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

安倍經濟學最後一戰


  安倍晉三果然是不一樣的日本政治領袖。跟向來謹小慎微左顧右盼的日本政客不同,安倍行事決策不但大膽,且常常走在市場及公眾之前,很少behind the curve。以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為例,初推出之時真有點雷霆萬鈞之力,令日圓短時間下跌超過四成,從80日圓兌一美元跌至120日圓兌一美元,日股也因此大升四成,從一萬三千點一度逼近二萬點。儘管後來停滯不前,但一出手至少令市場為之震動。

  今次為了讓安倍經濟學起死回生,令日本經濟擺脫二十五年來半死不活的困局。他在制定新一輪刺激經濟方案時可說費盡心思,先透過傳媒管理期望(一時說規模不大,一時又暗示可能會推遲)令市場不易捉摸。到前天他在福崗公佈的方案規模之大卻出乎市場意料之外。根據相關方案,日本政府將動用28萬億日圓重振經濟,當中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新增開支及基建。

  那二十八萬億日圓究意多少?以港元計大概二萬億,換算為美元則為二千五百億左右,大概相等於香港一年GDP的總數值。以日本經濟體積約5萬億美元相比,安倍新救市方案大概為日本一年GDP 5%左右。規模跟美國零八年金融海嘯後豪花7800億救市(約為美國GDP 6%)相當接近。可不要忘記,零八年金融海嘯是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機,僅次於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美國政府大手筆救市理所當然。當前日本經濟雖不算好,但肯定不能算是處於危機中,安倍居然拿出5% GDP來刺激經濟,手筆不能算不大,難怪市場人士都有點喜出望外。


  當然,安倍究竟會如何動用28萬億日圓巨款仍要待下星期公佈詳細內容才會清楚,但他能拿出巨款既有客觀條件配合,也有主觀上的需要。客觀上看,當前利息低迷,不少日債利率特別是短期國債已變成負利率,又或是零利率。也就是說,日本政府可以用零成本發債以增加開支刺激經濟,不用擔心赤字預算帶來額外的財政負擔。

  另一方面,透過貨幣政策包括量寬,負利率刺激經濟的做法已走到盡頭。自三年前上任以來,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比以放水出名的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出招更狠,不但設定2%通脹率,還把貨幣基礎從六十萬億升至八十萬億(即擴大三分一)。這本是非常進取的做法,但以日本經濟表現來看,黑田東彥的放水政策效用已越來越低,日圓匯價跌至120水平便反彈回105以下,通脹率則始終在1%以下,跟2%的目標相距甚遠,企業投資及消費也沒有明顯改善,加薪、加價成不了氣候,根本形成不了通脹壓力。既然貨幣政策刺激已失效,安倍政府剩下的招數便只有財政刺激政策。這大概是安倍拿巨款孤注一擲的最重要原因。

  只是,28萬億救市方案有多少效果還是未知之數。過去四份一世紀特別是90年代日本政府不止一次想透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重振日本經濟,當中95、96年差一點就成功,但經濟還未明顯好轉就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連累日本銀行體系出現危機,結果財政刺激效果無以為繼,日本經濟又回到泥沼中。今次再搞基建短期內當然有助提振日本內部需求,令某些行業特別是建築、工程等受惠,但若果只是日本政府動手,其他發達國家政府繼續厲行緊縮,那日本的救市後果將會很短暫,不出兩年就可能打回原形。因此,最重要的是不僅日本採取救市措施,美國、歐盟也得放寬財政緊縮政策。只有這樣發達國家經濟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互相促進,齊齊擺脫過去幾年低沉不振的局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