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星期四

填form


  326特首選舉結果出籠後,朋友間當然禁不住Whatsapp來回幾番,慨嘆鬍鬚曾贏晒民望仍未能達陣,擔心現時的社會撕裂難以修復;也有人對支持林鄭的建制派鄙夷不已,覺得他們有負港人。chat 著 chat 著有朋友說自己剛剛把當年填了一半的澳洲移民表格重新找出來,下定決心今次一定要填好交表,踏出移民他國的一步。

  朋友說,過去十年這份表格download 了好幾回,填了又填,上一次填到第十頁就放棄,沒再填下去,事情就這樣擱着。說是沒有耐性,實情是沒有決心,對香港仍抱一絲寄幻想,希望事情有轉好的機會。到去年十二月梁振英宣佈不參選,朋友興奮了好一陣子,覺得北京總算肯講點道理,考慮一下港人的想法。

  到鬍鬚曾出選大打休養生息及團結牌,展現前所未見的政治技巧與魅力,香港政治彷彿真有機會打破困局,重新出發。即使到選前一星期各方消息都說林鄭篤定當選,朋友仍未絕望,拿「成報」、「大紀元時報」的文章說習大大容許選委自由投票,鬍鬚曾仍有機會反敗為勝。

  可惜,這徹頭徹尾是一場白日夢,早在林鄭被抬出來代替梁振英已是大局已定,自由投票不過是門面話或一廂情願,實情建制派都收到指示支持林鄭。到3月26日就出現777票對365票的結局。

  從滿懷希望到剩下 fool's hope再到絕望,朋友大概終於受不了這打擊,下決心用腳投票,不再留戀。

  沒填過移民表格。不知道有多長多難填,但當希望一次又一次幻滅,心一次又一次被碾碎時,填30頁、40頁的form已不是問題,總於眼巴巴看着自己心愛的城市被screwed得體無完膚。

為何追尋夢想的人總要受懲罰!


  星期日1194名選委剛選出林鄭月娥為下任特首星期一早晨警方就預告將在黃昏正式落案檢椌九位參與佔中運動的政界、社運人物,包括佔中三子。時間上委實「巧合」得驚人,據說甚至連候任特首林鄭月娥事前也不知道這次檢控行動。當然,政治上的所謂「巧合」大多數只是錯覺或人為製造的「巧合」,實際上兩件事之間有莫大的政治關連,並且有多層意義。

  從梁振英的「往績」看,這極可能是他「送給」林鄭月娥的「地雷」,讓這位接班人知道他雖然被北京逼得無法連任,但在未來幾個月餘下的任期內仍有能力搞局,包括打亂林鄭希望修補撕裂的大計。

  自從在星期日當選以來,林鄭掛在口邊的頭號目標就是修補社會裂痕,重建和諧;她跟梁振英會面後的記者會上同樣強調這一點。就在林鄭準備大展拳腳拉近跟不同政見人士關係時,梁振英政府忽然落案起訴佔中運動核心人物,並預告類似行動將陸續有來。消息一公開,佔中爭議即時炒熱,支持及反佔中兩大陣營再針鋒相對,吵過不停,客觀上肯定令林鄭想團結社會的策略事倍功半。

  而從政治形勢看,梁振英這一著不僅要給繼任人一點顏色看,令她言行上不敢造次,更重要的是埋下無數爭議的伏線。試想想今次檢控行動只是開頭,未來還有大批曾參與佔中的市民被起訴,相關案件的訴訟為時甚長,肯定跨越梁振英剩下的三個月任期,大概到林鄭上任後兩年、三年還未完結。這樣下來,林鄭要擺脫梁振英2.0的印象不容易,未來五年管治勢將遇到額外的困難。

  此外,梁振英七月一日落任後並不是退出政圈;相反,他名義上更上一層樓,成為香港僅有的兩位政協副主席之一,不但隨時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還可以組織自己的「班底」出謀獻策,硬銷自己的政治議題。另一位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就成立了團結香港基金搞這樣那樣的研究項目,還不時對重大政治問題如佔中指指點點。梁振英權力慾更強,對規章制度政治protocol更不重視,他全職當政協副主席只有把手伸得更長,更愛扮演「太上皇」的角色。而未來一段時間不斷起訴佔中人士正好讓他有着力點,容易找到機會介入政治爭議,大搞路線鬥令社會撕裂情況難有改善。

  現實政治的權謀計算以外,星期日的特首選舉及星期一起訴佔中運動核心成員還有更深的政治聯繫及意義,那就是香港容不下政治夢想與理想,動輒懲罰追夢尋夢的人。星期日的特首選舉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在敗選演說中提到他及一大群市民過去幾個月一起造夢,一起追夢。大家夢想可以重建一個像香港的香港,夢想可以產生一個拒絕撕裂分化的特首令香港休養生息,重新出發。

  過程中,曾俊華先生及他的團隊使盡渾身解數,說服了不同政見、不同政治光譜的人支持他的夢,令他成為民望最高的候選人。可惜,追夢的人遇到的是抹黑與打壓,那些甚麼人大政協、建制派絕大部分成了西環應聲蟲,不僅對曾先生冷嘲熱諷,還把各種沒有任何根據的罪名扣在他頭上,說他是外國勢力代表,說他勾結反對派奪權,說中央不信任他,說他工作不力及hea做……等。總之,對北京及她的同路人來說,市民的夢想一文不值,而當夢想可能影響他們操控的權力時,他們會不顧一切打跨追夢者,曾先生及大多數市民夢想就這樣被壓碎。

  二零一四年佔中行動的初心同樣是追夢,大家追的是民主、普選的夢想,希望落實基本法承諾的雙普選,希望港人可真正當家作主。為了追夢圓夢,數以十萬計市民佔領金鐘、銅鑼灣、旺角長達79天,震動全城,震驚世界。然而,北京容不下民主夢,更擔心太多人堅持這樣的夢想會威脅她的權力,甚至影響內地。結果,北京定下831偽普選真欽點方案,然後再促使梁振英動用警力清場,把民主夢硬生生揑碎。參與、支持佔中的市民因此跌入失望、絕望的深淵,運動的核心人物則因為敢於追求民主夢而付出沉重代價,被拘捕被起訴,隨時可能身陷牢獄,失卻自由兼前程盡毀。

  常有人說,「有夢最美」。可3月26、27日這兩天發生的事說明,在香港尋夢非但困難,更隨時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今夜星光燦爛


  星期六看達明演唱會希望「明哥」一直唱下去,「達哥」一直彈下去,不會完場,希望3月26日不會出現。只因為那一天選出的一定是不孚眾望的特首。

  只是,演唱會總有完場的時候,一曲「半生緣」歌聲靜下來,演唱會就結束了。

  不是第一次看達明演唱會,過去的演唱會也常帶一些政治訊息,只是今次好像有點份外沉重,重的教人唏噓感慨。達明成立於1984年,正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年,也是香港幾十年大變的開始。當時的達明對未來有無限憧憬,盡力憑他們的才華照亮香港樂壇,陪伴香港渡過幾個起落。



  三十多年後的今天,達明少了當年的新銳,香港則仿如飽歷滄桑的「美人」,滿臉風霜,濃妝掩不住倦容。當達明唱着「今夜星光燦爛」那句「恐怕這個璀燦都市光輝到此」時,心頭猛然一顫,歌詞與現實似乎在呼應着。

 教人唏噓的還有演唱會籌劃時的風風雨雨。達明是受各階層歡迎的樂隊。既有六、七十後等消費力強的階層,年輕世代也因他們的前衛敢言buy他們的歌曲。若放在以往,大銀行、大企業、信用卡來個冠名贊助是必然的事。可今次進場看不到一絲一毫的贊助,宣傳更是出奇的低調。還好達明所屬的唱片公司一力承擔,演唱會才總算辦得成。在此可得多謝唱片公司高層敢於頂住各方壓力,堅持辦演唱會,不然我輩樂迷不知等到何時才能跟達明重聚。

  可未來若唱片公司換人,又或北京進一步收緊控制,達明未必可以再踏上紅館舞台,大家未必有機會再聽他們唱「石頭記」、「禁色」、「十個救火的少年」。

  那個晚上想到這些,怎捨得達明演唱會完結?

沒有黑天鵝


林鄭勝出小圈子選舉是意料中事,在北京強控制下,黑天鵝是不會出現的(即使想出現也立時被維穩了)。不想說曾俊華其實勝了這樣的話,因為有點太阿Q了。畢竟未來五年掌權的是林鄭!

  儘管曾俊華當不了特首,但他的選戰打得漂亮精采,打得正派,沒有搞甚麼小動作,總是既面向群眾又面向選委。上星期五的集氣大會沒有親自到場,可單看Facebook直播已感動非常,覺得這許多市民支持他真是不枉。

  類似的造勢大會在台灣參加過好幾次,在美國也見識過,像曾俊華那樣沒有半句攻擊對手說話或口號的連一次都沒有。台式的造勢大會,暖場的政治人物已在大數對手的不是,主角更必然要來幾記knock out blow,把對手數落得一文不值,以鼓動支持者投票。

  可不管是撐John曾的人還是John曾自己在半小時的集會沒有半句駡林鄭、胡官或北京的說話,反而不斷強調要團結,要傾聽不同意見及批評,要拍檔而不是粉絲。在這個「粉絲」當道,教主滿街的年頭,曾俊華能保持清醒,毋忘初心,提醒支持者不要再跌入非黑即白的泥沼真的很難得,即使不喜歡他的左翼或右翼民粹要攻擊他也不容易。若果他能當選,五年下來大有可能讓梁振英一手撕裂的社會回復互相包容。

  可惜,我城跟這樣的領袖擦身而過,得到的是既無魅力親和力又不懂政治為何物的林鄭月娥。以她自視過高唯我正確的專橫,未來幾年想喘一口氣也不容易啊!

2017年3月26日星期日

京都賞櫻伴讀


  看櫻花的季節快到了,大概不少人已在磨拳擦掌準備到京都欣賞櫻花盛放的美景。多年前去過一趟,哲學之路沿途繁花似錦,漫步其中委實是樂事,難怪港人趨之若鶩。

  真到京都賞花的話,可以帶「討厭京都」這本閒書,一邊賞京都花景一邊聽「京都人」的抱怨。倒不是要潑冷水,但這本由井上章一先生寫的書卻可以讓大家更立體的看這個城市。井上章一在嵯峨出生,現居於宇治,行政規劃都屬於京都府。對我等遊客而言,嵯峨的天龍寺,度月橋都是京都的熱門外遊景點,井上怎麼看都是如假包換京都人。

  錯了,井上章一自爆,居於「洛中」即京都市區圈室町通一帶的地方才算是京都人,他長大的嵯峨則只是近郊的鄉下,老一輩「洛中」人或真正京都人會跟他說,很懷念嵯峨,「以前那一帶的農民常到我家來挑大肥(糞便)。」

  對井上來說,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知道自己被當成「鄉下佬」的感覺很不爽,還以為自己說錯了甚麼話開罪人家。但碰過幾次釘(包括被洛中人揶揄口音怪異後),終於明白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洛中」或京都本城的人太驕横不可一世,不把其他人放在眼內。

  京都吸引遊客除了美不勝收的櫻花外,寺院、花見小路、藝伎等也是重點。可對井上而言,這三者關係微妙。花見小路及藝伎仍能存活,有一段很長時間得靠寺院的僧人光顧。這些寺僧可說享盡好處,寺院收費所得可以免稅,意味實際收入比一般人多;還可以喝酒賞美食,結婚生子甚至召藝伎陪酒。有誰想得到莊嚴古剎背後的「風光」?

  邊看這本書邊欣賞京都櫻花,感覺肯定不一樣。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從「加賀號」重現看軍備競賽


  大名鼎鼎的「加賀號」航空母艦復活?

  對於有點歲數又對二戰海戰歷史有興趣的人一定會記得日本著名戰艦。最悲情的是沒發揮過真正戰鬥作用就沉沒的「大和」號主力艦,其他還有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炸沉的幾艘航空母艦赤城、蒼龍、飛龍及加賀。今次下水服役的「加賀」號當然不是當年的複刻版,也不算真正的航空母艦,它只是準航空母艦,沒有艦載戰機,只有攻擊直昇機,排水量約二萬噸,與當年的「加賀號」相若。若跟美國的巨無霸核動力航母如斯蒂文森號、尼米茲號相比,「加賀號」小得多;而與中國唯一航母「遼寧號」相距也甚大,還好性能、設備有過之而無不及。

  重要的是,新的「加賀號」已有一般姊妹艦「出雲號」在前年服役。換言之,加賀號已是日本海上自衞隊第二艘準航母級大型戰艦,令日本的海上戰鬥力、噸位、機動性大為提升,至少不會遜色於中國。對中國政府而言,「加賀號」下水雖不像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那樣刺眼、惹火,但也肯定不會輕視。何況日本政府宣佈「出雲號」將會到南海水域巡航及參與演習,如何應對,會不會引起衝突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加賀號」重現海上更大的啟示是東北亞地區正默默出現軍備競賽,而且速度極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加快,令這個地區成為全球新的火藥桶。

  只要留意一下東北亞近期的新聞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風波都跟軍備、軍事競賽有關。朝鮮半島熱火翻天已不是今天的事,單在近半年北韓金正恩政權已進行過多次導彈試射,還有核試。這試射行動雖然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金正恩政權志切以擴展軍力加快核威攝力量建設作為國家大政方針,作為自保的策略已令區內國家包括南韓、日本憂心仲仲。南韓前總統朴槿惠之所以從對北京千依百順變成下決心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並且不斷加快建展正正是為了應對心意難測的北韓金正恩政權。日本對北韓一再試射導彈同樣寢食難安,因為發射成功固然意味北韓有力直接攻擊日本列島大城市,即使發射失敗那些飛彈仍有可能誤墮日本領土領海做成重大傷害。此所以日本除了原本已部署的愛國者導彈系統外也在積極考慮部署薩德系統,而增購神盾驅逐艦及增加海上自衞隊火力也有防範北韓威脅的意思。

  北韓固然是大威脅,中國不斷擴軍及加快提升裝備與艦艇對區內國家及地區的威脅更不可小覷。以軍事開支計,中國只少於美國,但在亞太區已大幅領先其他國家。她在軍事科技特別是導彈技術上也有相當優勢,其中新的東風16 型導彈就令台灣如芒剌在背。台灣軍方前幾天公開表明中國大陸已部署這款新型導彈對準台灣,對台灣構成重大威脅,軍方正籌劃如何有效應對。

  此外,中國在南海填海建造多個形同軍事基地的「人工島」也不可小覷。據美軍消息表示,「人工島」可能已裝置了導彈系統;對倚賴南海作為運輸生命線的台、日、韓來說,中國軍力越強大,她們越處於戰略下風,隨時要在政治、外交及經濟上讓步。為免被人欺上門來,這幾個國家肯定在軍備現代化上不會放軟手腳。事實上台灣正盡力向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爭取購入更現代化的軍備。特朗普據說將在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宣佈批准新的軍售協議。

  究竟美國最終向台灣出售甚麼軍備現時仍未清楚,但這個競相加強軍力的惡性循環根本看不到出路,未來幾年只會越纏越緊。

五年劫難後還要再來五年折騰?


若果今次特首選舉是一人一票的普選,此時此刻的曾俊華先生該已準備好勝利演說,並積極籌組下屆政府班子,開始私下接觸有意招攬入閣的人;而他的競選辦也會開始籌劃權力交接的工作。曾先生在各項民調大幅領先主要對手近二十個百分點,反對者的比率則在10%以下。以現代選舉來說,領先5%已可說「冇得輸」,領先20個百分點更是穩坐釣魚船,當然可以開始籌劃當選後的工作。可惜,今次特首選舉不是普選,只有1194人有權投票,民調落後與否,落後多少不影響選情,此所以現時一派篤定當選姿態的是民調大幅落後,最多人反對的林鄭月娥;還有消息指她的競選辦人員已開始籌謀當選後的工作安排,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事嗎?

  退一步看,即使今次仍然是小圈子選舉,市民無權投票,但只要北京真的信守她自己提出的四項原則,容許一場真正有競爭的選舉,曾俊華先生同樣能順利勝出。因為,他的選舉宣傳選戰部署最周全及有吸引力,他的親和力足以爭取到不同界別不同背景的選委,他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目標最能打動從商界到專業界別到勞工界選委。可惜,今次選戰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容許公平競爭的選舉。早在提名期開始前,早在林鄭月娥剛宣佈參選後,西環方面就一再在閉門場合放風,不斷說甚麼憲制危機論、不任命論及唯一支持林鄭論,連林鄭月娥自己也禁不住在跟傳媒高層吹風時披露相關的說法。在這種巨大政治壓力下,在無法確定訊息或政治風向真假下,不少選委依從了西環的意見,令林鄭取得近六百個提名,令選戰完全失去了公平競爭的味道,剩下的只有欽點、抬轎的氣息。

  只要看仔細就知道,支持林鄭的選委根本說不出確切的理由為何林鄭較優勝,甚至連政綱也未看,辯論也未舉行就已瞓身支持。這樣的選舉還能算有競爭,還能算有選擇嗎?

  又假如北京真的重視香港市民的意見,真心希望香港走出困境,重新出發並重建較和諧的中港關係,曾俊華先生本該是星期天最有勝望的候選人。他提出與民休息,化解分歧及不分黃藍團結全港市民的政綱,完全切中時弊,也說到了大部分市民心底的期盼,比其他候選人特別是強調有為,擺出一副「好打得」姿態的林鄭月娥優勝得多。

  老實說,過去幾年香港在梁振英治下已折騰得太多了,打的硬仗已經太多了,對「打得」、硬闖以至用長官意志驅動社會「變革」已經受夠了,只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隨梁振英下台而過去,大家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好好在自己的專業、喜歡的事業上發熱發光。誰也不希望、不需要來一個自命「好打得」的人胡搞一番,再亂衝亂撞五年。

  更難得的是,曾俊華先生不但提出了休養生息的政綱,他不但身體力行努力跟各方溝通對話收窄分歧,不但爭取到向來在政治上沉默的一群也認同他的路線,認同他有能力實踐大和解。只要看過他落區接觸市民時的熱烈反應,只要看到不同地區市民排隊跟他拍照握手,情不自禁喊他加油的場面,就能明白市民對他是真正相信及接受,絕非任何欽點,自以為受歡迎的人物可比。由這樣的人物擔任特首才有可能打破過去幾年竪起的政治壁壘,讓不同派別、意見政團、市民即使有爭議也是政見上的爭議,不是敵我矛盾或你死我活的鬥爭。

  錯過了這個人,錯過了這個機會,未來五年跟過去五年不會有甚麼分別。任何事,任何爭議只怕都會迅速上升為敵我矛盾,中港矛盾,以至寸步難行。

  星期天有權投票的1194名選委,若果你們還有一點點愛護香港的心,還有一點點尊嚴不希望做人家的橡皮圖章,你們就該投下讓香港休養生息的一票。

2017年3月23日星期四

入獄


曾健超先生已正式開始他的牢獄生涯,大概要到三十多天後才能重獲自由。三十多天大約一個月多一點,對生活萬日如常的人而言也許不過從一個出糧日另一個出糧日,很快就過去。

 可對身陷牢獄失去自由的人來說,一天24小時也不好過,30多天更是度日如年,不好受,不易受。只能說,曾先生選擇不上訴而接受入獄五個星期的判決需要相當勇氣,令人既惋惜又佩服。

  就如他說,參加抗爭就明白要付出代價,一旦跨進合法過不合法的灰色地帶,就有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即使只是抗爭過程兵荒馬亂中意外越界也不能免除刑責。曾先生敢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是拖延糾纏下去,既表明自己光明磊落承擔責任,也可以向後來者、其他抗爭者說明,抗爭不是在鍵盤按幾下掣、網上改一下圖這樣簡單,它涉及權力關係及制約,不能隨時reset、delete;任何走上抗爭特別是所謂「無底線抗爭」之路的人都得明白這個道理,不能輸打贏要賴皮。


  不一定人人都會肯定曾先生的做法,一些參與撐警大會的人大概覺得他咎由自取,早該坐牢;至於那些常鼓吹人家「勇武」抗爭的教主、團體們則會指曾先生儍,認為没必要接受「惡法」、「港共政權」的懲罰。但曾先生主動承擔責任後至少理直氣壯,跟所有人說他為自己的理想,抗爭勇於負責。跟梁頌恆、游蕙禎等明明宣誓時挑釁北京又不敢認的態度相比,曾先生才是真正漢子。

但願他在牢獄不會吃太多苦頭!

2017年3月22日星期三

用腳投票


  還有幾天就是特首選舉投票日,記得五年前的投票日,知道梁振英篤定當選後二話不說趕到灣仔參與大遊行,高呼梁振英下台。

  那個時候有一些人包括認識的朋友對梁仍有憧憬,覺得他有心做事,跟煲呔曾政府的無為不一樣。何況,那時他還會假裝帶一本簿、一張櫈落區聽意見,對某些想政府有為的人有一定吸引力。可對我這類新聞老兵而言,早在基本法諮詢、特區籌委會成立年代已見識過梁振英的心機、手段及變臉,根本不信任他,對他當選更是憂心仲仲;沒有份兒投票只好用腳投票,表明不信任不接受他作為特首,一上台就喊他下台。

  那一天參與的人不算多,有部份人還被「黃教主」拉隊帶到中聯辦去了,令大遊行及集會人丁更單薄,梁振英也無驚無險上位,the rest is history now,是不想回憶的可怕歷史片段。


  今年的特首選戰沒有上回的火藥味,鬍鬚曾的選戰部署展現前所未見的高水平、創意及執行力,教人刮目相看。可惜,漂亮的選舉文宣及表現跟當選不當選沒有關係。北京似乎早已欽點那位連到天水圍見弱勢團體也嫌疲倦的林鄭月娥,讓她順利當選。要是未來幾天沒有甚麼動靜,大概她真的會在星期天順利當選,成為下位特首,教市民同樣失望。

  出現這樣扭曲的結果不少市民肯定仍會用腳表態,只是今次不一定是大規模上街抗議,而是切切實實的搞移民,跟這城市說再見。

2017年3月20日星期一

年青人與教主


  三位參與旺角騷亂的年青人被定罪及判監三年的消息教人既唏噓又憤怒。   

  唏噓的是,三位年青人都是關心社會的人,對未來有憧憬寄望,只因一時躁動參與街頭騷亂成為階下囚,不但被關進充滿各種權力與人性扭曲的監獄,失去自由,出獄後從人際關係到前途都肯定大受影響,要重新振作不容易。但願他們的家人朋友能不離不棄,協助三人渡過難關。

  憤怒的是,他們的躁動及以身試法不純然是自己選擇的路,而是經年累月被某些「勇武」教主鼓動所致。不善忘的人都會記得,過去幾年香港的群眾運動、政治運動走入了歧路,原來大部份人堅持的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策略被某些高舉「勇武」鬥爭旗幟的團體及教主狠批,認為是「廢」及無效,必需更弦易幟,以肢體衝突甚至更暴力的方式推動社運。

  有的甚至提出「抗爭無底線」、「以武抗暴」的主張,認為以武力反擊甚至出擊才能展示決心,才能令政府或政權屈服。他們更認為,只要目標正確高潔,用上暴力手段也可以用,還不時以暴力革命、推翻暴政為號召。


  年青人本已躁動,對久久看不到變革早已心懷不滿,加上鼓吹「勇武」的人不斷煽風點火自然容易入耳入腦,遇上爭議性事件時有年青人反應、行動過激便難以避免,最終闖下禍來。至於那些開口閉口高呼「勇武」的教主則只是「講就兇狠做就××」,避開群眾集會唯恐不及。

  就這樣,按奈不住的年青人被捕被判囚,勇武教主們則變成花生友一派事不關己的模樣。還有比這更令人憤怒不平的嗎?

給香港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還有一個星期特首小圈子選舉就會投票。上屆特首選舉的「豬狼決」到這個階段勝負已差不多分明,北京在最後幾天全力為梁振英拉票,讓他可以撃敗原本的大熱門唐英年。而一般市民的傾向則是流選,希望讓新的候選人參與角逐,不用「硬食」兩位醜聞纏身的候選人。可惜,北京一意孤行,硬捧梁振英上台,令市民失望之餘,也令梁振英從當選之日起就面對強大的下台呼聲。此後政府與市民的關係只有越來越糟,越來越富對抗性,由此而產生的躁動、撕裂更把香港推至深淵,變成了不像香港的香港。

  五年後的今天,來到特首選戰投票前的關鍵時刻,北京及她的同路人同樣在為屬意的候選人林鄭月娥拼命拉票。不同的是,北京今次其實一早出手,在提名開始前已大力為林鄭抬轎,一些北京打手及代言人更不時發出各種真假難分的威脅,包括甚麼憲制危機論,不任命論等,希望以此鎖定林鄭的支持,讓她順利當選。相同的是,北京今次的做法同樣跟市民的期望有巨大差距,

  不管從民調、網上反應以至街頭反應來看,曾俊華才是眾望所歸的下任特首人選,支持他的人最多,反對他的人最少,而且支持者遍及不同政治光譜,還包括大量對政治毫無興趣或已失望頂透的人。從市民的反應看,只有像曾先生那樣的人才有機會修補過去五年的傷痕,才有能力扭轉當前充滿戾氣、性的社會氣氛。要是北京及同路人一意孤行,要是選委還是把自身或小圈小利益放在優先位置,妄顧市民意願及社會整體利益,硬捧不屬與民望的林鄭上台,不但很可能再出現林鄭一上台就被喊下台的呼聲,未來五年也將難以扭轉當前的困境,反而進一步令撕裂鬥爭滲入社每個角落。

  只要親身到街頭見識過曾俊華旋風的威力就能看到民心的向背。以上星期六為例,曾俊華走訪四個不同地區,在街頭接觸市民,排隊跟他握手拍照的人多不勝數,老的少的都有,比影視明星人氣有過之而無不及,也遠勝枱面的政治人物包括歷任特首及其他特首候選人,大概只有末代港督肥彭初來港展示親民作風時才有類似的氣勢。在當前社會撕裂動輒「藍屍」、「黃屍」互相指罵的氣候下,居然有位政治人物有這樣廣泛的號召力,能使普羅市民自願跟他接近,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當中反映的民意不但真實也很有說服力。

  再看民調,除了極個別由建制派團體搞的民調以外,絕大部份民調顯示曾俊華有明顯領先優勢,有的指他領先20個百分點以上。本報委託港大所做的民調則顯示,只有不到8%的市民反對他任特首,反對林鄭的則超過四成,反對胡國興法官的也超過三成半。換言之,不管從正面或反對情勢來看,曾俊華都明顯優勝,也最有可能得到不同背景市民的支持或至少接受。北京及選委硬要捧其他人上場只能反映他們對市民的想法不屑一顧,只能反映他們無視香港市民希望修補社會裂痕重新上路的期盼,實在錯得厲害。

  當然,市民對曾俊華的大力支持除了因為他個人的親和力,除了因為他的選戰宣傳有新意及切中時弊外,更重要的是他提議休養生息,重新出發,重建「像香港的香港」等訴求切合市民心底最深切的期望。

  經過五年撕裂分化鬥爭後,除了「梁粉」及一些借鬥爭上位的力量外,絕大部份市民希望扭轉這種鬥爭為主軸的情勢,希望社會不再有「七警案」或「旺角騷亂案」,希望重建一個能互相包容、agree to disagree的社會。這比甚麼政治口號,比甚麼民生政策更打動人心。而曾俊華不但是唯一高舉這訴求的候選人,更是唯一有可能回應落實這訴求選。北京及選委們怎麼不給他一個機會,給香港一個機會呢?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

梁振英「升呢」香港難有安寧


  人大政協兩會終於完結,不用再每天在新聞上看一眾港區代表到北京獻媚擦鞋,也不用再擔心他們提出甚麼削弱兩制的建議。在閉幕記者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先生再次說到香港問題,他沒有像在工作報告那樣特別挑出港獨問題說,只是重申一國兩制原則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型,並會支持香港經濟發展,包括計劃在今年開通中港市場的「債券通」,讓境外包括香港資金可以購買內地政府債券,小投資者也可增加投資渠道。

  只是,李克強先生在記者會不提港獨不意味北京在反港獨及加強政治控制上有甚麼放鬆。既然北京已在官方工作報告上煞有介事提出關注,未來所有涉及香港事務的機構如港澳辦、中聯辦、人大政協肯定會拿這個課題大做文章,挑起事端。最令人擔心的是選了梁振英這個一手炒熱港獨課題的人作為政協副主席,令他可堂而皇之成為在香港的「反港獨」旗手,興風作浪,令社會更分化,不管誰當選特首都難以修補社會裂痕,隨時被他牽鼻子走。

  內地政圈風氣向來是寧左勿右,對言論自由包容開放之類的想法非常敏感,動輒得咎;對能加強控制、衛護當權者權力則全力以赴,即使做得過火過激也只會輕輕受責,政治前途不會受影響。此所以歷來北京官員在執行保守、專權路線上份外勇猛,對社會上的不同聲音,不同意見者打壓絕不手軟,以示忠誠及立場正確。現在北京把「反港獨」寫進工作報告,成為重點打擊對象,意味所有主管港澳事務的官員都有誘因在反港獨問題上多做功夫,多盡力以示貫徹落實中央指示。

  往下來肯定層層加碼,中聯辦官員固然賣力反港獨,近幾年由它培養支持的愛字輩團體也將更加活躍,隨時可能再搞類似撐警大集會的活動以示忠誠,又或滋擾敢言的團體、個人,例如到他們工作的地點鬧事,營造一種緊張氣氛以嚇阻正當正常的討論。

  更可怕的是這些愛字輩團體現在有了一個大靠山,那就是梁振英。以往當特首的時候,他還盡可能跟這些烏合之眾保持距離,以免被視為以公權力、公帑資助這些機構。到七月一日他落任特首專職成為政協副主席後,梁振英便可以全力支持他們的活動,鼓勵他們成為「反港獨」的主力,四出挑釁鬧事,特別可能到大學、學校等被視為「港獨」思潮重災區的地方活動,狙擊學生組織、學者、老師,令原本已相當紛亂的社會出現更多爭拗,更多爭議甚至衝突。

  有分析認為,政協副主席是虛職,是北京的政治酬庸,梁振英當上此職不會有太大作用。這樣的看法實在低估了梁振英此人的權力慾,低估了他干政的能力與決心。梁振英從八十年代中成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核心人物已在不斷盤算如何爬上高位,爭取權力。苦候二十多年當中多次申言不選特首,為的是以退為進等待最佳時機奪取大位,手執大權。到二零一二年上任才總算一嚐所願。誰知當他想延任五年大展拳腳之際卻因在港執政表現太差,連建制派支持也失去,最終被北京勸退,不能保住特首之位。

  然而,這樣的挫折不會減低他的權力的渴求,反而只會令他更希望盡用剩餘的權力,甚至攫取新的權力。梁振英在得悉自己將成為政協副主席後就曾在一個內部會議上揚言,未來將有梁振英2.0、3.0,認為他的路線、做法將會長期持續,左右香港的發展。從這樣的「豪言」就可知道,他不會甘心當一個虛位的國家領導人,他不可能不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

  而從過去四年多的經驗看,梁振英向來是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政治人物,不懂得也不喜歡制衡,總是有權用到盡,即使超出權限也不以為意。現在他「升呢」為國家領導人,權力界限變得模糊不清,也不受甚麼人約制,他自然想更有為,扮起太上皇及影子特首來,其中在中港關係、反港獨問題上他肯定會自封為旗手,全力出擊。在他的大力搞作下,未來幾年反港獨肯定繼續成為本地火熱政治議題,引起更大更廣泛的爭議;新任特首不管是誰都不可能制止、約束他。

  未來一段時間有這樣的人搞局,香港怎可能有安寧的日子呢?

2017年3月17日星期五

辯論無用



看罷電視台合辦的特首選舉論壇有點反高潮的感覺。雖說三位候選人罕有同場辯論還可以互相追問,但不知怎的過程淡如開水,沒有多少火花,跟上次豬狼決時唐英年爆大鑊然後直斥梁振英「你呃人」相比可觀性甚低。

也許,北京早已打招呼今次特首選戰要玩斯文,所以大家不敢妄動,亂丟「炸彈」。

 當然,三位候選人都不是口舌便給,論辯有力之輩,照稿讀可稍稍發揮還可以,即興創作借力打力肯定力有不逮。要是曾鈺成或長毛在場情況大概有趣得多。不過,最關鍵的還因為特首選舉由小圈子選出,1194位選委最關注的是「阿爺」的動向,有沒有最後一刻轉軚,論壇表現只要不出醜不鬧笑話穩就好了,難怪各候選人以穩字當頭。

  話得說回來,這個年頭選舉論壇已不像2、30年前那樣有決定性,開始變得越來越無關痛癢。以美國大選為例,過往候選人電視辯論是頭等大事,一個錯的眼神,一句說錯的sound bite甚至態度太咄咄逼人都可能損害形像,輸掉大選。可在特朗普出現後,遊戲規則已全部改變,候選人甚至可以不參加論壇。更重要的是,不管辯論中表現如何空洞、冇腦、魂遊都沒問題。去年大選特朗普跟對手希拉莉進行了三場辯論,特朗普連輸三陣,政策不熟悉,醜聞纏身,對希拉莉的攻擊則軟弱無力。事後不管公眾或評論人都認定特朗普完蛋,肯定在大選中落敗。結果,特朗普爆冷入主白宮,弄得一地眼鏡碎。以這樣的結果看,下一回特朗普可能乾脆skip辯論,天天在twitter發炮就夠了,反正喜歡他的人喜歡他,不喜歡的說甚麼爭取也沒用。

  候選人電視辯論很快要成明日黃花了。

2017年3月16日星期四

狼人之死


  Facebook大神的「神力」真是無遠弗屆,講述狼人故事結局的電影「盧根」才剛上畫,網民就找到一位同樣叫「盧根」的「的士司機」,為電影贈了一點興。

  這齣電影當然不必贈興票房也夠熱的。上畫一星期票房已近二千萬,直逼暫時領先的La La Land,看走勢到下星期就有可能超過。「狼人」經過近十集的X man變種特攻早已成為最長青的icon,這齣「盧根」為狼人故事作總結,連我這不算狼人fans的也禁不住要看。

  以商業電影來說,「盧根」非常富娛樂性,喜歡刺激動作,不怕血腥的更是對口胃。既有真狼人,又有小狼女,還有形同複制品的新生「狼人」,三人各自出利爪殺戮對手,又一再纏鬥互爪,頭、手腳、內臟橫飛的鏡頭肯定教好此道者目不暇給。而且,所有肢體內臟破碎場面都是赤手空拳「搞掂」,比「鋼鋸嶺」由槍彈造成的血肉橫飛更刺激,更到肉!

 可電影最大亮點不是打鬥或暴力,而是人到中年的感慨,是活得太累的唏噓。到2029年「盧根」的伙伴、朋友都走了,剩下自己背負「狼人」的盛名,只想四處閃避人耳目,最後「屈就」當一個豪華車司機,希望來個大隱隱於市,躲開不必要的煩擾,然後跟最後的「朋友」出海尋死。

  Hugh Jackman向來型男一名,演落魄的「狼人」卻非常教人信服。原來豐厚結實的胸肌開始鬆弛,跑動起來氣喘如牛,得靠打針維持狀態……,總之只剩四個字:有心無力。教人邊看唏噓邊同情。

  迷戀「狼人」角色的倒不必擔心,小狼人已橫空出世,電影公司找到合適劇本的話肯定會出現新一代「狼人」故事。

2017年3月15日星期三

「白色恐怖」新解


  這年頭「常識」果真成了稀有的東西,一般人固然不重視,在高官或政治精英身上同樣找不到。前不久撐警大集會,有警員認為自己及警隊同袍備受逼害,苦不堪言,進而把警隊比喻為納粹暴政下的猶太人。言論一出立時被網民市民笑到面黃,還惹來外交風波,德國、以色列駐港領事館遺憾一番,警隊高層及警察協會也得跟言論劃清界線,說是不代表官方立場。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用的是毒氣室、集中營、ghettos和death march,六百萬人因此灰飛湮滅。

  這段歷史,電影已拍過無數,甚麼「一個快樂的傳說」、「鋼琴戰曲」統統都有,偏偏仍有人連這樣的常識也欠奉,開口閉口自比猶太人,實在貽笑國際。

  可原來沒有常識是「傳染病」,不但警察有,高官、準特首也有。這裏說的是下屆特首大熱門、被董建華攬過的林鄭月娥。這位向來「英明神武」上身的女高官原來受不得網上批評,對留言耿耿於懷,在教協論壇上忽然以「白色恐怖」來形容自己及支持者的處境,還說香港不能接受類似情況。

  網民當然可以人肉搜尋,也可以bully 其他網民。「白色恐怖」卻是當權者的專利,它涉及有組織的暴力威嚇,不遵從或不收聲的人可能被毆打、被抓捕,家人被傷害,甚至被殺。威權時代的台灣就是白色恐怖的典型,要求言論自由的雷震被囚,出版雜誌爭取人權民主的學者報人被搜捕送到綠島,作家江南更因寫下蔣經國傳而被特工刺殺。

  林鄭月娥及fans不但言論自由不受約束,還有一大堆自己友網媒、傳媒做喉舌,發言的機會、次數比一般網民多得多,根本不存在甚麼壓力,更不要說甚麼生命危險,跟「白色恐怖」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林鄭居然以此比喻自己的處境,那跟警察自比是納粹鐵蹄下的猶太人不是同樣荒謬嗎?

2017年3月13日星期一

「衰收尾」是南韓總統宿命


  南韓總統真的不好當,安然下台全身而退的是極少數。從二戰後第一位總統的李承晚開始已經常出現「衰收尾」的困境。李承晚鐵腕統治南韓十多年,六零年在民眾大規模示威下被逼落台。接着上台的軍事強人朴正熙掌權近二十年,帶領南韓經濟起飛,可就在南韓經濟成就開始被世界注視時,扑正熙就被親信中情局局長近距離槍殺,血濺青瓦台。

  其後的全斗煥、盧泰愚離職的時候以為安排好接班人可以安享晚年,但民主化浪潮下繼任的金泳三不敢逆民意,追究這兩位前軍頭鎮壓光州起義及受賄的罪行,最後兩人被起訴及判重刑,後被軟禁在寺院。接金大中棒的盧武弦則非常悲情,上任後不久幾乎被保守派政黨彈劾,勉強做滿五年任期,落任後妻子、親人卻陷入貪腐醜聞令他清譽盡毀,最終跳崖自殺。再加上剛剛被彈劾下台隨時面對刑事起訴的朴槿惠,南韓「大統領」之位怎不是個「三剎位」。

  為甚麼南韓總統變成如此高危的職位,總難全身而退呢?有人說是青瓦台總統府風水欠佳。玄學的事從來不好懂,還是待高人解釋好了。政治、社會方面的原因倒可以說一說。

  回望韓國近、現代史就明白它面對巨大的撕裂力量,令南韓政治對抗性極強,不容易有妥協、互諒互讓的餘地。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清朝、日本在朝鮮半島爭雄,雙方把朝鮮看成角力場與戰場,大力在朝鮮內部扶植親自己的勢力,形成勢不兩立的鬥爭。到清廷戰敗,日本長期佔領朝鮮半島,大力扶植願意跟日本政府合作的人士或團體,或所謂的collaborators,對膽敢反抗日本統治的民族主義者則予以無情鎮壓,任何窩藏或出現反抗活動的村落及城鎮都會受到嚴懲,包括不予以任何支援及發展,課以重稅及流放地區領袖等。這樣的鐵腕統治及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在韓國社會製造了一條深深的裂痕,不但有現實權勢的分野,地域的分隔,還加上家族、家人的血仇,要修補實在不容易。

  二戰大戰以後若果朝鮮能順利獨立建國,重建社會,鴻溝還有可能消除。可惜,緊接二戰來的是冷戰和血腥的韓戰。冷戰加韓戰不但硬生生把朝鮮半島分成南北兩個國家,還把日治以來的社會分裂凝固擴大。撐住南韓的美國為了防止北韓滲透,為了盡快穩定南韓局勢,除了支持李承晚空降成為總統及實施鐵腕統治外,還大量起用日治時代的政府公務員、軍警、企業作為主要管治力量,後來成為總統的朴正熙正是重要一員

  另一方面,一直反抗日本統治要求朝鮮半島獨立、統一的工會、政治團體學生要不是被視為被北韓滲透的組織就是劃為敵對力量,長時間被打壓,被監視,代表人物如金大中就被南韓軍政府擄走及幾乎被殺,爭取民主的光州市民、工人、學生則被南韓特種部隊以坦克、重武器圍剿,死傷枕籍。

  正是在這種內外撕裂力量交煎激化下,南韓政治對抗性變得異常尖銳,激烈程度比大部份發達經濟國家高;甚至在九十年代建立民主政體以後情況也沒多少改變。由collaborators 相關力量轉化的保守政黨(包括朴槿惠的大國家黨或新世界黨) 跟爭取民主、人權、朝鮮統一的力量始終壁壘分明,沒有中間,沒有妥協,只要找到機會及把柄就立時用盡手上的「武器」從群眾運動到議會鬥爭把對手扯下台,取而代之。十多年前民主派的盧武鉉就因失言被保守派控制的國會彈劾。

  在這種高度對抗的政治文化下,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稍一不慎就被反對力量清算。他們要任滿五年不易,要全身而退更難之又難。兩個月後選出的總統要突破困境不容易啊!

2017年3月12日星期日

民賊梁振英成政協副主席為禍無窮


  根據政協的議程,今天將就梁振英的政協副主席席位進行投票。說是投票,但北京搞的選舉向來都是預定結果的,梁振英當選政協副主席是篤定的事。到時候他將身兼特首及政協副主席的兩個職位,對於這樣的決定,我們感到失望、痛心及憤怒,更擔心後患無窮。

  梁振英是甚麼人?梁振英是民賊、獨夫,是絕大部份香港市民鄙視、痛恨的政治人物。他上任近五年來施政沒有甚麼建樹,最引以為傲的房屋政策五年下來造成的只有樓價比天高,一般市民難以負擔,而公屋的輪候時間則不斷延長,這樣的房策無論如何算是失敗及令人失望。其他方面更是劣績斑斑,對香港造成重大傷害。單是挑動政治鬥爭,造成香港社會撕裂造成的壞影響已是極為深遠。借特首候選人曾俊華先生的說法,過去幾年市民看新聞血壓上升,在Facebook unfriend朋友,還教相識多年朋友反目,令「香港變成不像香港的香港」。

  此外,梁振英為了搞他的政治鬥爭肆意破壞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一意使用能力低下的「梁粉」擔任重要公職,又帶頭損害確當程序,令香港禮崩樂壞,原來的制度優勢及等色大為褪色。像這樣的表現早該躬身下台,減少遺害社會。現在北京居然讓他在落任前晉身國家領導人、政協副主席位置,彷彿他立下了甚麼重大功勞似的,這怎不令人失望呢?

  管治成績差劣外,梁振英的誠信、操守更是不堪提,醜聞多不勝數。上屆特首選舉期間的僭建風波從來沒有清楚解釋,只因為對手同樣有僭建問題才讓他蒙混過關,可在過程中他的解釋前後矛盾,謊言一大堆,個人誠信已然破產,而他的「大話精」形像更嚴重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市民的信任,從而大大增加施政的困難。

  到上任後爆出的UGL醜聞更是震驚中外,五千萬酬金備受質疑,國際及本地媒體爭相報導,並有市民到廉政公署正式作投訴,案件相信正在調查中。像這樣一個誠信破產,謊言多不勝數又醜聞纏身的政治人物,本該像南韓總統朴槿蕙那樣被彈劾,灰頭土臉下台還得面對刑事調查。北京偏偏對他來個重大禮遇,提升為「國家領導人」。這怎不令人憤怒?

  令港人痛心的是,北京的決定表明她根本不重視港人的意見及感受,根本不理會港人對梁振英的強烈反彈,更不是真心誠意希望推動香港社會大和解。去年十二月北京勸退梁振英不連任特首只是戰術上的退卻,並不是否定他及他代表的鬥爭路缐。相反,為了安撫他及「梁粉」們,北京不惜讓他成為國家領導人,享受得更高的待遇與政治位置。顯而易見,梁振英能「升呢」成為政協副主席意味港人的憤怒不滿對北京而言根本不值一晒,倒是搞亂香港的綱紀、制度可以得到獎賞。這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最令人擔心的是,梁振英會利用這個新的政治位置繼續搞他的政治鬥爭,繼續破壞香港的規章制度,甚至變身「太上皇」對香港事務指指點點,搞亂政局。政協副主席在中國官場位置不算高,也不算甚麼政治護身符,要是在政治鬥爭中站錯隊隨時下台被追究刑責,曾是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親信的令計劃就在政協副主席任內被拉下馬,現在身陷囹圄。

  可放在香港這個特區來說政協副主席的位置又不一樣,至少在內地的政治排位上比特首高一級,影響力不能低估。前特首董建華就以這個位置不斷評論港事,還積極拉幫結派,儼然影子特首。梁振英對權力的迷戀比董建華有過之而無不及,失落特首之位令他大感不是味兒,現在換個跑道還官升一級,他怎麼會不盡用手上可能的權力及影響力干政。何況梁振英身邊還有一眾梁粉及土共以他馬首是瞻,跟隨他的指揮搞鬥爭。可以預見,他七月一日落任特首後將以政協副主席的身份繼續干擾港事及政府施政,隨時以香港「黨委書記」自居,干擾新特首的工作。有這樣一個禍胎在政治體系高層,港人怎能不擔心!

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

日本「後戰後社會」只有無盡失落


  岩波出版社的日本近現代史叢書中譯本終於出版到第九冊:「後戰後社會」,說的主要是泡沫經濟及爆破後的事,即所謂「失去的十年」的故事。作為日本近現代通史,叢書內容相當全面,資料翔實,但由於不同歷史時期由不同學者負責,編輯部也沒有致力設定共同的主題或歷史向度,書與書之間的聯繫比較鬆散,可讀性也有些參差。個人比較偏好「幕末與維新」、「日清、日俄戰爭」、「佔領與改革」及「後戰後社會」這幾本。對日本這個國家近現代發展歷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大可花點時間看看日本人如何寫自己的故事。

「後戰後社會」說的是八十年代開始的變遷。戰後日本發展有三根支柱:高速經濟發展、超穩定政局(一黨主導或稱五五體制)、中流社會(中間階層佔大多數),但自八十年代中開始三根支柱逐一崩壞,崩壞過程中他提到一個關鍵的年份:1995年。那一年日本發生了一宗特大天災,一宗可怕人禍。前者是阪神大地震,後者是奧姆真理教發動的地鐵沙林毒氣事恐襲。兩件事沒有關連,可都撃中了日本戰後模式的脆弱處,嚴重打擊日本民眾對戰後發展模式以至日本社會的信心。他認為自此以後,日本人開始變得不知所措,對過去成功的模式失卻信心,對現狀少了安全感,對未來沒有把握。

  阪神大地震重創的正是二戰以後都市化的典範,靠大型基建移山填海成為亮點城市的神戶。日本民眾看到阪神高速公路多處崩潰,山陽新幹線一截截地斷裂,填海而成的人工島Port Island出現下沉危機;戰後到七十年代落成的高樓大廈、醫院則一一倒塌。日本民眾還看到救援活動遲緩,危機管理體制一塌糊塗。總之,一場地震讓神戶市這個日本第七大城看來像俄國史上赫赫有名的「波特金村落」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徒具外表。日本民眾怎能不對戰後建立起的繁榮及發展模式信心盡失。

  禍不單行,地震不到兩個月後就發生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奧姆真理教信徒在多條地鐵線的車廂施放毒氣,造成十二人死亡,五千多人受傷的重大慘劇。但受傷害最大的還是原來那份和諧信任,還有安全感。戰後日本人一直以為可以避過西方發達社會經歷過的罪案橫行、治安欠佳發展階段,確信「日出之國」的強靭社會紐帶足以馴服資本主義的無情與躁動。可就在一個平常不過的上班日,全國心臟地帶居然發生由日本人自己發動的恐襲,一舉戳破日本社會安全富足安居樂業的神話,顯現繁華背後的扭曲及隱藏的失落心靈。

  當然,兩件事並非戰後秩序崩盤的原點,危機也不是在九五年才出現。早在八十年中日本戰後的經濟社會奇蹟已疲態畢呈,先是經濟增速大幅下降,必需倚賴政府搞財政刺激特別是基建才能穩住經濟;然後是企業出走令資金、技術向外流,拖累戰後冒起的一個個中型工業城市因為產業鏈外移而快速凋謝,跌入人走錢走的惡性循環。此外,人口增長到九十年代中終於停下來,然後逐步下跌;老年人迅速增加,新生嬰兒數目屢創新低……。再加上八十年代末日本政治開始進入不穩定的循環,首相任期不足一年的比比皆是,能真正抓穩權力落實改革的20多年來只有小泉純一郎。

就是這樣的綜合危機令日本不僅像書中所說的經歷「失落的十年」,而是「失落的二十年」,甚至繼續失落下去。日本巨企少了本土市場助力,少了可以保護盈利與增長的主場,處境越來越惡劣,產品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只好相繼向外走找機會。但二十多年下來,成功的少,失利的多,在國際舞台的位置更越來越邊緣化,完全失去「日本第一」時的霸氣。

 「後戰後社會」的失落何時過去,何時或會不會否極泰來,作者吉見俊哉沒有答案,首相安倍晉三似乎也未找到真正的答案。



延伸閱讀:「後戰後社會」,吉見俊哉著,李振聲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7

2017年3月9日星期四

311 災後的書店


看完「重生的書店」深深覺得報紙也許真有壽終正寢的一天,書本卻肯定可以千秋萬代傳下去。

「重生的書店」其實是本災後紀實的書,記載的是日本311大地震/核災後災區書店、書商如何重生,如何在物質條件極端惡劣的情況下盡快恢復開店,讓數以十萬計災民有一絲慰藉,有一點「正常」精神生活,暫時避開地震後的頹唐與困頓。

 位於福島市飯館村的「書之森銀館書店」是典型例子。三月十一日地震後,書店地面被從書櫃摔下來的書完全掩蓋,一度躲進避難所的員工回到書店想執拾的時候,卻聽到福島核電廠出事消息,還有巡迴車廣播要求村民待在家裏,不要外出。

  職員每天企肦可重開書店,盡可能讓災民村民有些正常生活。直到三月二十九日書店終於重開,職員開始逐步把收到的新書籍雜誌送到尚留在村內的居民手上。而村民看到書店重開時禁不住走上前跟職員說:「你們開門了,真好!」是的,對深受震災、核災打擊的居民來說,書店重開讓生活多添一點舊日正常的元素,可以讀點別的東西,不用每天被災害消息弄的惶惶不可終日。

  其他受災城鎮的書店也一樣,父母對書店重開都雀躍不已。他們說,地震發生後孩子每天都哭,半夜打開電視全都在播放驚慄的場面,書店重開可以為孩子買點新書、新的漫畫,孩子可以在專心看書看漫畫的過程再度變回純真的孩子,擺脫災害的糾纏。

  書本的好處是為讀者創造一個私密、抽離的空間,讓人可以從內在空間找尋自己,找到 inner strength,這可是其他媒體、社交媒體、報紙雜誌都做不到的。何況在電力中斷、通訊失靈的災後,還有甚麼比書本更能撫慰心靈令崩緊的神經寧定的呢?

  書本真的有不死身,書店同樣不會成為歷史陳蹟!

2017年3月8日星期三

樓瘋


  樓價越炒越高,不僅一般上班族負擔不到,據說專業人士、有房屋津貼的打工貴族也吃不消,覺得月供幾萬元也只得五、六百呎蝸居實在沒理由。  

  只是,抱怨歸抱怨,樓價還是無止境的向上升,地產代理業人士還說看不到樓價頂,或會升到甚麼水平,總之前景似乎只有一個字:升。

  這年頭預測樓市走勢說易說易,說難也難。說易是因為閉着眼買升就好了。過去十三年當中有十二年在升,只有一年稍稍下跌;過去十年若果估升再真金白銀買下去,肯定所賺不菲。

  說難也難,因為樓價早已脫離市民收入水平與經濟基本因素,不吃不喝十五年也買不起500呎小單位,整體泡沫味甚濃,不管從常理還是經濟學理看都早就該下跌。偏偏樓價越偏離基本因素越上升,連先前說細價樓爆煲,樓價大跌五成的專家禁不住認錯,不敢再估。此時此刻,樓價每呎過二、三萬已成了新常態,誰還敢看淡。

  可是,樓價日日新高對大多數人沒有好處,得益的人少之又少。手上冇樓的冇殼蝸牛就算了,他們不管收入如何高,身家都,相對越來越縮水,因為不管任何投資都及不上物業升值的速度及幅度。若收入不高的話更坎坷,只怕買樓無望。有樓的業主也好不了多少,想換大一點沒能力,想套現做其他事又不敢,擔心磚頭一去不復返。

  對企業包括銀行來說同樣不妙。樓價超高,風險評估越來越難,卻又不得不壓低按揭利息爭生意,真是貸也難不貸更難。一般小生意在樓市大旺下經營成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賣多少杯咖啡、多少份美食都回不了本。

  算來算去只有炒家、炒樓集團最受惠。可一個只獎勵炒賣樓宇的社會可搞出甚麼新事業、新亮點呢?

沉淪


  吃午飯偶遇在政府工作多年的朋友,少不免聊聊香港的大形勢以至特首選舉。朋友的第一個反應是嘆氣,接着說幸好當年沒有通過「831」,不然便得永遠玩假選舉。

「八三一」說的當然是人大常委2014年定出的831框架,當中規定候選人在提名委員會有過半數人提名才能入閘,提名委員會組成則跟現時的選委會差不多,即由工商界、親中團體及政團佔多數,其他專業界別只是點綴點綴。朋友向來是溫和建制派,絕不支持本土、港獨,泛民也是有時抗拒有時支持。當年討論政改方案時,朋友覺得走一小步比原地踏步好,傾向通過以831為基礎的政改方案,大家還熱烈討論過一回,結果大家agree to disagree。

  這一回朋友說,今次特首選戰從提名階段已開始篩選甚至欽點,只有林鄭月娥一人可以被北京接受,其他建制派不管忠貞如葉劉(硬推23條還是民望高如鬍鬚曾統統不接受,葉劉連入閘機會也沒有,鬍鬚曾則靠泛民主派的策略性配票入閘,要勝出只有望奇蹟。由此可見,北京心目中的所謂「選舉」只能由是一個肯定勝出的候選人跟一個沒機會勝出的候選人對壘,不容真正競爭,不許出甚麼意外。此所以林鄭有580個提名還得再加100多票備用(已超過700票),即使個別人走票也不影響大局。

  朋友認為,假如通過831方案情況將更惡劣,必然勝出的候選人肯定萬千寵愛在一身,能陪跑的則只有必敗無疑的「籮底橙」,沒有中間,沒有翻盤的可能。結果所謂普選等於為「阿爺」欽點的人抬轎,毫無意義之餘還要讓他有制度的認受性,實在划不來。反不如小圈子選舉清清楚楚是北京欽點的人選,跟我們無關!

說完以後,大家相視苦笑,只覺心情又下沉了幾公尺!

2017年3月7日星期二

不能因發展經濟模糊兩制


  近幾年北京舉行的人大、政協兩會對香港而言都沒有甚麼好消息,雜音噪音倒是不少。除了港區人大、政協愛說大量奉承迎合北京的話外,內地官員、學者的發言也越來越沒有分寸,有的甚至視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如無物。今年的情況似乎更壞,有位據說是鐵路專家的內地人大代表王夢恕就大言不慚的批評香港高鐵工程亂七八糟,以至造價過高又一再延期。不僅這樣,他對香港堅持有本身的出入境管制措施及權力更是不以為然,認為香港被中央「嬌慣」得太厲害,如果不聽話不讓乘客無需簽證來港就該「滾出去」。他還說,如果不靠內地,香港就甚麼都沒有,是「臭香港」。

  這位王夢恕先生在鐵路方面的專業水平如何只能由行內人評斷,但他對香港及一國兩制的無知卻到了驚人地步,大概可能連基本法也未看過。香港絕不是內地一個省市或自治區,香港是以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作基礎設立的特別行政區,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是一個跟中國大陸不同的司法管轄區,並擁有終審權,內地法律也不會在香港實施。

  只要稍稍知道香港的憲制地位,就能明白香港高鐵為何需要自己一套通關及出入境安排,就能理解香港為何在一地兩檢問題上有如此巨大爭議。要是像這位王先生所說那樣高鐵乘客可以隨便來港不需入境限制,那等同取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等同取消了中港邊界及香港這個獨立司法管轄區。香港人怎可能接受?事實上若要港人放棄特區地位及獨立司法管轄權換取高鐵來港,只怕99%市民不會答應。

  至於他說香港不倚靠內地就會變成「臭香港」更是無知又自大。香港在回歸前早已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企業及專業服務更一直在世界市場競爭,不會輸給其他發達國家及地區。那個時候的中國只比一窮二白好一點,還得大力吸引包括港資在內的外資協助發展出口導向工業,誰靠誰不是很清楚嗎?

  回歸以後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內地市場及資金對香港影響的確大增,但內地仍只是香港的主要市場之一,歐美日本南韓東盟同樣佔有重要位置,外資在港也有巨額投資。換言之,內地跟香港到現在仍然是互利互惠的經濟伙伴,不存在香港倚賴內地才能保住發展的問題。

  王夢恕這一般人大代表不懂國情港情,不尊重一國兩制的發言雖然可笑可恨,但頂多只是他一家之言,實質影響不大,也許很快就會過去。最令人擔心的是從北京到廣東各級政府一再肆意把香港列入她們的經濟規劃內,無視中港之間社會、制度、法律的不同,也無視香港自身選擇甚麼樣的發展方向與模式。例如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總理李克強就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而廣東省官員隨後立即補充,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跟加州灣區及東京灣區域相比,甚至超越他們。

  加州灣區或東京灣(東京、橫濱、神奈川)是高度發展的經濟帶,經濟產值高,產業多元化,當然有值得學習之處;但香港、澳門跟廣東省是三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社會制度不同,對普世價值包括民主、自由、透明度、人權的想法也不同,要把幾個地區併湊在一起是說易行難,要成為一個有機協作的經濟區域更是難上加難。

  以加州灣區為例,企業從三藩市到洛杉機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法律,同一套市場規範及價值觀,企業、人才、資金完全可以自由流動。香港跟澳門在這幾方面固然不同,跟深圳、珠海、東莞、廣州分別更大,單單是資訊不能自由流通已令香港跟內地城市格格不入,協作困難,所謂變成中國灣區(Bay Area)不是椽木求魚嗎?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組合勢將令中港之間的分隔包括邊境線的分隔變得模糊、令香港在國際社會的獨特地位及形像變得不清不楚,對維持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實在弊多利少,也未必有助於香港在世界市場競爭。像這樣的規劃還是免了吧!

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樓市升浪只是調整前的陷阱


  樓價指數連續兩個星期創新高,地產代理業人士估計,樓市將再次展開全面升浪,樓價從現水平再升至少一成半到兩成,進一步拋離市民負擔能力。經過十年大牛市以後,樓價創新高本來已不算甚麼新聞,樓價脫離經濟基本因素及市民收入水平似乎已不再是甚麼重要憂慮,甚至已變成新常態。還有不少地產業界人士、市場人士不斷為「瘋癲」樓價解畫,一時說利息超低使樓價負擔不算重,一時說太多資金無其他穩健出路只好投入樓市,一時說政府土地供應不足或辣招失效以至樓價失控。總之,樓價天天向上,樓市繼續脫離經濟基調大升是正常甚至理所當然的事,各方只能認命般接受,又或拼命用不同方法找資金如幾代人合資參與炒賣遊戲。希望可以在「樓瘋」及上升樓價中分一杯羹,成為贏家或至少不吃虧。

  只是,樓市脫離經濟基本因素上升絕不是甚麼正常的事,當中涉及各種各樣的扭曲,包括有組織的炒賣活動及集團,也包括因各種不同原因來港盲搶地的內地資金。他們透過手上的資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購入新開賣的樓盤,一方面擠走真正的用家,一方面造成樓市交投非常暢旺的狀態,令市場浮現 panic buying (恐慌性買入)情緒,驅使一般準業主及買家不惜以高價接貨,形成一個互相追逐令樓價不斷上升的假像。到最後這些專業炒家及炒樓集團順利鎖定驚人利潤,樓價下跌風險則大部份由般業主及用家承受。

  最近就有傳媒報導多個啟德發展區的新樓盤出現特殊的「首置買家」,他們以一張合約一次過購買六個甚至更多單位,並可以因為手上沒有物業而不受辣招影響,無需繳交高額印花稅,令他們單是在稅務上已得到一成利潤。像這樣善於找尋政策制度漏洞,還可以大手接入多個樓宇圖利的除了專業炒家外還有誰呢?

  另一方面,內地炒樓團早已進軍全世界,從倫敦到悉尼到多倫多到紐約到加州Bay area 都充滿他們的身影。內地大中小城市房地產巿道不斷過熱以至出現泡沫,他們也是重要推手。現在,內地樓市在北京大力遏制下熄火,未來一年也難有作為,內地炒樓團自然轉戰其他地方。香港是規管最少、資金進出最自由的市場,既然內地樓市暫時難以展拳腳,炒家們自然把部份資金轉戰香港,趁利率正常化以前短炒一下,希望盡快獲利再轉到其他市場。內地房地產企業忽然大手筆在港搶地顯然也是基於同樣的心態及計算。

  正是在本地、內地炒樓集團操作下,本地樓價完全不受不利的宏觀經濟因素影響,在供應大增利率向上的陰影下仍然不斷向上,不斷創新高,彷彿香港樓市真的不受經濟景氣周期或「地心引力」規限,可以長升長有,成就買樓不敗神話。實情是,香港樓市近幾年根本是炒家樂園,樓價就像圍標一樣受到炒家集團、專業炒家操弄操控,他們透過大手掃入一手新樓營造樓市交投旺盛、承接力強大氣氛,好吸引一眾散戶入市接貨,甚至驅使他們高價爭購以免遲入市要付出更高昂的樓價。這樣下來,炒家集團便可以迅速把部份或全部一手樓放售,鎖定利潤再找新目標或等待另一個時機。

可以說,近幾年樓價長升不跌,屢創高峯主要不是因為政策失控,不是因為供應缺乏,也不是因為用家需求強勁(一次掃入六個單位絕不是用家),而是因為本地加上內地專業炒家、炒樓集團興風作浪,乘隙而進製造樓市亢奮的假像,促使心急的用家及想從樓市分一杯羹的小業主入市。  

  只是,美國加息步伐肯定加快,聯儲局主席耶倫前兩天明確表示利率不會再像過去兩年那樣牛步上升,意味資金成本將顯著增加。對炒家來說,本地樓巿處於調整前夜「音樂快要停止」(The music is going to stop)的情勢,他們自然抓緊最後機會營造大市上升的氣氛,希望透過「最後一升」賺取巨額利潤再揚長而去,避過樓市真正調整的打擊,而真正受害的則是從他們手上接貨的小業主!

  本月中美國極有可能再加息,並正式進入快速加息期,本地樓市的所謂升浪其實只是暗藏陷阱,不是嗎?

2017年3月5日星期日

「中國霸權」為何如此難受


在書店看到「中國霸權的論理與現實」這本書時有點猶疑,擔心它是「標題黨」的產物,取一個「爆炸性」的書名,實際內容不甚了了。掙扎了一會終於拿起來翻,看幾頁後決定買回家仔細看,因為它提到的一些觀點、看法對了解中國近幾年在亞太區擺出的政治姿態、外交姿態非常有用,對香港、台灣以至南韓跟中國相處時面對的困難也有較好的了解。

 「中國霸權」作者是日本歷史學家中西輝政,他在劍橋大學史學研究所畢業,後來長期在京都大學及其他大學任教,寫下多本有關不同帝國歷史的專著,包括「大英帝國衰亡史」和這本「中國霸權」等。對於中西輝政來說,一八四零年前的中華帝國不算是全球霸權,但肯定是東亞霸權,一舉一動左右着周邊國家及地區人民的命運,影響着他們的歷史進程。而這個中華帝國絕不像中國近現代政府宣稱那樣是文明禮義之邦,又或因為文化優越令周邊國家及地區自動向中華天子朝貢,接受中國設定的區域秩序。    

  中西輝政指出,中華帝國其實經常是東亞地區的動亂之源。當帝國強盛要展示國威時,鄰國立時遭殃。以朝鮮、越南為例,她們的歷史進程就一再因中華帝國入侵而中斷扭曲,漢武帝、隋煬帝、唐高宗討伐高麗就令朝鮮半島被逼漢化,失去原來的文化社會基礎。越南在唐末宋初成功獨立建國,但北方的中華帝國仍不時視之為帝國屬土或叛亂地區,一再派兵侵擾,宋太宗、元世祖就先後以數十萬大軍征越,差一點就令越南再次失卻獨立地位。對這些鄰國而言,中華帝國或所謂朝貢體系絕不像中國史書所說那樣有禮有序,更多的是強制、需索以至赤裸裸的侵略。

  此外,中華帝國有她自己的天下觀,認為受中國文化薰陶影響的地方都是「王土」,該成為帝國的屬土或朝貢國,接受天子、上國的訓示,反抗的屬國將被視同叛亂,需要派兵討伐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對中華帝國而言,這些曾受惠中華文明的屬國永遠不會跟中華帝國平起平坐,她們該朝貢守禮,並自覺迎合中華帝國的天下觀。


  可怕的是,即使到了現代,到了各主權國家平等交往的年代,這種天下觀及「朝貢」想法仍然在發揮作用。中國對周邊曾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家地區雖然咀邊說遵守和平共處原則,不干涉人家的內政,實情卻總期待這些國家對中國另眼相看,特別照顧,主動考慮以至迎合中國的實際與面子需要。

  中西輝政舉了2002年脫北者闖進多家外國領事館的事件作例子,以顯示中國處理外交時仍受歷史上的「天下」觀念影響。事件發生在零二年五月,當時有一批脫北者逃離北韓,有的闖進日本駐瀋陽領事館,有的闖進美國、加拿大使領館,有的則進入南韓大使館。結果,中國警察闖入日、韓使館強行帶走「脫北者。甚至因此跟南韓使館人員大打出手。可北京對闖入美、加領館的脫北者卻沒有任何行動,任由他們受庇護。這種不同的處理手法除了反映國力強弱令中國有忌憚外,也顯示中國對近鄰有特殊期望,認為處理雙方關係時可以較彈性,不必斤斤計較國際法或尊重主權之類的規範,反而該保護中國的臉子。

  近期中國政府對南韓引入薩德反導彈系統不斷施壓及批評,包括發動各種杯葛韓星、韓企行動,並公開要求南韓不要妄顧中國的安全利益。這份指點人家內政的跋扈除了因為系統確有威脅外,南韓公然違反中國的「天下觀」,削中國的臉子也是重要原因。


  踏入21世紀,中國政經軍力量不斷膨脹,越來越有實力及機會重奪東亞霸主的位置,就像西方國家東來以前那樣,這對周邊國家及地區肯定是個威脅。更大的問題是,歷史上的中華帝國除了國力軍力優勢外,還有一套文明與理念(儒家)勝過別國,可供人家學習模仿。21世紀版中華帝國卻不再擁有優勝於他人特別是西方的價值體系與理念,馬列主義已成空殻,儒學根底有待重建,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財力軍力與民族主義。中國的鄰國及鄰近地區面對的是強權、無理與扭曲,還得被牽着鼻子走,難怪崛起的中國在鄰國引來的不是尊敬與羨慕,而是厭煩、疏遠以至反抗。

寒蟬


被一些撐警團體圍攻滋擾多天後,評論人庫斯克決定暫時擱筆,以免事情鬧大對學校造成大大影響,大概不少時事評論人碰上庫斯克的困境都會做同樣選擇,少惹點麻煩。

  畢竟教師才是自己的事業,學校、學生才是生活的重心,網上寫評論月旦時事頂多只是盡一下公民責任,參與公共事務討論,希望社會會更好。現在有人因自己的論點踩上學校,逼校方表態譴責甚至明示暗示要他從學校消失,下一步還有可能到自己的居所恫嚇甚至像追收貴利般貼海報淋紅油。為了保住飯碗,為了保住教席以及正常生活,擱筆是較好選擇,至少不會讓撐警團體有把行動升級的藉口。

  就這樣,一枝筆乾了,一把聲音靜下來了。也許有人會說,一支筆乾了還有千千萬萬支筆(還有手機鍵盤戰士);一個人收聲,還有千千萬萬人在說話。可當有勢力團體發現搞一些滋擾、麻煩就能令一個 vocal 的評論人閉咀收聲,他們肯定會變本加厲,以不同方法target一些不聽話、不play along或反對當權者的作者,以各種方式滋擾、威嚇他們;可以用謊言、假新聞抹黑來個人格謀殺,可以到他工作、活動的場所鬧事製造壓力;可以網上人肉起底不斷bully;還可以到他們的居所附近天天集會令他本人家人及鄰居不勝其煩。

  這樣下來,評論公共事務、政治已變成高風險活動,麻煩多好處少,大家即使在網上也會少說為妙。言論自由空間不就因此而萎縮了嗎?

2017年3月4日星期六

追夢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蝦碌實是罕有。壓軸大獎最佳影片頒獎嘉賓華倫比堤及菲丹娜惠(大概影齡相當的人才會記得他們)先是說La La Land得獎。幾分鐘後當La La Land一眾人等興高采烈互相祝賀,,部份傳媒已發佈消息後,兩位老牌演員才帶點尷尬的說弄錯了,真正得主是「月亮喜歡藍」,得重新頒獎,可真是𤓓得厲害。還好但戲劇性十足又無傷大雅,甚至可令令今屆奧斯卡更讓人難忘。

  La La Land或星星夢裏人沒拿到最佳電影大概有不少影評人覺得鬆一口氣。電影雖然橫掃金球獎又在其他頒獎禮成為最佳影片,可本地影評反應相當兩極化。認識多年的好友幾乎把電影彈得一文不值,說是徒具華麗包裝沒有甚麼內涵,給人一個明天會更美好的假像但避開現實中的權力扭曲與醜惡。其他朋友的反應也兩極化,男的一般比較抗拒,一些更說看時昏昏欲睡;女士則大多拍手叫好,說浪漫非常。

  向來不算是歌唱片的fans,但對La La Land 相當受落,覺得浪漫非常,賞心悅目,還不住回味那份追夢的過癮。電影說的是追夢故事,LA (洛杉磯)是追夢的地方,美化一點其實不奇怪。人生也是追夢的過程,追夢時當然得「吃喝拉矢」,得受現實約制;但講追夢太注重眼前現實困難只怕兩頭不到岸,既看不清凡塵覊靽也感受不到追夢的亢奮與失落。倒不如簡化一點,一往無前一點,重拾一下追夢中的掙扎與樂趣,選擇與限制。

  La La Land 拿不到最佳電影,可它是我這一年來最喜歡的電影。

2017年3月3日星期五

中資盲搶地帶來的是假像與陷阱


  近兩年對本地樓市的預測幾乎可說是三個月一小變六個月一大變。2015年秋天聯儲局明確示意將會啟動利率正常化,並在十二月正式加息四分一厘時,市場變得相當悲觀,有預計樓價下跌兩、三成,有的更預期樓市有機會下跌四、五成,甚至可能重演九七後樓市崩盤的慘況。接着樓市的確轉淡,樓價一度下跌15%。可到去年中當聯儲局加息行動未持續時,本地樓市又蠢蠢欲動,並在秋天回復升勢,不但收復之前的失地,更一步步逼近歷史高位。

  特區政府在十一月再推出辣招,規定即使香港居民購買第二套房也需繳納高額印花稅。再加上美國聯儲局十二月再次加息,並表明不再蝸牛式調整利率,2017年可能加息三次,樓市氣氛一度再轉冷,今年初不少地產業界人士就預期樓價可能下跌5-10%。但是,隨着近期多幅地皮包括啟德發展區及鴨脷州地皮以超高價售出,市場又再次亢奮起來,業主反價封盤。資深地產業人士施永青先生更公開打倒昨日的我,認為樓價今年不但不會下跌,反而會開展新一波升浪,難以預計會升到甚麼水平。他又表示,樓市已不再是用家市場而是投資者市場,樓價跟買家置業能力脫節不再是問題,甚至變得正常。

  樓市涉及不同行業,對本地經濟好壞有重大影響,自然有各種各樣的討論、預期。何況樓市大牛市超過十年,樓價升到歷史高位,但外圍經濟因素卻持續不穩定,業界人士看錯市或一再修改自己的看法也不足為奇。重要的是看清楚近期樓市升溫,亢奮的根源再作判斷。近期樓市再次熱起來的推手是內地企業一再以超高價購入土地,包括以168億價錢買入鴨脷州臨海住宅地 (地價升至2萬多元一呎),令不少人憧憬麵包(住宅)在麵粉(土地)大漲價後也會水漲船高,鴨脷州樓價隨時升破三萬元一呎或更高,引動其他地區樓價同樣上升。

  這樣把地價跟樓價直接掛鈎的聯想似乎很合理,實際上卻相當危險,因為兩者的成交價不單有時間差,市場也有明顯不同。一般房地產項目發展時間大約五年,五年間樓市變化之大隨時可以面目全非。以香港為例,九八年買入的地皮到零三年建成樓房推出市場,樓市已是兩個世界。經過五年時間,樓價大跌超過五成,發展商為了散貨讓資金回籠只好劈價沽貨。有將軍澳樓盤就因此令發展商虧損數十億元,還有實力不足的發展商幾乎因此而沒頂。換言之,「麵粉」價格上升不一定能轉嫁到樓市買家身上,超高價買入的土地不一定能以超高價賣出,發展商出價也有錯誤的時候,拿地價飆升作為樓市將天天向上的基礎是相當危險的事。

  再看今次入標以超高價投到地皮的都是內地發展商,他們對香港地產市道了解不深,對樓價周期波動未必掌握,投標價過度進取並不奇怪。更重要的是,由於內地大力限制地產泡沫,樓市轉靜轉淡,他們暫時要到其他市場發展便只好到香港以高價搶地。其實,這些內地房企而言,內地市場才是主力,香港個別項目虧損不是問題,他們出價的參考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至於說樓價脫離買家置業能力不成問題更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樓市潛在供應有幾十萬個單位(一、二手加起來),再有實力的投資者也不可能像圍標那樣長期托價,始終需要一般買家、用家承接。當前樓價脫離市民收入水平的畸形情況主要由長期超低息環境引發。因為在超低息下,高樓價下的每月供款仍相對便宜,只要父母或家人提供首期,上車置業仍然可能,甚至比租樓便宜。問題是超低息環境不會持久,今年美國勢將加息三次,若特朗普大幅減稅及搞基建刺激通脹的話,下半年加息步伐將更快,供樓負擔、資金成本都會急速上升,令原本可負擔的買家不勝負磅,而資金鏈較脆弱的投資者更可能被逼割價沽貨,形成快速的跌浪。

  五年後利率大有可能回到五厘的歷史正常水平,意味按歇利率將大升四至五厘,到時候鴨脷洲地王的樓價是三萬還是萬五甚或一萬實在難說。拿這樣的數字當作樓巿向好的基礎不是太冒險了嗎?

2017年3月2日星期四

特首選舉把香港推向決裂與絕望


  在今天下午五時以後,特首選舉就進入真正的選舉期,目前至少有三位候選人有足夠提名票可以入閘,包括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前大法官胡國興。其中林鄭月娥手執579㐃提名,只差22票就過半,儼然成為大熱門,其他候選人要反先相當困難。

  表面上看,入閘的幾位候選人似乎各有各的優點及實力,有的富管治經驗,有的有人和,有的過去幾年不涉及政治爭議,「陣容」比上屆的「豬狼決」好,暫時也沒出現互揭瘡疤及醜聞的惡劣情況。但從過去一個多月包括提名期的情況看,今次特首選舉充滿了西環干預的手影,充滿欽點的色彩,該有的公平公正倒是欠奉。若果未來幾星期情況不變,西環、董建華及他們的同路人繼續以各種不恰當的方式干擾選委及選情,為某候選人造勢,那今屆特首選舉不但不會成為修補社會裂痕,改善對立的契機,反而是在原來的傷口撒鹽,反而是在變相延續梁振英的撕裂分化路線,把香港推向決裂與絕望。

  經過近五年梁振英亂港後,市民強烈希望可以盡快打破困局,掙脫無盡的撕裂分化,重新出發。去年九月立法會選舉選民空前踴躍投票已反映求變的情緒,到十二月九日梁振英宣佈不會連任更讓市民喜出望外,期待可以真正擺脫梁振英的夢魘。可在梁振英當政期間權力大幅膨脹,不斷對香港內部事務插手干預的西環中聯辦卻不肯死心,不肯放棄作為香港另一權力中心的地位,全力投入干擾特首選舉,大力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抬轎,透過各種方法如「奪命追魂call」促使建制派選委集中提名票支持林鄭月娥,以確保她的勝算。要不是這樣,同樣屬於建制陣營強硬派準備更充份的葉劉淑儀便不會落得提名票大落後甚至無法入閘的處境。

  最要不得的是西環、董建華及一眾打手們一再發出種種無法證實卻又相當具有威嚇性的訊息,包括中央政府屬意支持林鄭月娥,不支持林鄭就是反對中央;包括指林鄭不當選可能出現中央不任命當選人的風險,令香港出現憲制危機。此外還有些對其他候選人特別是曾俊華莫明其妙的攻擊,例如指他參選特首是為配合非建制派搞局。

  反對中央政府是何等大的一項「罪名」,不任命特首選舉當選人是何等大的政治危機,打着這樣的旗號唬嚇選委肯定收到不少效果,也令林鄭月娥以外的候選人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可是這樣的說法既不知有何根據也不合常理,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更是有害無益。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九年半,葉劉淑儀當過保安局長又是行會成員,胡國興大法官長期在司法界工作,沒有涉及甚麼政治爭議或利益關係。他們三人基本上都屬於建制陣營,擁護基本法,尊重中央政府在國防、外交的專屬權力,對人大常委會的法律解釋權也沒有任何質疑,像這樣曾接觸大量政府、政治機密,又一再得到北京任命為主要官員的人怎麼可能誠信有問題或不被信任呢?難道北京會長期讓一個「敵人」潛伏在特區政府最高層!

  而且,中央政府對特首雖有任命權,但選舉特首始終是香港內部事務,有普選的話該有市民以一人一票選出,未有普選的話也至少由選委按個人意願及良知推選。中聯辦、董建華的不任命論、憲制危機論等同挾中央以令選委,在提名階段拿出任命權這把尚方寶劍要選委「識做」,按旨意辦事。若果按這樣的做法,特首選舉連小圈子選舉也算不上,它只能算是為欽點候選人加冕的程序,把「黃袍」加在Chosen One身上。這不諦是對選委及一國兩制的侮辱貶損。

  目前難以預計未來幾星期的選戰會如何發展,西環及董建華為了保住權力及影響力繼續「發功」為林鄭抬轎及打擊她是對手,甚至可能再搞出種種似是而非的陰謀論及醜聞。但用這樣的手法令林鄭當選只會摧毀她的認受性及公信力,令她從當選開始就難以得到市民信任,未來五年只會舉步為艱,過去五年的亂局更會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