後檢討會上,同業沒有退縮,堅持自己只是照事實做新聞,沒有接受「你唔係佢肚裏面條蟲」的謬論。
結果,同業被明調實降,從負責前線新聞編排部署變成首席資料搜集員,職銜上跟志雲大師 (陳志雲)的「首席智囊」不相上下,實情卻是另一回事。在電視台新聞部獃過的都知道,資料搜集雖不至可有可無,但肯定是個像「庶務二課」般的冷灶,從採主忽然變成資料搜集員,想不當是秋後算帳也不可能。
另一方面,香港最老牌的記者組織香港記者協會近期也受到不少前線記者的批評。他們指記協在今次「雨傘運動」中走的不夠前,沒有像其他很多民間團體那樣成為運動的一員,積極為爭取真普選出力,甚至連站台一起發言也不願意。有些同行據說因此表明將退會或不再續會。
參加記協與否行家當然有自由,年來成為會員的記者不算多數。可是,記協是專業組織,有本身的守則、規矩包括客觀、政治中立、不偏不倚等。定出這些守則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記者或新聞傳媒的公信力,讓公眾看到記者不會把政治目的凌駕公眾知情權之上。要求記協公開支持「雨傘運動」等於叫記協放棄自己的專業原則,否定自己的專業,這無論如何都是不應該的。
不管對記者或任何人來說,頭腦發熱影響判斷都不是件好事,對記者猶其如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