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星期日

樂觀悲觀


  上星期跟外國友人吃飯,少不免談到七一這日子及未來的展望。朋友跟香港有些特別的緣份,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波瀾壯闊的時候他剛好在北京工作,見證過學生絕食及海外特別是港人如何支援的情況,對港人的心結有些第一身感受。

  九十年代初他從北京來到香港,又剛好碰上末代港督肥彭來港推動被稱為「三違反」的政改,目睹中英、中港之間的激烈政治爭論,令他對港人的複雜歷史及感情有更多了解.

  朋友說,對香港不悲觀,但也找不到樂觀的理由。我笑他的話太滑不溜手,說了等於沒說。朋友一臉苦笑解釋,不是想迴避問題,實情是香港局勢複雜,長期遺留及積澱的抗拒北京情緒一直沒有得到抒解,不但擴散到下一代,還開始「變種」走向更極端的表現如「港獨」、「自決」等。

  目前看不到這樣心結如何解決,而不解決心結的話,中港兩地從官到民的互動肯定困難重重,小齟齬隨時變成激烈爭議,甚至是尖鋭的矛盾。正因此,他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至於不悲觀,朋友說主要在經濟上。他認為中國經濟即使開始放慢但仍然有相當活力及增長,所產生的產值及財富效應足以為香港經濟帶來額外的刺激,又或成為cushion 令香港在波動不定的全球經濟中不至被沖得東歪西倒。既然經濟在可見將來仍然無礙,自然沒有悲觀的理由。

  聽過朋友的話後跟他說,我比他悲觀一點。中國對香港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不耐煩,兩地心結解不了很容易來個火星撞地球,一拍兩散,到時候甚麼經濟好處都補償不了。


(文章原刋都市日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