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看星戰


終於看了星球大戰第七集:原力覺醒。真的像不少看過的朋友所言,有點故友重逢的感覺。從開場斜飛出的文字介紹到耳熟能詳的音樂喚起了一段又一段的回憶。第一集是跟誰和誰在那家戲院看,前傳看Anakin Skywalker成魔(黑武士)之路是跟兒子在某迷你戲院看的…。系列電影四十年來反覆都在身邊,現在還有新篇章,怎能不勾起各種各樣美好、有趣的回憶。

  最有親切感的當然是再看到福伯Harrison Ford)演Han Solo。老實說,當年初演Han Solo時不太喜歡這人物,福伯的演譯也有點浮誇過火,不太討喜。歲月的磨練讓福伯添了風霜,也添了說服力。原來有點過火的自信及擠眉弄眼變得恰到好處,就像他的signature表情一樣,讓人看得好親切。編劇及導演想到把福伯變成新一系列星戰電影的原點真是眼光獨到,完全可以來個承前啟後,比莉公主或Luke吸引得多。

  不過,電影公司算運氣好。福伯去年遇上飛機意外大難不死讓Han Solo不致未登場身先死,往後一、兩集還可以客串一下,延續神話。要是福伯當時有甚麼失閃,從導演到電影公司老闆肯定非常頭痛。

  其他選角也算有眼光,擔正的女主角有點靈氣又有些野性,真像一塊待雕磨的璞玉,大有可想像、發展的餘地,甚至有機會挑戰憑Hunger Game上位的Jennifer Lawrence

  懷著重遇老友、重訪自己的心情看星戰吧!

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居心不良


  有個別標榜本土的組織老愛批評遊行集會太和理非非,改變不了情況,用他們的語言是「很廢」,故此在自己的網上平台提議搞亂香港,向特區政府受壓以逼使它改變做法。只覺得這樣的組織已不是幼稚或無知,而是居心不良。

  搞亂香港例如佔領街道或所謂癱瘓交通對政權當然有影響,但對一般市民的影響更大。中環、灣仔、旺角的交通癱瘓了,梁振英及他的政府高官們依舊有糧出,依然可以用庫房的大量儲備搞他們的大白工程,依舊可以英明神武的打扮成「超級聯繫人」。受苦的只是靠街吃街的小市民、小商戶;還有每天仍要上班的打工仔。過不了幾天,癱瘓及佔領就會引起巨大的反彈,完全失去群眾的支持。

  而沒有群眾支持,任何挑戰政權的行動都只有失敗。這真不知是那碼子的政治策略。

退一步看,香港亂了,傷害的是香港及港人,北京當權者雖有損失,但相對她整個經濟體而言甚為有限。來着自亂陣腳自殘經濟是救自己還是害自己不是很清楚嗎?

  最教人不齒的是這些鼓勵勇武、起義、破壞的人都只懂舒舒服服的躲在家中以鍵盤「勇武」,實際行動的時候卻總不見影,出了甚麼事則由其他人負責,又或推說自己只是發表言論,其他人做的事不能負責。結果,被抓上法庭面對訴訟的永遠是其他人,開口閉口說抗爭勇武的人則繼續躲在屏幕後、鍵盤前鼓動他人。

  這根本不是甚麼政治或抗爭路線,而是「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的騙局!

紅館再開騷


  很高興知道何韻詩小姐終於book到檔期,可以在紅館再開個人演唱會。時間據說在明年十月。

自從積極參與雨傘運動後,何小姐的演藝生涯波折重重。內地市場、內地演唱會或娛樂show就不用說了,原來的唱片公司也不能再合作下去,不得不自己組織製作公司,支撐自己的演藝事業、唱片及演唱會工作。

  只是,從一線專業歌手變成「落單」包辦所有的事一點不容易。原有的巨星排場花費太巨大不能再用,助手、助理、製作人員的薪酬、津貼要自掏腰包,大家喝的水吃的飯盒也得自己負責,一分一毫來得不易走得容易。路實在不好走,不易走。

 最令人擔心的是演出的機會及場地。何小姐是專業歌手,她的真正主場不是街頭或政壇,而是舞台,是可以讓她盡情以歌聲、音樂感染聽眾樂迷的舞台。近半年來她辦的兩個演唱會就是要回到舞台,以音樂及歌聲重新上路。但是,回到舞台不僅是伊館或麥花臣場館,回到紅館有更大象徵意義。

  對何韻詩而言,她絕對當得起在紅館演唱,過去曾成功演出過,沒有理由因為支持「雨傘運動」而不能再踏上紅館的台板而對香港來說,歌手、藝人只要有實力、有觀眾就該可以在紅館開show,政治信念或傾向不應有任何影響,更不應成為紅館演唱會的阻礙。怕的是官員、官僚像內地般來個政治審查,把某些歌手藝人拒諸門外。

  何小姐仍能在紅館開,至少說明香港還未淪落到這地步,算是個不錯的消息。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不平安的平安夜


  想不到剛過去的平安夜如此不平安,剛起牀就收到資深傳媒人鄧景輝先生過世的消息,只覺難以置信又難以理解,但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了。剩下一個傷痛欲絕的家庭,一班惋惜難過的朋友和一大串問號。

  到下午又傳來商台精神領袖俞琤辭職全身而退的消息。俞琤沒有親自宣佈消息或作交待,只由官司還未完全了結的首席智囊陳志雲先生披露。據他的說法,俞琤引退是因為天下無不散之筵蓆,她決定退隱大家只有尊重。消息傳出後,眾商台員工、老同事、高層都努力解畫,說俞琤退休跟商台續牌無關,也不影響商台的路線、作風與節目風格。

  很希望能相信這樣的解釋。在主要電子傳媒中,商台仍保有相當活力、批判性及創意,俞琤雖然不再在是前線主持或監製,但她有經驗,有膽色也有承擔,不怕爭議也愛惜商台,有能力魄力頂住不同方面包括政府及政治壓力。回歸十多年來商台換了不少名,換了不少議政節目,但對特首、特區政府以至阿爺的失政惡行仍保持批判,節目主持人也多元化,既有嘻笑怒駡也有正面批評,比港台近年硬是搞平衡仍然較可取。但俞琤引退後,商台的舵誰來掌、如何掌,能否保持向來的批判力是個大疑問。

  何況近幾個月來紅色資本染指本地傳媒的態勢來得越來越厲害,歷史悠久的南華早報已易手,明報據說也在shopping list。若果商台有任何風吹草動,來個改航轉軚盤,內地對香港媒體控制更無遠弗屆,抖氣的空間只有更少,實在讓人憂慮不安。

2015年12月27日星期日

日本打造「稜形包圍圈」


  最近有兩宗關於日本國防政策的新聞引起不少關注,其一是日本新一年度國防預算首次突破5萬億日圓,是戰後新高。其二是有報導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致力打造一個「稜型包圍圈」應對中國在南海、東海及太平洋的活動。稜型包圍圈將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四個主要國家。不少人特別是內地學者、傳媒都認為這反映日本正進行軍事擴張,要跟中國較一日之長短。

  日本在安倍政府治下逐步增強本身的軍事及外交實力的確是事實,安倍政府也的確希望拉攏更多國家合作應付中國崛起所產生的壓力。但是,不管軍費升至5萬億還是所謂稜型包圍策略要不是言過其實就是紙上計劃,成功機會不大之餘也對區域勢力平衡沒有多少影響。

  先說所謂史上最高的5萬億國防預算。驟耳聽來,5萬億是個巨大數目,但仔細算一下5萬億日圓不過3000多億港元左右,換成美元的話才不過800億左右,比美國接近50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相距甚遠,比中國大陸過千億美元的軍費也不及。而且中國物價、工資水平遠低於日本,以實質購買力而言800億美元實在很有限,根本影響不了大局。其實跟去年的軍費預算相比,新一年度不過增加700億日圓左右,大約7億美元不到。這個數目更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頂多添置多幾架直升機或多幾艘巡邏釣魚台的艦艇就已用光,根本談不上增強多少軍力。

  至於所謂「稜型包圍圈」更充滿故作驚人的意味。從地緣政治情勢及地理位置來看,印度、澳洲、日本三國處於東海、南中國海的邊緣,算是中國衝出近岸走向太平洋及印度洋的「關卡」;美國則是亞太區霸主,不希望主導地位受挑戰。這四個國家對中國增加近岸、遠洋活動當然都有疑慮,也擔心她成為新的海洋強國,影響地區以至全球海洋勢力平衡。但是,四個國家受威脅的程度不一樣。最直接、最嚴重的是日本,她是一個島國,海洋及航運是她的生命線,一旦中國建立強大的遠洋作戰能力,有力控制重要航道包括東海及南海,日本的補給線、貿易線登時受威脅,甚至國家安全也成問題。澳洲、印度及美國不一樣,她們當然重視海洋及航道,但三國本身有龐大的腹地,海洋以外還有陸路通道,還有市場本土作為迴旋空間,中國的直接威脅特別是國家安全威脅不算嚴重,她們大可以透過更多不同方法跟中國互動交手,不必急於組建甚麼攻守同盟。

  更重要的是,日本根本沒有足夠的軍事、外交實力促成這樣的同盟。要打造甚麼軍事同盟不管是臨時或長期的,主導的國家必需有足夠軍事實力,讓其他國家相信她可以前鋒及後盾,並且有能力單獨行動,就像美國在北約那樣。日本自衛隊實力有限,沒有全方位的作戰實力,沒有實戰經驗,要自保勉強可以,要支持甚至成為主導戰局的力量卻不可能。安倍不管怎樣努力遊說都克服不了這方面的限制。

  而從政治上來看,日本一直是美國的小弟弟,主要配合美國的國安及外交策略,沒有多少外交籌碼可用。即使真的要打造這樣一個「稜形同盟」對付中國,主導的也只能是美國,日本頂多被安排扮演側翼支援的角色,配合美國的策略。

  也許安倍及他的智囊真的想過這樣的戰略,但想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做是另一回事。以日本的軍事、政治、濟實力來看,未來一段長時間日本都沒有能力組建甚麼「稜型同盟」圍堵中國,還是只能按美國老大哥旨意辦事。

2015年12月26日星期六

說「二加二等於四」也犯罪的奇異國度


  看了內地維權律師浦志強先生的案件及定罪依據後更覺得著名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真的有洞見,對專權政體的惡質本性了解透徹。

  歐威爾在「一九八四」這本半世紀以前的小說就提到專權者如何打擊講真話的人,如何打擊敢言的人,如何無所不用其極的把謊言貫注到人們的腦子裏,讓大家分不了真假,只知道跟着黨、跟着老大哥的意旨起舞。有一段描述是這樣說的:「那雙催眠的眼睛直視着他(溫斯敦)的眼睛……敲打着你的大腦,把你嚇得失去信念,幾乎說服你拒絕相信自己的感官提出的證據。到最後黨會宣佈二加二等於五,而你必須相信這一點。」

  浦志強因為七條微博而被判煽動民族仇恨罪及尋釁滋事罪名成立,入獄三年及緩刑三年。那七條微博說了些甚麼大逆不道甚至煽動仇恨的話呢?沒有,浦先生只是批評原來政法系統一把手,已被打倒的大貪官周永康胡作非為;浦先生只是批評毛澤東的孫子毛新宇升官太快。浦先生只是批評北京的少數民族政策沒有照顧穆斯林的文化民族傳統如「留鬍子」、「戴面紗」,他只是點出北京太不近人情。這算是那碼子尋釁滋事、這算是那碼子煽動民族仇恨?這些完全是公民言論自由的展現。

  可北京當權者不單要以此入罪,還要用種種有形無形壓力逼浦先生自行認罪認錯,一方面打擊浦先生的自尊,另一方面要來個殺雞儆猴,讓其他人知道甚麼權利、自由、真相都是黨說了算、都是領導人說了算。昨天你可以議論政府政策,批評官員施政不當,今天同樣的言論則變成尋釁滋事,到明天就可能成為顛覆國家、危害國家安全的重罪,可以被判處十年徒刑甚至無期徒刑。 這種黨就是法律、黨就是真理的做法不正正跟「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一樣嗎?不正是在扼殺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嗎?


  當然,逼浦先生等無辜者認罪認錯不是甚麼新招數了。從中共建黨以來就不斷用這種自貶「自插」的手法來消磨黨員、知識份子的自尊,打擊他們的自信及在他人眼中的威信,令他們在一次又一次自我否定後變得甘心情願接受黨的胡言、謊言。北京當權者相信,把社會上敢言的人打下去,把敢於說「二加二等於四」的人拘捕、判刑、監禁就可以順利管治,就可以不出事故,就可以達致社會和諧。

  只是,北京當權者錯了,而且錯得厲害。在今時今日的政治高壓環境下,仍敢於講真話,仍願意冒政治風險批評不合理政策及濫權官員的人才是真心愛護這片土地的人,才是愛惜這個地方的人。把他們弄進牢獄中很容易,把他們嚇得不敢不願再發聲也不難。畢竟北京當權者今天大權在握,從法律到政治到經濟大權都有,輕則可以令敢言者丟官丟飯碗,重則可以「被失踪」、「被入獄」。可到當像浦先生這樣人都心死,都不願再就看不過眼的人和事說話時,這個國家將更像虛有其表的「波特金」國家,門面漂漂亮亮,金璧輝煌,實質上殘破腐朽不堪,而且没人再點破當中的危險。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說話,大家對危機默不作聲絕不表示萬事大吉。剛發生的深圳堆填區大崩瀉掩埋整個工業園的嚴重事故就是例子。巨大人禍發生前居民、廠家已憂慮、擔心大量泥土堆積會出甚麼意外;但大家都不敢揚聲,默默的希望事情會好轉,祈求有關當局及時處理,維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就在大家乖乖不作聲下,黃泥越堆越高,變成小丘,變成一座「新山」。到最後在毫無預警沒有風雨的時候崩塌下來,淹沒了53個足球場大的地方,活埋了不知多少生命。

  把浦志強的案件及深圳的「山泥」崩瀉意外連起來更覺得無奈、傷感,更覺得中國這地方充滿悲劇味。開口說真話會被捕及監禁,默不作聲則可能被山泥活埋,或遇上其他人禍,連生命也丟掉。真是「講又死唔講又死」。這不是比歐威爾筆下的奇異國度更可怕麽!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

鬼城


  友人從吉隆坡回來辦點事,抓緊機會碰碰頭,聊聊港事、國事、天下事。有時候人在外地,有點距離感,看事的觀點會有點不一樣。大家談得最多的倒不是馬來西亞或香港的事,而是中國的情況。
   朋友是內地尖子學生,從中國東北到香港唸大學及研究院,當了一陣子記者,現在替內地智庫工作,調馬來西亞及東盟的情況。據朋友說,內地經濟比數字看到的情況還差上一大截,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跟好景時已是兩個樣子。工廠訂單不足,開工的日子跟停工的日子差不多,大量新建樓房無人問津在空置着,自然也沒有誰要繼續蓋大樓。房地產、建築都不景氣,真不知靠甚麼產業或增長點殺出一條血路。
  自己很久沒有到過內地,具體的經濟景氣不易把握,但從穿梭中港的朋友口中聽到的情況都很類似。那就是經濟不景氣比政府願意承認的情況嚴重得多。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問題不大,她們是超級大都會,可以像磁石一樣吸啜周邊中小城市的人才、資金,企業,有條件真正發展多元化的服務業。
  哈爾濱之類的二、三、四線城市卻不一樣,本身經濟規模不足以發展多元化的服務業,工業基礎又因競爭力不足而逐步淘空,剩下閒置的工廠、基建、高速公路、大橋,就像英國六、七十年代逐步荒廢的城市如Sheffield那樣。只是,英國的社會保障比較合理周全,又有工會支援。內地城市卻沒有甚麼fallback,中央政府又不可能額外投款資助。往下來出現大小 ghost town (鬼城)的機會不少。

2015年12月23日星期三

君子與騙子


港大社工系榮休教授周永新的修養真是高人一等,說不定每天都有吐納養氣。要不是有這份涵養,實在很難吃得下政府的全民退保諮詢文件,實在很難不對主事的官員心生怨憤。可周教授還是不不火的回應文件的各種不合理之處,沒有動怒,沒有口出惡言,更沒有人身攻擊,實在是個君子。

  相比之下,坐在漂亮backdrop 下負責宣讀、推銷退保諮詢的幾位官員卻一副賴皮、狡猾的小人相,不但騙了周教授這位古道熱腸的好人,還意圖蒙騙廣大市民,誤導他們以為全民退保就只有AB餐。這些小人誇口說本屆政府有「承擔」,至少拿出方案正式諮詢公眾,真有講粗口痛駡他們的衝動(抱歉涵養及不上周教授)。

  說官員騙了周教授絕沒有寃枉他們。兩年前那位好打得司長林鄭月娥滿臉誠意請已退休的周教授出山研究全民退保,整個政治姿態、訊息都在說政府真心誠意辦好這件事。周教授跟他的團隊也努力做了報告,提出了多個不同的 scenarios 及選項,作為諮詢的基礎。

  可是,到真正的諮詢文件出台,周教授的心血白費了,核心想法沒有了,餘下的只是官僚、AO的「縮骨橋」,是他們幫梁振英不用兌現競選承諾的點子。這不是騙了周教授嗎?

  對公眾來說,全民退保計劃模式很多,可以有不同的funding combination,可以跟供款掛鈎,可以跟稅項相連,也可以是供款與稅款混合。可政府卻只提出兩個極端不相容的方案,彷彿只可以二擇這明顯是裝市民彈弓,誤導市民。這怎不是騙人的把戲?

2015年12月22日星期二

浮沙上的深圳


  看深圳工業園的山泥傾瀉災場新聞片段有一種非常奇幻的感覺,就像在看甚麼火星或外星荒地一樣。幾支射燈下,沒有人跡,只有幾台挖泥機、推土機孤零零在翻着泥,不知在找甚麼。畫面的一角還出現一幢向外傾斜的建築物,類似外太空奇特的建築物…。整個場面就像甚麼在火星任務之類的電影才有的情景。

好了,回到現實,這是2015年的深圳,是中國最現代化的城市。災場是深圳的一個工業園區,有很多工廠及宿舍,其中部份已倒塌及被傾瀉而下的沙泥掩埋,有幾座大樓則東歪西倒像地震劫後。還記得當年台灣921大地震後,中部南投等多個市鎮都出現左傾右倒的大樓,教人看得目定口呆

  可是,深圳並非位於地震帶,昨天也沒有發生甚麼猛烈地震,沒有下暴雨,只有一點點冷雨,怎麼可能忽然就來一場山泥傾瀉,令看似堅固的現代化樓房像積木那樣倒下來,難道這些都是豆腐渣做的大樓,稍有意外就站不住腳?

  令人擔心的是不知還有多少人埋在泥中,生死未卜,更憂心內地當局會為了降低事故的規模謊報死傷及失踪者數目,任由無名失蹤者長埋傾落的泥土下。

  再想下去,覺得整個場景有點像當前的中國。快速崛起,表面風光,一派現代大國的模樣。卻原來大樓底下都是浮沙,旁邊還有隨處堆放的垃圾泥頭,不需「暴雨」,不需「地震」也隨時傾頹,只剩一堆敗瓦黃泥。

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

「息魔」殺到樓市爆煲難免


 

  20073月,當時新上任的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到國會出席聽證會,接受議員有關貨幣政策的提問。當時美國樓市開始出現調整,次按債券及相關產品開始從市場寵兒變成棄婦,樓價也逐步從高峯回落。但跟當時大部份經濟學者及市場人士一樣,伯南克對議員們說,雖然沒有實力的業主在取得按揭貸款方面有困難,但樓市調整不會太厲害,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情況仍然可控 (the impact on the broader economy and financial market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ubprime market seems likely to be contained)。

  不到半年,伯南克發現自己的判斷大錯特錯,持有大量次按證券的金融機構開始陸續出事,有基金暫停讓客戶贖回,有銀行完全停止次按買賣及大手沽出,有金融機構向央行及企管機構求助。然後風波迅速從歐洲蔓延到美國。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成為第一個倒下的金融巨企,接着是房利美、房貸美,到零八年九月雷曼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差一點拖跨整個金融體系,實體經濟受的打擊到現在還未完全過去。

  花了這許多篇幅說這件舊事想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原點往往是不起眼的,被輕視的,即使是有知識、經驗的學者專家也容易低估問題的嚴重性,又或被看似矛盾的經濟數據蒙蔽,以為一切受控,不會爆煲,但實際的影響及破壞力卻遠超想像,令經濟久久不能好轉。而今次美國加息就大有當年危機原點的味道,並且跟那時一樣很容易被低估。

  事實上這次美國啟動加息周期後,本地官商大部份反應基本是play down它的影響,認為加息幅度輕微,本地銀行更因為資金充裕而沒有跟隨加息。他們又認為,未來加息步伐很溫和,對本地經濟不會有重大影響。樓市方面,雖然越來越多人預期會出現調整,但大都認為樓價下跌幅度有限,加上業主、企業、銀行底子比以前厚,不擔心加息會引發甚麼危機。只是,這樣的評估充滿「夜行人吹哨」自我安慰的味道,實情是樓市大幅調整的時機已到,由此引發的經濟震盪更是非同小可。

  自零三年沙士疫潮過後開始,本地樓市經歷了長達十二年的牛市,樓價一直攀升,幾乎沒出現過甚麼調整。跟零三年相比,樓價大升至少五倍,即使跟九七年的「瘋顛價」相比也上升五成以上,令香港樓價幾乎貴絕全球,遠超市民的負擔能力。今年中平均樓價已是市民年收入的十四倍以上,根本難以負擔。再加上特區政府近兩年大幅增加土地供應,未來四年每年新增住宅單位高達二萬個,比過去幾年的一萬個以下大升一倍。在新盤不斷推出下,發展商免不了以各種優惠甚至減價搶客,搶奪購買力,令樓價面對強大的下調壓力。

另一方面,外圍經濟前景欠佳已是迴避不了的事實,其中內地經濟增速進一步下跌至6.5%或以下將令本港人流、資金流及商業活動減少,旅遊及零售業已首當其衝進入寒冬,其他相關的行業從金融到專業服務到個人服務也開始停滯甚至收縮。這些不利因素將進一步打擊投資意欲,降低樓市的承接力,並削弱投資者、消費者對未來的信心。

  在樓市基本因素明顯轉壞下,加息周期啟動就大有可能成為觸發大調整危機的「藥引」。要知道加息意味資金緊絀,意味供樓負擔上升。而且今次加息周期不會在短期內過去,肯定會延續到2017年甚至更長,好讓利息回到正常的水平。以現時的超高樓價計算,加息一里的供樓開支就會上升超過一成,到2017年加息兩厘的話,供樓負擔更會上升兩成半,令小業主及新置業者百上加斤,即使有父母支持也不易吃得消。換言之,加息極可能把不少買家趕離場,進一步形成供過於求的格局。只要有部份業主急於套現低價放售物業,樓市成交價可以很快下跌兩、三成,形成一種恐慌或爭相出貨的情緒。

而且,本地樓市有一個特色,那就是樓價上升大家搶購,樓價下跌無人問津,令樓價升得快時跌得也急。當樓價形成跌勢時,買家肯定進一步觀望,希望樓價再跌以執平貨,增加「水位」。在無人接貨下樓價只有越跌越急,不知底在何處。亞洲金融危機後的樓市崩盤正正是這樣的產物,還令香港經濟陷於泥沼長達七年。現時樓市「價高勢危」情況遠超過九七年,「息魔」來臨大有可能推倒第一塊骨牌,引發的殺傷力實在難以估計。

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陳志雲


  陳志雲先生被法庭「輕判」罰款有點意外也着實為他高興。覺得意外是因為串謀收受利益是貪污相關罪行,一般都會判入獄之類的阻嚇性刑罰,頂多只是刑期稍短而已。今次法官居然網開一面,把案件看成特例處理,再特事特辦的只判罰款(連緩刑或社會服務令)也沒有考慮,實在相當出人意外。

  為陳先生高興是因為他在案件中委實沒有甚麼特殊收益,也沒有甚麼卑鄙的意圖或吞食他人/公司的利益,頂多只是不小心沒有向上司申報而已。正如為他求情的無線電視前揸弗人方逸華女士所言,只要陳先生提出申請,她不會不批准陳先生收取報酬。換言之,他欠的是正式手續而言,沒有侵害公司應得的各種利益。

  令人詫異的倒是律政司方面展示的嚴苛。兩次就案件提出上訴還算了,今次定罪審訊又節外生技,突然要求法庭下令禁止陳志雲出任公共機構的董事和管理層,以此作為額外懲罰。雖然非法收受利益的控罪表面看算嚴重,但實際案件涉及的金額極少,絕不是長年累月在侵吞公款,也不是預謀設計了甚麼假局來欺騙僱主或其他人的金錢。

  更重要的是陳先生真正現身演出,以自己的talent及服務取得報酬,基本上沒有誠信問題。既然沒有誠信問題,律政司為何趕盡殺絕,忽然建議法庭禁止他出任公共機構董事或管理層呢?是要斷絕他的生計或出路嗎?

  這樣沒來由的恨意及報復實在教人不寒而慄,更令人質疑律政司想做的是檢控還是逼害,難怪連法官也批評控方是在無理欺壓陳先生。

  但願案件及欺壓可以真正告一段落。

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

美國加息重蹈日本覆轍?


  既萬眾期待又是歷來最事先張揚的加息決定終於宣佈了。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一如各方預期般公佈調升聯邦基金利率0.25厘,令美國利率事隔七年後終於脫離零息水平,正式開始利率正常化的漫長旅程。據聯儲局推算,來年將會加息四次即大約一里左右,令利率升至一厘以上,到2017年則會回到2厘半左右。

  說今次加息萬眾期待及事先張揚是因為早在去年秋天停止買債及量寬後耶倫女士掌管的聯儲局已預告利率正常化過程(加息)將會落實。可是盼了又盼,等了又等,三月沒有加,六月沒有加,「眾望所歸」的九月也沒有加息。星期二、三的會議已是今年的最後機會,再不加息將帶來更大的混亂與不明朗,也令利率正常化過程顯得遙遙無期。此所以從政圈到市場都預期聯儲局今次不會再等一會。

  從各種條件來看,今次聯儲局決定加息的政治考慮比經濟需要大得多。對聯儲局來說,繼續觀望有兩個壞處。其一是發出一個美國經濟仍然岌岌可危的訊息,其二是損害聯儲局本身的公信力。美國經濟從金融海嘯後復甦的情況雖然有點弱不禁風的味道,但比其他發達經濟體如歐、日而言已算好。到近一年就業市場的復甦勢頭更明顯,失業率回到5%,工人收入也開始回升。只是,從企業到消費者信心仍然不足,聯儲局遲遲不願加息也增添了這方面的憂慮,令人覺得美國經濟仍要靠打「強心針」才能維持。現在,聯儲局放膽輕微加息,至少向市場及消費者發出訊息,顯示美國經濟真正復甦,不需要再打「強心針」,可以自行呼吸及開始作輕微的復甦治療如「物理治療」之類。美國主流傳媒把今次決定說成是"a vote of confidence to the economy"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個訊息同樣重要,那就是聯儲局不怕作用艱難或有爭議性的決定。雖然說市場人士普遍預期今次會加息,國會共和黨人更已一早炮轟聯儲局遲遲不採取行動加息是縱容通脹(儘管通脹率低於1%),但反對加息的聲音也有不少,著名經濟學者薩默斯、克魯明等固然擔心過早加息打擊經濟,民主黨人如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不認同加息的做法。如何在政治角力中下決定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聯儲局一再推延加息決定已令央行的公信力及權威開始受質疑,認為它在「船頭驚鬼船尾驚賊」。再不下決定更會予人一種議而不決過於猶疑的觀感。

  要知道央行的武器除了實質政策工具外還有「信心牌」。當市場及公眾對聯儲局的判斷有信心時,有時候只要出口術已能調整市場預期,穩定經濟。前主席格林斯潘在聲名最盛時就不時以口術代替實際政策轉變。但打「信心牌」得要令公眾及市場對央行有信心,若果耶倫治下的聯儲局再不出手,她本人及聯儲局的公信力肯定大打折扣,不要說「出口術」穩定經濟,即使動用政策工具也可能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效果。為了保住聯儲局的權威,為了顯示聯儲局在變動不定的經濟中敢於作困難的決定,今次加息是避不了的事。

 不過,今次加息在經濟上是有風險的。若果美國經濟真的像薩默斯所說那樣陷於停滯(Secular Stagnation),利率正常化就有可能撲息復甦的火苗,把美國推向日本式的通縮。2000年時日本經濟稍有復甦勢頭,央行立時放棄零息決定加息。卻原來復甦只是虛火,通縮更是揮之不去,結果加息只令經濟收縮,十多年仍難以翻身。但願耶倫的決定不會重蹈這個覆轍,不然不但美國受害,全球經濟也不好過。

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星戰」劇透


  不知是誰的餿主意,居然在報章的娛樂版做劇透,把萬眾期待的「星球大戰」第七集內容仔細披露,教我不能不盡力避開報紙及Apps的相關內容,朋友轉發的訊息也得快快刪除,以免失去神秘感及新鮮感,減低觀影樂趣。真想找來負責的娛樂版編輯痛罵一頓,洩洩憤。

不得不說,「劇透」這回事是其中一種最令人討厭的行為。最難頂的當然是在戲院邊看邊說的人,他們在重要場面或高潮位前半分鐘或幾十秒左右開始說長道短,把即將來的精采戲份或演出先導賞般說一遍,還得加上自己的評語,例如007偷走足以毀滅地球的武器如何不合理,幾十秒後畫面就看到相關的場面,真想撲上前大喝叫這些人收聲

  朋友喝酒吹水,交流近期看戲經驗時偶爾也會出現「劇透」問題,不過「受害人」(未看的人)至少有機會立時反擊,制止劇透的惡行,成功保持電影的新鮮感

「星球大戰」最新一集從決定開拍已非常哄動,原來的監製、導演佐治魯卡斯交出控制權讓他人接手更讓人期待這齣有娛樂性又有哲思的電影會變成甚麼模樣,會不會面目全非好不容易睇到trailer面世,盼到海報及宣傳品出現,正滿心期待來一齣全新的星戰體驗誰知竟有人如此不識趣,還未正式上演就來個劇透,令神秘感、新鮮感大減,滿心的期待大打折扣,這實在是非常非常非常掃興的事,跟在電影院邊看邊劇透的人沒有甚麼分別

真希望跳到決定劇透的報章編輯面前大喝一聲:「收聲啦!」

2015年12月16日星期三

「走路」的哲學


  看了昨天何韻詩小姐的「詩與胡說」專欄很有同感也很感動。就如她說,此時此刻的香港已不僅是紛擾毛躁,而是非不分真相不管,只有意氣、操弄與隨時丟石頭的狠勁。真誠與善良彷彿超級過時。為了守住自己不迷失,何小姐除了回到音樂這原點外,還愛上了登山與camping,還獨自走上獅子山(獅子頭),感受、尋找自我。

  藉登山、走路守住自己,重新發現「我」實在充滿哲學的味道。有法國近代哲學家說了這番話:走路不是為了思考,不是為了達成甚麼目標或任務,而是釋放自己,令自己不必當某個人,可以專心致志的變回往前行進的雙足動物,尋回真正的動物性存在。走着走着,自己是誰不再重要,甚麼新聞資訊更是無關痛癢,網上熱話潮流同樣轉眼即過,只剩下自己面對自己,面對世界,長途健行更有這效果。

  事實上很多哲人如尼采、康德、盧梭、甘地都愛走路,他們每天走路幾小時,在走路的時候打開自己的五官,打開自己的心靈,擺脫他人的想法與評價,直接面對自己,面對世界。尼采說:「若要估量一本書,個人,或一部音樂,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問:他(它)會走路嗎?對他而言,走路時構思寫作不受覊絆,不受其他書籍奴役,不被他人思維牽制,只需思考、判斷、決定。

  有興趣多了解「走路」哲學和「走路」故事的可以看看這本叫走路,也是一種哲學Marcher, une philosophie ) 的書,作者是法國哲學教授葛霍(Frederic Gros) 。

  際此是非不分人鬼難辨的世代,多「走路」,多做點長途健行,放下自己,放下手機和Apps,也許更能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2015年12月15日星期二

崔健、家強之災


看到近期崔健、黃家強的遭遇,看到他們如何在網上、Facebook上被人圍插只覺得今時今日做藝人真難。表一個態固然可以令「星途」受打擊,即使只是出show 也隨時有麻煩找到頭上來,避也避不了。

  內地搖滾歌手崔健任歌唱比賽評判,對香港歌手許志安及樂壇提了點看法就立時被人釘在中港矛盾的柱上,指他恃勢凌人,看不起廣東話、廣東歌。若果他真有這樣的意思,罵他倒還有點道理;可只要看過崔健的原話而不是硬抽其中一、兩句,他其實對廣東歌及香港樂壇充滿期待,希望香港歌手特別是成名歌手可以把新世代的香港流行歌曲帶到內地,讓內地樂迷不是只停留在欣賞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張學友年代,而是有新意新曲。試想想若香港只剩懷舊金曲,內地樂迷特別是新一代很快就會把廣東歌拋棄,改投同樣聽不懂的K-pop、J-pop。崔健這樣一番關懷香港的話卻被人閹割、扭曲然後鞭韃,被罵得體無完膚,實在教人不明及痛心。

  Beyond成員黃家強的遭遇同樣教人不忍及同情。他是一個專業藝人,被公司指派演出一個類似商場騷的活動(經民聯黨慶),要唱兩首歌。家強要唱自然得唱Beyond的名曲,這可是沒辦法的事,也只能抱怨自己沒有其他首本名曲。

  可惜,活動中黃家強不幸碰上一個叫梁振英的討厭 fans,硬要跟他selfie。藝人是吃四方飯的,為免場面尷尬,也要俾面主人家,即使不情願也難以拒絕。可這位討厭的fan不識趣之極,很快就把照片上載facebook,昭告天下。就是這樣,合照變成政治事件,變成出賣beyond的理據,黃家強成了累矢之的。試想,若果這位fans是一般大叔、大媽,根本沒有人會多看一眼。實在是無妄之災。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伊斯蘭國」死士才是風雲人物


  選今年的風雲人物不容易,兩大強國:美國跟中國的領袖今年表現都不怎麼樣。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有點跛腳鴨的味道,內政的 agenda已被共和黨特別是熱門總統候選人 Donald Trump 牽着鼻子走,國際情勢同樣不由奧巴馬主導,其中叙利亞及中東局勢更充滿失控的味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外訪次數甚多,見的各國領袖數也數不完,但從體形勢看中國沒有甚麼突破,反而在南海問題上一再受控,面對極大的反彈。

俄國新沙皇普京本來保持強勢,繼進軍烏克蘭奪取克里米亞半島後又派兵開進叙利亞,直接支持盟友巴沙爾及打擊「伊斯蘭國」,一時間令俄羅斯重拾一點蘇聯帝國四處干涉的影子可惜好景不常,出兵沒多久先有民航機被炸毀,再有戰機被土耳其軍方擊落,令普京面子盡失之餘也反映俄羅斯出兵隨時尾大不掉,失多於得

  剩下來可選的領袖不多,Time Magazine最後選了德國總理默克蘭爾成為年度風雲人物,是歷來第四位女性獲這殊榮。Time 解釋,選默克爾主要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認為她成功克服今年夏天因希臘幾乎賴債而造成的經濟危機其二是她在秋天的叙利亞及中東難民危機中表現出驚人的道德勇氣,以一人之力保住歐盟的道德感召力,讓難民保持一絲希望,令歐盟的排外及仇視難民情緒不致失控

  Time的選擇不能算錯,默克爾今年的表現特別是在難民危機中「一婦當關」的確教人佩服但若果仔細看清楚實際形勢及未來一年的情況,只怕捧默克爾還是不穩,因為她的兩項政績其實並不牢固,危機隨時再現以希臘及歐債危機為例,新的債款協議雖然令希臘避免破產,並促使她進行改革但正如不少經濟學者指出,希臘目前最需要的是恢復增長,擴大內需而不是緊縮或改革,更不是要希臘人進一步勒緊肚皮偏偏新的貸款協議帶來的只是改革及緊縮,削債及延長還款期限等抒緩措施則未見也就是說,希臘經濟仍看不到否極泰來的曙光,民眾捱了五年苦果後還要捱下去他們會否再來一次反彈誰也說不準,到時候默克爾未必救得了

 至於歐洲難民危機也非默克爾的豪言壯語可以處理歐盟多個成員國已表明不願多收難民,巴黎恐襲後這種反難民、新移民的態度有增無減即使在德國內部也出現強大的反對聲浪,要求默克爾政府不要讓難民湧入德國,令默克爾備受黨內壓力若果相關壓力再上升,又或在歐洲出現另一次血腥恐襲,默克爾增收難民的承諾將會煙消雲散,令她公信力盡失,根本當不起風雲人物的推許

  其實,2015年的風雲人物該選「伊斯蘭國」的幪面戰士。他們一月時血洗「查理周刊」辦事處已震驚世界,年中在伊利及叙利亞發動新攻勢又逼使美、俄兩國不得不軍事介入叙利亞到十一月在巴黎發動連環恐襲,殺傷百多人更令「伊斯蘭國」超越阿蓋達成為最有威攝力的恐怖組織,逼使各大國要再組聯軍對付這種震撼世界的令風雲變色的這的能耐不是充滿呼風喚雨的勢頭嗎?而且未來一年甚至好幾年,「伊斯蘭國」的威脅仍不會過去,還可能把魔掌伸向更多國家,令各地平民繼續人心惶惶

  選「伊斯蘭國」幪面戰士作風雲人物也許有點政治不正確,但相比默克爾、普京、習近平、奧巴馬,他們才是今年的風雲人物。

「南早」之死


 南華早報再次易主,買家是新發財「阿里巴巴」集團。跟以往幾次換老闆相比,今次南早這家百年老報賣給阿里巴巴引發的廻響依然巨大,多家國際傳媒包括「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都作重點報導,他們著眼的不僅是香港的新聞自由及傳媒獨立,更認為阿里收購南早是想為中國塗脂抹粉及爭取話語權。

  近三十年來南早跟中國關係真的糾纏不清。還記得八十年代後期南早賣給澳洲傳媒大亨梅鐸時,輿論都擔心梅鐸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而限制南早的言論空間,令這份最有影響力及規模的大報不再獨立敢言。到93年梅鐸發覺中國傳媒市場根本打不進,乾脆撤出香港,把南早賣給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家族。這次易手反響更大,畢竟郭氏家族在內地有大量生意,跟政府關係友好,南早落在這樣的人手上難免令人擔心她的獨立自主進一步被侵蝕。

  果然,從回歸以後,郭氏家族掌控的南早不斷向中國靠攏,讀者越來越覺得報紙變得和稀泥,甚至在民主、人權問題上也顧左右而言他。除立場問題以外,不肯投放資源,不肯聘任優秀編人員同樣是致命傷。以往南早會在英國、澳洲大報找老總及高層,確保報章的掌舵人有國際視野及優秀的英語水平。近十年來的高層卻每況癒下,既無國際報章經驗,有的更連英語也只是馬馬虎虎,實在教人惋惜。

  「阿里巴巴」這新主也許真的想借南早壯大北京的軟實力。可經過這些年的折騰,南早原來的「金漆招牌」已完全褪色,一般讀者包括居港的外籍人士已當它透明,「阿里巴巴」把它進一步染紅只會加速報紙陰乾而已,不會有多少作用。


2015年12月12日星期六

特朗普現像的深層意義


譁眾取寵言論成為共和黨選民寵兒的地產大亨特朗普(Donald Trump) 看來終於因寸惹禍。他在加州恐襲案後有關禁絕伊斯蘭信徒入境的建議招來了廣泛批評。白宮發言人指特朗普的言論違背了美國立國精神,沒資格選美國總統。身為民主黨下屆總統大熱候選人的希拉同樣狠批特朗普火上加油,毫無建設性。共和黨方面,被新保守派(neo-conservatives)奉為國師的前副總統切尼同樣不客氣,認為特朗普的言論不符美國精神 (unAmerican) ,挑動族群、社群矛盾。 連「哈利波特」作者羅琳也禁不住指斥特朗普比佛地魔Lord Voldemort)還要不堪及邪惡。

  是的,今次對特朗普的批評的確猛烈,比他過去任何一次失言包括訕笑有殘障記者還要厲害,政治層面更包括左、中、右。問題是這樣的批評仍不足以逼使特朗普道歉、撤回言論或退出選舉,反而令他的maverick形像更突出,令他顯得跟一般政客特別是共和黨其他候選人不一樣。

  更可怕的是,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的支持度沒有明顯下跌,他依然是大熱門,明顯領先其他參選人包括曾被寄以厚望的小布殊弟弟Jeb Bush。難怪主流大報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都驚呼特朗普已改寫美國政治的遊戲規則及底線,令過去的規矩、規範如不能公然歧視某些族群,不能挑動族群矛盾等一掃而空。

  傳統大報的譁然及惶恐不能說沒有道理,特朗普現像的確深深的震動了美國的主流選舉文化。這位仁兄不但慣口出惡言、謊言,甚至可以說為了爭取曝光及公眾注意可以無話不說,才不管開罪甚麼人或侮辱甚麼人,才不管他提的政策建議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就以在美國跟墨西哥邊境興建圍牆分隔兩地阻止難民為例,整個建議不但不可行,也會大大損害美國跟鄰國的關係,可他還是照說無礙,共和黨選民也沒有因此離棄他、鄙視他,反而繼續支持他,讓他更肆無忌憚的胡亂發言。今次特朗普說要禁制伊斯蘭教徒入境不過是把瘋狂、不需負責任的言論再升級而已,根本不是甚麼稀奇的事。假如他今次過關,在共和黨初選保持優勢,相信特朗普的言論將會繼續升級,並引發其他共和黨候選人追隨,隨時出現更聳人聽聞的言論。

  為甚麼會出現特朗普式的寸咀言論呢?得先從共和黨內的政治生態說起。自從「茶黨」(Tea Party) 等極右勢力在黨內抬頭控制大局後,整個共和黨大幅向右轉及變得越來越極端,為了攻擊政治對手特別是總統奧巴馬可說無所不用其極,例如一再拿他的出生證明做文章(指他非美國出生),無中生有指聯儲局遲遲不加息是為奧巴馬助選等都是典型例子。既然謊言、扭曲以及揑造事實攻擊對手已是新常態,特朗普不過比一般共和黨人去得更盡而已,共和黨選民沒有特別理由因為他的失言而離棄他。

  此外,隨着長期經濟不景加上恐怖攻擊不斷,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出現一股排外、極端民粹主義,對政治過程及建制不再信任,改為投向打着維護本土利益旗幟的政黨或候選人。英國獨立黨(UKIP) 固然快速冒起成為英格蘭第三大黨,法國極右國民陣線同樣在選舉連番報捷,把法國左、右主流陣營打得暈頭轉向。特朗普大概看這個政治氣候乘時而起,以出位的排外言論成為這股新力量的代言人。

  有這樣的政治潮流撐腰,難怪特朗如此意氣風發,甚麼話都敢說。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

Donald Trump的廢話


這個世代的政治很難明白,彷彿越不講理、越橫蠻越有市場,越有勢。胡亂殺平民的ISIS(伊斯蘭國)就不用說了,他們沒有甚麼理想,所謂推動伊斯蘭教或伊斯蘭精神不過是幌子,唯一懂的是透過武力殺傷沒有抵抗能力的人以製造恐慌,引人注意。可引人注意後再做甚麼,他們沒有一套,有的只是任意指使,隨便把壓、虐待他人的手法加在其他人身上。

 發達國家中也有不少這些為求觸目、哄動胡言亂語或亂做的人,爭取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Donald Trump就不會比ISIS好多少。在加州槍撃案未發生前,他已有不少侮辱、公然歧視的言行,包括要在美國全國搜捕1100萬他口中的非法移民,把他們先關起來再逐一審查,還說要在美國、墨西哥幾千里邊境建築圍牆關卡,防止墨西哥裔人偷渡到美國,污染這個國家。

  好了,到發生血案導至十多人死亡後,這位大亨禁不住跳出來大放闕詞,認為伊斯蘭教徒對美國人、美國文化苦大仇深,老想先殺而後快。為免後患,美國應禁止所有伊斯蘭教徒入境,直至弄清楚他們的仇恨根源為止。先不說如何在開放社會執行這種充滿歧視性的政策,單單提出這種完全破壞美國立國精神及歷史傳統的建議已教人嘡目結舌,不可思議,彷彿要跟ISIS鬥野蠻墮落般。

  而且,這樣的說法只會進一步加深不同社群的誤會,進一步煽起不同宗教人士的仇恨,隨時引發新一輪的復仇再復仇循環。到時殃的可不是Donald Trump這些受保護的要人,而是平民百姓。

  這不是在害人嗎?

不安


 收到法國朋友的訊息,說了一下巴黎恐襲後的情況,有點帳然,有些心酸,擔心法國這個向來悠閒、包容、開放的國度從此變了樣。

  朋友不是住在巴黎,而是毗鄰德國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這個20多萬人口的城市雖是阿爾陸斯省重鎮,但其實主要是大學城及議會城市,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每年有幾個月在這開會,相關的政治活動、會議加上穿梭往來的學生令這個城市相當生氣,算是平靜融洽又不失熱鬧的城市。

  朋友說,自從血洗巴黎劇院及咖啡室後,斯特拉斯堡的市民、學生眼神都添了以往沒有的不安,走路或到cafe的時候都不再一臉放鬆,也不敢放懷看書、玩手機、抽煙吹水,總是提高警覺四處張望。而且,大家坐一會就趕緊離開,不大願意流連,生怕遇上甚麼意外

  在火車站、有軌電車站的乘客同樣打醒十二分精神,四處盯着有何異動,緊張兮兮的等着落車離開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往朋友下課後總愛跟在街蹓躂流連,喝喝啤酒。現在大家下課就趕緊回家,街上變得比以前冷清多了,即使市中心廣場及出名熱鬧的聖誕市集也沒有多少遊人。

 前年去斯特拉斯堡時正是十二月聖誕前夕,小城的聖誕市集可真是熱鬧非常。吃的、喝的、玩的、裝飾物琳瑯滿目,遊人把老舊小街擠的水洩不通,小販賣的熱燙紅酒特別美味、應節,捧着暖,喝下更如一道暖流滑進體內,颯颯寒風也渾然不覺。恐襲後大家擔心聖誕市集成為針對目標,不敢去了,變得冷清清,只餘熱燙紅酒的煙隨風在空蕩蕩的小街聚散。

  真擔心這份無形的恐懼久久不散,小城只剩下不安的眼神。

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包圍「長毛」


  認真看了長毛在旺角被包圍的片段只覺當前香港政壇真的變得醜惡。那些包圍他的人其實根本不打算跟長毛討論甚麼策略,甚至不是在爭取反對網絡23條,他們只是想教訓、威嚇長毛,肆意侮辱「長毛這硬漢子,實在卑鄙之極。

  拉布策略雖然不能說是長毛發明或獨家武器,可正如他所言拉布就像吃飯那樣自然的事,那樣濕濕碎的事,根本不值一哂。甚麼時候要做或需要做,他絕對不會猶疑退縮。

  可是,長毛也是個戰術家,不會像黃毓民之流來來去去只有拉布一招;也不會不管任何事情都只懂拉布。他總是因應時勢及需要作不同的事,有的時候衝擊,有的時候聯合其他泛民一起行動,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跟某些建制中人如自由黨田北俊合作,讓他即使只有個人也能發揮不成比例的力量。

  那些包圍他的人卻顯然對他過去十多年的作為包括拉布戰績毫不理會或一無所知,只是不斷前喝駡狂轟和問候他家人,指控他「被動拉布或投機,卻完全沒有任何根據,長毛不管說甚麼,或作甚麼解釋都不管用。這已不是甚麼政治表態,而是威嚇,騷擾與羞辱。這些人想的是甚麼呢?是不管甚麼時候、甚麼情況都拉布嗎?又或是他們以為粗聲大氣或包圍講粗口就表示有道理?

我不明白, 只知道整個場景既可怕又讓人心寒。

2015年12月7日星期一

看書不是食熱狗


  那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真是個有趣的人,明明出了洋相、「𤓓」了還一臉得意洋洋,自我感覺良好。這裏說的是那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月看30本書」風波。

從他自爆「驚人」的讀書習慣包括月看30本書、雜誌及坐長程機可以看十本書後,大家都「驚為天人」,一方面覺得局長神乎其技,另一方面奇怪他看的是甚麼書,怎麼幾十年來看了這許多書仍然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大概爭議聲浪大大,局長自己禁不住加把,再次解釋自己的讀書神技詳情,強調自己所謂月看30本書刊不僅是書,還包括雜誌、刊物,例如前幾天他就看了「今日中國」雜誌。他還說,看書於他就如吃早、午、晚三餐一樣,一點不辛苦,其實「濕濕碎」,說時一臉得意。

  好了,真相大白,原來吳局長所謂月看三十本書包括了大量雜誌、刊物,那倒真的像他老人家所言是濕濕碎的事。老實說,不少女士在剪髮、電時可以閒閒KO四、五本雜誌或刊物,一些男士如廁時同樣可以輕易看完幾本雜誌。現在網上刊物/雜誌多如牛毛,一程巴士或地鐵同樣可以看完幾本刊物。依此計算,月看30書刊不但不能算多,反而算是少了。真不明白吳局長為甚麼還要拿這樣的事自吹自擂。

其實,吳局長月看30本書的自誇之詞最大問題還不是魚目混珠,把刊物包括消閒、八卦刊物混在書中充大頭鬼,而是片面突出數量,以量取勝。看書本是悠閒的事,是細緻的生活品味,局長卻把看書變成「食熱狗」大賽般的東西以量取勝,但求硬塞咀裏。我們可不是「小林尊」!

2015年12月6日星期日

再見「高比仔」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緣,前幾天剛看了杉機湖人對波特蘭拓荒者的NBA賽事,湖人老牌球星Kobe Bryant (高比仔)雖已盡力而為,射入全隊最高的21分,但仍未能為球隊爭得開季第三場勝仗。比賽後高比仔坦言體力今非昔比,尤其雙腿已失去昔日的彈跳力和爆發力。 就在這場比賽後兩天,高比仔宣佈完成今季賽事後將會退休,結束20季的NBA生涯。

  高比仔退休不算意外,但還是有點可惜。在籃球之神米高佐敦面前,高比仔大概還是「矮」一點,攀不上神级,即使湖人王朝最盛的時候他也沒法跟佐相比。但是,高比仔至少可以歸入傳奇球星一類。他單打獨鬥的能力絕不會比米高佐敦遜色,關鍵時刻絕殺的能力也很有保證。最難得的是,他在場上總是表現出一種初生之犢的朝氣,即使早已貴為大牌球員也球味十足,像初出道球員那樣拚命進攻搏到盡

  也許就是這股拚勁令他近幾年不斷受傷患困擾,休息的時間比出場多,而湖人的成績也一落千丈。

  對於一位搏盡求勝的球員來說,有心無力是殘酷的事,特別在NBA這樣超高水平的比賽,體力、爆發力稍差一點,腳步稍慢一點,腰稍硬一點,高大對手的封阻就避不了,fadeaway跳射就會失準,犯規的次數也多了。而且,甩漏慢的情況沒有最壞,只有更壞,令高比仔變成一個平凡球員。走到這地步,再打下去對自己殘忍,對fans也殘忍,退休是最好選擇。

 高比仔退役後,湖人要再找類似的傳奇球星不容易,要找如此忠心的巨星更不容易啊!

2015年12月4日星期五

擋不住的全球暖化危機


  前天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稿,說的是巴黎氣候峯會的領袖群像。眾大國領袖忙於擺出一副全力以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模樣(只是模樣),那些來自太平洋島國如馬紹爾群島的領袖卻急不已,慷慨陳詞,因為地球氣溫上升,冰川融解正令海洋水位上升,對只在海平面以上幾米的島國構成直接威脅,不但低漥地帶隨時被浸,甚至整個國家都可能被淹沒。只是,這些島國的聲音沒有多少人聽得進,而巴黎氣候峯會能否達成協議,能達成甚麼協議他們更是無能為力。

  太平洋島國領袖的確不必有甚麼希望。從當前各國的政治經濟形勢來看,今次巴黎氣候峯會未必能達成甚麼具約束力的實質協議,而即使有協議也未必能執行,到頭來海面上升威脅仍然難以解除。

  首先應該看到,要達成有意義的全球減排協議有兩個關鍵角色,其一是美國,其二是中國。兩個都是當前碳排放最厲害的國家,只要她們不盡力落實協議又或三心兩意,任何減排方案都將變成空談。先說美國,奧巴馬總統希望盡力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決心不用懷疑,他在任七年間不但在國情文一再提到發展清潔能源,多用頁岩氣,大力開拓新能源…等。但是,奧巴馬任期只剩下一年左右,能再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的能力不多,要推動國會通過新的氣候協議更是難上加難。

  更重要的是,共和黨人包括國會議員及總統參選人幾乎口徑一致質疑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理論,有的如Jeb Bush質疑人為的影響有多大,有的如Marco Rubio等則認為數據不足,難以斷定全球正在暖化;有的如支持度最高的Donald Trump更把全球暖化危機說成是民主黨跟科學家聯手炮製的假局,目的是要打擊石油業及破壞美國經濟基礎。此外,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已表明將通過議案阻止政府落實可能達成的氣候協議。要知道美國政府即使簽署協議也得由國會通過作實,若國會多數的共和黨人表明支持協議,不管巴黎氣候峯會達成甚麼協議也隨時變成一紙空文,無法在美國真正落實。

  中國是另一個碳排放大國,她是否支持強有力的減排協議同樣關鍵。跟美國相比,中國不用擔心簽署後不能落實的問題,因為習大大集大權於一身,只要他首肯協議,沒有誰能阻止他落實協議。問題是中國一直堅持減排或對應全球暖化不能損害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需保持平衡,不能顧此失彼。也就是說,在中國政府心目中,減排雖然重要,但保持經濟增長同樣重要。在當前內地經濟不斷放緩下,中國政府未必願意大幅棄用價格較低的化石燃料而改用成本高的清潔或可再生能源。換言之,中國的能源策略短期內仍會主要使用化石燃料,她的碳排放量難以大減,根本阻延不了全球暖化的趁勢。

  還有油價持續低迷的影響。發展及轉用清潔能源成本不菲,政府及企業都難免跟石油及其他燃料的價格作比較。上一次開發新能源的高峯是七十年代初石油危機後,但到八十年代中油價持續下跌甚至跌到20美元下以後相關研究便大幅放慢。現在,油價再陷低谷,改用清潔能源的動力肯定減低,直接影響減少碳排放的力度。

  美、中兩國在減排上有心無力,再加上低油價誘惑,今次巴黎氣候峯會在對抗全球暖化上不易有突破性結果。

盲撐


  為了撐政府,民建聯及它的黨員可以去到幾盡?答案原來係無底線,不但事實不顧,是非不管,甚至連親情也不理。
  在23條立法、政改、雨傘運動等政治爭議上,民建聯全力為政府護航不奇怪,畢竟它是北京主子養的「狗」,吃的是主子餵的骨頭,主子既有指示,民建聯中人自然要做野,全力以赴配合北京及特區政府的政策路線。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 卻完全是另一回事。TSA 不是甚麼中港矛盾,發起取消TSA 運動的都是政治素人,心中只有孩子的福祉前途,沒有其他計算,更不是質疑北京或梁振英。像這樣的事大可以放懷討論,以理服人,不必發動黨員來個針鋒相對。教育局也可借助教育專業人士及學者深化討論,尋求共識。
  可政府及民建聯大概真的覺得與天與人鬥爭其樂無窮,很快就把TSA 變成政治議題,寸步不讓之餘還發動黨員反攻。當然,政治不是請客吃飯,免不了有些你死我活的氣息,民建聯搞反攻也算無可厚非。
  問題是鬥爭歸鬥爭,總不能禍及妻兒特別是滿臉稚氣的小孩吧!誰知民建聯黨員果然是政治利益為先,家人其次,情願把自己的子女擺上枱也要力撐政府。那位在上星期立法會公聽會帶孩子大力支持TSA 的陳先生就是人辦。他不但要孩子趕這趟政治渾水,還在孩子及公眾面前公開講大話,說學校家長冇人反對TSA。
   結果,校方被逼發聲明澄清陳先生的說法,表示學校家教會調查發現有過半家長反對TSA。為了盲撐政府不惜公開說謊,令學校尷尬,令孩子蒙羞。這樣的人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

為人民幣加入SDR的亢奮澆點冷水


二○○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內地反應有點陰陽怪氣。興奮的人不多,倒有一些學者,肆意大潑冷水,認為中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容易被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欺負,犧牲本國企業,讓跨國巨企在中國予取予攜;有的甚至指斥負責推動有關工作的總理朱鎔基是「賣國賊」,簽下「喪權辱國」協議,葬送國家利益。十四年後的今天看,中國加入WTO沒有犧牲本國企業利益及經濟利益,反而成為中國貨品傾銷全球的鎖匙。

 

近幾天,中國朝融入國際經濟秩序再邁進一步,她的貨幣:人民幣正式被納入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內,成為SDR儲備貨幣之一,比重更超越早已成儲備貨幣的日圓及英鎊,只次於美元及歐元。這一回內地各界反應幾乎是一面倒唱好,有的說人民幣進入SDR確認了中國經濟崛起,有的指加入SDR可加快經濟改革步伐特別是朝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方向加快邁進,更有的憧憬加入SDR是人民幣跟美元平分秋色的重要一步。這種對融入世界經濟的一面倒讚好跟本世紀初加入WTO的惶恐與冷嘲熱諷真有天壤之別。也許,過去十幾年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內取得巨大好處是引發入SDR亢奮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今次人民幣加入SDR及隨之而來的變動包括資本賬逐步開放帶來的代價及震盪未必是中國政府的粗糙經濟管理思維及體制應付得來的,反而可能加劇改革的陣痛及不安,中國朝野實在不要興奮得太早。

■無助成國際強勢貨幣

正如不少經濟學者如克魯明(Paul Krugman)指出,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頂多令負責管理央行外滙儲備的官員調整一下外滙儲備的組合,增加一點點人民幣資產而已,對金融市場、金融產品交易及美元的主導地位毫無影響。事實上人民幣加入SDR後只令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在未來五年增加三千億美元左右,這跟國際金融市場每天上萬億美元的交易量根本不成比例。期待人民幣加入SDR會明顯增加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份額及作用只能是一廂情願。

 

至於加入SDR會增加人民幣的需求並令它成為強勢貨幣更是無稽之談。貨幣幣值強弱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經濟表現、資金流向、出入口情況以至商品價格等影響,不是任何單一因素可以左右,更不是入SDR可以改變。只要資金流向逆轉如走資或出口不振,又或是作為本國經濟重心的商品價格大跌(如油價大跌就拖累加拿大元貶值),不管是SDR籃子內或外的貨幣都難免受影響。事實上,SDR貨幣籃內的貨幣從美元到日圓到英鎊都波動不定,日圓在安倍晉三上台前高見一美元兌80日圓,他上台後幾乎立時跌至1美元兌100日圓,近兩年再進一步跌至120的水平。由此可見,所謂人民幣入SDR後會成強勢貨幣完全是一派胡言。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加入SDR而來的資本賬逐步開放,資金管制逐步放寬。嚴格來說,人民幣距離自由兌換尚遠,根本不符合成為SDR儲備貨幣的條件。IMF及美國網開一面大概是希望反過來促使中國政府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步伐。但是,開放資本賬及讓資金自由流動對僵固的中國政經體制衝擊極大。只要看看今年夏天內地A股股災及中國政府如何暴力救市就能清楚看到,中國政府高層根本缺乏知識、能力、政策工具管理波動的金融市場,最終只能以「專政」手段包括「拉人封艇」、禁止沽空以至出售股票、要求證券公司自資入場托市等處理問題,餘波到半年後的今天仍未平息。

■外資進場增股市波動

然而,今次股災是在資本賬未開放,外資無法進場,衍生工具及資金流有限的情況下發生的。到資本賬進一步開放,外資能掌控更多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作炒賣時,股市波動的規模將倍升,股災的災情將會更嚴,實體經濟受創特別是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將會更嚴重。到時候經濟固然動盪,政治、社會同樣不穩,中國政府單憑粗暴的行政干預能否穩住局勢實在是個大疑問。

 

只要想到這裏就明白,人民幣納入SDR實在沒有多少值得興奮的地方,憂慮及問題倒是一大堆。

2015年12月1日星期二

又一城變臉


  大型商場facelift把某些長期商戶踢走已不是甚麼新聞,本來應該麻木沒有感覺。前不久沙田新城市廣場的馬莎百貨被逼走就沒有太多迴響,反正這個商場早已不是serve本區居民的地方,才不管甚麼地標或感情。

可今次又一城的AMC戲院被逼關門還是有點可惜,有點不吐不快的氣。在九龍的商場中,又一城算是有品味、有特色的一個,即使像我這樣一個沒有購物癮的人也很願意蹓躂一會。當然,商場內大部份都是名牌店,都是熟悉的品牌,對我而言是一年都不會光顧一次的地方。

  還好,商場的經營者仍然願意在名店以外出一點點地方,留一些不一樣的店,留些有玩意趣味地方,例如溜冰場,例如比例算大的書店,還有AMC的戲院群。

可不要小覷這些不是名牌店的地方。一個小家庭,一對情侶甚至只是個人因此可以在商場內悠閒的逛上半天,一齣電影,喝杯咖啡,到書店打打書釘,過一個hea日下午。少了戲院的話,年青人少了個聚腳點,一家大小少了個合家歡的活動,特別是夏天暑氣正盛時有甚麼比躲在戲院偷閒一個半小時更好呢?又一城踢走AMC,整個商場的好玩經驗登時大減,變成赤裸裸買賣的地方。

  戲院快將消失以外,書店似乎也被縮少了,原來附設的咖啡室封上了,也許會變成另一家店,令書店看起來局促,書也比以前放的擠得多,亂得多。

  寸金尺土的道理當然明白,但當每一商場都用來搾取最多租金時,整個商場便只剩下銅臭味,人味都沒有了。

  這樣真的好嗎?我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