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看「山本五十六」


  拖了好幾個星期總算看了「山本五十六」這齣電影,自從在娛樂新聞知道開拍「山本五十六」後一直跟自己說要看。可到他上月中上畫以後卻拖了又拖,有點猶疑。一方面因為一年多來已看過「永遠的零」及「風起了」兩齣日本二戰反思的電影,擔心「山本」重覆類似的視點如戰爭的荒誕與無常,另一方面因為上映的場次及戲院不多,老是凑不對時間。
  前兩天終於看了電影,第一個感覺是幸好沒有錯過這齣好戲。跟「永遠的零」等從局部(飛機設計師)、前線飛行員的視點不同,「山本五十六」從軍方、政府最高層、從整體大局出發,說的是國家大戰略的選擇:應否加入德、意組成三軸心,應否跟美國反枱,跟美國反枱後有甚麼選擇。對日本這樣一個資源有限,勉強擠進強國俱樂部的國家而言,選擇不容易,任何選擇都有它的成本;有的時候甚至只能隨他人的動作起舞。當德國突然跟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時,日本變得前所未有的孤立,既開罪了英美,又未跟德、意締結同盟,再猶豫的話形勢將更險惡,加入德意軸心成了唯一選項。
  電影也提到「和與戰」、「軍隊與平民」的辯證關係。強軍是要求戰還是避戰其實在兩可之間,以戰求和不失為一種策略,求和卻陷身戰禍的例子更是不少。面對這些戰略選擇,你不一定同意「山本五十六」電影的說法,但不少值得想一想。
  不得不提的是演員非常出色。扮演「山本」的役所廣司在失樂園中一臉落魄邋遢相,可在這齣電影卻充滿神采,舉手投足有份反璞歸真的收歛,把鋒芒都藏住。那位演社論主筆的性格演員一副小人得志相教人火冒三丈,印象同樣深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