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貿易戰新一章:日圓升值


  中國跟美國的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日本卻原來沒有幸災樂禍或自視為花生友,日本國內傳媒、學界不少人其實在擔心貿易戰禍延日本,有的甚至認為日本大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特朗普整治的目標,包括逼日圓再次大幅升值。
  第一個擔心不難理解。中美貿易戰表面上看是中美兩個超級經濟體的事,實際上全球特別是亞太區各國都免不了受波及。過去三十多年亞太區已建成關係密切的產業鏈,高端電子產品如是,其他製造業也有類似的整合,當中的幾個主角是中國、日本、南韓、台灣,當然還有東盟部份國家。中國對美的龐大貿易盈餘中有相當部份其實是亞太區產業鏈的產物,只因中國是最後組裝出口的國家,帳才全部算在中國頭上。此,美國施加在中國出口貨品的關稅,有不少涉及產業鏈的其他國家。一旦中國出口因此而縮減,產業鏈其他要角包括日本、南韓難免受損。日本傳媒、政界這方面的擔憂不難理解。
  可為甚麼日本政、學界及傳媒擔心日本會成為中國以後另一個美國針對的目標,甚至逼她再次讓日圓大幅升值呢?先看歷史,在中國崛起以前,日本從七、八十年代開始一直是美國貿易政策的針對目標,兩國為了貿易逆差問題、滙率問題不知爭執了多少次,角力了多少回。
  七十年代美國開始逼日圓升值,以此削弱日本貨品的競爭力及讓美國貨品更易打入日本市場,扭轉貿易不平衡。八十年代中美國透過G7平台大力施壓逼所有主要貿易伙伴讓貨幣升值,以挽救美國疲不能興的出口,最終達成歷史上大名鼎鼎的Plaza Accord(廣場協議)。當中日圓升幅最大,短短幾年間升值達八成半,西德馬克也升值七成。協議對糾正日美貿易逆差作用不大,但卻催生了全球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以樓價升幅計香港當前的情況比得上當時的泡沫),埋下日本通縮停滯20年的種子。
  而經過20多年停滯後,日本製造業、出口已無復當年之勇,不管在汽車、電子、電器以至高科技出口的優勢幾乎全失,第一出口大國地位早已讓予中國,對美雙邊貿易額不過二千億美元,大概只是中國的三分一。此所以特朗普政府沒有把日本視為貿易戰的頭號敵人,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國身上。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眼裏,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貿易順差國,同樣是對美國企業、工人不公平的國家,不能不從嚴對付。現在既然對中國已開始一波又一波的新關稅,對日本自然也不會手軟。
  不過,美國對付日本不能用跟中國同樣的招數,因為日本出口美國貨品總額不過一千多億,徵稅影響力不夠大。更有效是重用八十年代的招數,逼日圓升值。這樣做既可以不用擔心日本用上甚麼反擊措施,也可以讓美國人看到政府的確在懲罰不公平的貿易對手。
  話得說回來,美國要日圓升值不算沒道理。日經新聞網前幾天有一篇分析,指出日本因通縮的緣故過去二十年物價基本上原地踏步,令日圓的購買力始終保持。美國二十年來通脹則保持上升,令美元購買力相對下降。以98年作基點,日美物價都在100點出發,到2018年日本物價仍在100左右的水平,美國物價則已在150點以上。可從滙價看,98年美元兑日圓處於140日元水平,18年美元兑日圓則在110日圓水平浮沉,升值不過20%。若要真正反映購買力變動,美元兑日圓至少該在90-95元的水平左右。
  也就是說,日圓兑美元現水平仍貶值了兩成以上。再加上日本央行在美國加息下仍繼續大幅放水,令日圓保持弱勢。這樣明擺着是在操控滙率保持競爭優勢,對美國企業及工人不利,特朗普政府怎會輕輕放過呢?

  因此,特朗普政府往下來大有可能以日本操控貨幣佔美國便宜而出招對付日本,逼日圓升值。問題是日圓一旦大幅升值,安倍經濟學登時被打殘,打破長期通縮的努力付諸東流,日本復甦的火燄又會再次熄滅。日本政界、學界、傳媒對此不擔心才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