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

年輕世代為何絕望


  早已是社會既得利益者的建制派人物常愛擺出一副了解年青世代需要,體諒年輕人處境的態度,常提出這樣那樣的點子為年輕人找出路。政府高官嘛不管是前朝還是本朝最愛的是「鼓勵」港青北上找出路,哄他們說內地大計劃如「一帶一路」、「大灣區」遍地黃金,可以讓人大展拳腳

  也有的如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先生那樣,像恍然大悟般發現年青人面對巨大的生活與前途障礙,如樓價太高不勝負荷之類,還說自己若是年青人也一樣感到「絕望」。

  梁先生是早已上岸的人,家居港島南區豪宅,他對樓價超高的所謂「絕望」即使不是假惺惺也只是說說而已,肯定沒有那份切膚之痛。再想深一層,他其實是超高樓價的得益者,正是超高樓價令他跟一般人、年青人的差距拉得更懸殊,讓他更「高人一等」及離地,根本感受到那份上樓無望的「灰」!

 超高樓價及扭曲的樓市的確是社會心腹大患,也是年輕人面對的重大生活與向上流難題。當前樓價已遠遠超越市民的負擔能力、收入水平,一個中小型住宅單位需要普通家庭十六年收入的總和,即使只有百多呎的納米樓,樓價動輒也得三、四百萬元,已不能以瘋狂來形容。

  年輕人即使成功考進大學取得學位,要靠自己的力量、收入改善居住環境以至建立自己的安樂窩幾乎不可能,甚至努力苦幹十年也未必能上車。再加上租務市場對租客毫無保障,討價還價的能力極低。兩者加起來,年輕人特別是中下階層年輕人安居的願望已成泡影,即使不致絕望也肯定感到氣餒。

  樓市扭曲不但破壞市民及年輕人安居的希望,也令香港經濟出現嚴重扭曲,大部分資金都向地產及相關行業傾斜,其他行業的投資則被壓縮,薪金增長則似有還無。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業的障礙越來越多,失敗率越來越高。即使已上軌道的企業、行業也因利潤被租金蠶食殆盡而周轉困難,不易保持競爭力;幾十年老店因租金太高被逼關門的消息就頻頻傳出,教人嘆息不已。

  對希望向上流動改善生活的年輕人來說,除了極少數專業如醫生、會計師的收入及前景仍能勉強跟得上瘋癲樓市帶來的巨大漩渦外,其他行業、其他職業職位都不斷落後及變得邊緣化,收入、前途要有突破比以前更難、障礙更多,風險更大。「安居」已成泡影,「樂業」的前途又不樂觀,年輕人眼前的景像實在霧霾蓋頂。

  不過,真正令年輕人以及市民極度失望以至絕望的還不是樓價如脫疆之馬,而是香港那份「家」的感覺土崩瓦解,變得越來越陌生。要讓市民對香港有「家」的感覺,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元素,第一個是安全感,第二是與感。

  所謂安全感要讓市民在香港生活、說話、辦事都可安心,不會無故遇上甚麼麻煩甚至威脅。可內地強力部門近幾年來不斷在香港公然活動,越境執法有之,強行擄人有之,強逼離境有之。銅鑼灣書店從老闆到員工的可怕經歷已令人難以心安。前幾天更出現懷疑來自強力部門的人在鬧市強行擄走不同意見者,再非法禁銅,虐打的可怕案件。

  再加上特區政府引入「一地兩檢」,把香港與內地司法管轄區模糊化,更令港人包括年輕人擔心原來的法律保障、安全保障開始崩潰。

  香港要成為年輕人的「家」除了安全感以外,還得有參與感,還得有參與的空間及權利,包括塑造社會未來的面貌及走向。很不幸,近幾年來年輕人看到自己的參與和努力換來的不是一個更美好的家,而是鎮壓的鐵拳,是各種不同的打壓,是自己成為被告與囚徒。

  最可怕的是,年輕人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是停滯與淪落,是權力與權利的天秤進一步向既得利益者及富二代傾斜;是社會「異化」,變成認識誰比認真做事更重要。可以說,香港正大踏步朝 「財閥當政」plutocracy的方向走,跟用人唯才(meritocracy)距離越來越遠,令大部份人從起跑線一直輸到終點,看不到翻身的希望,爭取不到當家作主的權利。這才是年輕人感到絕望最根本的原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