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別忘1937年的教訓


  1937 年跟 2014年有甚麼相關之處令一些人如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常拿它們相提並論呢?
  1937年是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成功連任的日子,也是他在黨人、國會壓力下暫時捨棄「新政」的時刻。當時美國從三十年代初的大蕭條稍稍恢復,不少人擔心連年赤字預算令國債上升,引發通脹,紛紛要求小羅斯福大力縮減開支,平衡預算。在強大政治壓力下,羅斯福屈服了,把大量公共工程取消或推遲,以達至平衡預算。很不幸,當時美國復甦其實未站穩腳步,政府過早削赤減開支結果令經濟再次陷入嚴重衰退,直到二戰開打政府大幅擴軍才總算恢復過來。
  同一年在歐洲的德國,光景卻剛好相反。原來在大蕭條受創同樣深的德國在希特拉強控制及全力擴軍下經濟迅速反彈,失業率從雙位數跌至 4%以下的全民就業水平,投資、消費市道旺盛,經濟蕭條的痕跡一掃而光,到1939年二戰開始時,德國經濟仍蒸蒸日上,傲視全歐。
 77年後的今天,僅僅比29年華爾街大跌市好一點的金融海嘯已過去六年,跟1937年的情景差不多。不幸的是,美、德都忘記了當年的教訓。奧巴馬政府重蹈小羅斯福的覆轍,過早退市,過快從刺激經濟轉為削減赤字,令經濟動力大減;還好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及現主席耶倫堅持自己的理論及判斷,持續放水搞活經濟,美國經濟才保住溫和增長,沒有再跌入衰退,但也沒有回到海嘯前的增長水平。
  德國卻是另一個故事。金融海嘯以及由此引發的歐債危機一直沒有對德國經濟有重大影響,反而因為其他歐元區國家經濟金融不穩而成為資金避難所,吸納大量資金,形成風光獨好的局面。只是,德國政府對此並不滿足,堅持以削赤為政府的主要經濟目標,並強逼歐元區其他國家跟從,令他們叫苦連天,歐元區也因此成為經濟病夫。更慘的是,在德國堅持下,歐央行放水有心無力,始終不能引入量寬及歐洲債券計劃推低長期利率,令歐元區自2011年以來經濟始終奄奄一息。
  終於,經濟淡風吹到德國,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德國經濟開始停滯,出口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大有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出現負增長,從而把整個歐元區挺進深淵中。可是到了這個地步,德國政府仍死抱平衡預算的目標,仍堅持削赤是政府的首要任務,也不願放棄歐元區財赤的限制。1937年的教訓,大家都忘了,德國放棄了明明是對的做法,走上小羅斯福的寃枉路。
假如只有德國或歐元區走錯路,全球經濟問題還不算大,至少美國、中國及其他金磚國家可以撐住。很不幸2014年的今天不管是美國、日本、中國及金磚國家都沒有這份能耐。表面上看,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失業率跌至6%以下,該可以帶動全球増長。可是,6%失業率是以勞動人口持續減少換來的。也就是說,失業率下降不是新職位大幅增加,而是長期失業者乾脆不再找工作。日本情況也不妙,四月增加消費稅後經濟收縮1.8%,第三季也好不了多少。近幾年是火車頭的中國增長率同樣在不斷下調,其他如印度、巴西、俄羅斯更陷於停滯以至滯脹。
  最令人擔心的是通縮問題。歐洲在政府削開支下通脹已逼近零,美國30年債息近兩天跌至3%以下同樣反映通縮壓力,中國生產物價指數更是連續3個月下跌,顯示需求疲弱,價格受壓。誰都知道通縮就像癌症一樣難以治癒,並且不斷抽走經濟活力,令消費、投資不前。一旦通縮之勢形成,央行再加印鈔票也是不管用的,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眾發達國家特別是德國到這地步還不願吸取1937年的歷史教訓,放棄緊縮政策,實在令人擔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