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星期五

美國退出北約非天方夜譚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Donald Trump也許真的得罪人多稱呼人少,也許真的一時一樣不知邊句真邊句假,但他把握民眾情緒的能力委實厲害。以外交問題為例,他沒有甚麼相關經驗,也沒有甚麼有份量的外交政策智囊,可他提出的外交政策重點包括減少對北約的投入甚至退出這個軍事聯盟,撤走駐日、韓美軍,不再提供核保護傘,讓南韓及日本擁有核武…等都切中不少美國人厭戰,向內望、覺得被盟友「揾着數」的情緒,切合深藏在美國社會內部的isolationist(自己顧自己)思潮。單憑這感覺再加上有膽說出這樣跟主流意見、政界精英傳統截然不同的觀點,難怪他能刮起一陣政治旋風。

  特朗普最終能否當選當然有疑問,但他要美國從國際舞台抽身的想法卻不會就此消失。相反,類似的想法大有可能被新當選總統採納,唯一的不同是退場將是循序漸進而非像特朗普般來個急風暴雨式的撤退。其實,奧巴馬過去八年的外交政策已有一點點重回isolationist政策的影子。還記得2011年利比亞危機,強人卡達菲仍在負隅頑抗,反抗軍處於苦戰,歐洲多國希望美國帶頭介入,了結卡達菲政權。但奧巴馬始終不肯出手,只肯提供支援,最後得由英、法力出手發動空襲才了斷卡達菲政權,但由於美國不介入,沒有人收拾殘局,結果利比亞一直混戰到今天,並成為歐洲難民危機的重要源頭。

  叙利亞是另一個例子。在叙利亞反對派齊齊向巴沙爾政權開戰令他的政府岌岌可危之際。國際社會、西方盟國同樣指望美國像在伊拉克那樣出兵協助反對派打擊巴沙爾,好加速這個屠夫政權倒台。但奧巴馬政府始終不為所動,不肯出手。直到去年因伊斯蘭國乘虛而入擴大在叙利亞的勢力,威脅伊拉克之餘又一再對西方國家發動恐襲,奧巴馬才決定向伊斯蘭國在叙利亞的據點發動空襲,但他已一再強調不會派出地面部隊到當地。

這些決定反映的不僅是奧巴馬重內政輕外交的個人想法,也顯示美國對充當世界警察的熱情、意願大減。

  更重要的是,對不少美國人來說,真正的國家安全威脅早已不是俄羅斯或其他國家,甚至不是新崛起的中國,而是神出鬼沒借各國出入境及移民漏動到處發動襲擊的恐怖組織如ISIS,他們對美國平民做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俄羅斯、中國甚或北韓。要對付ISIS或阿蓋達,北約顯得臃腫及反應緩慢,經費又昂貴。駐日、韓美軍更是冷戰的遺物,對美國國家安全沒有多少實質好處,倒要花上大筆經費,留駐大量軍人。既然花費巨大又沒有甚麼國家安全上的好處,美國有越來越多人包括政治領袖希望削減這方面的開支及commitment一點也不奇怪。Donald Trump 就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當然,美國一旦從國際舞台大舉撤退,或只留下象徵式的軍事部署,把國防、國安焦點放回本地的話,全球不同地區的勢力均衡將會被打破。俄羅斯及中國在地區影響力大增,日本、南韓以至德國可能被逼擴軍,甚至打破不擁有核武的承諾,積極發展核武以求自保,令全球局勢回到一次大戰前那種群雄並起爭逐霸權的局面。但即使如此,美國的超強地位沒有改變,國家安全不受外國威脅,她的常規、核軍力仍遠勝東西方所有國家。

  有這樣的後盾再加上越來越多美國人不耐煩、不甘心當世界警察,只想自己顧自己。特朗普心目中的外交藍圖包括退出北約絕不是甚麼空想,反而會逐步成為事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