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星期三
倫敦將如利物浦般殞落
2018年1月25日星期四
「首置」莫忘與「僭建」失憶
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
習大大勢成「普京2.0」
2018年1月21日星期日
悼我的好友 仰止
2018年1月18日星期四
冬奧外交」只是門面功夫
2018年1月16日星期二
歷史偉人與罪人
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
鄭若驊,還要躲在「奶媽」身後到幾時?
2018年1月9日星期二
"Fire and Fury"展現的全球危機
雖然絕不喜歡特朗普這個人及他代表的路線,卻還是禁不住第一時間在Amazon訂了那本大爆他內幕的新書"Fire and Fury"(已提早五天出版),希望可盡快看看特朗普及他的的宮有多亂,有多糟糕。
未收到書以前先看了 New York Magazine搶先刊載的部份內容,內心泛起的是一陣陣寒意,擔心未來幾年作為世界唯一超強的美國在他管治下會出甚麼亂子,禍及全球。Michael Wolff筆下的特朗普其實跟大家在鏡頭前、twitter上「看到」的狂人總統差不不了多少,那就是無知卻喜歡認叻,無能又四出邀功,無恥又處處擺出英明領袖的姿態。單看他禁不住跟北韓金正恩比較那個「核按鈕」大(I got a bigger button)就反映他的幼稚可笑。
但最教人驚心動魄的是特朗普在國安及重要問題上根本沒有固定的想法,很容易受身邊人擺怖。上台執政一年來,至少有三個人在白宮內力爭主導特朗普的位置,包括他的女婿庫什納(Kushner)、前首席智囊Steve Bannon、前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他們各有勝負但始終未能有效合作,令特朗普做事常前後矛盾,訊息不定,內部運作亂成一團,盟友伙伴根本無所適從,令美國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大幅下降。
現在,這三個人不是離職就是已失勢;可特朗普身邊充斥更多不堪及只懂拍馬屁討他歡心的人,他在作決定的時候將會越來越無章法,越來越不管後果,因為特朗普已聽不到、聽不進不同意見。
再說,這位被Michael Wolff 形容為沒想過會當總統的特朗普只聽信相識多年老友的話,其中傳媒大亨梅鐸更是他的知心密友,不但有空的時候會傾幾句,有要事也往往請教一番。先不管特朗普的老友如梅鐸有沒有自己的agenda,單是他隨意把國家機密、官場/白宮內幕隨便向老友們披露已帶來巨大政治經濟風險,令美國最高層決策變得更難估計,更搖擺不定。
有些人質疑"Fire and Fury"作者Michael Wolff為了催谷銷量故意嘩眾取寵,而作為內容主要提供者的前白宮首席智囊Steve Bannon為了展示自己的權勢及影響力而誇大、扭曲白宮的情況。Bannon當然有他自己的agenda,包括全面騎劫共和黨,令它變成極右派的政治工具。但從2016年選戰到2017年中Bannon離開白宮前,他在白宮的人事任命、政策優次(封阻外來移民)影響委實相當巨大,逼走前白宮幕僚長更是「傑作」;再加上Bannon已另起爐灶,不再倚賴特朗普爭取影響力,他實在沒必要扭曲誇大白宮及特朗普各種可笑之處。
再看近兩天特朗普的激烈回應就可以知道新書的確觸及他的痛處。上星期新書部分「抵死」內容(如他跡近禿頭)曝光後,特朗普立時指示律師發信警告出版社及作者,要他們收回書籍,不然將採取法律行動如起訴誹謗對付他們。特朗普個人還公開批評主要爆料人Bannon「失心瘋了」(lost his mind)。出版社在壓力下為免夜長夢多索性提早四天上市,從原定一月九日上架提前到1月5日。
眼見阻撓不成,特朗普在剛過去的周末連發多個twitter批評作者「老作」及胡說八道,還着力為自己辯護,稱讚自己向來情緒穩定又非常聰明,勝任總統有餘,大家不必擔心。堂堂美國總統被質疑情緒、智力有問題已是大忌,只能靠自己站出來在social media辯護,沒有閣員及其他政治ally為他護航更反映他的「孤家寡人」困境。
像這樣一個情緒不穩、智力能力有限又缺乏可靠幕僚支援的人居然手握全球最強武器庫「按紐」,一旦朝鮮半島有甚麼異動,特朗普先動手來個naval blockade或突襲是很有可能的事,引發的災難性後果實在難以想像。
2018年1月8日星期一
建制精英貪相
鄭若驊僭建風波最教人搖頭嘆息的不是她處理得「論盡」,而是建制精英的「貪」。
建築物僭建本來是單純法律問題,但近幾年已迅速變成重大政治問題。唐英年2012年喪失特首大位雖說背後可能有某些有力人士「發功」,但僭建「唐宮」重重打擊他的誠信及形像也是關鍵。就在各大傳媒24小時以吊臂車監察「唐宮」及宮中人一舉一動時,唐英年已輸掉「選舉」,即使後來梁振英大宅同樣有僭建也不能起死回生。自此以後,對任何從政者而言,「僭建」已不再是一時無心之失,而是涉及政治誠信及形像的重大問題,必需小心處理。
「僭建」還涉及更深層次的政治矛盾,那就是「階級矛盾」、「貧富矛盾」。香港最珍貴的資源就是土地及空間,2012年如是,2018年只有更厲害(北角新樓呎價6萬多),可以多佔、多找到一些額外的土地或空間,等同財富升值,市民不管貧富、不管住宅大小都趨之若鶩。然而,一般小業主頂多能在外牆僭建花架、花籠,既對公眾構成危險也容易被發現及投訴。近幾年屋宇署及政府加強掃蕩下,這類一般屋宇的僭建物已被清除得七七八八。
建制精英住的豪宅特別是獨立屋卻不同。由於一般人、外人難以進入,誰也不知道屋內的情況,甚麼是原建築,那裏是僭建即使屋宇署人員也得找來大量圖則才能確定。換言之,獨立屋、豪宅形同僭建樂園,有兩層深的「唐宮」就是這樣鍊成的。
測量界人士曾笑說,所有獨立屋都有這樣那樣的「唐宮」,只是外人難以察覺,政府難以取諦而已。這樣下來,精英們不但原來已住大屋,還可以透過僭建擴大可用空間,又不用向政府補地價,真可說便宜佔盡。精英與大眾生活空間原來是300呎跟3000呎的距離,僭建下則變成300呎跟5000呎之別。
看在一般市民眼裏,僭建問題反映的是建制精英的貪相,是社會的不公,並完全蓋過他們的能力與貢獻。
鄭若驊的僭建風波如何收科目前不得而知,但她既露出跟其他建制精英一樣的貪相,要再贏得公眾信任不容易。
2018年1月5日星期五
明治維新 「巧遇」改革開放
踏入新一年總能找到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日,去年是俄國大革命一百周年,八九天安門民運那一年則是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今年也不例外,對亞太區來說更是個饒有興味的年頭,因為2018年既是日本明治維新150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國啟動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年頭。暫時看,日本對明治150周年的紀念活動主要以歷史、旅遊為主題,與明治維新關係密切的地方縣市如九州鹿兒島縣即前薩摩藩從幾年前就開始有倒數慶祝活動,今年將會踏入高潮,其他與明治維新密切相關的地方縣市如佐賀縣(以前的肥前藩)同樣有慶祝活動,只是規模小一點。
中國對改革開放40周年同樣有一番盛大慶祝,而且政治味濃重。超鄧趕毛的習大大在他的新年賀詞中特別提到改革開放40周年(註:十一屆三中全會在1978年底召開,正式告別文革及大規模群眾政治運動年代,集中經濟改革及建設,放寬計劃經濟體制),強調要秉乘當年的精神繼續深化改革。借用他的原話是:「逢山開路,過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可以預見,隨着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40周年的日子趨近,北京肯定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配合,出專書紀念文革固然免不了,各種座談會、學術會、學習會同樣會一浪接一浪。至於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當然不會忘記,只是紀念規格大概不會太舖天蓋地,至少不會像習大大在十九大後那樣獨佔所有官媒頭版,把其他常委壓下去的勢頭。
兩個重要的歷史日子,中日兩國反應不一樣其實不奇怪。對日本官民來說,明治維新及開國當然是重要的歷史印記,大底沒有人會忘記,但它畢竟已是歷史課題,現實政治意義不大。官方高調慶祝可能惹來鄰國的猜疑,擔心日本想重拾當年的榮光,他們自然小心翼翼。
事實上明治維新不但是日本走向現代化的起點,也是日本近代向外擴張,走軍國主義道路的原點。明治年代兩場對外戰爭包括中日甲午之戰及日俄戰爭正正是日本爭取成為亞洲霸主及向外侵略的重大歷史轉折。為免引起麻煩及誤會,觸及中、韓等重要鄰國的歷史傷口,日本朝野自然小心從事。
更重要的是,明治維新開創的西化強國之路日本已經走完了,她已成功脫亞入歐」,成為西方陣營的核心成員,在維持西方政治經濟秩序上扮演要角,也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了重要位置,可說已超額完成明治維新志士的願望。現在再呼召明治維新的「精靈」在政治上作用不大,也不能再指出甚麼新方向,日本政界不太積極也就不奇怪。
中國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卻不一樣。到今時今日,習大大高舉的還是改革的旗幟(只限經濟)。他雖然不斷強調中國已進入歷史新時代、新常態,但改革開放提出的全面現代化目標還未達成,中國在世上執牛耳的產業、科技為數仍少。西方各國對中國雖比以前重視,但拿民主、自由、保護知識產權等批評中國的聲音不少。
此外,中國在作為全球經濟核心的金融領域大幅落後,到現在人民幣仍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在國際交易的佔比仍在五甲以外,連日圓、瑞士法朗也不如,只稍多於經濟規模比它小得多的加拿大元。
由此可見,即使只是經濟上的改革開放過程仍遠未終結,更不要說政治、社會方面的改革。何況從政治需要看,78年啟動的改革開放大大沖淡了正統馬列主義的影響,讓官方意識型態幾乎只剩下黨領導這一條,並讓中共可以自由選用各種理論、想法搞經濟以至社會改革。對習大大而言,這等於讓他可以自由使用手上的權力搞各種點子,他當然甘之如貽,樂意大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不管如何,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改革開放都是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日後有機會再談。
2018年1月4日星期四
林鄭月娥,不要再欺騙港人!
港大法律系張達明先生前幾天在社交媒體發表了一篇有關「一地兩檢」的長篇分析,講述他如何一直研究相關爭議,千方百計想了解為何北京及特區政府兩年多前偏要放棄在深圳福田口岸一地兩檢的方䓁,硬要在西九市中心地段設立不受香港法律管轄的內地口岸,削弱「一國兩制」之餘又在香港法制打穿一個大洞。經過反覆思索及跟負責官員見面後,他得出一個非常令人憂慮的答案。那就是北京及特區政府想借「一地兩檢」安排暗渡陳倉落實北京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特別是削弱甚至廢除香港法院的違憲審查權,令特區政府及北京負責香港事務的官員未來可以為所欲為,包括隨意在23條立法時加入北京希望添加的內容,進一步加強對香港的控制。
按張先生的分析,高鐵口岸設在深圳福田在法律上、經濟上、交通配套上最合理,因為全世界都只會在邊境地區實行「雙向兩檢」(常被引用的深圳灣口岸就是典型例子),絕不會在市中心地段及遠離另一司法區的地方實行一地兩檢。偏偏北京及特區政府都棄這個合理、方便、沒有複雜法律爭議的方案不用,堅持要在西九高鐵站實行一地兩檢,還恫嚇說不在西九通關就會變成兩地兩檢,又或把沒有效益把的高鐵「炸掉」。
多番討論,苦思研究下,張先生發現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北京及特區政府在玩「項莊舞劍」的把戲,表面上搞中港基建融合,實際上要落實北京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以至三權合作想法。按人大常委會上月底通過的決定,它可以在沒有任何基本法條文支持下確認特區政府有權「割地兩檢」,變相讓人大常委會不用釋法也可以輕易介入香港政策及內部事務,改寫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權利與自由。
事實上按李飛「一言九鼎」的說法,人大常委會就香港事務作的任何決定就是法律,對香港法院有約束力,法官們必需服從。這樣下來,即使北京還未能插手法官任命,即使法官仍能獨立判案,但他們已不能不按人大常委會這太上判官的決定或指示判案,甚至因此不能再捍衛市民按基本法條文享有的權利。對張先生來說,這將會是所有珍惜香港法治的人最大的噩夢,也令香港無法再幫助內地朝法治國度邁進。
在文章末段,張先生留下了幾句語重深長的話,寄語港人「不會無恥地奉承、無知地擁抱、無奈地接受、無望地放棄,而是無畏無懼地緊守崗位及堅持信念,繼續捍衛我們珍貴的法治。」看罷張先生的貼文心頭只覺沉重,因為他的分析是那樣鞭鋒入裏,細緻紮實;他的憂慮是那樣清晰可見,可說已把特區政府及北京在「一地兩檢」問題上的偽裝一一撕破,把他們的陰謀陽謀一一踢爆。更難得的是,張先生的文章不帶任何政治偏見及立場,有的只是一份愛護香港,堅持法治的心;有的只是一份希望內地真正進步及邁向法治的良好願望。文章的說服力實在無可置疑,不管甚麼護法、人大常委都難以反駁。
很可惜,張先生及所有珍視香港法治的人面對的是橫蠻的北京當權者,不是無恥及不講理的特首及特區政府。京官們腦中口中只有「一言九鼎」,只有權力的傲慢,只想深入控制香港各個層面,連尊重基本法及法治的偽裝也放棄。無恥的特區政府官員則拼命為「一地兩檢」及人大常委會不受限制的權力護航,自我閹割一國兩制及基本法還誘騙市民接受。
前天晚上,特區政府氣急敗壞的發表聲明回應張先生,卻提不出任何實質的反駁,只說言論是個人揣測,又再強調政府的「一地兩檢」安排及「三步走」方案不是為了閹割本地法院權力,只是落實西九一地兩檢。這種自說自話的聲明根本回應不了張先生的分析,反而顯得特區政府心虛理虧,可笑可鄙!
林鄭月娥,不要再騙港人了!
2018年1月3日星期三
墨西哥將左右美國的霸業?
在狂人總統特朗普治下,美國的影響下的確在快速萎縮,只是爛船始終有三斤釘,二戰以來她累積的政治軍事文化資本不少,單是駐外軍事基地已遍佈歐亞重要地點,還得加上一些小國想重建與美國的軍事聯繫,以免受強鄰欺侮。換言之,美國的「老本」仍然雄厚,即使特朗普「洗腳唔抹腳」,一年來胡亂破壞美國跟盟國的關係,一時三刻還不足以令美國失卻霸主的實力與地位,明年甚至往後幾年國際局勢何去何從,美國仍有左右大局之力。那美國自身的前途又將如何呢?
前不久簡單介紹過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卡普蘭Robert Kaplan的「地理的復仇」(The Revenge of Geography)這本書,它的結語回到很多美國學人硏究國際關係的原點,那就是美國的前途及命運包括如何避免重蹈羅馬帝國霸業衰亡的覆轍。
卡普蘭提到不少隱憂,包括美國陷身於中東兩場戰爭的泥沼,損耗大量軍力財力。中國崛起,在不同地區及領域挑戰美國霸權(Pax Americana),令美國疲於奔命。不過,這些問題可說路人皆見,不算是甚麼獨到見解。卡普蘭真正的洞見還在於地緣政治或地理上,他認為美國未來幾十年真正的隱憂在自己的「後欄」:西半球,而心腹之患則是南邊的鄰國墨西哥。
根據卡普蘭的分析,自十九世紀中開始雄霸西半球的美國長期以來擁有其他大國所沒有的地緣優勢,那就是有兩個大洋(大西洋、太平洋)作為屏障,近鄰則是弱不堪風的墨西哥及親如小兄弟的加拿大,根本不虞受到強敵的突襲。簡而言之,她處於的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優越位置,可以好好在本土厚積實力,再圖霸業。她能在十九世紀末快速冒起,逐步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超強,再在兩次大戰後超越英德成為超級強國,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環境助力不少。
不過,卡普蘭認為到21世紀這樣的地緣優勢已大為削弱。一方面武器的改良如洲際彈道導彈、潛艇已令美國本土有可能成為襲擊的目標,九一一式的恐襲同樣大有可能,美國要像過去那樣成為人間淨土不容易。
但最大的隱患還在「國境之南」的墨西哥。墨西哥之憂不在於軍事威脅或經濟,她的生產總值不過美國十分一,軍事實力更跟美國差天共地。她的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毒品、移民。
美國墨西哥之間的邊界係長達幾千公里,當中有不少幾近無人看管的不毛之地,可以隨時偷渡越境。墨西哥北部就有不少毒裊及犯罪集團盤躆,並且發展了自己的武裝力量以確保毒品可源源不絕經墨邊境輸進美國,賺取巨利。目前墨西哥政府雖不時派軍進剿,但始終未能有效打擊這些集團,倒是地方官員經常被狙擊暗殺,弄得人心惶惶。
若果情況進一步惡化,墨西哥政府隨時失去實際管治這些地區的能力,令它們變成類似阿富汗中部、伊拉克北部的三不管地帶,成為恐怖組織的溫藏。到時候會帶給美國多少麻煩只怕誰也不曉得。
人口增長及移民是另一個大問題。墨西哥人口增長比美國快得多,流入美國的合法、非法移民更是難以勝數。現時墨西哥裔美國人已佔總人口12%,再加上其他西班牙語系的居民更高達四分一。而美國新增移民中更有超過一半是墨裔或西班牙裔移民,估計到2050年美國有三分一人口屬於西班牙語系。這樣的人口變動對美國內部特別是西南各州的政治、文化影響深重,一方面原本的Anglo-Saxons新教傳統可能大受衝擊,另一方面墨西哥透過移民對美國政情也會有更大影響力。
若果美國不能好好掌握及應對這個南邊鄰國的變化,她的後欄肯定經常失火 (即使興建邊境圍牆也不管用);要保持內部穩定也不容易,更不要說確保全球霸業。
延伸閱讀:Robert Kaplan, "The Revenge of Georgraphy: What the map tells us about coming conflicts and the battle against fate", Random House, 2013
2018年1月2日星期二
村上春樹的威士忌
身為村上春樹fans,花了近十天才看完他的新作「刺殺騎士團長」算有點落後,有朋友不過三天就看完兩冊超過七百頁的「磚頭」。都怪近一個多月要當好客主人之過,酒喝多了,外出吃喝的時間多了,靜下來看書的時間少了,進度自然慢。
談小說向來的原則是不穿橋,「刺殺騎士團長」的故事內容、角色、情節細節就不多說了,留待fans、讀者慢慢細味。這裏稍稍說點感覺,第一冊情節豐富多彩,用英語的說法是page turner,只想一直追看下去。若果沒有其他俗事纏擾的話,真想像年少時那樣躲在被窩通宵追看!
跟其他小說相比,「刺殺騎士團長」提到酒特別是威士忌的情節比以往村上春樹的作品多得多,份量只稍比油畫、佛鈴輕一點。其中提得最多的是最愛喝的蘇格蘭 威士忌包括Single Malt Whisky,小說角兒們有甚麼緊要的話說,有甚麼難解的謎都免不了來一杯Scotch,甚至乾掉半瓶。
小說還提到村上造訪過的單一麥芽威士忌聖地艾雷島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和鄰近的Jura,盛讚兩地的威士忌味道鮮明。當年他和太太的艾雷島朝聖之旅果然令他難忘。
稍稍美中不足的是不知是原著的疏漏還是翻譯出了手誤,繁體字譯本居然把Jura 譯成艾雷島實在有點張冠李戴之弊。Jura跟艾雷島雖近,但始終有一水之隔(坐街渡也得十分鐘),地貌更是大異其趣,Jura荒涼貧瘠,不管近望遠看都是一派鳥不下蛋的意味。艾雷島是觀鳥勝地,生機盎然,更不要提島上有九家酒廠之盛。艾雷島產的威士忌大多潮濕、泥煤味特濃,Jura只有一家酒廠,產的威士忌輕盈得多,酒徒一喝便知,不會弄錯。
希望出新版的時候可以校正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