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大馬無能 東盟無力


  馬航客機失踪一星期後馬來西亞政府終於宣佈客機不是發生意外,而是被懂開飛機的人故意轉向飛到其他地方,而且持續飛了七個小時。以航距計算,要是沒有發生意外,這架馬航客機有能力飛到哈薩克等中亞地區。客機事故最後如何收科,失踪謎團何時解開恐怕誰也說不準,但事故充份反映成立超過四十年的東盟猶如一盤散沙,沒有任何統籌協調能力,必需倚賴東盟以外的強國特別是美國介入才能理清亂局,真正開展調查、搜救工作,追回平白浪費了的一個星期。
  就像北約、歐盟等地區軍事或經濟聯盟一般,東盟的成立跟冷戰有密切關係。六十年代中共產主義力量向東南亞挺進,原來是區內警察的英國已全面撤走,美國則在世界各地疲於奔命,未能確保東南亞多個非共產國家包括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免受威脅。這幾個國家便決定組成聯盟,希望在政治、道義上互相呼應,至少增添一種象徵性的威嚇力。美國及其他前殖民強權也樂於看到他們走在一起。
  問題是東盟各國在經濟上互相競爭多於互補,政治上則各有懷抱,軍事上更是各自為政,比日漸一體化的歐洲大為落後,跟早已形成統一指揮體系的北約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經濟上泰國、大馬及印尼都力爭外資建立本身的工業體系,被大國如美國、日本、中國牽着鼻子走。政治上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向美國靠攏,馬來西亞既不喜美國也提防中國,泰國倒過來則希望左右逢源,既爭取美援,又大搞跟中國的友好關係。
  到越南、柬埔寨、緬甸等加入情況更為複雜。越南對中國處處設防,柬埔寨則是中國在東盟最忠實的盟友,緬甸如何轉變,如何在中、美、日間迴旋更不易猜度。結果是,東盟十國在大部份涉及區內的重大問題上都難以達成共同立場,在區域協作上也交白卷。
  以南海主權爭議為例,這大片海洋誰主浮沉對大部份東盟成員都有重大影響,若果中國宣稱的領海範圍落實,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以至印尼將首當其衝,登時面對強鄰從海路壓境的危機。像這樣重大的安全威脅,東盟本身理應達成一致立場,集體向中國交涉,又或聯合拉攏其他強國如美、日作後盾,以應付北京的巨大壓力。可惜不管是外長會議或元首峯會都沒有任何成果,甚至連南海主權共同聲明也在中國幕後發功下胎死腹中,令成員國只能獨自跟中國交涉,陷於相當不利的位置。
  而今次馬航客機出事搜救行動之「論盡」、差劣、無組織及協調不清楚顯示成員國連基本互信也缺乏。試想想馬來西亞軍方其實早在意外後兩、三天已發覺飛機航線有可能出問題,未必像原來預計那樣在越南對開海域出事。但大馬政府及軍方一直沒有分享有關資料,令越南及其他成員國的海空軍白走幾趟。此外,整個搜救行動完全各自為政,大馬有大馬自己的計劃,越南也有自己的做法,自行設立搜索範圍。這樣的雜亂無章反映成員國連起碼的聯合救援計劃、部署都沒有,出事後只能自己顧自己。
  東盟既沒有共同政治立場,也沒有事務性或專業合作,這個區域組織究竟有甚麼實質內容與意義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