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如何讀中史


  每次政府說要加強中史課程或要改革中史課程內容總不免引起這樣那樣的風波,有時候是教材出問題,添些甚麼,刪些甚麼(如六四、文革);有時候是政府的意圖不明甚至齷齪,令人難以信服。

  其實,中史或歷史科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興趣越來越低,自願選讀的越來越少,父母也只是口頭說重視,實際上不熱衷。

  撇開政治干擾,中國歷史故事其實非常豐富,人物多姿多釆,原始史料五花八門,要找動聽好玩故事不難。近年歐美、日本學者出版了很多視點不一樣,教人耳目一新的著作,看起來比小說還津津有味。美國著名歷史學者Mark Elliott(歐立德)寫的「皇帝亦凡人:乾隆──世界史中的滿洲皇帝」就是表表者。一翻開書就卷不惜手,跟追看小說一樣。

  有關乾隆皇的正史、野史材料甚多,他既是「十全老人」,蓋世英主;又文采風流,四處遊玩,單是江南已六次到訪。武俠小說還把他說成是漢人之後(陳閣老),跟起義反清的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是親兄弟。

  可戴立德筆下的乾隆卻是另一回事。他六次下江南不是徵歌逐色或迷戀六朝金粉,而是一種軍事動員策略,好讓保護皇帝的滿洲八旗軍以南巡作演習及動員,確保他們的行動力、戰鬥力不致因承平日久而大降。事實上每次乾隆南巡動員兵馬人數不少,單是隨員的馬就過萬匹,還有三十萬民伕負責在大運河拖拉船隻。這樣的動員跟軍事動員有同樣重要作用。

  此外,乾隆為了扭轉滿人逐漸漢化的「問題」,不管在宮中或政府內部厲行重用滿文,規定所有政府檔案要有滿文存檔,又把佛經翻譯為滿文,好讓滿文不會成為死的文字,滿人、旗人及高官能繼續使用,從而可以維持滿漢之別及皇朝的根基。這些都讓大家看到乾隆皇帝的另一面。

  讓學生多看這樣的歷史書比改甚麼課程內容對提升他們唸中史的興趣肯定幫助更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