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第三場選舉電視辯論後任何人都能看得到,共和黨的特朗普已是強弩之末,敗象畢呈;大概只有奇蹟出現才有可能在下月八日的大選中勝出,入主白宮。
在辯論開始前特朗普已處於劣勢,幾乎所有民意調查都清楚顯示他落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有的說他落後近十個百分點,有的是七個百分點,最接近的也落後至少四個百分點。而在多個重要搖擺州份特朗普同樣明顯落後,令希拉莉差不多穩奪300張選舉人票(勝選需268張),特朗普若想勝出,他必需在最後一場辯論中技術性擊倒希拉莉,又或希拉莉出現嚴重失誤如說錯話或忽然再暈倒。
但昨天的辯論沒有發生這種戲劇性的情況,大部份時間都在辯論政策包括移民、槍管、敍利亞局勢、經濟、債務負擔……等。而且,表面上是兩人辯論,實際上希拉莉跟特朗普發言時毫無交集,只是各說各話,沒有擦出火花。而最終整場辯論最惹人注目也不是政策內容,而是兩人對今次選舉的結果如何看待。當主持人Chris Wallace問特朗普會否接受選民的決定及選舉結果時,特朗普先後兩次回答都不肯表明接受,推說「到時再說」(I will look at it at the time)。不但主持人對這個答案有點錯愕,對手希拉莉更直斥特朗普的回應在損害美國的民主及和平移交權力傳統,非常可怕(horrifying)。
在有民主選舉的地方,選舉結果反映人民的選擇,參政者若不接受結果等同否定人民的決定,可說違反基本的民主原則,難怪政界、社會對特朗普的說法譁然。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答案反映了他明白選情處於劣勢,不易挽回,於是及早擺出「反枱」、「蔑視」(defy) 政治過程的姿態,一方面希望鼓動死忠支持者更積極投票以至採取其他行動,另一方面也為選後可能不認輸、不接受選舉結果的行動做輿論及心理凖備。
事實上隨着近一個月來選情告急,醜聞纏身,特朗普在多個選舉集會都強力指控今次選舉受 聯邦調查局(FBI) 、主流傳媒及希拉莉的支持者等「惡勢力」操控,捏造各種醜聞、負面消息破壞他的選情。他又在沒有舉證下指多個州出現舞弊及違規問題,令他選情落後。今次他在公開辯論中不肯明示會接受選舉結果,反映他在準備打這張「輸打贏要」牌,令選舉出現更大的不明朗因素,隨時拖延日久也未能產生新一屆總統及政府。
以往美國大選發生過對結果的爭議。最戲劇性的當然要數二千年小布殊跟副總統戈爾的選戰。當時,雙方不管在普選票及選舉人票都非常接近,要在最後一個搖擺州份--佛羅里達決勝。但由於該州出現大量問題票,還有一些少數族裔選民無法投票,戈爾起初不肯認輸,又透過司法程序要求重點。經過超過一個月的波折,在最高法院決定不再重點及接受佛州結果後,戈爾才宣佈接受結果,承認落敗。
但特朗普不是戈爾,他對於due process包括政治、司法程序向來不大尊重。一旦他決定不接受選舉結果,拒絕認輸,相關的治僵局如何解決,希拉莉及民主黨方面能否單方面宣佈獲勝將是一個疑問。此外,特朗普有可能鼓動支持者採取極端的手法抗議選舉不公,否定結果,藉以向希拉莉以至奧巴馬政府施加最大的政治壓力,令美國政局、社會會出現重大震盪。
更令人憂慮的是,由於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中有一個位置懸空,傾向共和黨、民主黨的大法官形成四比四的「平手」局面,這將削弱法院解決爭議上的能力,甚至形成另一個僵局,令爭議不斷拖延,政府久久難以產生。
幾年前奧巴馬政府跟國會惡鬥,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遲遲不願提高國債上限,令美國幾乎陷入「賴債」(debt default)的局面,評級機構因此降低美國債務評級,全球金融市場及經濟更因此而大插水,差點引發另一場金融海嘯,若果今次大選真的出現一方不認輸令新政府「難產」,久久未能立法,那不但美國會亂作一團,全球政經穩定也肯定受拖累,甚至可能引發比零八年金融海嘯更大的動盪。
可以說,美國大選形勢雖逐漸明朗化,但不肯認輸的特朗普隨時為全球帶來「黑天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