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星期一

「小鮮肉」先烈


  我有一個理論: 大導演劉偉強是「無間道」,他決定接手拍「建軍大業」這齣超級政治正確電影就是為了顛覆歷史故事,讓內地人民重新思考建軍是甚麼,歷史是甚麼,甚至藉此引發討論。要不是這樣,劉大導怎麼會找來一眾「小鮮肉」擔演建軍大業參與南昌起義的中共元老,怎麼會把南昌起義的先烈們變成站的時候雙腿也站不直的小白臉、娘娘腔。

  從這個角度看,劉大導是成功的,他的電影至少引來一眾元老軍人、革命先烈後人齊聲病罵,還聯署公開聲明要求製片人、導演等道歉澄清,又批評製作人未得家屬授權創作肆意拍攝他們先輩的故事。

  聲明聯署人可真是位位先烈之後,有葉挺的孫子,周恩來的姪、葉劍英的女兒、賀龍後人……等。有這樣的陣容難怪立時引起網上熱議,劉導演也不得不回應一番,說青春是演不來的,只能找年青演員演革命元老的「後生版」。

  說劉大導是「無間道」當然是說笑,他雖以三集「無間道」威震兩岸三地,但「無間道」是吃力不討好的角色,聰明如劉大導根本不會儍得變成陳永仁。

  其實,劉大導找唇紅齒白的小鮮肉演南昌起義群英完全是按中共的傳統及宣傳口徑辦事。還記得中共開山祖師爺毛澤東嗎?當年出版的人民畫報或其他官方圖片,毛澤東都是一派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唇紅齒白的樣子,雖比不上「小鮮肉」皮膚水彈,也是一副年青有活力的樣子。可實際上當時毛澤東已患上柏金遜症,行動不便,面容枯槁。人民畫報絕不能刊登最高領袖衰老的照片吧,來個美化、年青化是必然的做法。

  劉大導今次拍「建軍大業」不過蕭規曹隨,有甚麼錯呢?難道真的把十大元帥的賀龍拍成一副土匪山賊模樣麽?

2017年7月28日星期五

「龍象之爭」不會變「龍象之戰」


  中印兩國在邊境(不丹附近)的軍事對峙還未有抒緩跡像。前幾天解放軍發言人還說了狠話,叫印度政府及軍方不要心存僥倖,以為可着不走或中國軍方可欺。這位發言人自豪的警告印度軍方,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一派不惜一戰,不怕一戰的姿態。

  今次中印爭議的地方正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帶,那位發言人來個撼山容易撼解放軍難的豪言壯語顯然有針對性。不過,解放軍戰鬥力有多強大,是否真的比山還難撼不同人有不同說法。以往績看,解放軍介入過幾場比較大的戰爭,包括50年代的韓戰,60年代的中印邊境戰爭及1979年的中越戰爭。

  韓戰算是跟美軍打成平手,可死傷枕籍,陣亡士兵高達30-50萬,基本上是以士兵血肉軀肉阻擋美軍炮火。中印邊境戰爭算是擊退對手,但戰爭規模有限,雙方沒有動用空軍或重型武器,算不了數。79年的中越戰爭動員20萬解放軍開進北越,表面上打到諒山,實質上越南主要以邊防軍、民兵應對,正規軍參與甚少。而且,解放軍在兵力火力佔優下仍傷亡慘重,最後打了幾個星期自行撤軍,既沒能重創越南,也救不了當時的盟友赤柬波爾希特政權。從軍事上來看不能說成功。

  中越戰爭是79年的事,此後30多年中國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快速增長,軍費因此年年大升,新武器不斷出台,解放軍的戰鬥力理應大幅提升。這個推論不能說沒有根據,但一支軍隊是否能戰,不能看演習時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實戰經驗。美軍、以色列軍隊之所以打得,武器厲害固然是原因,而征戰頻頻令將領、軍官、士兵、後勤都有實戰經驗,見識過shell shock(戰場震撼)更是關鍵。他們臨陣時不會手足無措,後勤供應非常熟練,不會手忙腳亂,這方面解放軍能否做到是個最大的疑問。


  中印兩國在邊境界線上雖各不相讓,但出現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機會基本上不存在。先看地緣政治形勢,中印兩國的確在六十年代發生過邊界軍事衝突,也令雙方關係惡化,但地緣政治上看中印向來不是對手,印度經略的是印度次大陸,印度洋地區,主要對手其實是巴基斯坦。而中國的對手主要是美、日,當中東海、南海的問題更是棘手,犯不着跟印度糾纏不清。


  當然,近幾年印度在南海問題上比以前活躍,中國則搞一帶一路把影響力伸進印度洋及中亞,並進一步加強跟巴基斯坦的政經關係。只是,對兩國來說這些只是side business,不是甚麼核心國家利益,不致因此而起明顯衝突。

  從地理上看,爭議地區是喜馬拉雅山區,空氣稀薄,人跡罕至,戰略價值極低(遠離雙方政經重心地帶),沒有花費大氣力一爭的價值。而且由於當地自然條件惡劣,交通運輸困難,重型武器、大部隊難以進入,即使利用大型運輸機也難以迅速派駐大量軍隊、軍備進入該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即使中、印兩國政府真的因各種政治上的誤判而走向衝突,自然環境及超級複雜的logistics程序也將大大限制衝突的規模,並很快就會因打不下去而告一段落。

  西方一直以龍象之爭形容中印兩個亞洲大國的冒起。前一段時間印度被西方學者看好可以成為優勝者。不過,以過去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看,印度可說被技術性擊倒,中印雙方GDP從一萬億美元對五千億到現在11萬億對2萬多億。這場「龍象之爭」無疑會繼續下去,但逐鹿的地方不是喜馬拉雅山區,而是世界經濟舞台,並且不會變成「龍象之戰」。

 

三本好書


書展曲終人散,據說今年參觀人數比上屆少,營業額也跌了。這個年頭大人小孩人手一機在掃瞄,幾乎沒有一刻餘暇,更沒有一份閒心,想讓他們忽然變成書迷不容易。這裏推介幾本好書,希望可提升大家讀書的興趣。   

  首先想說的是「飲食男女」的20周年珍藏版。這本與其說是書不如說像是大英百科全書之類的飲食百科。向來是「飲食男女」的忠實讀者,採寫的記者用心,編的人有心。珍藏版既有20年來的潮流美食,也有街頭巷尾的地道食店、餅店、麵店……;可說是為香港庶民飲食史留下了珍貴紀錄,比甚麼米芝蓮飲食大全更有價值,可讀性更高,更有本土氣息,實在值得細讀和收藏。

  另一本是舊同事冼麗婷小姐寫的「見字如見人」。那是她歷年人物訪問的結集,也是她的心血結晶。當中有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台灣第一女總統蔡英文、港大校長徐立芝、首位華人首席大法官楊鐵樑;也有一些不見經傳生涯坎坷的「小人物」,如在波斯尼亞經營小酒店的大叔,垂垂老矣仍忘不了當年恥辱的「慰安婦」...。阿冼每一個人都寫得立體,翊翊生動,文字細膩,可讀性甚高,每天有空看一篇,就像每天吃一道不同口味的美點。

  最後一本是雷競璇先生的「遠在古巴」。書既是他尋找祖父、父親當年在古巴足跡的紀錄,也發掘出古巴華僑幾已被人遺忘的辛酸血淚。雷先生文字平淡,筆下的經歷卻極不平凡,既有華人被賣豬仔的慘痛,也是國際共產革命史的補遺。看着看着就想跟隨雷先生的腳步到古巴走一趟。

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

威士忌評判


  開始喝威士忌大約是十年前的事。真正愛上威士忌這種飲品是2013年到蘇格蘭Islay島「朝聖」,一口氣探訪了島上七家蒸餾廠以後。當時在  Laphroaig 酒廠,一口氣試飲了6個不同年份包括從酒桶內即場抽出的原酒,算是一次經歷,對威士忌特別是Singe Malt Whisky 的了解可說「升呢」了,要比的話大概是從小學程度上升中學吧!

  前幾天湊熱鬧參加了一次威士忌評選的活動,一個下午試飲了超過二十種不同產區、不同年份、不同 cask 的威士忌,可真是長了見識,大概從中一升到中二左右吧!

  二十多種威士忌在成百上千的不同威士忌中只是少數,但能一次過蒙瓶試飲並按不同類別作比較,看看好壞,再學Robert Parker那樣對每一dram的Whisky打分數,怎不過癮。當然不可能像Parker那樣一錘定音,說是96就是96,90+就是90+,還得跟其他評判的分數混合計算,甚至可能還會因應一些專家的意見調整調整。

  能認真品嚐威士忌,自己設定一個標準再作出評分是全新的經驗,相當有趣,對不同風味威士忌的感覺肯定深入了一些。

  唯一的壞處是試酒到後段舌頭、味蕾的感應有點麻木,一dram與一dram之間多喝水漱口也只能稍稍減輕那份麻痺感,不能像起初喝的時候感覺那樣鮮活。也許下一回再辦這樣的酒評活動該分開上下午時段,中段吃lunch讓舌頭及味蕾放鬆一下,復原一下會更好。

  參加評判遊戲的人中不少是30上下的年輕人,一些還會像做實驗般加不同份量的水看酒的變化。看來年青世代的威士忌fans 真不少,隨時勝過紅酒、香檳。

西九站比「租界」還不堪


  有論者形容特區政府的一地兩檢安排是在香港境內劃出一塊中國的租界。這個比喻雖然政治不正確,大概也戮痛了某些人的民族主義情感,但卻不能說沒有依據或道理。清末、民初西方大國以及日本透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多個城市包括上海設定自己的司法及政治管轄區,區內執行的是西方國家自己的法律,由西方國家的警察維持治安及秩序,清廷或民國政府不得干涉,清廷官員要在租界活動也得看西方使領館人員臉色,隨時被阻撓。

  未來西九高鐵站一地兩檢的安排正是把這一片地方的司法管轄權交予內地,特區政府官員、執法人員不能過問。這跟百年前的租界不是有些相近之處嗎?

  當然,西九高鐵站跟當年的租界還是有一點重要分別。百年前的租界如上海法租界、英租界是西方先進文化、文明的角落,也為有志維新、革命之士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特殊空間。辛亥革命前多少革命黨人托庇在租界避開清廷專制政府的拘捕。歷史學者菊池秀明寫的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就把這些租界視為驅動中國甦醒變革的南風窗

  可惜,今天的西九高鐵站租界帶來的卻是象徵專權、閉關鎖國的北風,卻是要把北風吹進香港這個擁抱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城市。從這方面看,這比百年前清朝租界還不如,還不堪呢!

  說完歷史,回到現代。處理香港九七前途問題之所以勞師動眾由中英兩國在八十年代初花了兩年時間反覆會談(還不計七十年代末港督麥理浩北訪開始的摸底行動),再長達五年的基本法草擬及諮詢過程,為的就是確保香港的制度特別是法制能完好無缺的過渡到九七年以後,確保香港繼續保有自由、開放、人權受尊重的社會環境,不受內地的政治紛擾動盪影響,不受內地法律法規干涉,也不會出現內地公安持槍在香港執行內地法律的可怕情況。

  中英聯合聲明清楚指出,中國政府承諾採取一國兩制方針,尊重及維持香港原有的制度、法律不變,不會把內地的一套搬到香港。而基本法更有多項條文列明香港實施的是普通法、衡平法等一系列原有法律,內地部門不管是中央部委還是地方政府都不能干預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更不要說派官員、執法人員來港執行內地法律。

今次西九高鐵站的一地兩檢安排卻把這些得來不易的憲制、法制原則及保障一下子丟進大海,把聯合聲明、基本法的核心元素港法治港一筆勾消,當作不存在。這可說是從根本上破壞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礎,從根本上否定了香港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的地位。港人怎能接受!

  負責推銷的官員如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說,今次一地兩檢安排完全是特區政府主動,是由香港特區提出,並非中央政府出手,所以不存在中央破壞一國兩制系統的問題,港人無需憂慮有關安排成為先例。袁先生的解釋不但荒謬,更清楚反映特區政府及官員的不堪。首先,特區政府是不是在北京官員明示暗示下才提出一地兩檢安排只有他們自己心知肚明。假如北京沒有示意而港官自動獻身把西九高鐵站部份地區劃成內地租界,那反映特區政府官員從上到下自甘墮落,只為了大白象工程順利上馬不惜犧牲香港的司法管治權,不惜葬送香港市民權利的保障,不惜損害香港根本的利益。

  而且,今次特區政府為了某些旅遊上的方便,為了所謂不被邊緣化而甘心閹割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自願把土地連司法管轄權奉上;他朝為了配合大灣區的發展或其他內地規劃再鑽基本法的空子,收窄香港司法管轄區就變得理所當然,停也停不了。對香港來說,今次先例實在後患無窮!

 

2017年7月25日星期二

冷戰勝利者:自己友資本主義


  上星期出版的Foreign Affairs 刊登了篇有趣的文章,翻了一下冷戰這筆舊帳。作者Sami Karam 認為,從近十年的情況來看,冷戰的真正勝利者不是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陣營倒台後最興盛當道的也不是自由市場或自由經濟,而是朋黨主義或自己友主義(Cronyism)。

  Karam 這政治網站Populyst.net創辦人指出,八十年代末開始的蘇東波確實推倒了歐洲共產主義陣營,令鐵幕瓦解,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早已開始走資的中國,除了個別如北韓、古巴等的死硬派以外,奉行社會主義體制的國家已幾乎消失,剩下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獨領風騷。大部份人包括歷史學者如福山(Francis Fukuyama)等自然認定冷戰勝利者是西方陣營及資本主義制度。

  但Karam認為這樣看太簡單化,實際上社會主義陣營大部份國家並沒有轉化為真正的自由市場及資本主義體系,倒是變成朋黨(Cronies)的天下,成了當權者親信、親戚、好友的世界。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俄羅斯。擺脫蘇聯共產體制後的第一任總統葉利欽只懂搞權鬥及民粹主義政治,對如何管理偌大的國家既無魄力也無經驗,一面倒相信某些所謂改革派經濟學家的說法,搞震盪療法,把國營企業大規模以低價私有化,賣給不同的商人。而這些所謂商人要不是葉利欽親友就是他親信的好朋友。其中把國營石油電訊公司賣給不同的親信,就打造了一批稱為油王、大亨的oligarchs。

  99年葉利欽因健康太差交權予普京,連帶把這個政經網絡交予普京,令普京自上台已得到相當的支持,很快就穩住局面。沒過幾年,他還整頓了網絡,把部份不聽話的石油大亨如  Mikhail Khodorkovsky (of Yukos oil),清理,判囚及逼他們賣斷股份後離境,由普京信得過的親信接手,以鞏固普京及他的政治勢力的財源。這種政治經濟力量相勾結正正是「朋黨主義」的表徵。

  開放改革後的中國也有類似的光景。八十年代的官倒就是幹部、高官直接包庇走私等灰色經濟活動。到開始建立市場經濟,重點產業如鋼鐵、原材料、石油、軍工等固然牢牢控制在黨營機構或所謂國營企業手上,其他行業從房地產、超市、酒店、飲食……雖容讓民營企業分一杯羹,可整套遊戲規則仍然是「識甚麼人」比「識做生意」更重要,更能保證發展順遂。股票金融市場更是關係比甚麼基本因素分析重要得多,不然根本不能成為預知水溫賺大錢的「春江鴨」。至於中共最高層跟富豪、國企的千絲萬縷關係,最近內地商人郭文貴在美國爆料,揭發中紀委書記王歧山的商業聯繫就令人咋舌。

  但 Karam認為,中、俄因本身體制不健全走向朋黨主義不奇怪,可怕的是他們借巨大財力開始污染歐美政經體系及企業文化。美國大型投行聘用中共高官子女、官三代成為公司要員,專責吸納、管理內地資金已令大型投行備受內地影響,也把原來權力與財富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再加上特朗普當選總統,這位仁兄視所謂利益衝突如無物,由始至終不肯公佈自己的稅務紀錄,又任由有公職的子女繼續經營他的商業王國及企業,如曾代他坐在G20領袖峯會的女兒伊萬卡就繼續搞她的時裝生意,令她享有無形的好處及影響力,令對手不利。這種公私不分,讓「自己友」享盡好處的歪風居然在美國刮起來而毫無困難,實在教人意想不到。

  當前中、美、俄三大國都充滿「自己友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的色彩,Karam 說後冷戰時代不是資本主義而是「自己友主義」當道實在有見地。

2017年7月24日星期一

議會失色


  長毛被DQ,近幾天趕緊收拾細軟包括抗議道具離開議會。今次長毛失去議席,損失的其實是立法會及市民,往下來的議會政治只有更沉悶,水平更低。

  從零四年成為立法會議員之後,長毛可說把議會內鬥爭的路線發揮得淋離盡致。不管是應對推托耍賴的官員還是厚顏無恥的建制派政客他都有別出心裁的應對方法,有時是撒溪錢,有時是張開道具或標語,有時是午餐肉橫飛,有時突然在他們旁邊發聲擾亂。總之,教對手防不勝防又徒呼奈何。

   而且,他的出位抗爭看似肢體衝突及引起混亂,實質上他只是以自己的肉身推推拉拉,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或舉動,道具也都以沒有殺傷力的紙或布之類,不會投擲硬物如玻璃水杯,也不會硬衝令他人受傷,絕對不能說是暴力。

  更重要的是,他的出位點子及行動背後都有想法及部署,有政治針對性,並且不會削弱已處於弱勢的非建制派力量。對長毛來說,非建制派抗爭路線各有不同,未必人人同意他的政見及抗爭手法,但他絕沒有強求其他非建制政黨及議員一致行動,也不會因彼此有不同選擇而反目,總是盡力溝通,保持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如反對23條、鳥籠政改等有共同立場,行動一致,不像某些所謂激進派人士專門撩事鬥非兼搞分裂。

現在,長毛因不公正的DQ被逼離開立法會,能否重返議會是個未知之數。要是他往後只能留在議會外鬥爭,立法會將因少了一位政治水平、能量超高的議員而大大失色。

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

龍象之爭:經濟發展與自由


  中國發展模式與印度發展模式孰優孰劣大概十年前曾是個熱門的爭議問題。那時中國GDP增幅雖一直比印度領先,物質上包括民眾生活水平、基建等的優勢尤其明顯。但不少西方學者認為印度由於政治體制開放,對公民自由及權利又有較大保障,發展前景較好,能減少政治不明朗所帶來的動盪,長遠而言有希望超越中國。

  這些西方學者引用的理論不少,其中印度裔經濟學大師Amartya Sen是熱門之一。他的經典著作"Development as Freedom"(經濟發展與自由)更成為重要參考及依據。

  Amartya Sen是199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在饑荒硏究、發展經濟學方面有巨大貢獻,不少學者更讚譽他有傳統經濟學大師風範,兼善政治、經濟及不同知識領域,又不斷從其他學科吸取養份,不會只在冰冷的模式或數理方程式轉來轉去。

  Amartya Sen 的研究指出,民主國家,容許資訊自由流通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雖不一定比高於專權國家,但在防止人禍災難上成功得多,歷史上民主國家就從沒有發生大規模饑荒 (famine) 的情況。另一方面,專權政體卻經常出現餓死大量民眾的饑荒。前蘇聯三十年代就多次因歉收而餓死大批農民;中國五十年代的大躍進帶來的經濟混亂及農業歉收造成了現代中國最嚴重的飢荒,保守估算有數以百萬計農民餓死,更有估計指死者高達三千萬人。

  民主國家能避免大規模饑荒主要因為災害訊息很快就由不同渠道傳出,各級政府在壓力下得盡快採取紓困措施或向外求助。專制政體則由於訊息不明或地方官謊報軍情,民眾下情不能上達,以至災荒情況遲遲得不到重視及處理,最後演變成大規模餓死的慘劇。

  Amartya Sen在「經濟發展與自由」一書中進一步發展相關觀點,提出了五個不同的自由類型:政治自由、經濟便利、社會機會、資訊透明度、安全保護。他認為這些不同類型的自由既是發展的目標,也是促進發展的工具。其中政治自由(包括言論自由和選舉)有助於增進經濟安全,令政府資源不致只集中於少數人或個別階層;經濟便利如貿易與生產等等的機會可帶來個人富裕,社會機會如教育和醫療設施則有助於經濟與社會參與。換言之,根據Amartya Sen的說法,個人及總體社會的自由不但是經濟發展的成果,也是發展的推手,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互相促進的作用。

  五項自由項目中,印度在政治、言論自由、社會參與較中國優勝,在經濟便利(基建、市場參與)及教育普及上則稍落後。儘管各兩國各有千秋,印度的發展速度、水平近三十年來一直落後,跟中國在各方面的發展差距包括GDP,基建及民眾生活更越來越大。

  "Development as Freedom" 是99年出版的書。當時中國 GDP總量大約一萬億美元多一點,到2016年已升至11萬億美元,增加達10倍。印度99年GDP總量大約五千億美元,17年後也不過增至2萬2千億美元左右。只升了四倍,速度固然比中國慢,總量更是從原來中國的五成跌至20%。

  再拿基建、個人收入增長計算,中國的數據同樣遠優於印度。人均GDP中國已達到八千美元,印度還不到2000美元。中國高鐵系統已覆蓋大部份重要城市,印度高速鐵路還主要在規劃階段。把這些加起來看,政治自由、資訊透明等自由項目在促進經濟發展上的作用似乎不大,至少暫時沒能在印度産生甚麼magic。


   當然,GDP、高鐵里數、高樓大廈不是發展的唯一目標及指標,印度在很多方面的自由特別是言論、政治自由仍大幅領先中國,雙方在這方面的差距甚至比99年時更嚴重,此時此刻說「龍象(中印)賽跑」已分勝負未免言之過早。事實上自由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複雜多變,既互相促進又互扯後腿,十年後再看風光可能又不一樣。


延伸閱讀: Development as Freedom,  Amartya S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017年7月21日星期五

足球帝國延續大英帝國


  書展開鑼,世事頹唐,又碰巧幾支英超球隊(包括愛隊利物浦)來港作賽,今天就不說甚麼世界政治大事,改為介紹一本份量十足,厚度也十足的書,名字叫「足球帝國」(The Game of our lives),作者是足球史學家、熱刺及Bristol Rovers擁躉David Goldblatt。

  「足球帝國」說的是大英帝國足球發展史包括如何從足球中找回帝國的殘影。書開宗明義引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亞丁總督Sir Richard Turnbull的名句。他說:「當大英帝國終究被歷史洪流吞沒後,只會留下兩項遺產:一是足球聯賽,另一個則是"Fuck Off"這句髒話」。Sir Richard 親歷大英帝國如何在二次大戰後節節後退,自然有些氣話。其實,大英帝國留下的遺產極多,單單法制就讓不少前殖民地包括香港、新加坡獲益非淺,又豈止足球與"Fuck Off"。

  話得說回來,Sir Richard說足球是帝國留下的重要遺產的確沒說錯。六十年代英國足球大賽已備受全球注視,五十年後的今天從英國聯賽變身的英超(Premier League)更成為全球最多人收看,市值最高的聯賽。到英超比賽固是足球員的夢想,到現場看英超比賽則成為最cool的事。可以說,英超這品牌已成為一個「日不落」的象徵,算是大英帝國的安慰獎。

  David Goldblatt 當然不是在寫一本英國足球通史或如數家珍的回顧自十九世紀以來的強隊、足球明星以至經典比賽,而是把足球置放在英國社會變遷的脈胳中,看這個原是工人階級的閒暇活動如何在階級分明的英國社會突圍,帶動社區、地區發展,影響大不列顛身份認同,以及足球與種族歧視如何糾纏不清等。

  以地區發展為例,他指出利物浦、曼聯(及她們的姊妹愛華頓與曼城)能成為英國足球的主導力量,主要原因在於英格蘭西北部本來就是英國的工業重鎮,工人多不勝數,他們提供了球員、球迷以及對本社區的忠誠,令曼聯、利物浦比其他非工業城市或社區有優勢,更容易形成一個球員、球迷互相支持不斷提升水平的良性循環。

  作者又提到紅軍與紅魔鬼之間的宿怨的來由。根據他的考證,兩支球隊的「恨意」是從兩大城市之間的角力開始。1887年,曼徹斯特市決定開展運河工程,希望可以把貨物直接從曼城經運河出海,不需再使用利物浦的港口設施。要知道港口向來是利物浦市的經濟命脈,多少工廠工人、工作職位都因為港口設施而搬到這個地區,曼城的做法無異在利物浦背後插刀。不管市政府或市民對曼城的做法自然恨之刺骨,樑子就這樣結下了。

  當然,到了二十世紀中英國工業已空洞化,利物浦港口失去樞紐地位,兩個城市從舊怨變成新恨,大家都希望在後工業化時代找出路,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爭取成為英格蘭北部的文化中心和英國的足球首都,讓自己在全球地圖中保留一個席位。

  在英國聯賽變成英超以前,利物浦似乎有相當優勢,整個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利物浦可說主動了聯賽及盃賽,把曼聯壓下去。可自92年引入英超以後,曼聯明顯佔有上風,不但成績大幅超越利物浦,在商業運營,把球隊全球化、現代化方面也成功得多,新球迷中曼聯的比例也遠高於利物浦,即使「紅軍」近幾年急起直追也未能收窄兩者的差距。

  David Goldblatt認為,要歸咎的話這跟利物浦市議會長期受極左思潮影響,不斷跟戴卓爾政府抗爭忽略城市重建,任由城市隨工業空洞化衰落有關。往下來兩個城市是重回爭雄局面還是曼聯進一步把利物浦拋離,兩支球隊的表現將起重要作用。

  書還觸及其他文化層面,對英國、對足球有興趣的球迷在英超開鑼前先讀一下,肯定可增添開波後的談興。

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巨龍的胎動


看完日本歷史學者天兒慧寫的「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覺得內地出版社把這書列為禁書不奇怪,勉強出版這書的話只怕出版社領導早就被習大大整治了,甚至連出版社也可能要被關門整頓。

「巨龍的胎動」其實是日本「講談社」年前出版的「中國歷史」叢書的第十一本。叢書由不同作者撰寫,縱觀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從神話時代與夏王朝開始,歷春秋戰國、秦漢帝國,唐帝國,遊牧民族帝國到明清民國,「巨龍的胎動」這當代史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則是第十一本,算是壓卷之作。

  內地出版社看準日本史學界認真搞學術,日本又是中國近現代最重要的鄰國,當然想把整套書翻譯及引進中國,好讓內地讀者聽聽「鄰居」如何述說中國的故事。可惜「巨龍的胎動」以中共第一、第二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作為主軸穿透幾十年中共歷史,犯了官方的禁忌,內地出版社只好割愛,放棄出版這書,手上這一本是台灣出版社翻譯的版本。

  天兒慧這本「巨龍的胎動」不是寫給學者看的,而是給一般日本讀者看的,因此少了學術著作的狷介嚴肅,比較淺白輕鬆,相當容易看。

   對於毛澤東這位中共老祖宗,天兒慧的評價是:他是天生「叛逆者」,一生以挑戰權威為樂,少年時挑戰父親,在北大挑戰成名學者,加入中共後挑戰蘇聯顧問,後來挑戰蔣介石及國民黨。當政後挑戰蘇聯老大哥,大躍進失勢後則要對抗整個中共官僚體制。不過,天兒慧強調,毛雖是「叛逆者」,卻絕不容忍他人叛逆他的權威。

  不少人說習大大有點毛澤東的影子。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他在上任前一直規行矩步,絲毫看不到「叛逆」精神,唯一像毛澤東的是那種容不下他人「叛逆」的威權心理。

2017年7月19日星期三

「壹仔」雖生猶死?


 上周五初次聽到「壹仔」(壹週刊)賣盤消息時有點半信半疑,倒沒有四處找舊同事打聽,大底還在消化劉曉波的死訊及4議員被DQ的震撼,沒能反應過來。

  到前天「壹傳媒」停牌,. Whatsapp 群組開始瘋傳相關消息,才總算意識到「壹仔」真的要易手,跟肥佬黎及過去27年的歷史告別。

  不是「壹仔」創刊元老,但算是見證著它的「出生」,也在「壹仔」創刊初期在那裏獃了近半年,見識過當年的新意跟銳氣。

  還記得是六四鎮壓後不久,那時在一家regional news magazine當記者,被派訪問當時正在籌辦媒體的Giordano老闆黎智英。訪問的時候肥佬黎滔滔不絕的談資訊革命,分析資訊如何重要,如何能改變中國及世界 (蘇東波),說的時候眉飛色舞又引了些理論,一點不像製衣商人,倒像 Alvin Toffler 般的未來學家。

創刊號拿許冠文做封面,標題是「我要做總統」,有點「無厘頭」又好像有些弦外之音。沒多久「壹仔」以「踢爆」,「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的形像橫掃全行,有好幾年每周「壹仔」出版都是一個日子,行家都會盯着它有何獨家封面故事,跟進一下抽抽水。

  年來喜歡「壹仔」的讀者很多,討厭它的也不少。可對記者來說,「壹仔」是個特別的地方,不但不需要向權貴賣帳,甚至鼓勵大家不賣帳,讓做的過癮,看的也過癮。

  只是資訊革命原來一波接一波,到五、六年前終於連龍頭的雜誌也被互聯網、社交媒體大量免費內容打殘,銷量大跌,廣告跌得更狠(政治打壓也有關)。近大半年拿起一書四冊的「壹仔」比當年一冊還要單薄,教人心酸之餘更深感前景不妙。果然,連肥佬黎也撐不住得忍痛賣盤。

  換了老闆的「壹仔」能否否極泰來不敢說,只知道鼓勵記者不向權貴賣帳的「壹仔」快要成為過去。


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

禮儀師之奏鳴曲


  上星期四劉曉波先生過世後特地在網上download 久石讓的「禮儀師之奏鳴曲」樂譜,接着幾天的「色士風」練習不斷學著吹奏這曲子,到星期天總算有點進步,不再五音不全,決定用iphone 錄了幾個版本,再把其中一個自己算滿意的傳送給志趣相近的朋友,算是對劉曉波先生的tribute ,也圖個紀念。

  那個由官方辦的劉曉波喪禮實在太凄凉、太不近人情了。亡者的告別式理應由家人、家屬做主,讓生前好友、同事、師友自由參與,讓所有想來的、該來的都有機會送亡者最後一程,家人也可以為亡者盡最後一份心。偏偏官方連劉曉波的喪禮也包辦控制起來,除劉霞等幾個直系親屬外,劉曉波生前的好友全數被蒙在鼓裏,沒法參加,只能在政府播出片段後才知道禮儀包括海葬已做完,想最後躹躬致意的機會也沒有。這實在太不近人情了吧!

  而且,從快、從簡的喪禮再來個海葬究竟是不是劉霞及家屬的意思大家也不敢確定,只知道她們早已像「人質」那樣生死自由都在官方掌控下,連自己能做甚麼說甚麼也作不了主,更不要說為劉曉波的後事拿主意作決定。想到這裏,鼻子不敢有點酸,只覺沉鬱、悲凉得難以形容。

  官方既然這樣不近人情,把劉曉波的喪禮弄的凄凉冷清,我等「認識」劉曉波先生28年的普通人只好以自己的方式送別他。

  村上春樹成名作「挪威的森林」中主角渡邊跟玲子為直子自辦了一個「盛大」的喪禮,總共為直子彈了五十首歌包括 披頭四名曲 Nowhere Man 等,算填補了直子喪禮的冷清。

  沒有玲子的造詣彈幾十首輓歌,但至少可跟朋友分享「禮儀師之奏鳴曲」,好好跟劉曉波先生告別。


(原刋都市日報)

2017年7月16日星期日

一個巨人 兩個葬禮


  七月十五日有兩場劉曉波先生的喪禮。第一場是北京當權者辦的,它其實不是為劉先生及家人辦的禮儀,而是一次冷血、殘酷、人性泯滅的政治把戲,由當權者監製、編導及強迫演出。劉先生的家屬包括妻子劉霞只是人質,被當權者以「鐵拳」逼着配合出席,好讓他們拍成片段。

  喪禮極速、秘密的進行,前後也許不過幾十分鐘。劉曉波先生的好友都沒能參加,大部分是在喪禮、海葬舉行了以後才知道。靈堂內倒真的有一些「來賓」,可他們不過是國保、國安、公安人員喬裝的。這些人跟劉先生及家人根本不認識,他們斷不是要為劉曉波送別,而是要繼續監視已過世的劉先生,監控劉霞與其他家屬,不讓她們輕舉妄動或表現出不符「劇本」的悲傷與激動。這樣連亡者都不得安寧,連家屬哭的權利也剝奪的喪禮,除了冷血不仁、泯滅人性以外,實在想不到甚麼更好的形容詞。

  北京當權者的心思不難明白。他們知道劉曉波是政治巨人,擁有強大的道德力量及感染力,在內地以至海外都是一面旗幟,又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動萬千人心,足以形成巨大的波瀾。當權者這一回把劉曉波活活坑死,肉體上滅了他的聲音,肯定惹起眾怒眾怨。為了盡快消除劉曉波的影響力,為了徹底除去他象徵的人權、自由、民主旗幟,當權者心狠手辣的草草辦了他的喪禮,然後迅速來個海葬,好讓他從此在人間消失,沒有墓穴,沒有墓碑,骨灰也不留一把,彷彿不留半點痕跡。再加上當權者未來加倍加力把劉曉波三個字從互聯網、網上資料庫、搜尋器上「鏟走」,他在網上世界也將成了不曾存在的人。

  也就是說,北京當權者是要劉曉波在現實、虛擬世界上灰飛煙滅,就像沒有活過一樣。他們用心之歹毒、野蠻可真是史上罕見。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納粹黨焚書殺人都沒有北京當權者這樣冷血無情!

  同一天在香港有另一場劉曉波的喪禮。跟在潘陽的喪禮不一樣,這場告別式沒有遺體、沒有家屬;有的是劉曉波的照片,是劉曉波劉霞夫婦相視而笑的最後合照。這個民間的葬禮有的是燭光,有的是「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的標語,有的是人心。幾曾見過成千上萬香港人持着蠟蠋緩緩的從中環遮打花園走到西環中聯辦,為的是向一個無權無勇,無官無職的知識分子送別。

  有幸參加了這場不一樣的告別式。路不好走,從遮打花園經皇后大道中、大道西到中聯辦不過兩公里多的路,郤走了近三個小時;單單從西邊街走到中聯辦的五十米就花了超過半小時。走著走著不時來幾陣滂沱大雨,把路弄的濕滑不堪,衣衫鞋履都濕答答。

  可大家都耐心的走着候着,堅持走到中聯辦門前的祭壇,就在北京當權者駐港機構的眼皮底下向尊敬的劉曉波先生躹躬、獻花,跟他道別。我們的燭光,我們獻的花,劉曉波先生是看不到的了,劉霞在軟禁中大概也未必收得到看得到我們的心意。但我們的心已牢牢的銘刻着劉曉波、劉霞的名字,只要想到人的尊嚴,只要想到對自由、民主、人權的追求,我們會立時記起劉曉波、劉霞的名字。我們還會四處宣講他倆的名字,繼續劉曉波先生堅持的信念,把劉曉波的「最後陳述」,把「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的想法承傳下去,讓他成為不朽的歷史人物。不管北京當權者及他們的爪牙如何賣力,如何不擇手段,都不可能令劉曉波灰飛煙滅。

  我們的朋友劉曉波走了,但我們會把他好好記住了,也會讓歷史好好記住他。

2017年7月14日星期五

林鄭的人氣


  上任11天,民望高了11個百分點,新特首林鄭月娥開局委實不錯,算是得到一筆額外的政治資本。

  林鄭的民望升得這樣快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說上任689實在是過街老鼠神憎鬼厭,只要稍稍擺出一個跟他不同的姿態,撇清跟他的關係就很容易得到市民的認同。

  另一個常見的解釋是市民對過去五年的鬥爭、抗爭已相當厭倦、疲倦,想過一點平凡平淡的日子。林鄭上台以來向各方擺出與人為善的姿態,又俾足面立法會議員,稍稍抒緩過去幾年來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市民眼見林鄭沒有為大家添煩添亂,而是努力撲火,自然手鬆些給她打些較高的分數。

  也有解釋認為林鄭成功把市民的期望壓低,沒有offer甚麼大方向、大計劃。借用她的說法是沒驚喜也沒驚嚇。開局以來果然沒有驚嚇甩轆,一般市民給她較高評分就不難理解。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那股厭棄傳統「兩陣對圓」的政治氛圍。過去二十年本地政治就是泛民與建制派對決,梁振英在任五年更把這種對決推向極點,幾乎無時無刻不鬥,無事不爭。市民看在眼裏難免感到厭倦,希望有人能打破困局。特首選舉期間前財爺曾俊華人氣爆燈,靠的就是超越黃藍的新意。林鄭的形像不及鬍鬚曾討喜,但跟689到底有分別,較容易討好不同背景市民,或至少有些疑中留情。事實上近年各國政治對傳統陣營政治力量都非常不利,剛舉行的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脫離自民黨的小池百合子就帶領新黨大勝執政自民黨。

  不過,林鄭始終是建制核心,不可能真正超越藍黃。若找不到新賣點,這股人氣來得快散得只有更快。


(原刋都市日報)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給劉曉波先生的信


尊敬的劉曉波先生:


  寫信給一個已過世的人還是頭一遭。只是,當權者不仁,多年前已不准你呼吸自由的空氣,不能跟外界有任何接觸;至愛的妻子劉霞要跟你見面得過了一關又關,還被一大堆甚麼國保、國安監視包圍着,連半點私密空間也不容你倆再擁有。當你嚥下最後一口氣時,牀邊的公安、國保、便衣大概比親人更多,也站得更近,恐怕還拍了片段(不知何時會因政治需要放到網上)。想跟劉霞說句體貼話大概要待夢迴時份了。

  寫這封信是想跟你說,你那份無怨無悔實在太難學了。在「最後陳述」中你說:「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可自從知道你不幸患上肝癌的一刻,心裏除了痛惜,還有滿腔憤怒,禁不住湧起了恨意。我恨北京當權者的冷酷無情,我恨這許多人對不義不公視若無睹,我恨從上到下的官僚、公檢法人員以至醫生護士甘心情願的做幫凶,把你夫婦倆逼入絕境。

每次看到那張你跟劉霞在病房相視而笑的照片,恨意只有更深,因為當權者連你在人生邊上的日子都不放過,始終不讓你倆能有在自由國度過日子的機會。

  沒過幾天,你就走了,往下來劉霞得孤零零一個弱女子面對強大的專政機器,無孔不入的監視控制,怎能不恨!

還想跟你說,28年來你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現在走不下去了。但請你放心,還有很多人願意走下去,還有很多人在這條困難的路上互相扶持,還有更多人會為你看望劉霞,為她發聲,為她祝禱;你在遙遠不知的國度當然也看顧著她吧!


劉曉波先生,走好。


盧峯

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

等待奇蹟


  劉曉波的消息不想看,不忍看卻又不能不看。

  不想看是因為傳來的都是壞消息,病情從證實患上肝癌後情況一直惡化,住院以來甚麼八大專家會診換來的是癌細胞不斷擴散,腹水越來越多,身體越來越弱。近幾天醫院通知家人24小時待在瀋陽,意味病情隨時有致命的危險。

  好不容易待到北京當權者同意讓美國、德國專家來會訪救治,可專家不是神仙,會診的結果是,肝癌已是終末期及四處擴散,沒有多少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用。

  不忍看的是劉曉波消瘦憔悴的樣子。硬錚錚的漢子,北京當權者二十年來打壓仍不屈不回頭的漢子,現在被癌毒吸乾了精力,雙頰凹陷,形容枯槁,老躺在病牀上檢查這檢查那,彷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唯一快樂的時光是妻子劉霞探病的一刻。可那樣的時光還得當權者「大發慈悲」才有,其他時候劉曉波只能孤獨的忍受痛苦,跟癌魔奮戰。這個處境下的劉曉波,怎麼忍心看呢?

  只是,不想看不忍看還是不得不看。劉曉波夫婦為中國的民主、自由、開放社會已付出太多,吃了太多苦頭,到現在劉曉波身罹惡疾,走到人生邊上,只希望在遙遠的地方為夫婦倆送上微不足道的關注及祝福,更希望有奇蹟出現,可以在人生最後「五分鐘」能卸下國家囚徒的苦難,走出形同囚室的國門,到一個自由的國度,能不受監視、滋擾的情況下靜靜分享所剩無幾的日子。

  垂死前能獲得自由的機會是渺茫的,但總希望上天在這最後的光景不要別轉臉對夫婦倆,為他們送上最後的垂顧。


(原刋都市日報)

京官打大鱷?


  實在不明白前特首董建華為甚麼忽然自爆曾主動邀請北京干預九八年香港打大鱷的行動,他是希望以此突出北京領導英明偉大,會全面尊重一國兩制;又或是向新特首林鄭月娥示範如何尊重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及底線?又或他只是無意中洩漏了國家及政府機密?

  不管是基於那一個考慮,董建華當年的做法都錯得厲害,都是在主動放棄香港的高度自治權,破壞一國兩制。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當然是大事,動用外滙基金入市掃港股打大鱷更是史無前例的大膽做法。但財金政策以至維護港元穩定從來都是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該由特區政府財金官員及金管局負責,不能假手於中央官員,更沒有理由主動找京官派人來港幫忙

  要是錢其琛當年沒有守好本份,真的派人民銀行或財政部高官來港指揮,成敗如何固然難料,政治責任誰屬更是說不清。

  而且,一旦開了這樣的先例,以後政府遇上稍為重大的政策或政治措施都必然第一時間找北大人幫忙,而北大人也會期望特區政府先來請示再派欽差大臣到香港主持大局。到時候干預便會變成恆常化,特區政府將會失去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力,香港則拱手把高度自治權拱手交予北京。這樣下來,董建華早已成為破壞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的罪人,他實在該感謝錢其琛。

  令人不安的是,除了打大鱷一役外,在其他大問題上、大政策上董建華有沒有主動邀請京官干預呢?他可以說個清楚明白嗎?


(原刋都市日報)

 

2017年7月10日星期一

「天朝」為何提防小小的香港


  如何寫中國近代百多年的故事從來不容易,事多人多材料多,意識型態政治考慮更多,各有偏好,爭拗激烈不易有共識。日本歷史學者菊池秀明寫的「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選了一個比較特別的角度描述十九世紀中開始到八年抗戰前的百年歷史,那就是「南風」如何從帝國邊境地帶吹拂到腹地,從根本改變中國的歷史軌跡與政治面貌。

  菊池秀明的所謂「南風」當然不是自然界的風,而是政治風潮、思潮以至文化浪潮。他認為,從十九世紀中開始刮起的一陣陣「南風」推動着中國如何一步步朝近代化國家的路蹣跚的向前走。

  第一股「南風」是太平天國。以往不少史書對太平天國歷史的作用不太重視,頂多視這為歷代民變的翻版,是加速清王朝權急落的催化劑。但菊池秀明指出,太平天國跟以往的民變不一樣。它源起於帝國南方邊陲的兩廣地帶,領袖是廣東花縣的洪秀全,追隨者主要是從北方輾轉南下的「客家人」。他們上下追隨的意識型態是在西方東傳及在南方省份有較大影響力的基督教(或有中國特色基督教)精神。

  這場由兩廣起動的革命/民變此後一直北伐,先是直搗淸帝國的經濟中心江南地區,以南京為首都,多番威脅中國當時的主要國際都會(租界集中地)上海,遠征軍曾一度逼近政治中心北京。太平天國革命最終沒有成功,但對清帝國政治秩序、中央地方權力已造成難以扭轉的改變,同治王朝的自強運動由地方督撫推動,其後各省督撫特別是漢人督撫如張之洞、李鵬章以及後來的袁世凱能左右大局,太平天國的衝擊至關重要。

  第二股「南風」當然要數孫文推動的民族革命,包括1911年的辛亥革命。孫中山是廣東中山縣人,他個人的成長、教育以至政治歷練都不是傳統知識分子,而是帝國邊緣地區的新型知識分子革命家。他在夏威夷、香港等地讀書,很早就見識到近代國家與城市的模樣以至管治模式。

  而他積極策動的是現代的民族主義革命,繼承的是十八、九世紀歐美民族國家、民族主義思想,不是天朝思想,跟中國傳統王朝的農民起義不一樣。他的政治綱領,革命宣言如重視民權建立民國更完全是外來的產物。正是在這第二股「南風」的強力吹拂下,超過二千年的封建王朝超穩定系統終於一舉攻破,帝制及與此相連的封建主義也自此被掃入歷史故紙堆,失去原來統攬一切的主導地位。


  接着而來的「南風」還有蔣介石領導的北伐及毛澤東領導的長征。兩者表面上看似乎不一樣,實際上他們都透過政治、軍事行動把外來的、非本土的思潮、文化、政治運作帶到中國北部及內陸省份,令原來僵固不動的傳統社會受到前所未見的衝擊,令中國出現意識型態主導的近代國家,徹底跟王權、王朝告別。

  菊池秀明在書的最終章特別提到處於帝國邊緣的三個地方上海、台灣、香港。他認為這幾個邊緣地方及城市由於受外來思想、權力影響大,不大受中國政治中心約制。她們為中國的變動提供了空間、資源、人材、想法,令變動從不可能變成可能。此外,這幾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國際性格位格,跟中國內地省市不一樣,令她們在中國的政治格局有特別的位置與影響力。

  香港雖小,可在史學家眼中香港這個南風窗口的作用及重要性可一點也不小,難怪「天朝」常在提防擔心。

 

(書中有些有趣小故事,例如1930年有日本間諜矢野興以洪秀全後人身份到花縣活動,說村內有洪當年埋下的石獅,再親手掘出來以爭取村民信任,方便蒐集情報。)

2017年7月8日星期六

朝鮮危局:真瘋子對假瘋子


  最落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子的人肯定不是CNN或New York Times,他們對狂人總統的批評報導雖多,但沒有甚麼殺傷力,因為特朗普的fans基本上早已當主流傳媒透明,New York Times說甚麼他們才不管,特朗普還可以透過twitter反擊,不會吃虧。

  政敵如民主黨參、眾議員也沒能力為難特朗普。他們頂多可盡力拖延新政如新版醫保法案,或阻撓特朗普的人事任命,但對特朗普而言這些事早些做遲些做問題不大,即使最後推翻不了Obamacare,最在乎、最不滿的是共和黨人特別是眾議院議長瑞安,新醫保法案拖延就讓他們着急好了。   

  前FBI局長科米在國會聽證會爆內幕對特朗普委實有些麻煩,暴露了不少他意圖干擾「通俄門」調查的材料,的確有點尷尬,但科米自己也脫不了責任,頂多只是「攬炒」互有勝負。

  真正令特朗普面目無光、一籌莫展的北韓的獨裁者金正恩。這位長相有點卡通、執政不過幾年的年青暴君可說一而再、再而三的把特朗普及他的政府玩弄在股掌中。最新力作當然是在美國國慶日(4/7)放了一枚州際彈導導彈上天空,成功完成測試,殺特朗普及全世界一個措手不及。

  應該看到,在美國國慶的日子試射一枚足以攻擊阿拉斯加這個美國本土州份的導彈不但掃美國人的興,更是直接挑釁的行動,表明北韓不會是任由強國宰殺的羔羊,而是有能力向美國本土報復的麻煩對手,提醒美國不要輕舉妄動。對前不久才派三艘航空母艦到朝鮮半島遊戈,擺出不惜一戰卻最終「行禮如儀」的特朗普而言,對不斷自誇有能力解決朝鮮檢危機的特朗普而言,這怎不是清脆的一記耳光。

  但丟臉只是最表面的問題,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頭,那就是北韓在核危機中已立於不敗之地,不管美國、中國也不可能再用上甚麼硬功,包括軍事襲擊,只能按北韓的條件談;又或任由北韓自把自為,肆意威脅鄰近國家及地區。

  自從利比亞前獨裁者卡達菲自願放棄核計劃,以至在阿拉伯之春被西方拉下台最終死在反對派軍隊手上後,全世界獨裁政權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有厲害「必殺技」自保,其一是找可以跟美國及西方抗衡的大國如俄羅斯作為「老大」,以頂住壓力。叙利亞巴沙爾政權走的就是這條路。

  另一條路就是盡快研發可以威攝對手的大殺傷力武器,包括核彈及長程彈道導彈。最近幾年北韓金正恩政權儘管備受中、美聯手施壓,國際制裁又不斷升級,但依然全力以赴搞導彈試射及核試,遇到多次失敗也沒有放棄,反而更專注研發工作。到現在已初步掌握洲際導彈的技術,只要加上核武或化武彈頭,甚至只是類似核武的dirty bombs,就能成為重大的威攝力量,令軍力強大得多的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對特朗普而言,派航母巡航朝鮮水域裝出威嚇姿態是一回事,招致導彈反擊報復又是另一回事,隨時得不償失,他肯定不敢輕舉妄動。

  上任半年來,特朗普搞外交沒有甚麼章法,勉強可以用「瘋子理論」(Madman theory)來形容,意思是他出手飄忽教對手難以捉摸。可金正恩比特朗普更像瘋子,還有盡地一煲「曬冷」的勇氣與準備。相比之下,特朗普只是裝瘋在bluff對手,現在還被金正恩踢爆,效用全失。這怎不令特朗普面目無光!

2017年7月7日星期五

打倒記者


  當記者從來不容易,這年頭當記者更是難,收入菲薄工作沒有保障固然沒改善,人(包括老闆、官員、政治領袖)侮辱滋擾甚至毆打更成新常態;不但香港如此,連一向標榜新聞自由明燈的美國也不例外。

  先看那個形同無賴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前已肆意侮辱採訪他的記者,訕笑人家殘障,把女主播的生理周期拿作笑柄...。上任後大權在握仍然樂此不疲,早前就在twitter破口大罵兩位電視台主播貌醜如怪物,其蠢如豬;到前天更上載惡搞片段,把CNN的標誌放在被他毆打的人頭上,意味把CNN痛打。

  CNN 選前大肆報導特朗普形勢落後已令他不快,就職日又踢爆出席人數少過上任總統奧巴馬更令狂人總統不快,希望教訓CNN。可是,CNN只是報導事實,新聞片段清楚看到就職禮會場人丁單薄,絕不是故意捏造。可特朗普卻來個公報私仇,利用權勢及影響力作報復,侮辱記者及新聞機構,甚至鼓吹暴力打倒CNN。

  要是有個別特朗普fans受到感召而出手,來個炸彈式開槍襲擊。造成死傷,這不是置CNN及記者於險地嗎?還談甚麼保護新聞自由!

  香港情況同樣令人沮喪,傳媒寒冬比極圈的冬夜還要長、還要冷。紙媒、電視、網媒無一倖免,沒有新搞作,只有不斷瘦身cut人。最近還刮起一片外判的歪風,把記者及其他新聞工作者掃地出門,令他們難以全心投入採訪或創作有趣易明的graphic,反而一天到晚想着找客戶、爭生意、快刀斬亂麻多寫幾篇、多劃幾張以糊口。新聞隨時變成鬥粗製濫造、鬥cheap的行業,這可是對新聞行業的慢性謀殺啊!

 

2017年7月6日星期四

中共為何連「王者榮耀」也不放過


  以每個字的價值計,人民網的文章大概全球「最值錢」。前天它先後發表兩篇批評騰訊(700)旗下手機遊戲「王者榮耀」的文章,通計不過幾千字,卻能造成騰訊股價大震盪,市值一度大幅蒸發二千億,按字計每個字打掉至少五千萬白花花的鈔票,甚麼一字千金、萬金已不足以形容人民網的威力。

  當然,真正令人民網每字值五千萬的不是人民網的甚麼作者或評論員,而是人民網背後的中共及它控制一切的慾望與能力。中國傳統智慧早說「富不與官爭」。意思是商人錢再多都鬥不過擁有權力可隨時改變遊戲規則甚至以公權力對付商人的政府與官員。何況中共可不是一般的官府,而是手握軍政經大權的超級專政機器,任何事、任何人包括超級大企業都得服膺它的意志,接受它的領導,不然不但「冇運行」,還隨時來個刑事調查、拘捕、雙規,千億富豪一夜間隨時變成過街老鼠階下囚。 以往登上中國富豪榜的商人不知有多少個人間蒸發、企業被接管以至破產。

  現在,官方最權威的輿論喉舌一再發文批評騰訊,意味「阿爺」對這巨企有意見,或至少對它的某些做法、表現有不滿,騰訊股價不可能沒有反應。

  而且,騰訊以至阿里巴巴這些互聯網、電子商貿的巨企能蓬勃發展,成為市場壟斷的力量,深入社會、經濟、日常生活不同層面,中共政權的「關愛」、支持是關鍵因素。沒有北京特別是領導核心的首肯,騰訊再有創意、資本也難以穿越不同部門、省市的框框條條建立起全國性的電商、資訊網絡。公司未來要進一步發展例如在互聯網金融大展拳腳的話,官方的認可更是少不得。今次官媒忽然來個口誅筆伐,自然令人擔心這家巨企跟官方的關係是否出問題,股價不可能不受累。

  究竟人民網今次是一招了還是有其他後着外界不得而知,但由最權威官媒出手「整治」一個青少年人玩的手機遊戲至少反映了兩個情況,其一是中共控制意識型態的手無處不在,連電玩、手遊也不放過;其二是十九大前寧左勿右的風氣仍盛,在秋天大會閉幕權鬥告一段落前各種各樣的暗湧仍不時發生。

  對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來說,加強控制是主旋律,任何環節都不能放鬆,任何內地重要力量包括私人企業都不能不姓黨,甚至不能不姓習。其中意識型態方面更一點也不能放鬆。普世價值如自由、民主不能宣揚,影視娛樂節目嚴格受控,真人騷受管制,最近連內地社交網上發佈片段也被停止。

  可出了這許多招數原來還是有漏洞,那就是手機遊戲!以「王者榮耀」為例,它擁有2億客戶,每日玩家超過八千萬人。二億客戶已是中國總人口的七分一,他們深受遊戲的影響,可中共宣傳部門卻不能或沒有任何實質控制,這種大權旁落的恐懼,這種「失控」的憂慮,正正是突然「出口術」批騰訊的真正原因。

  其實,電玩或手機遊戲通常只是借歷史過橋,找些熟悉的人物作主角提高大家的興趣及想像空間。年前極受歡迎的日本電玩遊戲「三國無雙」就把歷史人物改頭換面,「王者榮耀」走的是類似的路子。誰知上線超過一年卻忽然被指散播負面情緒,架空及虛構歷史,扭曲價值觀及歷史觀,需要加強監管。這反映的其實不是手遊內容有問題,而是中共管不了或沒法管的憂慮。

  顯而易見,在官媒鳴鑼下,中共肯定會新設部門監管、措施,對手遊的內容及設定來個預審,淨化一番才可以上線,以確保一切受控。至於「淨化」後的手遊是否受歡迎則是騰訊或企業的問題,北京當權者才不管!

  中共十九大是確立習大大權傾天下的重要會議,也是各路人馬爭取入局的生死之爭,從中央部委到地方大吏為了確保自己或「自己友」佔一席,政治上肯定想爭取表現,肯定要爭相表達對加強黨領導的決心,加強監管手機遊戲只是其中一着,再出現其他「辣招」也不是甚麼怪事。

  總之,不管是從搖籃到墳墓,從月球探險到手機遊戲,中共都會全力管起來,絕不手軟!

2017年7月4日星期二

香港變味


  今年30/6 過渡1/7 的 晚上跟二十年前不同,沒有行雷閃電傾盆大雨,沒有漫天煙花,也沒有眼淚、激情或掌聲,多的是無奈、平淡以至行禮如儀。

  下班後沒有跟以往那樣找朋友喝酒吹水談談「當前形勢與未來任務」,只想一個人喝點酒、沉澱一下。早早選定要喝一支97年的酒以誌記這個日子。可97年在法國波爾多不算好年份,市面的選擇不多,心儀的97年Talbot遍尋不獲,碰上波爾多右岸的Chateau L' Evangile 這未喝過的酒莊,決定拿它作為紀念「過渡」的酒。

97 L' Evangile 在一些酒apps中評分頗高,喝下去果然沒有令人失望,豐富、複雜的香味,像在雨後林中漫步;酒體纖濃合度,不太豐盈也不單薄,喝下去舒服得很,餘韻更是糾纏不休。當年農夫收割葡萄釀酒時也許不知道香港九七大限這回事,只知道自家的terroir 優良,出產的酒歷20年、30年仍方當盛年,教人陶醉,不會迅速老朽衰壞,或俗稱的「越喝越散」!

  一邊喝一邊想,香港過度才20年,卻已開始有點走下坡路、有些「散散地」的樣子, 及不上 97 L'Evangile 的優雅、鮮活。這也許是因為「保存」的方法不對,爭議太多社會溫度太高影響「酒質」,又或是搖幌動盪太厲害令酒加快衰老。要是未來五年、十年還是這樣高壓高溫,到30年的時候只怕優雅盡失,劣化嚴重得只剩酸味澀味。

  香港明明 是 Lafite、 Mouton 那樣的First Growth (一級酒莊),可以50年、100年不變,怎麼20年就走樣變味!

(文章原刋都市日報)


2017年7月3日星期一

同性婚姻與美、德分手


   六月三十日國際社會最關注的「新聞」是甚麼?當然不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連串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習近平的訪問早已安排好,他的行程與講話內容同樣在預計之內,沒有新意,沒有驚喜。對香港以至海外讀者來說實在算不上「新聞」,只是行禮如儀吧了。

  真正觸目的新聞該數德國國會忽然通過同性婚姻法案,令德國不同性傾向的人享有跟一般人同等的權利,大大推進平權、共融運動在歐洲的進程。德國不是第一個通過類似法案的國家,比利時、法國等十多個國家早已起步,德國在歐洲算是後來者;不過,德國是歐盟的龍頭大國,她的決定令平權運動牢牢釘在歐洲大陸。更重要的是,今次投票通過同性婚姻議案反映默克爾及德國積極發出跟美國不同的聲音,隱隱然有擺脫二戰以來緊跟美國的格局,拿出決心走自己的道路。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內政外交全面向右轉,走向保守及民粹,跟西方盟國的關係更是大不如前。月前出席北約及G7峯會時特朗普當面教訓北約成員國佔美國便宜不肯增加軍費就令美歐出現公開罵戰,場面極不愉快。而特朗普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置多年談判成果及盟國努力於不顧,更令西方盟友痛心,自然要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政策及戰略定位。

  默克爾在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後就發出德國倚賴其他國家的時代已然結束的呼喚,寄語選民及黨友德國要為自己找出路。

  而既然美國新政府決定向內望,走向右翼保守民粹,低貶共融、包容、平權等價值,放大族群、宗教、政見矛盾,德國要發出不同的聲音,要跟美國不一樣,自然要發出另一種的訊息。在各方沒有預期下忽然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案正好反映德國的堅持,說明包容、共融、大愛等價值沒有被撕裂、敵我二分、歧視、狹隘掩蓋,進步的價值仍有很多國家持守着。

  事實上默克爾個人對同性婚姻向來有保留,德國國會一直未能通過有關法案正因為她不支持法案,不肯放手讓執政基督民主黨議員來個free vote。今次默克爾決定讓黨員自由投票,終於讓法案順利通過(她自己仍投了反對票),足見行動是她的政治宣言,是要展示德國有跟美國不同的聲音,特別在維護自由共融價值上比美國走得更前。

  除了在同性婚姻問題上來個異軍突起外,默克爾前幾天表明,本周末舉行的G20峯會中,作為東道主的德國將會全力推動巴黎氣候協定這個重要課題,爭取G20成員(美國除外)發表支持協定的聲明,討論如何在美國「缺席」下積極在國際範圍落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氣候進一步暖化。

  美國向來是G7G20等高峯會的領頭羊,議程往往由她主導,至少不會刻意被冷落一方。現在德國總理默克爾在G20擺明車馬大搞氣候問題,形同摑退出巴黎協定的特朗普政府一記耳光,在向來聽教聽話的德國來說實在是非常破格、非常不常規的外交行動,不但反映美德之間進一步決裂,也顯示德國積極建立自己在國際事務的主動權及話語權,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

  本周末的G20峯會會否出現不愉快場面,特朗普如何打破孤立仍要拭目以待,但德國總理默克爾顯然已下定決心不再倚賴美國,決定在國際事務上找回自己的聲音與位置。下一步要做的是增加軍費,加強本身的國防力量,並跟法國及其他盟友強化西歐軍事合作。假如德軍真的再次成為歐洲雄師,再成為軍事強國,二戰格局及安全體系將會真正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