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雙方的語氣、姿態越升越高。這邊廂,特朗普宣佈就500億美元中國貨徵稅25%後又再推出另一張關稅清單,建議向價值1000億美元的貨品徵稅。要成功落實,意味中國出口美國貨品中有近四分一受打擊。
另一邊廂,中國政府也不客氣的推出打擊清單,來個針鋒相對;商務部罕有的在晚上開記者會表明打即還手,不會逆來順受。更有趣的是;多位中國官員包括外長王毅及商務部官員把今次中美貿易戰說成是中美爭霸新一章,是美國政府壓制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強國的毒招,中國對此不會屈服。
把中美貿易戰視為中美經濟對決表面看有點想像力太豐富,畢竟出入口佔兩國尤其美國的GDP比重有限,即使全面向對方產品收關稅,大部份美國人都不會有太大感覺,對總值十八萬億美元的美國經濟影響連1%也沒有,實在看不到甚麼對決或你死我亡的勢頭。至於說用停買美債或沽售美債作武器,甚至說成是殺手鐧更是無稽。要知道中國手持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短中長期都有,一旦停買或沽售令美債跌價,中國的損失隨時比美國大,這樣的招數就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內地官員提到中國挑戰美國超強地位的說法讓我想起前幾天看的一篇分析,作者是IMF前首席經濟師Kenneth Rogoff,題目是「中國會否真的取代美國經濟霸權」(Will China Really Supplant US Economic Hegemony)。
Rogoff 提到,不少中國以至其他國家學者都相信中國長遠而言一定會超越美國,取得經濟龍頭地位。他們的憑據是中國人口比美國多四倍(十三億對三億),加上雙方的技術差距大幅收窄,中國又鋭意在科技包括AI、機械人發展上超越美國。習大大近期強調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就是朝這個目標邁進,在工業技術上超日德趕美,成為製造強國、創新強國。
不過,Rogoff認為,中國可超德日趕美的想法看似理所當然實際上極可能是一廂情願的空想。首先,中國要在AI、Robots等尖端工業技術上超越美國以至西方國家並不容易。經過過去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中國透過抄襲、仿製、搞中外合資企業取得西方技術之路已走到盡頭,西方工業大國從德國到日本到美國已非常驚覺,著力保護本身的技術優勢,不肯輕言分享及轉讓,令中國必需自主研發。但自主硏發經常是個事倍功半的過程,是否能真的在幾年內逼近以至超越美國的科技水平是個疑問。事實上特朗普政府搞貿易戰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保護美國知識產權,防止被中國輕易取得或仿冒。
人口多寡跟經濟體積大小或增長速度的關係更不必然是正比關係,隨時可能成為包袱。中國人口無疑四倍於美國,但人多未必好辦事,教育水平、制度效率都影響人口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口老化速度越來越快,勞動力增長則已到極限,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入受供養退休人口增長比勞動力增長快的階段,差距更將不斷拉大。再加上AI、Robots等引入工業以至服務業只會取代更多非技術、低技術工人,令中國工資低、勞動力多的優勢不再存在,甚至要面對就業難、失業率上升的困局。相比之下,美國的體制比較靈活有效,較容易適應AI、Robots帶來的經濟衝擊。
從這樣的條件看,Rogoff認為新的工業革命對美國更有利,而中國則更難超越美國的超級強國地位。不知中方官員有沒有看Rogoff 的分析,有的話只怕更覺得貿易戰是中美爭霸揭幕戰。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