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

倫敦將如利物浦般殞落


  香港會不會被邊緣化,是否正被邊緣化的議論時有出現,當年爭論建不建高鐵香港段的時候就有分析指香港沒有納入高鐵系統的話將會變成中國經濟地圖上的盲腸,沒有正面作用還隨時可以被切除。高鐵快要落成,又有人說香港如不融入大灣區或一帶一路計劃會被邊緣化,失去樞紐的位置。
  「大灣區一帶一路究竟最終能產生甚麼效益仍是紙上畫餅,要把香港的前途及發展跟這兩個project掛鈎更是想得太遠。不過,偉大城市起起落落,升升沉沉是常態,史上從未出現過一個永垂不朽的城市,比較接近的要數意大利的羅馬,公元前二世紀已是輝煌古都,到今天仍有些殘影;跟她同期的如雅典、中東的巴比倫城、埃及的第比斯、漢朝首都長安不是灰飛煙滅就已是廢墟中重建的新城,連過去的影兒也找不到。
  中世紀地中海城邦如威尼斯,Genoa富甲一方,成了歐亞非經濟合融樞紐,可當Ottoman帝國勃興阻斷西歐通往印度之路,歐洲各國改向不可知的大洋(大西洋)挺進,威尼斯、Genoa等登時盛極而衰,變得無關痛痕。
  剛看罷歷史學者Tristram Hunt寫的帝國城市: 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Ten Cities that Made an Empire),他展示了城市升沉如何跟國家氣運以至歷史洪流密不可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十個城市中有香港的份兒,但最教人唏噓的是利物浦這個曾經跟倫敦比肩的偉大港口城市,它的起落就像歷史開了當地居民一個玩笑般。
  從十七世紀後期開始利物浦成為英格蘭西北部(面向大西洋)主要港口,但真正冒升為世界級港口是在十八世紀末開始,首先支持着它起步的是煙草與食糖的出入口,加勒比海(英國稱為西印度群島)的蔗糖運到利物浦再轉送到英國其他地方以及歐洲,打造了利物浦的碼頭、倉庫,或當代稱為的物流設施。
  不能不提的還有奴隸貿易,到十八世紀末有五成英國的奴隸船從利物浦起航,船隻先往南到非洲西岸裝運奴隸,送到西印度群島,再運回棉花、蔗糖……;後來又加上把附近蘭開夏郡的紡織品運到新世界及印度。可以說,隨着大英帝國不斷擴張市場,財富與影響力,利物浦這個港口變成服務全球不同角落的超級海港,她怎能不飛黃騰達,成為全球船務中心兼金融重鎮,連船王董浩雲也得把長子董建華送到利物浦大學唸船務課程。

  1900年前後利物浦市流傳這樣的話:地球上還沒有哪一個地方的人,是在利物浦的下船處找不到的,也沒有哪一個偏遠地方的物產未曾通過利物浦的碼頭或倉庫
  俱往矣。二次大戰後大英帝國開始快速 liquidate,殖民地一個一個獨立;1947年印度獨立打擊最大。沒有這顆帝國冠冕上的明珠,流經英國包括利物浦港口的人流、貨流大幅減少,再加上英國工業逐步空洞化,造船業又被從日本等後起之秀取代,再加上大西洋間貿易增長遠遜太平洋,美國又不再借用英國港口運貨到歐洲,而是直接停泊如漢堡、唐特丹等港口,甚至英國東南部的港口也分去了利物浦的生意
  從六十年代開始,利物浦逐步面目全非,圍繞着運輸、物流打造的保險、併購、金融產業南移到倫敦,69年最後一家以利物浦為總部的銀行被Barclay 吞併成為利物浦衰退不可挽回的標記。隨着大量工作職位包括白領工作消失,城市的中、上階層大半離開,剩下大量用木板封起的房屋,遭人棄置的地方,街角彌漫一片絕望氣氛。八十年代不斷出現的城市暴亂既是絕望的最後反抗,也是埋葬這偉大城市的最後一口棺材釘。自此以後,人們對利物浦的記憶只是披頭四樂隊的故鄉及過氣足球班霸。
  利物浦從盛到衰不過半世紀的事,跟英國在全球影響力退潮密不可分,人力可說難以挽回;明年英國正式脫歐,她在歐洲及全球影響力將進一步縮減,倫敦會否變成另一個利物浦實在令人憂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