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

中共「儲君」為何難產


中共十九大會議已近尾聲,最受關注的仍是新一屆政治局常委有些甚麼人選,會不會像07年那樣有「新一代核心」登場。

  不善忘的人都記得,正是在那一年即十七大的時候,習近平、李克強雙雙晉身政治局常委行列,開始了「繼任」的準備。今年若果出現一、兩位較年青的常委如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他大有可能就是中共高層包括元老認可的下一代總書記。

  可到上周十九大開會前夕政治風聲突變,傳出胡春華「自願引退」不會晉身常委,再加上原本繼任大熱門孫政才被開除出黨,新一屆常委有可能全是六十以上老人,接班之位則懸空。

  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奇怪。像中共這樣的東方專制政體,接班從來是個棘手難題,太早立儲君會威脅當今「聖上」的權力,太遲定出人選又可能引起各路人馬「奪嫡」爭位,影響政局穩定。

  年前受歡迎的歷史劇「雍正王朝」就花了不少篇幅說賢明君主康熙在這個問題上如何頭痛,如何變來變去,太子胤礽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最後決心廢儲後乾脆不明確冊立太子,把傳位詔書藏在「正大光明」牌扁後,待死後再由顧命大臣公佈,希望可以防止眾王子爭權。可惜事與願違,爭位風波還是免不了。電視劇說的未必全是事實,但廢立太子的難處卻寫得清楚。

  當然,中共「儲君」難產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習大大的意願。他春秋正盛,好不容易掃平政敵獨攬大權,只剩下五年任期未必甘心。他想再坐一會,延任總書記多五年(共15年)甚至更長並不奇怪,更不會有甚麼人敢或有力反對。也許這才是「儲君」之位懸空的真正原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