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從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到現在彷彿雨過天青萬事好商量,轉變之快之大充滿特朗普時代特色。不過,各界最關注的還是中美兩強之間誰勝誰負,誰佔上風,誰讓步更多。
中國方面,官方全面控制言論口徑,強調雙方達成互利共贏方案,中國在談判中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包括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權利,承諾降低關稅增加進口以維護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總之,作為習近平特使及經濟國師的副總理劉鶴幸不辱命,沒有做現代李鴻章簽訂新的不平等條約。
其實,每一回中國負責外貿的官員進行重要談判都有可能被扣上現代李鴻章的帽子。當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負責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得降低關稅及容讓外國企業、貨品進入內地市場。過程中朱鎔基中箭無數,幾乎要背上賣國賊的惡名,以至他禁不住發出不管萬丈深淵或地雷陣都要闖的慨嘆。
今次劉鶴訪美面對的是獅子開大口的特朗普政府。美方既要削減2000億美元貿易赤字,又要中國降低關稅及保護知識產權,更要北京停止補貼與「中國製造2025」相關的高新科技之景,當中任何一關都不易過。何況美國商務部已握有中興通訊(ZTE)這個重要「人質」,隨時令這家中國第二大通訊設備供應商崩潰,在這樣的明顯劣勢下,劉鶴居然能成功達成不打貿易戰的框架協議,協議內更連2000億美元或任何具體削貿赤目標都沒有。借用足球賽的比喻,劉鶴今次作客出征雖然平手而回,但已取得作客入球,爭取到美國的讓步,可算是小勝一仗。
事實上美國主流傳媒、國會議員及經濟學者幾乎一致認為特朗普政府在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中吃了虧,沒有從北京手上取得甚麼重要讓步,反而自願放棄手上最重要的籌碼。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中興通訊這張皇牌,它本可以成為懸在中國高新科技產業頭上的利劍。但在今次談判美國卻不但沒有以此作籌碼,反而放棄限制讓中興重生(只需繳罰款及改變管理層)。
至於扭轉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同樣來個重大讓步,沒有堅持寫進削減貿赤的具體數額,沒有針對任何中國具體出口貨,也沒有令中國明確承諾大幅增購那些美國貨品,只是非常籠統的說會在能源、農業等方面增加美國貨入口。還記得上一輪中美貿易談判,美國代表團至少提出六項辣招,包括削2000億貿赤,限制中國企業購買美國科技產品,要中國開放市場及加強保護知權產權……。每一項都針對着中國經濟上的弱點,都足以拖慢中國經濟發展的進度,令她更難追上美國的水平。到第二輪談判卻幾乎全部不見了,這不是讓步又是甚麼呢?
按美國傳媒的分析,特朗普政府在貿易談判中虎頭蛇尾的原因很多。負責談判的財長努欽跟其他幾位官員不咬弦,大家各有懷抱及堅持直接削弱美方談判力量;中國手執「北韓美國峯會」作餌誘使希望「特金會」不會取消的特朗普不得不讓步。
著名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 Krugman)則提出了兩套解釋,包括經濟學的解釋及陰謀論。經濟上的解釋是特朗普政府終於發現貿易戰不是那麼容易取勝,美國同樣需要付出重大代價,還是及早鳴金收兵。陰謀論則指特朗普可能有「痛腳」在北京手上,又或是因爲北京給予特朗普家族企業特殊好處,所以不得不讓步,兩套理論各有根據,也各有問題,暫時不易斷定。最重要的是,假若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中繼續腳軟讓步,他那「美國優先」的口號只怕再也叫不響,下屆要爭取連任的話,難矣!
從我的 iPhone 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