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星期三

陣亡的報紙


有收費報紙關門不算奇怪,有點意外的是「陣亡」的居然是新報。在幾張苦苦掙扎的報紙中,新報背後的金主財力算豐厚,既有地產又有珠寶鐘錶,還有近來資金如泉湧的證券業務,要支持一份報紙不會太困難。也許,無心戀戰是真正原因。

跟「新報」算是有一點點淵源,九十年代初還在電視台工作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替它定期寫過國際評論,稿費不算多卻自由自在,任憑發揮,大概寫了了大半年左右就因為報紙改版停了筆,但那段經驗還是很有趣。

不過,對新報印像最深刻還是作為它讀者的八十年代中後期。那時報紙百花齊放,立場各異又各有特色,不會一窩蜂爭同類的內容,版樣用色各有偏好,大家很容易分辨不同的報章,不像現在千頭一臉。那時新報銳意改革,不希望僅僅是張暢銷的大眾化報紙,著意加入一些思潮,一些影像(攝影專題),一些雜誌化的內容。網羅的作者都是新面孔,不少對當代社會學、批判理論相當熟悉,不時引用在解釋香港社會現像上,教我這些剛離開大學的人覺得新鮮、有趣,覺得跟老牌的知識分子報章如明報及財經報章如信報不同,便自然而然的成為讀者。

  可惜,後來主事人變了,報章漸漸失去了知性特色,變回一份二流的大眾化報章,對我也失去了吸引力。

  到今天看報讀者大幅減少,投資者不大願意再花錢搞好內容留住僅有的讀者。免費報紙市場又已飽滯不已,對慘淡經營的報紙而言,關門是比較容易的選擇。就這樣,又一份老報消失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