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加沙屠殺停不了


  聽見那位以色列駐美大使臉不紅氣不喘的說以軍在加沙地帶如何「難以想像的克制」,足以奪得諾貝爾和平獎只覺既嘔心又憤怒。他難道沒有看到海灘旁四位小兄弟被以軍炮火打死的片段?他難道沒看到巴勒斯坦人醫院受襲,醫生、病人死傷枕籍的片段?若果犯了這樣的暴行還可以拿諾貝爾和平獎,那在波斯尼亞殺害大量回教徒的塞爾維亞惡棍米洛舍維奇也該得到提名而不是在戰爭罪行法庭受審。
  老實說,以巴雙方戰鬥力實在太懸殊了。以色列擁有最先進的戰機、導彈,火力強大的戰鬥直升機及坦克車,當然還有核彈。巴勒斯坦人包括哈馬斯除了少數火箭炮、少量肩托式導彈、機槍、迫擊炮和「人肉炸彈」外,甚麼也沒有。如此強弱懸殊下,以色列軍大規模進攻形同屠殺,根本不是打仗。到昨天為止,巴勒斯坦人被打死炸死的已超過七百人,以色列軍傷亡則不過三十多人。
  當然,巴人死傷越來越多總會令某些國家出頭扮好人,希望以色列及哈馬斯停火,兩不追究。即使一面倒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也派出國務卿克里到中東斡旋,希望大事化少,衝突告終,而以色列則可以如常控制一切。只是,一直捱打只能偶爾還擊的哈馬斯組織顯然堅決不接受停火,不肯妥協。而只要哈馬斯不妥協及繼續來個間歇還擊,強硬的以色列政府是不會收手的,隨時來個重新全面佔領加沙地帶,令巴勒斯坦人自治區名存實亡。
  那為甚麼哈馬斯寧冒衝突擴大,死傷更多的危險也不願在現階段接受停火協議呢?
  也許哈馬斯的盤算跟七三年發動「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突襲以色列的埃及前總統沙特(Anwar Sadat)一樣。到七十年代初埃及已三次敗於以色列手上,損失、傷亡慘重。而作為前線國家,時刻準備跟以色列作戰的財政、軍事負擔也極大,令沙達開始考慮放棄跟以色列對敵的處境,開始議和,藉以讓埃及有機會回氣及重建國家。
  但突然單方面求和必然讓以色列佔盡上風,甚至難以取得平等對談的地位。只有打破以色列的優越感、安全感,令她明白埃及對她有實質威脅,以色列才會尊重埃及,才會在對等的基礎上議和,願意交還佔領的土地。於是,沙達選擇在以色列最沒有防備,最老神在在的日子──贖罪日(Yom Kippur)聯同敘利亞向以色列軍發動攻勢,從西奈半島挺進以色列國境。大吃一驚的以軍起初手忙腳亂,被殺個措手不及,險象橫生。幸好以色列空軍優勢明顯,不久就阻止了埃及軍攻勢,收復失地。
  埃及這次奇襲從軍事上可說失敗而回,但在政治上、心理上卻令以色列上了寶貴的一課,明白議和才能長治久安,軍力再強也免不了時刻活在戰爭陰影中。
  哈馬斯的軍力當然遠及不上埃及,也難以像沙達那樣發動大規模的奇襲。但對它來說,在以軍兵臨城下予取予攜時接受停火其實不是停火,而是投降,因為所有條件都將由以色列單方面決定,哈馬斯相信巴人的唯一希望是要令以色列付出代價,令以色列政府明白巴勒斯坦人、哈馬斯有能力威脅以色列,或至少以色列人生活不得安寧。只有這樣以色列才有可能讓步,才會考慮巴人的條件。
  從這個角度看,今次在加沙的屠殺短期來難以平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