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爺曾俊華在特首選戰中雖然因北京強力操控而落敗,可他的民意支持始終不衰,他提出的和解、團結、休養生息之理念對當選的林鄭月娥也有重大影響,令她在當選後不得不將化解撕裂,改善分化,理順與各界關係定為管治重點,其中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緩和與泛民主派關係更將優先處理。林鄭其中一個考慮的做法就是任命一些民主派人物成為主要官員進入建制,一方面擴闊管治班子的政治基礎,另一方面透出這些人建立溝通的管道,不用事事抗爭。
林鄭有多大的決心及能力任命不同意見人士進入政府、建制仍有待觀察,北京對行政機關權力向來抓得緊,建制派及土共擁戴林鄭上任有功對建制內的不同位置也是虎視忱忱,不會輕言放棄,林鄭如何在北京、建制派雙重壓力下掏出一些位置讓不同政見人士掌管已是疑問,如何能避免民主派人士變成點綴式的政治花瓶更是難題。梁振英上任後任命了少數跟民主派關係密切的人士進入政府,例如運房局局長張炳良、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等。五年下來,他們兩人在促進溝通上顯然沒有甚麼幫助,也不能把不同意見以至工作方式帶入政府,反而變得面目與立場模糊,兩面不討好。林鄭即使成功任命個別民主派人士入閣,他們大有可能重蹈跟張炳良等的覆轍,發揮不了作用之餘又賠上自己的政治能量。
前幾天在一個討論香港管治的研討會上,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先生談到林鄭如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時指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不是任命個別民主派人士成為問責官員,而是政府在處理跟立法會的關係時多點彈性柔性,少點霸王硬上弓,不要把議員特別是非建制派議員提出的議案、意見看成洪水猛獸,不由分說「落閘放狗」大加鞭韃,來一點認真討論嘗試如何吸納再作決定。這樣不但更能顯示政府跟各派合作的誠意,非建制派政團、議員跟政府的關係也不致劍拔弩張,非建制與建制之間的鴻溝也能收窄。
田先生是有歷練的政治老手,離開政壇第一線後看問題更清晰透徹,他的看法可說一針見血,林鄭真該好好細味。事實上民主派政團、議員代表的是大多數民意,認受性比由小圈小選舉產生的特首高,比由特首任用的主要官員更是高一大截,兩方面若要合作的話至少得在平等的基礎上溝通及互諒互讓。可惜,過去五年梁振英政府反其道而行,把透過畸形政制得到的權力用盡甚至濫用,不把民主派、非建制派及他們代表的民意放在眼內,經常透過建制派支持捍然通過不受歡迎、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法案、議案,對民主派、議員提出的合情合理修訂全數否決,還要責難議員拉布阻礙議會正常運作。作為民意代表的民主派政團及議員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跟政府溝通,只能以不同形式的議會抗爭捍衛市民的權益,堅持市民的訴求。
若要真正接近政府與民主派、非建制派的距離,首要的是改變梁振英那種有權用盡的作風,尊重議會、議員是民意代表,重視他們代表市民提出的意見。在制訂政策、法案時固然認真與他們商討,吸納他們的想法;而在其他一些不涉政府開支的議案更該尊重議員、議會的權力,不要事事say no及反對。只有建立對等的合作關係,政府與民主派及議會才可能有良性互動,才談得上加強合作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有議員透露,以往林鄭當政務司司長期間雖定期與立法會內會正副主席會面商討行政立法關係,但會面往往幾分鐘就完成,沒有甚麼「商量」、互動,只是行禮如儀。若果成為特首後林鄭不改變這樣的作風,繼續不把議會、議員放在眼內,和解、團結在她五年任內只能是幻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