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成為最佳電影只能說是理所當然。可惜自己是個圈外人,沒有資格投票,有的話我的一票也會投給這齣電影。
甚麼叫「最佳電影」也許十個人有十一種不同見解(有人會貪心一點選多於一齣)。有人重視題材及整體故事,有人以社會、歷史意義為先,有人會被主角的演出牽動,也有人把不同的因素揉合比較再作理性的決定。
從製作水平以至演員演出來說,「十年」不能算最突出,某些部份或演員的演出甚至可能太粗糙,也許比不上「五個小孩的校長」。但從當下的歷史時空,「十年」有種捨我其誰的氛圍。它把當前社會的燥動、鬱悶、惶恐、不安、無助不加修飾的呈現,還展示了對前景的獨特想像。這可是以往幾十年來本地電影沒有的大敢嘗試。單單是這份勇氣及創意已教人另眼相看。
更重要的是,電影跨越了電影與觀眾之間的鴻溝,直接介入生活,直接切入當下社會的議題。可以說,這電影不再是讓人在旁觀看、讓人抽離於生活或現實的媒體,而是日常生活及抗爭的一部份。觀眾不再僅是觀眾,製作人或演員也不單是演員,大家進入電影的設定中參與討論,參與想像,參與宣傳、放映。試問過去幾十年來有那一齣電影有這樣的感染力,有這樣的威力。
再加上北京及它同路人事前的大驚小怪,甚至因這齣電影被提名而拒絕轉播香港電影金像獎,儼然在向電影圈以至整個香港示威及施壓。小小一齣港產電影,一齣不能在內地放映的港產片居然令北大人有如此大的反應,單是為這口氣也該投這電影一票。
不一樣的時刻只能選不一樣的「最佳電影」。此時此刻除了「十年」實在沒有其他選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