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Facebook朋友不約而同share財爺曾俊華星期天的網誌實在有點驚訝。官樣文章通常不好看,尤其特區高官濫用blog成風,以寫blog代替開記者會或面對公眾,可寫的大都是推廣、解釋甚麼政策之類,教人興趣盡失。
今次財爺的blog 卻甚有睇頭,既有歷史感觸,又有個人奇特邂逅,更就當前爭議性課題(香港人身份)提出不落俗隨的觀點,after taste 甚豐滿,教人回味。還好財爺當官薪酬豐厚,不會跟我輩「文字工作者」搶飯吃,不然飯碗危矣。
財爺在檳城遇到父輩故知,百感交集,深感命運弄人造人的奇妙。要不是財爺的父母從內地來到香港,他大概沒有甚麼機會到外國唸書、學習西洋劍擊,在西方文化及普世價值沐浴下成長。要不是父母陰差陽錯留在香港推遲赴美,財爺大有可能在美國出生成長,成為典型移民第二代,廣東話不大會說,跟香港也不會再有甚麼淵源,更不要說成為政府要人。
財爺轉折的成長其實不算 unique,不少人都有類似故事。寫下「巨流河」的齊邦媛女士要不是父親齊世英隨國民政府遷台而留在中國東北,只怕她及家人早在一次又一次鬥爭中給變得體無完膚,即使勉強保住生命也肯定身心俱疲,不可能為歷史留下珍貴的紀錄。
即使像我這樣普通不過的香港人,要是當年父親不是執意從「鄉下」(陽江)來香港碰運氣找機會,成長、生活經歷肯定不一樣,唸大學肯定沒機會,最有可能是成為漁工或佃農,大半生在村子幹活。
每次想到這裏都覺得,那些常以出生、身份區分誰是「真香港人」的說法實在既淺薄又不懷好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