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時候,心情比來的時候沉鬱,有點如骨哽喉的不暢快感。
沉鬱不是因為參加的人數少了。對我等從九十年代初開始來晚會的「老鬼」來說,人多人少都見識過。回歸前有好幾年人數不過幾萬,四個足球場也坐不滿,更不用開放草地。今年坐滿足球場及草地已不能算少。而且,來燭光晚會是對自己交代,即使只剩小貓三、四隻也要來,不會因此受打擊。
真正讓我沉鬱的是會場氣氛有點陰陽怪氣,多了一些政治考慮,少了幾分理直氣壯。晚會前的各種雜音例如反對「建設民主中國」口號,要求更多本土關注,港大另搞集會等大概令主辦的支聯會以及不少參加者迷惘,總想討好這個那個特別是所謂的本土訴求。
然而,當年支援八九民運及後來悼念六四其實都是對民主、自由等普世價的追求及堅持,是一種道義、良知的支持,跟香港的現實政治無關。今次晚會卻把政改、本土政治加進來,令焦點模糊了,把訊息搞混了。更為了迴避「本土派」及一些學生的批評,支聯會刻意減淡晚會的「中國因素」,喊口號有氣無力之餘連「血染的風采」也沒有一起唱。
可八九民運是中國的民主運動,支援它就是支持中國走向民主化,淡化這個訊息肯定是令晚會失焦。至於「血染的風采」更是當年天安門廣場學生的「愛歌」,不唱這首歌形同切斷跟當年的聯繫,晚會怎能不失色呢!
寄語支聯會下年不要再被甚麼「本土派」、大學生牽着鼻子走,該喊的口號就喊,該唱的歌曲就唱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