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三個星期就是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日子,贊成反對兩大陣營開始打密集宣傳戰,希望爭取未決定選民一票。前幾天,兩大陣營代表在BBC進行了第二場電視辯論,針鋒相對之餘到後期還變成「鬥大聲」比賽,不管現場還是電視機前觀眾都聽不清兩人的對話。
根據辯論後所作的民意調查顯示,代表贊成獨立一方的蘇格蘭現任首席部長Alex Salmond被視為表現較佳,較有說服力,有65%觀眾認為他勝出。代表反對獨立陣營的工黨前財相 Alistair Darling表現則比第一次辯論時大為遜色,只有不到三成人認為他勝出,可說是完敗。
英國政治觀察家認為。Alex Salmond今次勝出辯論是因為他放棄跟對手在實質問題如蘇格蘭獨立後能否用英鎊上糾纏,改為大打身份認同牌、民族主義牌,不斷強調蘇格蘭如何被倫敦政府忽略,如何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其中最有力的話是這樣的:
"We only have to believe in ourselves. This is our time; this is our moment. Let's seize it with both hands"(我們只需相信自己。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時刻,讓我們張開雙手擁抱未來。)
這樣的豪言壯語直接訴諸感情與民族自豪感,難怪能打動觀眾,打動不少蘇格蘭民眾,令他勝出今場辯
論。
Salmond的說法雖然以煽情為主,可蘇格蘭人近現代歷史發展中委實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確不能低估他們的能耐。年前美國學者Arthur Herman寫了一本名為"How the Scots Invented the Modern World",仔細考究蘇格蘭人在歷史轉折點包括美國大革命、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制度上發揮的作用。Herman認為蘇格蘭十八世紀擺脫原來的部族文化枷鎖後,發展出較少受階層、背景影響的自由、開放學術氣氛,培育出一輩一輩人才,愛丁堡、格拉斯哥則成為學術自由堡壘。
看看Herman列出的人物又委實個個份量十足,貢獻極大,包括推動功利主義及協助英國管治的James Mill,文豪Sir Walter Scott;當然還有被稱為現代經濟學鼻祖的亞當斯密(Adam Smith)。其實單單是一個阿當斯密已令現代世界受用無窮,蘇格蘭人實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can do精神。
Herman書中所說的無疑是事實,可他沒有提到蘇格蘭代表性人物能發揮重大作用得益於一個重要的外在因素,那就是大英帝國國勢鼎盛。作為帝國重要部份的蘇格蘭重要性便大為提高,作為帝國子民的蘇格蘭知識份子便較容易在世界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試想想要不是大英帝國縱橫七海,成為日不落之國,Adam Smith的理論再有創見,再有說服力也難以成為顯學,被翻譯成不同文字讓全球數以億計讀者重讀又重讀。
今天的英國當然不再是「日不落國」,但在國際社會影響力仍有不少,既是歐盟大國又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英國的軟實力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影響力更不能低估。一旦蘇格蘭脫離英國獨立,蘇格蘭再不能借英國登上世界舞台,蘇格蘭年輕人向外發展的機會將會大大遜色,只能困守在苦寒的蘇格蘭。頂多跟愛爾蘭、拉脫維亞等小國爭一日長短。
蘇格蘭獨立後雙手張開迎接的是更多機會還是一個越來越收縮的前景實在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